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吉祥圖案根源於佛教?其實它是中、印文化與宗教信仰結合的產物

由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這8種具有吉祥、福瑞寓意象徵的器、物的單獨紋樣所組成的,表達一個總的中心主題及觀念的圖案組和——“八吉祥”,最初多用於寺院供佛,後來才流傳於民間。

關於八吉祥中的這8種器物,在《雍和宮法物說明冊》中是這樣解釋的:

“法螺,佛說具菩薩果妙音吉祥之謂;法輪,佛說大法圓轉萬劫不息之謂;

寶傘,佛說張弛自如曲覆眾生之謂;白蓋,佛說偏覆三千淨一切藥之謂;

蓮花,佛說出五濁世無所染著之謂;寶瓶,佛說福智圓滿具完無漏之謂;

金魚,佛說堅固活潑解脫壞劫之謂;盤長,佛說迴環貫徹一切通明之謂。”

八吉祥圖案根源於佛教?其實它是中、印文化與宗教信仰結合的產物

根據考古資料和傳世實物來看,完整的八吉祥最早出現在元代龍泉窯的瓷器紋飾上,如在龍泉窯址發掘出印有“八吉祥紋”的元瓷片經整理後,據推斷,此飾有八吉祥紋的瓷器製作在元統三年左右,屬於元中晚期的產品。從復原圖中可以看出,在元中後期八吉祥已經形成,總的格局已經定型。

八吉祥圖案根源於佛教?其實它是中、印文化與宗教信仰結合的產物

元代青花 八吉祥紋蓮菊紋大盤

但在早期的八吉祥紋樣中,有用“火珠”代替“瓶紋”的作法,元代卵白釉印花太禧銘瓷盤。

也有用“紋”代替“輪紋”的作法,如元代的鐵可墓銅鏡,但也僅限於此件:鏡背由外向內作三層環套圖案裝飾,最外圍作十枚金剛杵紋繞鏡一週:金剛杵邊飾向內,為一朵碩大飽滿、綻放如日的十瓣寶蓮,其中的八個蓮瓣中各置一吉祥紋樣,被殘留於三鈕中的”穿“分割為上下兩部分,上部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蓋、冏、傘(幢)、結;下部依次為:瓶、花、螺、魚。除此之外,沒有發現其他類型的組合。後世明、清也只是在紋樣排列順序、主、輔圖案造型、裝飾風格及構圖漸趨繁縟的變化而已,並未脫離此八個紋樣組合的這一固定格局。

八吉祥圖案根源於佛教?其實它是中、印文化與宗教信仰結合的產物

那麼作為獨具中國傳統特色的“八吉祥”圖案紋樣是如何產生的呢?在探究八吉祥圖案的起源之前。我們要先整清楚八吉祥的定義。

一、關於“八吉祥”的定義

在民間,“八吉祥”還被稱為“佛八寶”,其實它們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因為它們是兩種不同含義的圖案。

首先,從字面意義上看,“吉祥”指喜慶、祥瑞,是寓意美好的預兆。關於此在《莊子.人世間》有說:“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成玄英的註釋為:“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徽。”

而“寶”,泛指一切珍貴的物品,是玉器的總稱。這在《國語.魯語上》也有說:“以其寶來奔。”

韋昭:“寶,玉也。”

而八吉祥圖案中的螺、輪、傘、蓋、花、瓶、魚、盤長均是嘉慶吉祥的象徵性器物,並不是珍寶之物,只有珠、銅、錢、盤、如意、方勝、犀角、書、畫、艾葉、珊瑚、鼎、靈芝、金錠、元寶等諸多雜寶中的任意八物才能被稱為“八寶紋樣”。

八吉祥圖案根源於佛教?其實它是中、印文化與宗教信仰結合的產物

其次,從文獻記載來看,兩者也是有明顯區別的,如在《江西大志》(明嘉靖三十五年刻本)中明確指出了“八吉祥”與“八寶”是兩種不同的圖案:“青花白地轉枝蓮託八寶、八吉祥、一秤金、娃娃花譚、二百四十。”

對照出土與傳世實物,其所謂“轉枝蓮託八寶”也就是纏枝蓮上託

珊瑚、犀角、銀錠、元錢、方勝、方金、蕉葉、珠、如意等雜寶中的八寶。而轉枝蓮託八吉祥“則是纏枝蓮上託螺、輪、傘、蓋、花、瓶、魚、結。可見,在明代中晚期”八吉祥“紋樣與八寶紋樣還是有著嚴格區分的。

因此,“八吉祥”紋樣是不能稱作“八寶”的。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究八吉祥圖案的起源問題。

二、關於“八吉祥”紋樣的起源

關於八吉祥紋樣的起源,大致有兩種說法。

一種觀點認為,八吉祥紋樣根源於佛教思想。持有這種觀點者佔大多數,並且成為了普遍看法。如日本人尾崎洵盛在《明代的陶器》中指出:“法論、法螺、寶傘、寶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是佛教教義上的圖案。”

另一種觀點則正好相反,認為“八吉祥”圖案不是來源於佛教。

如日本人中野澈在《明瓷的紋樣》中指出:“盤長、金魚圖案在漢代的畫像石上已出現,因此八吉祥紋不是從佛教教義來的。”但持有此觀點的人數很少。那麼哪一種觀點是對的呢?

