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盆是一種什麼感覺?

綿綿p1p1


入盆是一種什麼感覺?

入盆是胎兒為分娩做準備的過程,一般孕媽會在分娩前兩週入盆,而部分經產婦則是邊生產,邊入盆。很多孕媽由於經驗的缺乏,特別想要了解胎兒入盆是什麼感覺。

入盆是一種什麼感覺?

1、腹部隱隱作痛,下體有疼痛感

胎兒入盆時,孕媽會明顯感覺到腹部有牽扯帶來的疼痛感,而且在變換睡姿或體位以後也沒有得到好轉;胎兒下降時會壓迫到孕媽的陰道和骶骨,孕媽會感覺到有一股下墜的力量,同時陰部伴隨輕微的陣痛,有的孕媽則會出現下體紅腫的情況。


2、呼吸順暢,胃口大增

胎兒入盆以前,孕媽時常會感覺胃部脹氣、胸悶氣短,但是在孕晚期的某一天孕媽突然會覺得呼吸順暢,且胃口大開,恭喜你,這是胎兒入盆的表現哦。

3、分泌物增多,且尿頻

胎兒入盆壓迫到宮頸口,會導致孕媽分泌物增多,時常會感覺內褲溼漉漉,孕媽一定要勤換洗內褲,保持下體衛生清潔;胎兒入盆以後壓迫到膀胱,大大減少其儲存尿的空間,孕媽會出現尿頻的症狀。

4、肚形發生變化

胎兒入盆孕媽的肚形會從以前的靠上且圓圓變化成靠下且呈柚子形;孕媽從外形上看起來會特別累,孕肚也會變的“搖搖欲墜“的。


5、出現沒有規律的宮縮

胎兒入盆以後由於位置太靠下,會很大程度上刺激到孕媽的生殖器,如果孕媽勞累過度或太緊張,就會引發孕肚出現不規律宮縮。

胎兒入盆多久會生?

入盆≠生產!胎動入盆一般是在懷孕32周,但多數孕媽都是在生產前兩週入盆;經產婦則是一邊宮縮一邊入盆。

入盆以後胎兒胎位就相對固定,基本是不會再發生變化了。

胎兒不入盆怎麼辦?

胎位不正、胎兒發育過大或陰道狹窄都會導致胎兒不入盆,如果孕媽發現的早,可以及時進行矯正,這也是為什麼醫生會建議孕媽在孕30周定胎位的原因。如果胎位不正,醫生會進行專業指導,糾正胎位,幫助胎兒入盆。

如果到了預產期,胎兒還未入盆,那麼孕媽就需要聽從醫生建議,採取剖腹產了。

有助於胎兒入盆的運動都有哪些?

孕晚期,孕媽可以通過運動來幫助胎兒入盆,比如爬樓梯、下蹲和孕婦瑜伽,不僅可以幫助胎頭下降,促進胎兒入盆;還可以鍛鍊體力,縮短產程。

初出茅廬的國家高級育嬰師,多平臺原創作者。一個集逗比與專業一身的媽媽,帶你瞭解更多孕期、育兒、產後護理知識。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慧說育兒


入盆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肚子像柚子

一般情況下胎兒入盆是在30周左右,不過也有少數的孕媽是在臨產前胎兒入盆的,因人而異。胎兒入盆的時候孕媽首先會感覺到肚子好像是沒有了,往下摸索肚子像個柚子一樣硬邦邦。懷大寶的時候胎兒入盆那天我睡醒後以為我生了,起來一摸我的肚子去哪兒了,入盆最明顯的就是孕肚比較靠下了,而且肚皮發緊。



胃口大開

由於胎位下移胎兒入盆後,對孕媽身體內臟的壓迫會明顯減輕,孕媽會感覺到呼吸通暢,胃口也忽然變好了。懷大寶時在胎兒入盆後,我食慾大增,一口氣吃了很多東西,好像才找到懷孕的感覺。



尿頻

這是入盆後身體比較明顯的另一個症狀,孕媽隨時都想上廁所,這是由於入盤後子宮進一步壓迫膀胱,導致膀胱無法像之前一樣正常儲存尿液。孕媽感覺到有規律性的陣痛,並且持續時間越來越長,間隔時間越來越短,就需要立即去醫院準備生產啦。




胎兒入盆後會刺激子宮收縮,孕媽要控制活動時間以及強度,適當的散步就好不要劇烈運動。有些孕媽到生產前才會入盆,臨產前胎兒始終不入盆,就要考慮剖宮產,當然醫生也會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來給出分娩方式的建議。


IF枕邊育兒


入盆在孕期一直都是孕媽媽們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很多第一次懷孕的孕媽媽可能都不知道入盆是什麼意思,墨媽第一次懷孕的時候也是一樣,對孕期的一切都是懵的,產檢的時候醫生摸了下肚子說入盆了,墨媽也根本不理解入盆是什麼概念,到了二胎的時候才知道什麼是入盆。

什麼是入盆:

