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毛筆字一個月,大家看一下,如何進步?

用戶1572921400844


初學一個月還是有一些基礎的。目前從這個字上還看不出明顯的取法,應該是學的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有幾方面問題,建議接下來練習過程中注意:

第一,結構比較散,要注意“中宮收緊”的結體特徵。像“陋”字、“斯”字、“龍”字,鬆鬆垮垮,彷彿虛胖。《多寶塔》一類楷書,要寫得內緊外鬆,才有精神。

第二,注意筆畫的協調性。筆畫協調有很多方面,比如長短、輕重、位置、呼應,等等。舉例,“是”字橫畫、“馨”字捺畫、“德”字豎畫都過長,與其他筆畫組合在一起就不協調。

第三,注意起筆和收筆的細微動作。毛筆字的起筆和收筆不像硬筆字,不是直接起或直接收,《多寶塔碑》一般都採用“藏鋒起筆”、“回鋒收筆”,如果這個細微的動作沒有寫到位,就像硬筆字那樣生硬。例如“靈”字、“吾”字、“階”字的運筆缺陷特別明顯。


就說這三點,希望對初學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我是沙灘陽光飛,您的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

初學毛筆字,能夠寫到這種程度,可以說還算可以。無論什麼事情都要經歷一個過程,尤其練字,更不是急於求成的事。

首先說一下書法的字體,分為篆、隸、草、行和楷五大書法字體。看朋友的字體應該是臨摹的楷書吧。楷書有魏碑唐楷之分,亦有二王體、瘦金體之說。練書法最基本的法則是欲豎先橫,欲橫先豎;收筆要回,撇捺要頓。

要想練好字,首先練好筆畫,其次就是字體的整體安排,自己喜歡臨摹哪位大家的墨寶,就踏踏實實的一個字一個字的去臨摹,而不是一口吃成胖子,貪多嚼不爛。

我小時候就被父親教導學寫毛筆字,可惜後來上班壓力大,沒有堅持下來。這是最近我臨摹的一個字,字體講究在方格內所佔的比例,也就是偏旁部首在整體字中的比例,久而久之,自己就會有經驗有心得體會。

練字需要平心靜氣,深入其中,不能急躁,貴在堅持。在字中能夠看到行雲流水,大氣磅礴,練出丹青的氣勢渾然天成。那你就離自成一派不遠了,恭祝你能夠取得成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希望能夠幫到你。


沙灘陽光飛


這是顏體吧,一個月就練成這麼漂亮的字,偷著樂去吧。不過,練軟筆不能著急,不要急躁和貪多,循序漸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祝您進步!



蚌埠大山


這個,沒別的,就是照著字帖練。只有寫得多了,才能有所感悟。指望別人給你指點,往往是隔靴搔癢,不著要點,





竇國書法


初學書法,不可急於求成,學書是一輩子的事。先培養興趣,有興趣才能進步的更快,才能持之以恆。

其次學書用的工具也要講究一些,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如有些書法愛好者用水寫布就不可取,建議用手工製作的元書紙就行。

第三初學切忌朝秦暮楚,好高騖遠。最好從楷書開始學習,楷書是基礎,基礎紮實將來再寫別的書體才能水到渠成。

最後給您推薦用五步法學習書法,即雙鉤、單鉤、格臨、框臨和背臨。雙鉤可以幫助進一步加深對筆畫特點和結構的記憶,單鉤鞏固結構印象,格臨就是在米字格里臨寫,可以精準確定筆畫位置。框臨加深印象,背臨印在腦海裡不會忘記。

以上幾點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身似浮塵


您一個多月的時間能練到這個程度,真的還不錯[贊][贊][贊]但是,同樣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對於書法的學習,我還是有以下幾個審慎的建議,希望這些現實的建議對您能有所幫助。

