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紅顏多薄命”,蘇軾用首詞悼念亡妻,前兩句就令人肝腸寸斷

蘇軾在文學領悟裡一直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他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風清新豪放,但是生性放達的他對結髮之妻王弗的感情一直令後世動容,蘇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裡曾如是說“ 君與軾琴瑟相和僅十年有一。軾於君亡次年悲痛作銘”平靜的語氣下,卻表達出了對王弗沉痛的思念與哀悼。

“自古紅顏多薄命”,蘇軾用首詞悼念亡妻,前兩句就令人肝腸寸斷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不少的文人墨客用寫作的方式悼念天各一方的妻子,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歸有光在《項脊軒志》裡也曾寫到“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他們的表達方式不同,但是卻一樣令讀者為之感動。

蘇東坡十九歲時便於十六歲的王弗相識成親,婚後二人琴瑟和鳴,王弗年輕貌美,性情溫柔,並且辛勤侍奉蘇軾的雙親,不僅如此,在文學上,她也是蘇軾的得力助手,二人成婚前,王弗謊稱自己從未讀過書。

婚後,蘇軾每次讀書,都有妻子終日陪伴在側,每當他有遺忘之處,王弗便柔聲提醒,關於其他的書籍,王弗也能略知一二,在日常生活中,王弗對蘇軾關愛有加,在蘇軾與來訪的客人交往時,王弗長立於屏風之後傾聽,事後告訴蘇軾自己對此人的看法,王弗獨到的看法與蘇軾不謀而合,是一個合格的賢內助,也因此二人感情深篤,鶼鰈情深。

“自古紅顏多薄命”,蘇軾用首詞悼念亡妻,前兩句就令人肝腸寸斷

但是天不遂人願,自古紅顏多薄命,王弗於志平二年五月香消玉殞,年芳二十七歲,二人的幼子蘇邁年僅六歲,王弗的去世對蘇軾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公元1075年,蘇東坡在密州夢到已經去世多年的愛妻王弗,一時間悲從中來,不可斷絕,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江城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九百多年來,這首悼念亡妻的詩詞一直廣為流傳,當我們瞭解蘇軾與王弗的愛情故事以後,那種痛失所愛的情感足以讓人流淚千行,上闕主要寫詩人夢前對亡妻的懷念,兩人陰陽相隔十年,音訊渺茫,本想剋制自己對亡妻的思念,但是思念卻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

“自古紅顏多薄命”,蘇軾用首詞悼念亡妻,前兩句就令人肝腸寸斷

詩人遠在密州,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之外,無法訴說思念,緊接著一句縱使相逢應不識,表達了詩人四處奔波,臉上有了歲月的痕跡,即使二人再相逢,可能妻子也不在認識自己了吧!詩人將仕途的不順與對亡妻的思念通過詩詞表達出來,兩人分別時間之長,思念之痛,字字煎熬著作者的心,同時也在煎熬著讀者的心,語言平易質樸,將對亡妻的懷念表達的真切動人。

上闕寫盡了相思之苦,下闋轉入夢境,我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思而夢,詩人在夢裡回到了家鄉,看到妻子正在對鏡梳妝,一時間,二人相顧無言,只有淚水在靜靜流淌,作者運用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虛寫夢中的妻子對鏡梳妝,但這也卻是當年真切發生過的真實情境,當年的情景浮現在眼前,令人傷感倍增,相顧無言,夫妻二人久別重逢,一定有千言萬語要對彼此傾訴,但是一時間思緒如麻,百感交集,萬千思緒盡在不言中。

年年腸斷處,在明月清冷的山崗上,哪裡正是埋葬妻子的地方,妻子因思念自己而柔腸寸斷的地方,作者通過表達亡妻對自己的思念,推己及人,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綿綿不絕的思念,寄情於景,以情動人。

“自古紅顏多薄命”,蘇軾用首詞悼念亡妻,前兩句就令人肝腸寸斷

蘇軾的這首詞,將夢境與現實融為一體,寫生者對死者的思念,也許正是因為二人感情深厚,才能讓詩風一向以豪放豁達的蘇軾將一腔柔情溶於詩中,詩風質樸,卻引來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彼此有情,心中有夢,柔情一生伴彼世,詩詞歌賦能表達心中的話語,卻不能治癒思念之痛。

人生路上沒有你,幾多坎坷,幾多風雨,但是你的出現讓我的生命曾經圓滿過,今後會帶著你的光與愛繼續前行,在最好的年華遇到你,我們不負遇見!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