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牆下有座古廟,今成民俗博物館,展出荷包精緻漂亮

西安城牆下有座古廟,它建於北宋,至今有900多年的歷史了。但知道這裡的人很少,很長一段時間,古廟並不接待客人,甚至當地人都少提及。如今這裡還是西安的民俗博物館,遊客第一次來,以為是兩個地方,它就是東嶽廟。

西安城牆下有座古廟,今成民俗博物館,展出荷包精緻漂亮

集古廟和博物館兩者於一身,遊客體驗的是兩種不同的意境。作為一處歷史悠久的古廟,內部環境十分幽靜,殿堂宏偉壯觀,尤其是大殿。木質結構的建築大氣渾厚,琉璃瓦屋頂流光溢彩,大殿內的壁畫更是異常珍貴,這裡是陝西道觀中單體面積最大的壁畫,呈現出許許多多的人物和場景,藝術價值非常高。

西安城牆下有座古廟,今成民俗博物館,展出荷包精緻漂亮

二三殿也是值得一看的,不過要說到最吸引女遊客的,當屬這民俗博物館裡展出的內容了。

西安城牆下有座古廟,今成民俗博物館,展出荷包精緻漂亮

我們參觀的時候,這裡正在進行荷包展。荷包是一種風雅的小物件,在古代非常流行,如今現代人的生活中,這樣物品已經失去了實用功能,遊客看到仍愛不釋手。西安市民俗博物館“以荷為佩”館藏荷包展正在進行,琳琅滿目、花式繁多的小荷包令人心動不已。

西安城牆下有座古廟,今成民俗博物館,展出荷包精緻漂亮

展出的均為荷包中的精品,橢圓形的、方形的、不規則形的,多種多樣。顏色也十分豐富,看著令人賞心悅目。這些荷包純由手工製作,一針一線來自古人的心靈手巧。

西安城牆下有座古廟,今成民俗博物館,展出荷包精緻漂亮

西安城牆下有座古廟,今成民俗博物館,展出荷包精緻漂亮

荷包樣式美觀,芳香清雅,它們高貴、精緻或簡樸。在兩千多年前,古人就習慣佩戴香包,既體現美觀芬芳,也是一種含蓄的情感寄託。古人詩詞中有不少有關荷包的內容,比如“覽香囊無語,謾淚流,溼紅紗”。

西安城牆下有座古廟,今成民俗博物館,展出荷包精緻漂亮

如同西方人送花表情誼,我們的古人互贈荷包更顯含蓄。荷包花樣紋飾豐富,不僅美觀,表達的意義也有所不同。比如一些荷包繡有麒麟、孩童、石榴、南瓜等代表送子之義,麒麟送子、多子多福、瓜瓞綿綿,不但好看,也顯得高雅。另一些荷包繡著蟾蜍、仙桃、松、鹿等,代表福祿壽財。這件小物品從古至今,代表著美好的心願,因此至今仍俘獲人心。

西安城牆下有座古廟,今成民俗博物館,展出荷包精緻漂亮

西安民俗博物館展廳有兩處,均位於偏殿,遊客沿著古廟遊覽一圈,既能感受到這裡的靜謐氣氛,也能被我國古代悠久的風雅文化感染到。這裡位於古城牆腳下,以另一種角度看城牆,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西安市民俗博物館和東嶽廟參觀均不需要門票,遊客免費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