第一,要多臨帖,多讀帖。看了一下您的字,應該是學的顏真卿的書體,這個路子選的很好,顏真卿的字寬博大氣,不易寫死。建議從顏真卿的字帖入手,多臨帖,您尚處在臨帖前期,應多研究字帖上的字的筆法和結構,並對其規律加以概括和應用,並專心於一個字帖,如《多寶塔碑》、《顏勤禮碑》都是很不錯的選擇;練習兩三年之後,可以適當輔以臨習顏真卿的行書以及其他古代書法家的與之風格較近的字帖,如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有種說法叫做“顏學褚”,所謂“顏筋柳骨”,相傳顏真卿從褚遂良的字中悟出了“筋”法)、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也要臨習一下篆書字帖如《毛公鼎》(因為顏真卿的書法有一種篆榴之氣,兩者有精妙的聯繫)等等,但仍應以顏體楷書為主;熟練之後,可以逐步學習一些行書和隸書,應注意要融會貫通,不必要追求臨寫得完全相似。

第二,要把字寫活。尤其是在臨寫碑帖時一定要注意,碑帖並不是墨跡,因其是刻在碑上,難免會和原字不同,所以正如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所講的,要“透過刀工看筆法”,寫的字不要像是刻出來的一樣,而要追求自然,筆法務必連貫,寫字途中不要塗改筆畫。開始練字的幾個月裡一個字務必一氣呵成,中間最好不要停頓蘸墨;練久了,幾個字或同一豎排的字也要儘量追求連貫和章法的協調,這就是所謂的“貫氣”。

第三,練楷書大約兩年之後要適當練習行書,當行書達到一定境界後可以慢慢練一些草書。古往今來,書家之名大都因行、草而起,行書和草書的審美價值最高。在這裡,推薦練米芾、黃庭堅、王鐸的行書,因為他們的字比較容易從顏體字過渡進去,其次,這些書法家的行書本身即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第四,要培養自己的國學修養。書法既根植於中華文化,又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國學修養與書法的領悟相輔相成,從古到今,多數書法家同時也是文學或美學領域的大師。

第五,應重視基本的書寫習慣的培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其一,大字要站立懸腕而書,這樣最便於眼觀以統領全局;其二,在書寫時越是大字越要力貫全身,寫大字時要把全身都“活”起來,這個可以多看看現代書法家的視頻加以研究;其三,小字儘量坐著書寫;其四,不論大字、小字或者站立、坐著寫,都要端正姿勢,不要太靠近桌子,不要趴著寫;其五,握筆姿勢有多重,但不論用哪一種,都要保持手的“空”,也就是不要抓筆太緊太死;其六,寫字時既不可急於求成,又不可拖拉拉,寫字要果斷,要下筆有據;其七,對於筆或墨,不要太追求貴的,但用筆儘量不要大筆寫小字或小筆寫大字。日常需注意的地方還有很多,在此僅列舉部分重點。

第六,從您這幅字來看,要多臨帖,不要急於創作。可以練習幾個月後再從字帖上找字或找字部集字創作,但不要太頻繁,創作要精。這樣您會發現,創作和臨習比難多了。建議這個階段您多注意一下筆畫和結構,您的筆畫還是有些死有些單薄,線條質感不強,結構把握亦還不夠,說多了也沒有用,最主要的還是要多讀帖多臨帖。

以上幾點希望對您有用。





芙城學生楊Dl


初學毛筆字一個月後,一般情況應該是急於求成的情緒基本穩定,但也是相當一部分初學者放棄的關鍵時刻。而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熬過這個時間段,一定是你走向成功的起步。

寫好毛筆字並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亊,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前,所有學子的書寫都是從練習毛筆字開始,而那時候的文章,書信以及對聯,訴狀等也都是用毛筆書寫,也就是說所有讀書者一般超過數年的,基本上應該是都能夠用毛筆進行書寫。

