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今天參加了#疫期在家讀好書#的話題,前兩天讀了一本書,叫《他人的力量》,開始是對書的名字吸引,讀過之後才發現,它是跟我們生活和人生狀態息息相關的,卻常被忽略的生活真相。

感悟:人生有時候可能會有這樣的狀態,當遇到問題或挑戰時,我們可能習慣性向自己找原因,向內求知,挖掘問題所在並做出調整。因為我們以前認知教會我們不由自主的這樣去做,這樣做有助於挖掘潛能使我們能力越來越強。書中說道這樣做也會帶來相應的盲區。就是當我們能力越來越強時,隨之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如果我們學會並開始建立第四層人關係時,或許能解決這個盲區,並且讓人生越來越幸福。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怎麼走在你


我很幸運在疫情時期能讀到這本書,或許也有不少夥伴們早已讀過了這本書,但是我還是想通過自己的觀點把它分享出來,因為它是人人身邊都會發生的卻不被重視的力量。

小故事:

2020春晚有個叫《風雪餃子情》的小品,內容很精彩,不做過多評判。裡面主要場景是,大雪封路了,該回家的回不了家過年,道路清障人員頂風雪清障,結局是感人的……

這個故事本身不能做為理論依據,但它可以做為生活的引子來分享。比擬到生活場景中,會發現人做為群居高級動物,很難擺脫他人對我們的影響。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生活裡有他人力量


一、人是會被周圍的人或事所影響

舉例1:今天上班途中出了小意外,遲到了兩分鐘,這個月全全勤獎沒了,有點小失落;剛好老闆通知你,今天多加兩小時班,能多掙點加班費,剛才的小失落平緩了大半……

舉例2:某個下雨天,你忘記帶傘匆忙往家趕,從你身邊呼嘯而過的汽車卻濺你一身泥點,你氣憤無助,這時從你背後走過的路人看到了可能撐傘捎你一程,一股小小暖流湧在心間……

這兩個小例子做不成科學依據,但卻是生活真實的寫照。生活中,我們總是或多或少地接收到來自他人的能量。好的影響、壞的影響,深刻影響也好、粗淺影響也罷;區別是,壞的人際關係總是帶來滿載的負能量,而好的人際連接能為我們補充力量。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心中被忽略的真相


二、我們常常會陷入這樣的人際關係模式中

UCOA的西格爾教授,研究了一個幸福三角形,分別是大腦、思維、人際關係。研究表明:你和他人的人際關係將決定著你是否擁有一個幸福的生活環境。它會影響你的生活,或許你不能控制他人的影響,但是它可以讓你成為區分力量和精通擇人以及與人相處的專家。

1、人際互動中或是給予受阻,或是接受無能(孤立狀態)

也就是指在生活工作中,有這樣一些人,一生當中都是他在付出的多,在給別人幫助,跟所有人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是他告訴別人怎麼做;周圍的人跟他互動時,覺得沒辦法給他支持,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他也不允許自己求助他人,遇到事情就儘量自己扛,自己解決,自己一個鬱悶或喝悶酒等等。

這種狀態的人可能會壓力山大、失眠、多夢或者做惡夢等。在人際關係中是疏離的,不是不善於交際,跟別人不熱鬧;而是他的內心是寂寞的,很少跟人有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工作表現中很努力,渴望達成高的目標,可能往往會失敗。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孤獨的心靈


比如:本人就是處於這樣的一種狀態,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是完全沒有這樣意識的。從小沒有兄弟姐妹,遇事無人傾訴,養成習慣什麼事情自己扛的性格。我覺得求助別人太麻煩別人了,之前也有朋友說過我,對待別人很大方,對待自己很自私,什麼都藏著,好面子。當時沒有感覺,只到讀了這本書,如夢初醒,個人一路來的經歷也和書上說的狀態出奇的相似,原來自己一直處於孤立的狀態。

狀態結果:會特別累,壓力山大,得不到充電的機會,往往會遭遇挫折和失敗,對身體也不好。

主要原因:沒有能夠獲得任何來自外部的力量,或者真正支持的人際關係。因為他不允許自己求助或者覺得求助別人是弱勢表現,以及太麻煩別人了。所有事情都希望自己解決,自己能量也有枯竭,需要充電的時候。但他可能意識不到。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微笑後孤單面對日出日落


