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崗寨46友,你最盼望哪位英雄再生?為什麼?

騎蝸牛走高速


我認為隋唐演義是個好的著作,各有千秋吧,魏徵,徐茂公,一個是諫臣,一個是軍事,秦瓊則是元帥,程咬金混世魔王,都是難得的人物,對於其他人就不細言了,反正各有優點,聯合起來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可惜有幾位好漢沒被李唐用的上,如單雄信,王伯當等,否則,一統江山能提前幾年。


內蒙農夫


瓦崗寨46友中有五虎,相信大家在《隋唐演義》電視劇中有所瞭解。五虎之中誰的實力更強呢?帶著這些疑惑咱們來盤一盤,我最喜歡的幾位實力英雄,我個人感覺我最喜歡羅成。

第一:烈虎將—單通

單通,字雄信,手持金頂棗陽槊,胯下閃電烏龍駒,是瓦崗山寨第一名英雄,江湖人稱“赤發靈”單雄信,他武藝超群,勇冠三軍。隋末時期,他與瓦崗義軍反隋。李密兵敗後,被王世充俘虜,投靠了王世充,但最後呢,他的結拜兄弟、瓦崗朋友紛紛投靠了李唐麾下。公元620年,李世民率領部隊攻打東都(現在的河南洛陽)單雄信與大黑碳尉遲恭交戰,被刺馬下。然後呢,單雄信寧死不屈,兄弟們都為他求情但無濟於事,單雄信最終被李世民下令斬殺。一代英雄好漢就這樣結束了命運,實在可惜了!

第二:飛虎將—秦瓊

秦瓊,字叔寶,手持虎頭錇稜金裝鐧、一杆虎頭皂金槍,胯下黃驃馬名為呼雷豹。秦瓊是隋末唐初名將,曾在來護、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英勇俠義遠近聞名。然後呢,隨裴仁基投靠瓦崗寨,不料李密兵敗就投靠了王世充。王世充是個小人不是名主便與程咬金等人投靠了李唐,與李世民出生入死南征北戰,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第三:熊虎將—王勇

王勇,字伯當,熊虎大將軍,初於濟陽率眾起義,(濟陽現在的河南蘭考)王伯當是李密身邊的大將,忠心耿耿。王伯當射箭百步穿楊,以善射出名,江湖人稱外號“勇三郎”。李密襲擊桃林縣後、想投靠張善相,途中不幸被唐將盛彥師所伏擊,王伯當被亂箭射死,一代虎將就這樣斷送了性命。

第四:螭(chi)虎將—程咬金

程咬金,字義貞,手持八卦宣花斧,胯下鐵甲棗騮駒,歷史上程咬金武功非常高強,不像是電視劇裡演得那麼不堪一擊。隋唐末年,天下動盪,群雄混戰,程咬金加入瓦崗山寨,隨後投到王世充那裡,得知王世充不是名主後,便轉到李世民麾下。先後跟著李世民打破宋金剛、生擒竇建德、降了王世充、戰功彪炳,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第五:猛虎將—羅成

羅成在《隋唐演義》電視劇中是第七條好漢,他是燕山北平王羅藝之子,秦叔寶的老表。精通槍法,人還長得很帥,皮膚白皙但不愛言笑,江湖人稱“冷麵寒槍”羅成。隨後便跟隨他表哥秦叔寶、程咬金等人在瓦崗起義,打破靠山王楊林的一字長蛇陣,回馬槍殺了靠山王楊林。

在看電視劇《隋唐演義》故事情節裡,羅成在鎮守紫金關的時候被李元吉關在了城外。當時身上有傷,蘇定方引誘無意跌入泥潭,後被亂箭穿心而死,真的太悽慘!一代名將就這樣白白葬送了,可悲可嘆!

