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應該懂得感恩,感恩應該怎樣去做?

翌言堂


嗯,說個自己的例子吧。大概高二的時候,我做了一件影響很不好的事,我的朋友被我牽扯了進來,雖然這事跟他毫無關係,他被請到了公安局配合調查,他一句話沒說,怕影響到我,那年我不足18,而他已經18,這件事是可以構成量刑標準的。之後調查結果證明了他的沒問題,而我也只是輕度參與,因為未成年且並未構成什麼後果罰款了事,這之後他只跟我說了句,你不欠我的,兄弟啥事都是一體的,只是希望這事過了之後長長教訓,別再犯傻!

這之後他和我的關係一如既往,兩年後他結婚了,我上大學,結婚那天我在學校,發過來視頻說,哥們,我結婚了,很抱歉沒等到你回來,等我以後有孩子了,你做他乾爹,好好做個榜樣,別讓我,別讓孩子失望。你們以為我會奮起努力,幹一番事業嗎,怎麼可能!!!

大學畢業後,我參加了工作,補上了他的結婚彩禮,每年過年不管多忙,回家必去他們家,很多人可能覺得這跟感恩有什麼關係,確實,我們之間可能不存在太多的感恩,只能是把互相的事放在心上,儘自己所能,我們不是什麼富二代,也不是什麼中產階級,就是普通人,我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謝,轟轟烈烈終究還是要歸於平平淡淡,所以,我不能說感恩是什麼,我只能說,感恩在於你怎麼做。

附一冬天在新疆自己拍的圖吧



二十草木說


感恩對於我來說,是忸怩的。你們眼中的感恩可能是:包容,理解,支持。而我卻是嚴肅的,還有點不溫和,不友善。

我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我不支持他們的太節約。並不是讓他們浪費東西,而是想讓他們安享晚年,不再勞心勞肺。思想上的差距讓我有點難做。

每次回到老家,我都會感慨萬千。他們說,牙不好,吃不了,都給我留著,別委屈了自己,聽著這些有點開玩笑的話,我卻笑不出來,我更想說服他們去我那裡養老,我要好好照顧他們。為此,我和父母不知吵了多少架。

我現在也摸清了他們的脾氣,他們那一代的想法,偶爾的和他們發一次脾氣,和他們裝一下我的強大,只為讓他們接受我的感恩。


時間的解說


感恩不需要刻意怎麼去做,如果你認知到了別人對你的付出、友好、理解、引導、支持、幫助、溫暖,你會不由自主想親近他,面對他由衷地露出笑容,真心實意地想為他做些事……一切都自然而然。不用別人教你。

問題就在於有些人不懂感恩。這與他自私自利,認為別人對他所做的,都是理所當然的品性有關。

什麼是不懂感恩呢?幾小時前,我想怎麼從龐大的論述與事例體系中,用最淺顯的一件事讓你明白,一時找不到頭緒,直到凌晨,我偶然看到圖片中的這件事。這就是最直觀的不懂感恩。

女事主認為自己出了錢,外賣小哥所做的一切,都是她“出錢買的”,外賣小哥掙了她的錢,就應該達到她的各種滿意,而且她隨時隨地,擁有追責外賣小哥的權利。她的所有認知,都建立在“自我權益”之上,而從來不考慮外界環境、他人權利。外賣小哥是收了錢,不是無償勞動。只是如果,這些外賣小哥不是為了生計奔波在最危險的地方,不是他們拿著你微薄的報酬滿城跑斷腿,不是他們徒步爬六樓,你可能餓死在樓上。

可悲的是,這樣建立在商業關係上不懂感恩事例,被太多自詡“理性”、“講規則”的人,視為“理所當然”,並大有風靡一時之感。諸如職場遇到賞識自己的老闆,認為自己的勞動與才華理所應得,甚至隨時準備抬價,用“捨我其誰”逼迫老闆。孰不知孔明若不遇劉備,仍躬耕於南陽,何以千古諸葛流芳。千里馬若不遇伯樂,仍混跡於爛泥淺塘,何以馳騁於疆場。這叫不懂知遇之恩。