2、人際互動中被強勢要求者(壞的人際關係)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屢見不鮮,大多數人可能經常遇到或處於這樣模式中。就是比如一個人跟你關係很親密,經常一起溝通交流,但是總是責怪你,總是要求你,總指出你的問題,總是過高期望你,總是用完美的標籤評判你等等,讓你特別不舒服。你所做的各種表現似乎都是為了讓對方滿意。這種關係大多數人應該很熟悉,它可能出現在戀人,父母與孩子,或者工作中有一個強勢領導等,都可能出現這樣狀態。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完美到底有多難


例如:我們家鄉的一對夫妻,男的叫琪哥,女的叫三清(為尊重他人不用全稱),三清全職打牌,贏了沒事,輸了回家看老公橫豎不順眼,老公這裡不對,那裡不滿意,要求這個做那個,有時還動手,琪哥已經被“強勢”了十多年了,前不久琪哥終於離婚了。或許用這個事件舉例不恰當,但主要說明的是這種相處狀態是很不舒服的。

狀態結果:你的能力,幸福,熱情等都會轉移或減弱,過度浪費時間擔心別人眼中的你不夠好,而縮小自己的自信心。

主要原因:互動連接中被過分強勢要求,前提是比較親密或者經常需要互動,並且一時逃脫不了。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生活熱情多來自內心的自信


3、人際互動中“塑料姐妹花”(看似美好的連接)

這種人際互動狀態在我們生活中也很常見,身邊的人都很正能量,恭維你,一起購物,一起花錢,一起嗨等等。這種狀態跟上面兩種不一樣,它會讓你覺得很舒服,很棒。

比如:我的父親早年就是這樣狀態蹉跎了半生,小時候我記憶深刻的是有好多個叔叔,每天家裡都有宴席(喝酒的那種),直到我們家出了狀況,之前熟悉的面孔,幾乎是見不到了,父親也開始反思並做出改變。現在我若偶爾玩笑提起,父親笑而不語,直叮囑我要仁義上進。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只能站在足夠好的位置,美景才會真實的盡收眼底

狀態結果:能讓你短暫地感受到愉悅,令你沉迷但不會帶來成長和進步,也叫做“虛假的連接”。

主要原因:因為有人經常恭維你,而將一切負面消息擋在外面,使你離真實的情況越來越遠,而對自己發展和成長造成損害。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好似著激勵的陷井


三、什麼是理想的人際關係模式

前面講的三個不同層次人際關係狀態,可能也對應了一部分人的生活狀態,如若你也意識到那是不好人際關係模式,耐心看完,也許你會有收穫。

1、第四層人際關係,真正的連接關係

我相信世界上大部分人是已經有第四層人際關係,或者正在建立第四層人際關係的。不要像我後知後覺。在這樣的人際關係中,雙方都是毫無保留、知根知底、互相理解,並且互相扶持的。並且任何一方的真實想法、感受、信念、恐懼和需求都可以安心放心的分享。也能稱為真正的連接關係。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真正的信任是關係到了


2、第四層人際關係好處

在這層人際關係中:

首先:雙方互相支持、互相關心的關係,你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大小事要有主人翁意識,對方會成為你前進動力燃料和支持者,同時也尊重你的自由。

然後:雙方遵循克勞德公式:自由=責任=愛,意思是你擁有自由的同時也必須承擔責任,也就是學會自我控制,而這都是源自於愛,愛的行事原則就是對他人有益、對自己有益,互相幫助彼此解決問題,不會以任何方式傷害他人。

其次:雙方每個都在進步,信任又安全,第四層次人際關係帶來的正面支持令人心安,它讓人放心,你可以學習,可以失敗,勇敢的做真實的自己而不是如何避免被拒絕,失敗或者被指責。

最後:第四層次關係中的朋友會關心拉著你共同成長進步,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互相學習,交流,在一起能學到新的東西,可以追求遠大理想和目標,並且強化成小步驟,一步步實現。他們敦促你精益求精,但不會帶來傷害。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真正的連接的力量能培育生活的綠洲


四、理想的生活狀態需要第四層人際關係

1、人類需要來自他人力量的支持

2020是一個令人反思,讓人覺醒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今,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有著無數的第四層次人際關係實力助力解圍的感人又真實的新聞案例。回到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都需要真正連接關係。

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美國的外科醫生,被爆出有婚外情,事業嚴重受挫,妻子準備離婚。他承受不了離婚的打擊,覺得自己非常失敗。後來他找到了心理醫生諮詢,想解決這個難題。他跟心理醫生表態他錯了,他會改變約束自己,他會用行動重視家庭等等。後來醫生告訴他,往自己身上不斷加壓讓自己變的更多的付出肯定不行,因為他不有從外界獲得任何的幫助。醫生建議他不能把責任都壓在自己身上,讓他去尋找妻子求得她的支持,尋找組織(解決問題的互動組織,如戒菸組織等),找到婚姻諮詢方面的專家幫忙。

