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到底做了啥?為何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由於清政府長期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閉目塞聽,對飛速發展的世界茫然無知,整日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之中,難以自拔。終於,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後,清政府的大刀長矛與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比起來,簡直就是雞蛋碰石頭。因此在鴉片戰爭時期,清政府被迫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

而也正是這個時候,國內很多開明人士開始主張學習西方之長,彌補自己的不足,以圖自強。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和淡化了以“夷夏之防”為核心的華夷觀念,重新審視西方各國,主張探訪“夷情”,學習西方先進思想,呼籲“師夷長技以制夷”。

林則徐到底做了啥?為何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而這一點,充分表現了近代中國對世界認知思想的萌動,也是當時先進人士尋求救國真理的寶貴嘗試。而在這些先進人士中,以林則徐、魏源等人為主要代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林則徐還被稱為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那麼,林則徐到底是做了啥呢?為何會被稱為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呢?歸結下來,大致有以下兩點!

林則徐到底做了啥?為何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一、設立翻譯館

在廣東禁菸期間,林則徐就在屬衙中設立了翻譯館,並大膽聘用熟悉英文的洋行買辦、引水、同事等,以此來了解“夷情”。此外,林則徐還通過各種途徑,將外國的圖書報刊悉數翻譯為中文,以獲取所需資料。公元1839年,林則徐廣泛收集了在澳門出版的外文報刊,翻譯其中有關鴉片貿易,以及英國政府動態的評論等等,並將其彙集成《澳門新聞紙》,謄抄數份,作為禁菸和備戰決策的參考。

1839年6月,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燬鴉片。雖然此事在後來成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不過此舉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對國內禁菸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虎門銷煙運動還增強了中國廣大民眾對鴉片危害性的認識,促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國殖民列強的醜惡嘴臉,從而喚醒中國人民的愛國意識。

林則徐到底做了啥?為何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二、編撰《四洲志》

林則徐設立翻譯館後,大力招攬人才,隨後翻譯了英國人“慕瑞”於1836年在倫敦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以此為基礎,編輯成了我國第一部較為系統全面的世界史地譯著——《四洲志》。關於“四洲志”這一名字的來源,主要是沿襲佛經裡關於世界的傳統說法,即“四洲”。

全書總計有八萬多字,概述了五大洲三十餘國的基本情況。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各國的地理和歷史沿革介紹得十分簡略,但是對軍事、財政、稅收、政治、外交、官制、人口等現實問題敘述得非常清楚。當然,這也充分體現了林則徐的務實態度和現實主義精神。

所以我們能看到,在探尋西方世界的努力中,林則徐真不愧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則徐到底做了啥?為何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小結

其實除了林則徐之外,還有很多人都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魏源編撰的《海國圖志》,呼籲“師夷長技以制夷”,具體提出從戰艦、火器、養兵、練兵之法學習西方的長處。當然了,這些人學習西方以圖自強所做的種種努力,充分體現了鴉片戰爭時期先進的中國人民亟欲瞭解西方世界的迫切心情。

當然了,他們所取得的成果雖然是有限的,但是這也表現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正確方向,為近代中國走向現代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你們覺得呢?

參考文獻:《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史·危局與變革》;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