自從硬筆傳入並興起後,確實比毛筆書寫方便並更容易掌握,而且在用紙方面也節省許多。從學習費用的支出角度以及方便學生學習看,硬筆書寫取代毛筆書寫是劃時代進步。

目前學寫毛筆字,應該是把練習毛筆書法提髙到文化傳承的髙度。提倡軟筆書法不是單純的修身養性,更重要是不能讓這一國粹失傳。

初學毛筆字一個月後若想穩步提升,還是有一點小決竅的,藉此分享共勉。

(一)寫豎不寫橫。

即按毛筆書法的老格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練習,其效果更明顯。

(二)寫繁不寫簡。

即書寫的內容凡有繁體字的儘量選寫繁體,練習的整幅作品會比簡體字更好看。

(三)寫懸不寫墊。

即書寫時懸起肘部,即不要肘關節著案,更不能托起或墊著肘部以求穩。

(四)寫潤不寫幹。

即書寫前潤墨量足而不過,書寫中不得出現墨欠的筆劃。

以上點滴僅供初學者朋友參考,謝謝。





濟翁長庚


1、感覺是自學。所以在每個字的運筆方法上均出現了問題。書法作為獨特的傳統藝術,其藝術的物化形態就是通過筆畫來書寫線條,因而對起筆、行筆和收筆的要求是嚴謹而認真的。你的毛筆字,問題出在沒有準確理解並掌握用筆之法,沒有領會到筆畫形狀的塑造在於用手指調動毛筆筆尖的規則性要求來完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起、轉、收。

2、臨帖太雜亂。感覺個別字像柳體,個別字像顏體,個別字像歐體,似乎怎麼喜歡怎麼寫。對於初學者而言,這是大忌。應該找一本適合自己的字帖去臨摹和揣摩。可以多觀察對比歐顏柳趙字體的差異,從中體會出用筆方法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

3、建議:如果有條件,找一名書法老師知道著練習一下。如果想自學,最好確定臨摹一個書法大家的字帖。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字,多觀察後再下筆,並感受一下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逆鋒、順峰、方筆、圓筆的用筆方法。

4、寫楷書達到字體端莊、用筆爽朗和筆法靈動的雅俗共賞的境界,需要一個艱苦的過程,絕非一朝一夕,掌握技法後再加以勤學苦練,才能取得進步!






洪樓過客


首先要為你點贊!你的毛筆字進步很快,基礎紮實並且潛力很大。

毛筆字講求氣韻生動、形意合一、點線結合、虛實相生、筆墨交融、有文采。

1.氣韻生動 中國傳統藝術尤其是書法藝術的最高的境界是氣韻生動,要達到氣韻生動的表現,就必須要"骨法用筆",也就是說要寫出有彈性、有力度的線條。原始社會先民們在陶器上刻劃的符號,已經具備了文字的雛形,線條也已經具備了書法的意味,天真樸拙。商周時代的甲骨文絕大多數都是以刀代筆刻畫出來的作品,線條以方直線為主,勁挺明快。青銅銘文是先做成泥範,然後以銅澆鑄而成,稱為金文。金文拓本書法線條遒勁樸厚,結體天真爛漫。先秦的書作雖然力能扛鼎,但都系工具刻畫而成,線條還缺乏生動的表現。秦漢以下毛筆作為書寫工具普遍被採用。毛筆是用狼毫等獸毛製成,具備 "尖、圓、齊、健"的特點,書寫得法,能產生剛健、遒婉、秀逸、凝重、流麗的非常生動的表現。而且書法作品多采用墨汁書寫,色澤鮮亮而又沉著,乾溼濃淡的豐富變化又會產生生動的墨韻,使書法線條的表現更加傳神。所以如何用筆用墨就成為書法家終身追求把握的基本功和審美的關鍵。古代書法家總結出一整套用筆、用墨的原則和方法。比如執筆要以意念帶肩,肩帶肘,腕豎掌平,五指齊力,力注筆尖,這樣寫出的線條才能達到有力而不浮滑。書寫筆畫要藏頭護尾,逆入平出,中鋒用筆等等,這樣筆畫才能達到勻實遒勁而不妄生圭角,產生諸如"柴擔"、"蜂腰"、"鶴膝"等病筆。用墨要濃而不滯,清而不弱,水墨相滲,達到墨分五色的生動表現。總之好的書法作品都灌注了作者"精、氣、神",體現出氣韻生動的高超的藝術境界。