就是生活告訴我們,大到國家社會,小到個人有時都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的支持,都需要真正的連接關係。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疫情帶來病毒,也帶出了同一個地球村的力量


2、如何建立第四層次人際關係

第一:在雙方的關係中,要主動求助,正確勇敢面對自身的弱點和脆弱性,並且伸手向他人和外界求助,你可以向他人提出要求,你可說出我真的需要那方面的幫助等。主動跟他人建立真正的連接。

第二:在雙方互動中,都對自己和對他人保持真實和誠實,可以放心暴露自己的需求,學習,失敗,進步等。

第三:這層關係必須是建立在雙方彼此高度信任的基礎之上的,生活中,信任是使用他人力量中一個最重要的概念。

<code>在這裡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是講述當年美國總理里根和國務卿鮑威爾的:/<code>

鮑威爾就是當年的美國國務卿,然後鮑威爾去給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彙報情況,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裡邊,很大的一個辦公室。然後鮑威爾進去就說國際上發生了什麼事,哪個地方出了問題,哪個地方開始亂什麼的,就講了很多非常嚴肅的事情。這時候里根就看著窗外說,哎,它來吃東西了,它來吃東西了。鮑威爾說什麼東西來吃東西了?然後就趕緊一看,有一個松鼠蹬蹬蹬跑過來,里根他們之前在那兒放了些吃的,讓那個松鼠吃。

然後鮑威爾就明白什麼意思,總統的意思是,這事是你的事,這事你不應該跟我說,因為你是國務卿,你來負責處理這些國際事務。所以當鮑威爾和里根之間能夠形成這種互相信任的第四層人際關係的時候,你會發現充分地授權給他,他是願意承擔這樣的責任的。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表現只所以光亮,只因為根真正連接有力量


五、在建立第四層人際關係中必須應該避開的禁區

人人可能都渴望在生活中能建立起自己的第四層人際關係,本書作者真的是一個極具智慧的人,他剖析人性和生活的本質,在生活普遍存在著阻礙第四層人際關係的禁區。被他稱之為百慕大三角(以下例子取證於本書內容):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誰說的是正確的

有這樣一個常見現象:比如A與B產生矛盾,本應與B直接溝通,但卻和C說起關於B的事情。

很明顯,如果A根本沒有和B交流,那麼A和B之間的問題就不可能真正解決。但這只是問題的開始,A引發的問題還不止於此。

這種充滿糾葛的間接(又稱被動攻擊)型溝通締造的是一種三角關係,它建立了受害者-施害者-拯救者(VPR)三種角色,作者稱之為人際關係的“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三角”的關鍵問題在於,當A締結這樣的三角關係時,不是衝著解決問題去的,而是拉攏一個C站在自己的一邊,不僅造成了B與C之間的分化,也無益於改善A和B之間的問題。

與此同時,由於C聽到的是A單方面的描述,很容易站在A的立場上拋出贊同A的觀點,於是A的想法比以前更加堅定,也沒有審視自己內心的動力了。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該聽誰的,自己解決

抱著這樣逃避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心態去處理人際關係的話,A與C之間的關係往往也是流於表面的虛假連接,不出多久很可能又會尋找下一個拯救者來聽他抱怨自己與C之間的問題。

這種百慕大三角造成的不和睦,絕對是一個團隊、公司、家庭、婚姻、友誼或其他任何人際關係系統中最具破壞力的力量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某些情況則不在此列。比如產生問題的雙方直接溝通無效,或者由於其他原因需要第三方介入的,且彼此的目的是努力尋求治癒或者解決問題,所做的事情也應是具有建設性的。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我們其實都生活在同一個地方


到這裡就是我分享《他人的力量》的全部內容,它對我的產生的影響很大,我現在已經改變並做出行動了,原來能有一個完全信任放心的人,能讓自己心裡的故事和痛苦和盤托出是一件很輕鬆和幸福的事情。我希望其它小夥伴可能都比我幸運,如若我們都能行動起來,可以想象生活會多美好,社會也能更和諧。

總結:生活中,他人有沒有能力影響你的生活,對些你別無選擇,因為他們肯定會影響你的生活;不過對於他人會帶給你哪種影響,你倒是可以選擇,希望看到文章的你,也能主動建立自己的第四層人際關係吧。

理想的生活狀態,100%需要來自《他人的力量》

生活總是需要面朝陽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