何練兵:將公益堅持到底,做個平凡的幸福人

——中共美麗寧鄉志願者協會支部書記專訪

Q:李萍 A:何練兵

何練兵,男,中共黨員,1976年7月出生於寧鄉楚江河畔。在4月12日成立的寧鄉慈善義工聯合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寧鄉慈善義工聯合會監事。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我約他在一家幽靜的咖啡館見面,我到的時候,他正在看書。在此之前,我與他有過半面之緣,記得當時他穿了一件淺綠色的馬甲,和他的美麗寧鄉志願者協會會員一起植樹,對了,他還有個“湖南省綠色衛士”的稱號。

Q:您好,這一次又當選為監事,又添公益頭銜,您最想說的是什麼?

A:我是一個執拗的人,一旦我認為是對的,就會堅持到底。加入這樣一個聯合會,是想讓更多的愛心人士有一個家。近年來,寧鄉的社會組織有600多家,其中社區社會組織有125家,主要服務於老年人、兒童、殘疾人、困難家庭等弱勢群體,但是管理組織不規範,服務能力參差不齊,聯合會的成立,就是通過融合全縣公益慈善服務資源,有效地發揮社會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Q:來之前,也對您做了一些瞭解,2012年,您加入暖心義工服務隊,這就是美麗寧鄉志願者協會的前身吧,連續五年來,協會每年 為18個鄉鎮的368名貧困家庭學子每年籌款70餘萬元做生活補貼,並持續五年來給予關注和跟蹤服務。還有小道消息稱,您1995年在武警甘肅總隊服役的時候,長期資助駐地一位貧困女孩,我想請問您,是什麼讓您在公益的路上砥礪前行呢?

A:呵呵,你挖掘得夠深,說起在武警甘肅總隊服役的那些日子,真要感嘆往事不堪回首了,那時候是新聞報道員,津貼每個月40多元,也沒有別的來源,資助那個學生,想不清自己是什麼出發點,連續十年,想想也不容易,但是就是堅持過來了,沒有想太多,就是想做這麼一件事。我也是一個平凡人,看到別人因為我的幫助生活能有所改善,就是一種幸福。後來我發現憑我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就聯合一群老志願者組建了美麗寧鄉志願者協會。我們協會會長沈定坤同志,多年來一心撲在協會工作上,組織、宣傳、協調,還有許多的志願者,風裡來雨裡去,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為孤寡老人送去愛心款,還有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為貧困學子送去文具、助學款等等,每次都是犧牲休息時間,參與到活動中來。

Q:的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將事情做得更好。聽說您目前正在與市殘聯籌備2017年長沙市殘障人士集體婚禮,還有之前多次策劃組織了這些公益活動,社會影響巨大,為此受到統戰部、團委、婦聯、殘聯、慈善會等組織的表彰,榮譽證書也是拿到手軟,有人說您是沽名釣譽,您怎麼看呢?

A:嘿嘿,沽名釣譽,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好名譽。現在社會上確實存在一些不太好的風氣,好多個人、企業用出錢的方式或是變相出錢的方式換回榮譽,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大部分還是實至名歸。就我而言,這些榮譽都是上級組織給的,是對我的肯定,我非常珍惜,這些榮譽會伴隨我的整個一生,並且我想號召更多的人一起做更多有意義的事,獲得更多的榮譽。俗話說得好,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一個人如果名聲都不要了,那他就會無所顧忌。

Q:對於公益,陳光標可謂是無人能及,您對於他的高調有什麼看法?

A:我認為只要是公益,高調與低調都不是問題。有一些人認為,做好事不留名,才是真正的雷鋒。但是我認為,只要心中有愛,任何方式都是可取的。個人能力有大有小,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才能服務更多的人。我和我的團隊所做的一切公益活動,都是有組織的,有記錄的,便於日後回訪。我們留下影像,留下文字記錄,一是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同時也為了傳播更多的正能量。

Q:是的,現在互聯網發達,打開電腦,充斥眼球的都是道德低下、舉止惡俗的一些負面報道,多傳播一些正能量的東西,能改變整個社會風氣。

A:這也是我從來不拒絕那些榮譽獲得的原因,包括那個多年前資助的學生馬平,我也並不反對公之於眾。一個人做好事可以改變幾個人,一群人做好事就可能改變整個社會風氣,在寧鄉,乃至整個中國,通過各種方式,信息互通,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幫助,順利度過難關,我們的價值就能得到體現。溫暖需要傳遞,愛心需要接力,和諧社會溫暖大家庭,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公益這支大隊伍中來,為做一個文明的中國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只有從源頭上根除那些不道德現象,社會風氣才會好轉。這麼多年,我一直有這麼一個願望,某個時刻打開電腦,再也見不到諸如拋棄親身老母,公交為爭座位打得頭破血流,貧困家庭享受不了政府補貼等的一些報道。當然,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些現象都存在。但是我們有些媒體同志,唯恐天下不亂,故意放大這些社會醜惡現象也是有的。我一直信奉一句話,就是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協會的同志,多次組織敬老院慰問活動,給老人洗腳、洗頭、量血壓,和留守兒童一起參加夏令營,組織觀看少兒春晚等,我覺得非常的暖心。但是為什麼這些正面的事蹟上不了頭條呢,我覺得我們肯定是哪個環節還存在一些問題。