八吉祥圖案根源於佛教?其實它是中、印文化與宗教信仰結合的產物

實際上,這兩種意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能完全予以肯定或者否定,因為這兩種觀點都不夠完整,都有偏頗之處。

就第一種觀點而言,完整的“八吉祥圖案”它所要表達的確實是佛教的思想內容和佛教的教義。但並不能因此就下結論說它根源於佛教。至於,日本人說這八個圖案是佛教教義上的圖案,也不夠全面和嚴密。

因為,就中國的情況來看,傘、蓋、蓮花、瓶(指瓶中插花)、金魚、盤長結這些,在佛教傳來之前,就已經作為圖案或器物造型大量地出現了,並作為吉祥之物被當時的中國人所喜愛。而在印度也是同樣的情況,至少輪、螺、蓮、魚作為宗教性的圖案或圖騰物,在佛教產生之前就已被廣泛使用,佛教只不過是把它們拿來之後,再賦予自己的一些教義內容而把它們變成了佛教的圖案。

所以說,它們的根本來源,並非是直接產生於某一種宗教教義,而是源於在中國和印度流傳的民間信仰和神話傳說,經過長期、廣泛的應用,互相借鑑並不斷的注入新的文化與宗教內容,這些器物、植物、動物的象徵意義與內涵也越來越豐富、複雜。如果這八個吉祥物放在一起共同出現在某一器物或畫面上,毫無疑問,它是作為佛教紋樣出現的,表達的是佛教的教義。但如果它們單個散見的出現(除了佛教標誌的法輪外),則不一定具有宗教意義,更不能說是源於宗教教義的。

八吉祥圖案根源於佛教?其實它是中、印文化與宗教信仰結合的產物

清乾隆 鬥彩八吉祥紋盤

因此,正確、完整的說法應該是:佛教“八吉祥”圖案是佛教徒從民間信仰、神話傳說中及婆羅門教中吸收、借鑑,並加入了佛教教義、思想和內容,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而組合在一起,作為表達佛教的教義、思想和佛陀的象徵的一組圖案,是中國、印度傳統文化與宗教信仰相結合的產物。

至於第二種說法,日本人中野澈的說法是立不住腳的,儘管他的前半部分並沒有疑問,但他的錯誤在於他沒有將“八吉祥”這個名稱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來審視,如果要深究八吉祥中的八個圖案的話,可以說沒有一個是淵源於佛教的。

但就整體而言,八吉祥圖案的命名,則是基於八個吉祥物組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圖案,來表達一個完整的宗教內涵的。而將其組合在一起並完整化,的確是由佛教來完成的,所表達的宗教內涵,也只是佛教的教義而非其他宗教的教義。

因而,不能因一些圖案在佛教入中國以前就已經出現,就否定其作為佛教八吉祥中的圖案與佛教教義的關係,更不能由此而否定八吉祥這個完整的宗教性圖案是產生於佛教教義的。比如“輪迴業報”之說是佛教教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若究其根源,它並不是佛教自創的,而是源自婆羅門教的理論及部分重要教義。佛教在繼承了這一理論後,加以改造發揮,注入佛教的教義理論,發展成新的“佛教的輪迴說”。它已與“婆羅門教的輪迴說”有了很大的差別,完全是兩個系統。但並不能因此而否定這種新的“輪迴說”產生於佛教教義之中,那麼八吉祥圖案也是同樣的道理。

八吉祥圖案根源於佛教?其實它是中、印文化與宗教信仰結合的產物

八吉祥水晶 八供碗供佛 水杯描金雕刻 聖水八寶碗佛教用品

眾所周知,在中國佛教這個大的體系中,又分作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兩大體系。

然而大量出現在藏傳佛教寺院及藝術品中,幾乎成為藏傳佛教標誌性圖案的八吉祥圖案,在內地的漢傳寺院裡卻很少見到,因此有人認為,八吉祥圖案產生於藏傳佛教,內地八吉祥的出現是由於受藏傳佛教的影響。對於這一觀點,我認為是需要商榷的。

因為完整化的八吉祥圖案並不是在西藏形成的,也不在印度,而是在中原漢地。

而且八吉祥中八個圖案的宗教與文化淵源也並不在西藏,是在印度與中國內地的漢文化區。也就是說藏傳佛教在八吉祥形成的過程中起著一味“催化劑”的作用。

應該說八吉祥圖案是中、印文化所孕育出來的,但是在西藏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但最後成熟並完整地形成則是在中原內地。

八吉祥圖案根源於佛教?其實它是中、印文化與宗教信仰結合的產物

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紋雙螭耳抱月瓶

三、總結

總之,八吉祥圖案並非是哪一個民族、哪一種文化、哪一門宗教所獨創的,也並非是誰抄襲誰、簡單的臨摹。而是歷史上中、印兩國不同民族以佛教為基礎,在文化、宗教、民間信仰等意識形態領域中,經長期的交往與融合,所共同締造的佛教藝術精華。

八吉祥圖案不僅是中、印多民族聰明與智慧的結晶,更是是中、印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歷史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