2.形和意的合一 漢字以象形和會意為造字的基礎,每個單獨的字都是古人創造的寫意的造型藝術作品。例如:"德"字金文裡寫作" ",表示"道德、品德"的意思。分別由象形的"心"和"目"組在一起形成的會意字,從"目"上的直線表示視線,這個字以造型的方 式喻示了詞義,德不是外在於人的行為規範,而是心的道德自覺,由心靈的窗戶眼 睛裡流露出來的正直的目光中可感受到的品質。這樣書法家在書寫這個字時,就會感受到寫意繪畫的美感享受,把這種繪畫感受造型和書法造型感受結合起來就是完整的形意結合的書法感受。

3.點線面的結構美 漢字是以點線來造型的,線與線之間所界定的就是面。點線面構成的書法結構美是書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書法的結構美類似於建築美感。古代書論裡談書法結體構字的文章很多。隋代和尚智果的《心成頌》,唐代歐陽珣的《結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等等,其中以歐陽珣的《結字三十六法》影響最大。他按楷書字型的類別特徵規定了書寫平正的合理的原則,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讓"(合體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與主體的關係)等等。但是書法的結體原則規範不了書法的實踐,古代書法家在創作中,有法而又無法,展示了千姿百態的書法的結構美。

4.筆墨交融的線型美 書法是以線來造型的,而線本身抽象出來即具備了豐富的審美因素。線的提按頓挫,粗細徐疾,乾溼濃淡,迂曲剛柔,體現了音樂的廣闊的表現領域,其節奏、旋律把人引進了如痴如醉的優美的意境。古人為了闡明筆劃線條的美感,用了很多生動形象的比喻,如東晉女書法家衛夫人和唐代書法家歐陽珣,曾這樣描述:"點"如"高山之墜石","一"如"千里之雲陣"," "如"萬歲之枯藤"," "如"陸斷犀象"," "如"崩浪雷奔"," "如"勁松倒石"," "如"勁駕筋節"," "如"長空之初月"。就是說書法家在寫字時應心存意象,這樣筆下才能出現表情豐富,筆墨生動的線條美來。

5.虛實相生的章法美 章法是指書法作品整體的謀篇佈局的結構法。首先有大的形成程式化的章法框架。書法作品尤其是草書作品的章法一般為開頭加引手章組成的起手式,情感穩重充盈的前半程,筆墨自由馳騁、變化多端的後半程,然後是落款、鈐印組成的結尾。這種起、承、轉、合式的結構美,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的一般法則--即太極圖式。太極圖就是首尾閉合的大的S線型。S線是充盈著生命韻律的曲線,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絕對的直線,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有曲線的表現形態,而一切最優美的事物都有S線型的表現形態。這樣,S線的線型表現就是章法的實地美,而線包圍的空白表現就是章法的虛地美。虛實相映、剛柔相濟,造成了書法章法的變化萬千、美不勝收的藝術效果。

6.詩書並茂的文采美 書法是書寫文字的藝術,雖然書法可以抽象地欣賞線條和結構美,但是對文字內容的把握,使我們的欣賞更為全面完整,大書法家都是具有高度詩文修養的文人學者,帶法作品也就是傑出的文學作品。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既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又是古代散文的經典作品,讀其字、賞其文真是美不勝收。

最後希望這些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律律有為321


一個月的練習有這效果已經很不錯了。看得出您是一個性格溫和做事有耐心的人。就習字的整體來看結構好於用筆。今後多在用筆上下功夫。把“零件”做精緻了,組合起來才更有美感。另外,筆畫的長短粗細都是對比出來的。主觀上一過頭,表現出來就更過頭了。比如說“馨”,上面放,下面收是對的。但禾木旁不可過小。你說對嗎?寫字是一個悟的過程,也是視覺藝術,看著順眼了就越來越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