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來我這住幾天”“不去,天天一堆家務,還惹得一身不是”

01.

巴特勒說,人不像動物,人能領略出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享受生活。父母和子女一樣都有享受生活的權利,在當代,享受生活已經不再專屬於年輕人,而是一種心態。

大多數的父母老了以後,沒有自己的生活,心思全都放在兒子孫子的生活上,不過,也有少數父母覺得自己過好一點比什麼都好。

就像乾東的父母雖然年齡大了,但思想觀念很好,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就像剛開始接觸世界的孩子那樣。

那是乾東和晴子結婚一年左右的時候,兩個人忙於工作,疏於生活照料,所以乾東在一次家庭會議中對他媽媽說:“媽,你來我這住幾天吧,我也想吃媽做的飯了”。

結果他媽媽態度堅決地告訴他,不去,天天一堆家務事,還惹得一身不是,這不是給自己找罪受嗎?

接著他媽媽又說到,我還想多去旅旅遊,去沒看過的地方感受感受。如今,你已經長大了,也有自己的生活了,我不想過多的干涉你,也不想你干涉我們老兩口的生活。

“媽,你來我這住幾天”“不去,天天一堆家務,還惹得一身不是”


02.

我記得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大致意思是: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心態。

乾東父母正是對生活有自己的態度,他們不依附於子女,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並希望把整個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乾東父母不想跟兒子兒媳住在一起,是因為人和人之間相處距離產生美。

他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等習慣的不同,生活在一起難免會出現磕磕碰碰,為了不讓兒子受夾板氣,也為了他們自己不受約束,不住一起大家都能過得自在逍遙。

同時,乾東父母對兒媳的性格啊什麼的也不太瞭解,不住一起,也就不用費心去跟兒媳相處,而且,他們各自的生活也不會被打亂。

“媽,你來我這住幾天”“不去,天天一堆家務,還惹得一身不是”


03.

papi醬說:為人父母,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所有幸福感不應該都來源於子女。

我很贊同這句話,因為我們都知道父母往往對孩子的愛多於自己,他們總是會為孩子著想,甚至會為了孩子而忘記自我。

有時候,看到一些父母替子女承受那種辛酸,就覺得父母真的太不容易了,年輕的時候為生活操勞,老了老了還要為子女操勞。

所以,我一直覺得,父母更應該多替自己著想,給自己一些獨立的生活空間,同時也有好的心態,這樣父母也會活得輕鬆自在,沒那麼多惆悵揪心的時刻。

“媽,你來我這住幾天”“不去,天天一堆家務,還惹得一身不是”


像乾東父母這樣主動提出不干涉子女生活的父母,他們也是從心理上想要有自己的生活,他們有好的心態,不會說放不下子女啊,或者總是擔心子女啊什麼的。

其實,如果每個父母都能這樣的話,父母就會多很多快樂。而子女也能更多地擔負起自己的生活,也不會想著總是要靠父母。

相信每個懂得享受生活的父母的背後,子女也都很獨立,因為沒有婆媳矛盾,也不會有住在一起那麼多的生活矛盾要處理。

今日話題:你認為父母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