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越來越多的球員,走出新疆效力各級聯賽,中國足球未來是否真的靠新疆了,你怎麼看?

風過後的凌亂829


新疆是一個熱情和奔放的地區,這種地理加文化的特徵造就了當地人的一種天生活性。足球運動需要的是熱情和積極的心態,可以參考足球大國巴西,就是因為有一種奔放和開放的環境所以才可以培養出一些年少有為的足球健將。

新疆來的球員也不定都是少數民族,仍然有一些生在新疆的漢族小夥馳騁沙場,並不是說一定要混有白人或者中亞基因踢球才會厲害。

一個足球運動員的素質跟他的生長環境、後天訓練以及天賦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有很多新疆隊員能夠成為佼佼者,這是大家應該驕傲的事。我們可以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新疆,認識我們中國人不是一個單一民族,我們是56個不同民族的混合國度。

希望在不久將來,足球也能成為中國的強項,走向世界更高的舞臺。




世界開個窗3030


曾幾何時,大嘴也對新疆球員非常好奇,認為那邊的球員是吃牛羊肉長大的,一些人有著白人的血統,所以身體素質非常好。

再後來,巴力、買提江等入選國字號球隊,恆大、魯能的後備梯隊也有不少維族球員,大嘴也認為,“中國足球的未來在新疆”這句話是對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嘴覺得,靠新疆球員就能振興中國足球的說法並不準確,尤其是在跟一名新疆體育記者溝通後尤為如此。

這名記者是土生土長的新疆人,他告訴我,新疆球員在小時候確實很猛,他們發育比較早,對抗好,哪怕是技術粗糙也能一力降十會,打得韓國日本之流找不著北。

但是,等這些球員長大後,身體對抗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反而是技術水平的欠缺導致他們開始落後於日韓,甚至是內地球員。大家可以注意觀察,有幾個新疆籍球員入選過國家隊的?屈指可數!如果是實力真的那麼強,那早就大批大批新疆球員被招入國家隊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位記者說,除了所謂的訓練設施落後外,真正阻礙新疆籃球發展的是改年齡,有些小球員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歲,以大打小,當然小時候厲害,長大了就不行了。

因此,中國足球絕對不能迷信新疆球員,要說那幾個中亞國家的球員身體素質跟新疆球員基本相同,但他們的水平也很一般啊,沒見多厲害。中國足球真心沒有捷徑可走,還是那句話,青訓青訓青訓!這是兩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功臣,急不得!


大嘴爵爺侃球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個人覺得不大可能。為啥?咱們仔細說一下。新疆球員現在除了買提江外,有誰真正到達了國家隊的高度?沒有吧!我們的少數民族球員中,踢得最好的不是新疆的,而是吉林延邊的朝鮮族球員。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這裡就是足球之鄉,而延邊走出的球員入選過國家隊的已經超過了50人。職業化以後最著名的無疑是高鍾勳、李紅軍等,現在的一代池忠國和高準翼。新疆的球員現在的數量是很多,但質量卻並不好。他們的球員往往有這樣的特點——年輕時候,非常不錯,可是年齡超過25歲就開始走下坡路。這是為什麼?是不是存在改年齡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延邊也存在)?例如,2013年遼寧全運會期間,新疆隊獲得了甲組足球比賽的第四名,可又真正踢出來多少人?阿布都海米提、迪力穆拉提現在是不錯,你看看他們踢的是什麼位置?邊後衛啊!這是一個年輕人靠速度吃飯的位置,這是不是也意味著他們未來的前景不妙呢?希望新疆能出更多的人才,希望能幫到中國足球?對了,新疆的球員為什麼在低級別聯賽特別多,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對於足球實在是太熱愛了,他們甚至可以要求自己的工資很少。但凡中乙缺錢的球隊,你可以發現他的新疆球員數量很多。


球哄哄


為了讓自己的實力更加強勁、打法風格更加多樣化,一支中超球隊往往會從全國各地選拔優質人才補充入隊。因為不同地區的球員有著不同的特點和風格。近年來,新疆成為不少職業球隊眼中的富礦,多位新疆籍球員從當地聯賽或球隊中走出,在中甲或中超球隊中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比如江蘇蘇寧陣中就擁有阿布都海米提、南小亨、葉爾凡(暫租借在外)等新疆籍球員,而巴力也曾在球隊效力過(現效力於中甲青島黃海);比如天津泰達的買提江已經成為球隊主力。此外,山東魯能、廣州恆大等不少球隊也有都有新疆球員的身影。這表明,新疆球員已經得到了外界的認可。由於地理位置和水土的原因,新疆球員普遍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球風硬朗,有些類似於中亞球員的踢法。他們可以讓球隊的打法富於變化,從而在面對不同對手時,都能較為得心應手。