Q: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話語權掌握在誰的手裡,誰就掌握了輿論的走向,這個問題留待下次探討哦。據瞭解,您除了上述一系列社會職務外,還是寧鄉縣環保志願者協會副會長,這個協會也是由您和幾位綠色衛士發起成立,據說會長龍國安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社會賢達,組織自2014年成立以來,為寧鄉溈水踏探、治理,非煤礦山整治,河沙非法採挖整治蒐集了第一手圖文影像資料,為政府職能部門制訂整治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據我所知,整治礦山、沙石場是一項非常危險的工作,您就沒有打算放棄嗎?

A:這也是團隊的力量,我一個人肯定是堅持不下來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嘛,前些年,面對可以說是千瘡百孔的家鄉,下沉的房屋,塌陷的河床,政府相關部門是痛心疾首,下決心改變這一現狀,還我綠水青山。我們環保協會就這樣誕生了。在採集第一手資料的時候,的確是遇到了不少的阻力,畢竟牽扯到各方的利益,但是有了壯士斷腕的決心,有什麼辦不到呢,那些曾經阻攔過我們的人,現在也明白了,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大家都懂,為了子孫後代,捨棄一些眼前利益是值得的。

Q:很欽佩你們這群人,我也要加入這個組織。

A:歡迎歡迎,我們希望這個隊伍無限壯大,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產業開發,不可避免的帶來一些環境問題,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對環境的傷害降到最低。我們呼籲更多的環保人士為了環境保護搖旗吶喊。有時候,我也在想,是什麼支撐我將這些事情進行到底,答案不是很明瞭,可能有些事情就是我想做,然後我有這個能力,我就做了,不需要太多理由。作為一個男人,有時候也會想到一種責任,對於這個社會的責任心。我理解的責任心就是,關心別人,關心整個社會,公益路上,如痴如醉。正像穆尼爾∙納素夫說的,“有了責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義和靈魂“,不至於整天無所事事,活得如行屍走肉一般無趣。

Q:穆尼爾∙納素夫,《願你的生活更美好》,她的確是一個純粹高貴的人。進來之時看到您正聚精會神地瀏覽一本書,《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我想看,卻以各種理由一直停留在想的階段,是什麼讓您保持閱讀的習慣呢?

A:還是那句話,有些事情,我一旦認為是對的,值得讓你投入時間和精力,那麼我會一直堅持到底。互聯網發展到今天,作為70後,不學習就會被這個時代淘汰。但是,一些傳統的,包括這種紙質書,有電子書不可替代的好處,不傷眼睛,而且淡淡的油墨書香,彷彿能嗅到裡面濃厚的文化氣息。

Q:您作為長沙湘聚一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這和傳統文化有關係嗎?

A:當然有了。成立公司之前,我做過商超配送等一些工作,也不是不賺錢,但後來都放棄了,為什麼呢,因為不開心。做那種工作的時候,我體會到一種為了生活勞累奔波的味道。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感覺就是累並快樂著。當然我不是說哪種工作不能做,哪種工作能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對於我來說,能做自己熱愛的工作就覺得很幸福。我們演出人員,涉及雜技、花鼓戲、相聲、小品等多個領域,都是數一數二的精英。對於花鼓戲,我有一種特別的情愫。我出生於一個花鼓戲世家,可惜陰差陽錯,或是我先天條件不足,沒能得到衣缽真傳,但是對於花鼓戲的熱愛從來沒有削減。寧鄉花鼓戲群眾基礎深厚,藝術特色濃厚,生活氣息濃郁,但是發展遇到了瓶頸,目前還比較鬆散,難以形成氣候。有可能的話,我還有一個願望,就是整合花鼓戲資源,我希望將這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傳承,讓全世界更多的人看到花鼓戲,愛上花鼓戲。

Q:嗯,非常有理想,希望不久的將來這個願望能夠實現。非常感謝您的配合,採訪也進行得差不多了,能問您一句題外話嗎?就是您身兼數職,為公益事業任勞任怨,為公司發展嘔心瀝血,有人說“當我搬磚的時候我沒法抱著你,當我抱著你的時候我沒辦法搬磚”,您是怎麼處理家庭關係的呢?

A:這確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些年我在外面打拼,家裡都是妻子在照顧著。是她的付出,讓我沒有後顧之憂。這些年無論在哪裡,家是最牢固的後盾。對於家裡的老人,我總覺得抱歉,希望可以彌補,也時常陪他們出去旅遊散心,看看風景。

四月的陽光,溫暖,不灼。我們在咖啡館前告別。但願一切如您所願,歲月靜好,公益不衰,做一個平凡的幸福人。

作者簡介:李萍,80後,寧鄉作協會員,中國散文詩作協會員,自由撰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