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得了老年痴呆症你願意安樂死,還是沒有尊嚴地活著?

媯兒


安樂死是國法禁區!國家不提倡。民間討論應應不涉及犯罪。

初生子女的生命在父母手上,臨終老人生命在家人手上。

現在通常是健康人在討論,因看及自家老人臨終不堪而支持安樂死。這類似器官捐獻。若以討論立場為網友自身安樂死合法聲明,必會慎重。故人不輕言死,給親人以孝道,給自己以心安。

總之,不支持安樂死!


CE88


得了這種病想死自己都沒有那個本事死了!傻子一樣咋死?啥都不知道了!我婆婆就是這種病,躺床上八年級,和植物人一樣了!啥都不知道,吃飯不知道張嘴,拉屎拉尿都沒有意識!我伺候她三年了,哪裡都去不了,伺候她我都快抑鬱了,每天最愁的就是餵飯,洗澡!我抱她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氣,累的滿頭大汗!給她掏屎都能燻死人,拉大便都得戴上橡膠手套給她掏!真的是夠夠的了!


俺家的兜!


我媽媽就得了這病,現在越來越重了,吃飯要喂或者哄才能吃,大小便不能自理,好在有我爸侍候,我們姐弟三個輪流侍候,確實也挺難,但是我媽是不會想死的,而我們也更是希望我媽好好活著,我們心疼她就象心疼孩子。而我只有一個兒子,如果我老了得了這病不怨拖累兒子,一個人照顧痴呆的人太累太難了,而我也不願意沒有尊嚴的活著,我願意選擇安樂死,如到時還不合法,我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自行解決


蘭馨xin


什麼叫沒有尊嚴?我希望我的父親是老年痴呆,只要他可以活著,我父親是滑膜肉瘤,擴散肺癌,很痛苦,我記得小時候家裡好窮,住的地方是磚頭弄起來的,牆是用報紙貼上去的,一到下雨,外頭下著大雨,裡面下著小雨,我父親為了這個家,白天工廠,晚上小場上班,家裡捨不得買肉,每次買一個雞腿給我吃,我那時候正長個子,也不懂事,每次都把飯吃完湯還扮米飯吃,爸爸回來只能吃米飯,多少年沒說一個苦,好不容易我長大了,結婚爸爸花了所有積蓄給我買了一套二手房,我上班開始有一點積蓄的時候,59歲我父親查出癌症,為了不拖累家,保守治療,一直到最後,好不容易該退休了,該享福了,卻一點也享受不到,我真的希望他不是癌症,哪怕是老年痴呆,我願意養他一輩子,我可以不抽菸,不喝酒,和他當年對我一樣,打兩份工,我養他。可是沒有如果。“父母若在人生尚有歸途”


茅山修行悟空法師


我爸爸82,老年痴呆患者,有十多年了!我照顧他,每天大小便失禁,他手好使,尿不溼他撕的到處都是!如果我去買菜去,大便抓的那裡都是,我抱他洗澡,買菜做飯,上藥,喂藥,刮鬍子!他說:姑娘你真好!上個月去世了,我的腰抱他抱的直不起來,目前恢復挺好,我打算休息一陣子!我感覺人生不易,都有老那天,經濟條件允許,有時間多陪伴父母,自己做到就不後悔,好好的活著,注意身體健康,不要杞人憂天,一切順其自然吧!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好!


用戶4860802248517


安樂死是提供給那些得了絕症患者的,而且他她本人要說安樂死才能給死,不是本人不想死強制讓他她死去的,你說的老年痴呆人安樂死那是特錯大錯了,我的婆婆就是老年痴呆5年了,她根本就捨不得死,再說什麼叫死她根本就不知道,整天吃三五頓還說不給她飯吃,飯量比正常人都好,所以得老年痴呆的患者昏吃昏活,根就死不掉,若要不信,來我家裡看看,看看她怎麼昏吃昏活法。


燕南飛87108


我想起,我媽曾很正式的說,若是她到彌留之際,一定不要想著去救她,那不是對她的孝道,是在折磨她。當時我和我姐都急急打斷這個話題。時至今日,我媽還比較健康,我沒有面臨那種難受的生死抉擇。或是我在逃避,但我真的不知道若是到了那時我的決斷是什麼,若是條件許可,我會不會不顧一切挽留。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不管是彌留還是無知覺無思想的活著,對老人還是孩子來說,都是不願面對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但我仍希望我的父母,我們自己,我的孩子,來到世上時是健健康康,離開世界也能體面有尊嚴的離開。🙏️🙏️🙏️


用戶6093495288


我聽到身邊老年人覺得自己得了重病,直接半夜喝藥自殺的,因為ta看到過身邊人拖著病懨懨的身體艱難的活著,也拖累著子女。這是一份勇敢,因為是自己的選擇,所以也需要被尊重。


什麼叫有尊嚴的活著?這是需要討論的,似乎有個前提是:如果得了重病,生活無法自理,那麼生命就是沒有尊嚴的。我並不贊同這樣的論調。我也見到過在輪椅上多年,兒孫繞膝幸福的老年人。所以尊嚴對於個人來說,十分的不同。

我更願意用下面這段話來回饋這個問題,這也代表了我對老年人存在價值的觀點:

80多歲的老太太在經歷老伴去世以後,覺得自己身體不好,拖累子女。就告訴自己的孩子,感覺自己的生活很沒有意義,也沒有任何價值了!