綜上所述:我最盼望羅成當時沒死多好,感覺死的特窩囊,沒有戰死在疆場,卻被奸人所害。最後李世民還不是為他報仇了,玄武門事變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做的了皇上,大唐盛世從此開始。

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轉發、點贊👍






笑盤劇場


自問自答,自得其樂!

筆者個人最盼望小將裴元慶重生!然後筆者的理由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是,裴元慶是一個大大的忠臣;其二是,裴元慶武功高強,是一個“萬人敵”;其三是,裴元慶是一個少年將軍,裴元慶犧牲得太早了。

接下來筆者就這三個方面給朋友們展開闡述吧!

第一,裴元慶是一個大大的忠臣。因為按相關小說的描述,小將裴元慶及其裴元慶的父親裴仁基都是大隋朝的臣民。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之下,裴元慶才殺了大隋朝的欽差大臣,然後怒投瓦崗寨的。

第二,裴元慶武功高強,正是一個“萬人敵”。關於這個方面,相信閱讀過相關小說的朋友們都可以說是非常熟悉的了。裴元慶是排名天下第三名的好漢。裴元慶手中的一對銀錘重達300多斤。裴元慶是整部《說唐》小說當中唯一一個能夠接李元霸三錘的人,裴元慶也是除了李元霸之外,第二個通過撿漏而打敗宇文成都的人。

第三,裴元慶剛剛出道的時候,年紀大約是十四、五歲的樣子。裴元慶正是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少年將軍。當初裴元慶去攻打瓦崗寨裴元慶就遭遇了單雄信了。然後牛高馬大的單雄信看見裴元慶所騎的馬像一頭小毛驢一樣,單雄信就嘎嘎大笑……之後單雄信就被裴元慶虐得幾乎懷疑人生了!可惜的是後來裴元慶由於誤中奸計,小小年紀就命喪“火龍陣”當中了……

此外據說歷史上裴元慶的原型就是隋朝末年鼎鼎有名的大將羅士信了。當然啦,按《說唐》演義小說的描述,裴元慶是在群雄賈家樓結義之後才加盟瓦崗寨加盟瓦崗軍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裴元其實慶並不是真正的瓦崗寨46友之一。

但是,裴元慶就是那麼厲害又那麼可愛了!


騎蝸牛走高速


秦瓊,字叔寶,虎頭錇稜金裝鐧,虎頭皂金槍,金纂提爐槍,黃驃馬,呼雷豹,瓦崗山元帥,五虎上將。



忙碌的老張


隋末唐初這一段時期,是中國歷史刪最精彩的時代,可跟三國時期媲美,甚至超越南北朝時期,正因為有這些精彩的人和事,所以後來的小說家喜歡把這些英雄故事記錄下來,比如清朝的文學家褚人獲就創作了《隋唐演義》小說,還有另外的《興唐傳》等等,足見這段歷史的精彩。

說到隋唐時期的故事,自然離不開瓦崗寨,因為《隋唐英雄》中的故事,都是以瓦崗寨為主線的,這是當時最有名的軍隊,幾乎是百戰百勝,在《隋唐演義》中,瓦崗寨有許多好漢,還有人給他們做了個排序,於是有了"瓦崗寨四十六友"的說法,這跟《水滸傳》中的梁山泊108將差不多。

瓦崗寨的四十六友義薄雲天,他們在賈柳樓結義,然後聚義反隋,一開始程咬金是眾人的首領,後來變成李密,再後來這些人幾乎全部歸到李世民麾下,而這四十六個好漢中,有大名鼎鼎的程咬金、秦叔寶、單雄信等等,也包括虛構的比如羅成等,這些人雖然個個武功超群,然而要說到真正的英雄人物,其實只有一個。

正如《水滸傳》中的108將一樣,他們都是天罡地煞星下凡,雖然個個都自稱是好漢,但其中也包括不少欺世盜名之徒,比如時遷、百勝等,基本屬於雞鳴狗盜之輩,而真正能稱得上替天行道的好漢,其實只有魯智深一人,其他人都是湊數而已,瓦崗寨四十六友也是如此,真正能算英雄的只有一人,其餘的皆是浪得虛名。