不過要說“中國足球未來完全靠新疆”,就顯得有些誇張了。振興中國足球是全國各個地方球員的使命,是需要大家一同努力的。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因此可以將來自不同地區有著不同風格的球員合理整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彌補各自缺陷,打造多元化的足球強隊。新疆球員是其中的一部分。

新疆目前擁有一支中甲球隊:新疆雪豹,不過卻面臨著人才的流失。新疆足球正在“人才輸出”和“人才流失”中糾結。期待中國足球的早日振興。


釣夢灣體育


新疆球員憑藉其接近歐洲人的體質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各級聯賽賽場上。至於以後中國足球是否要靠新疆?有可能,就像法國、英國國家隊大部分主力是黑人。但如果將希望寄託在新疆球員身上,那就說明中國足球沒有探索出自己的特色道路,沒有探索出符合東亞人種的訓練體系。中國民族眾多,新疆維吾爾、哈薩克、烏茲別克等民族有歐羅巴人種的血統,有身材有力量,擴展了中國足球的選材面,這是好事,但不能單純依賴這種人力資源,東北球員身材力量也可以,南方球員雖然身材力量吃虧,但靈巧機敏,應該將這些人力資源有效地開發出來,進行整合,各民族、各地域球員形成化學反應,形成中國足球的競爭性優勢。你看人家日韓足球,那有中國足球的選材面廣,純屬東亞黃色人種,但人家也踢得有聲有色,一些球星閃耀歐洲五大聯賽。


貓尋虎跡


你見過中國足球頂級聯賽裡有幾個新疆籍的球員?歷史上又有幾個人出現在曾經甲A賽場?據我所知:目前只有買提江在中超混的不錯,中甲,中乙應該也有寥寥無幾,不光是現在乃至將來,足球在新疆都是荒漠般的存在,如同G7高速一樣,荒涼。


平淡47901



這些年中國足壇無論是國家隊還是俱樂部的各級青年隊,新疆籍的球員不斷湧現,而且數量呈現日益增多的趨勢,到這到底是好是壞,真是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原本在職業化以前,中國足球的版圖是以長江而治,南北對抗。可是隨著職業化的進程,技術見長的南方球員,特別是廣東一帶的球員逐漸在中超銷聲匿跡,吳坪楓之後再無粵籍球員進入國家隊,賞心悅目的“小、快、靈”風格只能成為回憶。


但與此同時,曾經快速剛猛不失靈性以老大連萬達為代表的老北派風格,也逐漸被盲目追求高大化的變種所取代,高峰、宿茂臻、郝海東這樣的球員也沒有了,剩下的那些“傻、大、粗”現在連越南都搞不定。


眾所周知,新疆籍的球員由於人種特點,身體條件在少年時期普遍優於內地孩子。另一方面,現在漢族地區的家長受困於學業的壓力,很少有人願意讓孩子去踢球,而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新疆,許多人渴望能夠通過足球來改變自己乃至整個家族的命運,為此他們不惜在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家鄉。

可是足球最終還是要依靠技術能力的,一旦到了成年隊,新疆球員的技術短板就暴露無遺,因而像巴力,葉爾凡這些球員只能面對小時了了的狀況。此外這些少數民族球員在文化素質,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也很難讓他們繼續立足。


魚眼體育


其實有很多很有潛力的年輕球員,只是沒有背景和足夠的銀子,沒有人或者球隊願意去培養就被埋沒了。中國足球要想從現當年在亞洲足壇的地位就得深挖年輕人,有潛力的年輕球員,給他們機會。不要只看到拿高薪住別墅的那些人,他們根本不願意真心為國家,他們只能看到錢。高薪毀了他們的體能,別墅磨掉了他們的意志。更沒有了為國效力的那顆中國心!!!!


寧靜致遠236979224


作為一個在新疆工作六年多的陝西人,我就一句話:中國體育籃球和足球兩大球的希望在新疆!原因也是一句話:就憑這裡年輕人對體育純粹的熱愛和堅持(當然身體素質也是一部分原因)!


野蠻生長的西北狼


有可能,新疆人能吃苦,維族人,哈族人,塔吉克人更能吃苦!他們中會出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