入盆就是指胎寶寶以頭位,也就是頭向下,屁股向上的姿勢進入到媽媽的骨盆裡面,寶寶入盆了以後就不會再出來了,如果說把媽媽的子宮比作是寶寶的房子,那麼媽媽的骨盆腔就像是房子的大門,寶寶只有進入到大門的地方,才能打開大門“離家出走”,所以說寶寶入盆也是在為出生做準備。


一般來說第一次懷孕的媽媽入盆的時間會比較早,大概32~36周左右就會入盆了,二胎媽媽可能要在臨產前才會入盆,墨媽一胎的時候在33周左右的時候就入盆了,二胎分娩前兩週才入盆,墨媽就與孕媽媽們分享一些入盆的症狀~

症狀1:肚子形狀發生了改變,由一個西瓜變成了柚子

胎兒入盆比較明顯的一個症狀就是肚子形狀發生了變化,這裡說的西瓜變成柚子並不是說肚子變小了,而是肚子的形狀從圓圓的西瓜變成了一個上小下大的柚子形狀,可參考上圖。

症狀2:肚子往下墜

墨媽覺得胎兒入盆比較直接的一個症狀就是感覺肚子往下墜了,胎兒沒有入盆之前孕媽媽走路感覺都還比較輕鬆,胎兒入盆以後肚子往下掉,孕媽媽走起路來更容易累了,感覺肚子快要掉下去了一樣。

症狀3:胃灼熱、燒心的感覺減輕了

孕中後期的時候逐漸增大的子宮對孕媽媽的腸胃形成了壓迫,孕媽媽就容易出現食物反流,胃灼熱燒心的症狀,胎兒入盆了之後肚子往下走了,子宮對孕媽媽腸胃的壓迫也減輕了許多,因此孕媽媽胃灼熱、燒心的感覺也有所緩解了,墨媽孕中後期的時候深受胃灼熱的折磨,一直到了胎兒入盆才有所緩解。

症狀4:尿頻的情況加重了

胎兒沒有入盆之前子宮對孕媽媽上部分的器官形成壓迫,胎兒入盆以後肚子往下走,於是子宮對孕媽媽下部分的器官壓迫也增加了,孕期的時候逐漸增大的子宮本身就壓迫著孕媽媽的膀胱,孕媽媽就容易出現尿頻的現象,胎兒入盆之後子宮對膀胱的壓迫加重了,孕媽媽尿頻的現象也就隨之加重了。

以上就是胎兒入盆以後比較明顯的一些症狀,也有的孕媽媽在胎兒入盆以後會有一種輕鬆感,呼吸變得順暢,胃口也變好了,也有的孕媽媽入盆的時候肚子會有一種墜痛感,有時候假臨產現象也會伴隨胎兒入盆一起到來~

我是墨媽,一位二胎媽媽,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注於孕產育嬰等方面的解答,關注墨媽與你分享更多孕產育嬰小知識~(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墨媽育兒經


但是生過孩子的媽媽一般出現假性宮縮之後就快要生了。

寶寶入盆是好事,不能入盆就麻煩了,因為寶寶不能入盆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胎位不正(橫位、頭位、臀位)

寶寶頭圍過大

危險的胎盤前置

這就導致不能順產,只能選擇破婦產,還會有產後大出血的隱患。

說道剖腹產和順產,我要跟準媽媽們提個醒,剖腹產雖然生的時候不疼,但是生完之後麻醉過後,比順產的要多忍受著長達幾個月的宮縮傷口痛,不能隨心所欲的吃東西,肚子上還會留下永久的疤痕,偶爾還會發癢抽痛。

所以,大家在孕期一定要積極產檢,多學習孕育知識,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爭取自然分娩。


612星球媽媽


沒有感覺,這是我的個人經歷。我寶寶是36周入的盆,去做產檢時醫生告訴我的,她在我肚子上按了一下。就問我,胎兒入盆了?我說我不知道,是真的沒有任何感覺,身體感覺和平時一樣,到了39周生的。


三月橘子味


胎兒入盆是指在孕晚期,寶寶在默默為出生做準備,他在羊水和胎膜的包裹中,以頭朝下屁股朝上全身蜷縮的姿勢,讓頭部通過孕媽媽的盆骨入口進入盆骨腔,使自己的身體位置得到鞏固,這就是完成了整個入盆的流程啦。

胎兒入盆的時間每個孕媽媽都不一樣,一般是在36周左右,也就是懷孕最後一個月的時候入盆。當然也會有臨產才入盆,或者一直沒入盆的。

通常寶寶入盆後,孕媽媽們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尿頻,原本孕期已經夠尿頻的了,寶寶入盆後對孕媽媽膀胱的擠壓更明顯,只會讓孕媽媽更有時不時想跑廁所的感覺。有的媽媽在寶寶入盆的時候,會感覺肚皮發緊和肚子下墜的更明顯了,像時刻要掉下去的感覺。當然,寶寶入盆對孕媽媽來說還有個好處,就是整個人都感覺輕鬆了,因為胎寶寶不再擠壓著孕媽媽的五臟六腑了。

有的孕媽媽會問,自己能摸到寶寶的頭有沒有入盆嗎?教孕媽媽們一個判斷寶寶是否入盆的小訣竅,如果寶寶是頭位的話,平躺後雙腿彎曲,用手摸小腹下方的位置,能摸到硬硬的就是胎兒的頭部表示沒入盆,反之就是入盆了。當然,這只是個小技巧,最終還是以醫生的專業判斷為準。


孩子王育兒顧問


入盆,顧名思義,胎寶寶將進入到媽媽的骨盆中。是胎寶寶準備好降臨所發出的信號,也是順產過程中的第一步。

入盆有啥感覺呢?