一說到瓦崗寨的英雄,可能大家立馬想都應該是秦叔寶吧,然而實際上並不是他,秦叔寶雖然英勇無敵,為人也重情重義,俗語"為朋友兩肋插刀"就是從秦叔寶這裡出來的,然而能稱為英雄的,不僅要有過人的武藝、還要用義氣,更重要的卻是德性和才幹,秦叔寶、徐茂公、單雄信都是很優秀的軍事人才,但卻比不上另一個人。

就那秦叔寶來說,他身上有不少汙點,比如他數次背叛故主,反覆無常,時刻追隨利益走,說得難聽點就是個小人行徑,秦叔寶的所作所為,跟三國時期的呂布如出一轍,你看呂布就被後人罵得多,贊得少,那麼真正能稱英雄的是誰呢?應該只有王伯當一人。

王伯當是瓦崗寨的元老級人物,跟梁山泊上的林沖差不多,是核心骨幹成員,王伯當對瓦崗寨始終如一,從來沒有想過背叛瓦崗寨,後來瓦崗軍失敗,李密走投無路時,其他人都紛紛離去,大多數都投靠了李世民,包括秦叔寶、徐茂公等,但王伯當卻選擇留在李密身邊,雖然他明知道留下來是死,但他還是義無反顧。

王伯當的行為,就有點想三國時期的陳宮了,明知道會死卻依舊不改雛形,這就是英雄的舉動了,後來秦叔寶、程咬金等人成為唐朝將領,對李密以及視若路人,但王伯當一直堅持心中的信念是,雖然他最終失敗了,但他死前說了一句話:"義士之志,不以存亡易心。"

所以,瓦崗寨46友,最盼望其再生的英雄是王伯當。


天天讀詩


瓦崗寨四十六友的結拜全完全背離了這三個條件,為何這麼說?

第一:瓦崗四十六友為何會湊到一起,並非他們的志趣相投,也並非他們互相仰慕,有著共同的志趣,他們之所以聚在一起,那是因為一個人的母親生日,對,沒錯,此人就是秦瓊的母親,眾英雄與秦瓊有很好的交往,前來祝壽,秦瓊為了表示感謝故而在賈家樓宴請眾英雄。

第二:我們來看看瓦崗四十六友的身份:齊聚賈家樓四十六位英雄來自不同的社會層面:二十二位是來自於綠林好漢,如魏徵、徐茂功、單雄信,王君可、王伯當等人;十四位是來自北平府王府,如羅成、黨世傑、史大奈、杜差等人;七位來自衙門當差的,如秦瓊、金甲、童環、樊虎等人;一位來自太原侯的門婿柴紹;兩位是開店的掌櫃,賈潤甫、柳周臣。簡單的說,他們的身份說白了分為五類:綠林好漢、王府官員、衙門公差、侯爺女婿、商人。如此,他們的觀念,思想,文化完全不在同一陣營上,這也是造成他們以後利益觀念偏差,目標不同,乃走向內鬥的的根本原因;

第三:他們為什麼要結義?其實,他們大部分人都不想結義,想結義的只有幾個人,主要是魏徵、徐茂公,秦瓊等人,事也是這幾個人挑起來的。且看原文如此寫道:他倆見秦瓊追來,就說:“家裡挺忙的,你何必又到賈家樓呢?”秦瓊說:“家中自有大哥照應,這些好朋友們千山萬水來到濟南城,湊在一起,我真是一時也離不開。”徐茂功微微一笑,說:“這樣的盛會真是千載難逢。二哥,難道我們就白白放棄這個機會不成?”(潛臺詞就是,要起義),但秦瓊覺得還沒有到時候,於是徐茂公再出主意,那徐茂公說:“我倒有個主意。”“什麼主意呢?”“趁著老太太的壽誕之期,弟兄們集聚一堂實非容易,莫如人家結成生死之交,一旦有事,也省得人心不齊。”秦瓊、魏徵一聽齊聲說好。