她有一個女兒是心理學專家,就對母親說:"媽媽,每次我們回來看到你的時候,就覺得很開心,這份幸福感,就是你最大的價值。就像我們幼年的時候,什麼事情都不會做,還哭鬧、調皮,但是你看到我們時,你很開心一樣。"


悅納心理


摘引瓊瑤《再談“安樂死”與“失智症”》

關於失智症(老年痴呆)和安樂死,我推薦大家看三部電影:

一、《最後一堂課》(英語:The Final Lesson)真人真事改編電影,改編自法國暢銷書籍《那就10月17日吧!》描述法國前總理利昂內爾•喬斯班母親兼人權鬥士蜜海兒.喬斯潘(Mireille Jospin)爭取安樂死的故事。這部小說和電影,都曾引起過很多爭議。

二、《我就要你好好的》(英語:Me Before You);內地譯:《溫暖的遇見你》;港譯:《遇見你之前》。

三、《我想念我自己》(英語:Still Alice);內地譯:《依然艾麗斯》;港譯:《永遠的艾麗斯》。茱麗安茉兒主演。

看完這三部電影,你們一定會有很多感觸的。尤其是第一部,因為是真人真事,拍攝得也非常寫實,更加能引起我的共鳴。在我眼中看來,猶如在描寫我的心境。第二部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小說比電影更好看。當我看到女主角千方百計要打消男主角(從肩部以下都因車禍癱瘓)去瑞士安樂死的決定,女主角說了如何如何愛他,如何如何會跟他共度,會讓他享受生命的美好,男主角說:“那是不夠的……我愛我以前的生活,我愛我的工作、旅行、所有的一切!我愛當個行動自如的人,我愛騎重機車,穿梭在巷道里,我愛在商場上把對方打得落花流水,我喜歡做愛……我必須在這裡喊停,不再用輪椅,不再得肺炎,不再四肢灼熱,不再有疲倦,不再有疼痛,不再每天醒來只希望我的生命結束了……”我讀著讀著,就淚溼眼眶了。一句“那是不夠的”,一句“每天醒來只希望我的生命結束了!”多麼生動的述說了生命應該是怎樣才算完整,怎樣才算美好的!

我連結的今週刊那篇文章裡,第一段提到的就是失智症。我知道很多朋友並沒有真的去看今週刊,它談到一位76歲的老人,被毒蛇咬了,家屬把昏倒的老人和打死的毒蛇送到醫院,醫生說要注射血清,病人就可救活,否則會死亡。家屬討論後,一致決定不打血清。因為老人已經是失智症的患者,曾經說過痛恨這個病,這條毒蛇,一定是上帝派給老人的禮物。這是陽明大學副教授楊秀儀,在演講中提到的國外病例。所以,瑞士會把重度失智者,列為安樂死優先的病人!

在這兒,我貼出一位網友貼在我留言版的資料。真實的故事,永遠值得我們深省!臺灣的自殺率已經與日俱增,怎樣才能防止絕望的病人自我了斷呢?

【Maya Lin 一個不遠的例子:2011年5月7日,德國億萬富翁、Opel的繼承人、著名影星碧姬芭鐸的前夫Gunter Sachs,在位於瑞士滑雪勝地Gstaad的木屋裡自殺,終年78歲。此前他被診斷出患了海默症,他平靜地料理好一切事物,寫下一封告別信,他表示,他正在失去對自己思維的控制,那將會處於一種沒有尊嚴的境況中,因此他想在病情惡化前提前結束這一切。】

很多朋友以為我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並不知道我的生命裡,充滿了挑戰和各種問題。我是一隻枯葉蝶,懂的人會心一笑,不懂的人就不必深究了。因為母親曾經失智,我的親舅舅老年也失智(在上海去逝,我曾去上海,和失智的大舅見過最後一面)。我在成都的勳姨同樣失智。袁家在清末民初的時代,是流行“門當戶對,親上加親”的。三代都是近親通婚(表兄妹),可能這個原因,都沒逃過失智的命運。因而,我很怕我會遺傳到這個病,最後也會失智!在我失智前,我必須交待我的一切,必須說出我的心聲!我多麼希望立法通過安樂死,讓這個會讓病人一點一滴失去生命和快樂的病症,列為最優先的安樂對象。因為到了重度失智的階段,病人還會失能失禁,沒有生命尊嚴也沒有生活質量,會忘掉自己最愛的人,也忘掉自己……這是多麼殘忍的“最後一站”!


來取笑


我會選擇在自己還清醒的時候,找一個僻靜、無人的地方,安靜的離去,不會拖累家人及他人。

本人有個朋友母親就曾是老年痴呆症患者,生前糊塗時整夜折騰,朋友又是家中獨子,整晚基本不能睡,致使白天萎靡不振,有幾次開車都差點出了事故,朋友很受累,但卻很無奈。

再看看最近因十萬醫療費用及患絕症鑽卡車輪底而輕生的兩個例子,看的都很心酸,但也都是為了不拖累家人而無奈的選擇。

老年痴呆症在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目前還無法治癒。所以為了延遲及延緩病情的發生,平常我們就要養成多用腦,培養自已的興趣愛好,勤鍛鍊的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