墜痛感

我記得自己生產前幾天,恥骨會特別疼,無法走路。應該是寶寶的頭在往下墜,卡在骨頭的感覺。

尿頻

後期尿尿頻率明顯增加,我還經常起夜。

呼吸輕鬆,胃口變好

隨著寶寶下墜,胃部會空出來。飯量又上去了,我基本兩碗飯打底。

痛經的錯覺

隨著預產期的臨近,假性宮縮也伴隨而來。不規律的肚皮發硬,當變得有規律時,就要去醫院報道了。

入盆並不代表馬上就會分娩,這只是生產的前兆。對於首次懷孕的孕媽媽來說,入盆後2-3個禮拜寶寶才會降臨,而對於懷二胎的孕媽媽來說,入盆後就會直接進入到分娩階段。


暖暖媽媽育兒說


隨著孕周的增加,胎兒逐漸發育完全,之後就會面臨一個重要的階段——胎兒入盆。一般情況下,孕婦懷孕36周左右的時候會感覺到腹部發緊,別慌,這就是胎兒要入盆的徵兆。胎兒入盆媽媽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判斷。

1. 明顯的下墜感

所謂的“入盆”,就是胎兒變換好胎位之後向下墜入骨盆內,為日後的生產做準備。所以,胎兒入盆後會有明顯的下墜感,骶骨和恥骨負擔加重,孕婦的腹部形狀也會有變化。

2.尿頻

胎兒向下入盆後肯定會壓迫膀胱,所以孕期尿頻的現象會更加嚴重。衛生間地面溼滑,準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3.食慾恢復

小寶寶的入盆壓迫了膀胱卻解放了胃,孕媽媽的胃會感覺放鬆了很多,甚至連呼吸都變得順暢多了。雖然食慾恢復了,但飲食一定要有節制哦!

4.胎動減少

如果36周之後胎動減少了,準媽媽們不必太過緊張,因為寶貝入盆之後空間變得越來越小,身體越長越大,胎寶寶的活動自然受到了限制,施展不開自然也就沒有以前那麼活潑好動了。

還有一本分寶貝特別沉得住氣,到了36周還遲遲不肯入盆,準媽媽們不用太擔心,只要定期按時做好產檢就可以,聽從醫生的建議做一些有助入盆的活動,世事無絕對,臨產前才入盆的情況也是有的。


錦鯉媽咪


對於已經當了媽媽多年的我,現在想到生孩子就後怕,據說如果把疼痛分為十級,那麼生孩子是十級疼痛!


1.入盆分娩的前奏

入盆是分娩前的前奏!一般第一次生孩子的入盆後2~3周就可能分娩,而生過孩子的經產婦則往往是入盆後隨即開始分娩。而胎兒是否已經入盆,要經過產前檢查才能知道!

第二:入盆的感覺

胎兒入盆時可以感覺到胎兒的位置在下降,同時可能伴隨輕微的墜痛感,確定是否已經入盆需要靠檢查才能確定。胎兒入盆後更加壓迫到膀胱,導致尿頻的症狀更加明顯,同時水腫、便秘及腰腿痛等症狀也會加重。

胎兒入盆,是臨產的徵兆,各位媽媽要根據這個信號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準備迎接寶寶的到來!


家有男寶初長成


入盆是為了使分娩更加順利,胎兒的頭部通過母體的骨盆入口進入骨盆腔。

一般來說,胎兒通常在孕36周到分娩陣痛來臨前的這段時間入盆。未生產過的孕媽多在預產期的前兩週入盆,生過孩子的孕媽多在陣痛開始前入盆。

入盆是一種什麼感覺?胎兒入盆後,胎兒胎動會減少、寶媽胃口會變好、肚子的形狀像柚子、尿頻

1、胎兒胎動會減少

胎兒一般以頭朝下的姿勢入盆。入盆之後,寶寶頭部基本無法活動,身體和四肢活動的次數減少且幅度也減輕,孕媽會感覺胎動減少了。

2、寶媽胃口會變好

胎兒入盆之後,減輕了子宮對胃部和肺部器官的壓力,寶媽會感覺胃口變好了,呼吸變順暢了。

3、肚子形狀像柚子

胎兒入盆後,準媽媽的肚子形會有所變化,看起來更像柚子,硬邦邦的。肚子會比較靠下,而且肚皮發緊。

4、尿頻

胎兒入盆後,由於子宮壓迫到膀胱,準媽媽會出現尿頻的現象。

如果您覺得有用,點個贊再走吧!歡迎轉發、留言一起討論哦,感謝支持!

家有一寶,職場媽媽 ,愛孩子、愛生活,願與您一起分享育兒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