如此,結義之事就被這三人給定下來了,那麼其餘的人願意嗎?其實大部分人是不願意的,原文也做了交代,那原文說:“其中雖然也有一半個不大樂意的,可是一見大夥如此熱心,也就隨聲附和了。”很明顯了吧,賈家樓四十六友結義,一半的人都是不願意的,推脫不了,放不下面子,於是就敷衍結拜了,這樣的結義不是誠心實意的,根本不牢固,所以如此之兄弟關係,在利益面前,又豈能不反目呢?

我最希望秦叔寶重生了。

“為朋友兩肋插刀”,其來歷是秦叔寶為救朋友,染面塗須去登州冒充響馬,路過兩肋莊時,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兒,猶豫片刻,一條路去汝南莊,一條路去登州,一條路回家門,最終還是為朋友,視死如歸去了登州,兩肋莊岔道體現出秦瓊的深重義氣就被人們傳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

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叔寶為朋友兩肋莊走岔道”這句話傳來傳去就變成了“秦叔寶為朋友兩肋插刀”了。


乏味的生活1982


秦瓊:

據史書記載,每當敵人在李世民面前驕傲放縱時,李世民感到怒火沖天,秦瓊隨即便派兵出戰,為皇帝李世民出惡氣。李世民時期,像秦瓊這樣的,能夠深受皇上信任的人屈指可數,而秦瓊每次都不負使命,這可見他的武功非常人所能匹敵。久而久之,萬軍叢中取首級這種事使秦瓊成為了斬殺敵軍大將的專業戶,所以李世民每次都會安排秦瓊出場去收拾那些敵軍,專治各種不服。多年爭戰秦瓊的武功已經是登峰造極的地步,與此同時還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被加增柱國的榮譽稱號,取得這種成績是靠他自己真槍實彈贏得的。


雲衫


我認為隋唐演義是個好的著作,各有千秋吧,魏徵,徐茂公,一個是諫臣,一個是軍事,秦瓊則是元帥,程咬金混世魔王,都是難得的人物,對於其他人就不細言了,反正各有優點,聯合起來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可惜有幾位好漢沒被李唐用的上,如單雄信,王伯當等,否則,一統江山能提前幾年。



家的左右手1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一說到瓦崗寨的英雄,可能大家立馬想都應該是秦叔寶吧,然而實際上並不是他,秦叔寶雖然英勇無敵,為人也重情重義,俗語"為朋友兩肋插刀"就是從秦叔寶這裡出來的,然而能稱為英雄的,不僅要有過人的武藝、還要用義氣,更重要的卻是德性和才幹,秦叔寶、徐茂公、單雄信都是很優秀的軍事人才,但卻比不上另一個人。王伯當是瓦崗寨的元老級人物,跟梁山泊上的林沖差不多,是核心骨幹成員,王伯當對瓦崗寨始終如一,從來沒有想過背叛瓦崗寨,後來瓦崗軍失敗,李密走投無路時,其他人都紛紛離去,大多數都投靠了李世民,包括秦叔寶、徐茂公等,但王伯當卻選擇留在李密身邊,雖然他明知道留下來是死,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王伯當的行為,就有點想三國時期的陳宮了,明知道會死卻依舊不改雛形,這就是英雄的舉動了,後來秦叔寶、程咬金等人成為唐朝將領,對李密以及視若路人,但王伯當一直堅持心中的信念是,雖然他最終失敗了,但他死前說了一句話:"義士之志,不以存亡易心。


創意剪輯視頻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個人而言,最希望秦叔寶再生。

1.因為其重情重義,知恩圖報。

2.因為其疾惡如仇,除暴安良。

3.因為他盡忠職守,精忠報國。

不知你喜歡哪個復生,可在下方留言,關注我一下,一同討論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