再細講我們公司發生的一切事,一個年近五十的女員工,可能更年期的原因,言行十分乖張,與公司同事鬧得烏煙瘴氣。好幾個同事向老闆反映,要求炒了她,老闆感念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她加入,已有兩年,不能不需要她時就立即炒了她,況且都快五十了,出去怎麼好找工作。於是老闆不動聲色地對她說:姐,你跟我這麼久了,最瞭解我,以後就負責打掃我的居室事務吧。老闆女,單身,也艱苦,不講究,起居室就在公司,斗大的陋室,二三十平。女員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掃一次房子,做兩頓她和老闆兩個人的飯,很簡單,(前邊說過老闆生活很艱苦,不講究,不愛吃大魚大肉,煮碗掛麵都行的那種),隔三岔五用洗衣機洗次衣物。每天她有大把的時間曬太陽或逛街,工資一分沒降。這樣一段時間後,公司出現監守自盜的事件,這位大姐都知情,監守自盜者,還是平時和她最不對付,要求老闆炒她的那幫人。但她從來不提醒老闆,甚至在老闆焦頭爛額調查事件過程中,她還八卦地打探事件發展動向。後來老闆知道她就是知情者,朝夕相處,卻從來沒提醒過自己,就裝著平淡地問她,這事她知道點什麼情況不。老闆也是想給她個機會,也想試探人心,她仍然裝作毫不知情的樣子:我什麼都不知道啊。老闆估計心傷了,等監守自盜事件調查清楚後,找她談話,問她知道為什麼裝作不知道?她說:這是你們的事,關我什麼事,我不摻乎。老闆真是心塞了,終於炒了她。她罵罵咧咧離開時,一邊收拾東西,一邊罵老闆將她當保姆。品,細品。老闆其實根本不需要保姆,公司本身有灶,老闆一直是和大家一起吃飯。就二三十平米的居室,一個人的衣物,需要專門的保姆麼?再保姆有這麼輕鬆的活麼?老闆感念這位姐在自己最困難時期加入,她不想讓這位姐處在眾矢之的旋渦中,那多痛苦,不想讓她失業,專門不失體面地給她“找”了一份“養老”的工作。但在自私自利、明哲保身的大姐心中,就感念不到這份恩,反而認為老闆是將她當保姆,虧欠於她。這事比較激烈,事後老闆感嘆嘮叨:當你將一個人當兄弟,當親人,並不是要求她時刻將你當恩人,只是人心是肉長的,你的付出如果始終讓她無動於衷,甚至在你受到侵害時,她都不識誰對她好,誰對她壞,始終明哲保身,眼睜睜看著你倒黴,甚至還八卦八卦,這就是傳說中的白眼狼嗎?我是希望她不分黑白當我的告密者嗎?監守自盜是違法的事,她是非不分嗎?

生活工作中,類似事件不勝枚舉,總之,感恩之心,就是明白這世間,除法律規則之外,還有理,還有情,還有義;不是隻有“利我”,還有“利他”,要懂得站在他人境況,他人利益點上,才能感悟到。所以是否有感恩之心,是道德範疇,品行所致。

沒有人對你好,是理所當然。

不懂感恩的人,沒朋友。這是真的。




慕布卡MOBUKIA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我中華傳統美德,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才會得到更大的福報。

感恩我們偉大的祖國,在此次疫情中更能體現祖國強大,是我們的依靠。感恩那些一線的醫務人員和軍人警察,而我們百姓只需待在家配合防控疫情,就是最大的感恩。

對於父母的養育之恩要孝敬,現在大部分父母都無需孩子們供養,只需常回家看看,多陪伴他們聊會天,父母的建議是正確的要聽,別跟他們鬧彆扭。在父母生病時要多關照,這些就是對父母的感恩。

老師的教導之恩也要銘記在心,我們成長的路上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學有所成後師恩難忘。他們不需要你物質支持,只要你們工作愉快,還記著他們,發個信息問候一下就很滿足了。

生活中有很多幫助你的人,也要記住他們的恩情。

我兒時生過一場大病,當時父母都不在身旁,是鄰居發現不對勁了,趕緊送我去醫院。還有鄰居阿姨陪姐姐去找媽媽回來,我一直記著他們的恩情。經常買些禮物去看望,他們見到我總是很高興,一起回憶當年的情景,有說不完的話題。

感恩是懷著善意的良知,不要忘記生命中善待我們的人和事,記住他們的恩情。





崇文重教


知恩圖報,懂得感恩。是每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品質。那麼應該如何體現呢?我的做法是——

  • 感恩父母。父母生我養我,這種比天高的恩情,我作為子女是無論如何都報答不完的。曾國藩說過:“讀盡天下書,無非是一個孝字。”可見,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多麼重要的地位。 我們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就要孝父母的身(衣食住行,未病之憂),孝父母的心(無違,出必告,反必面,怡無色,柔無聲),孝父母的志(爭氣,光耀門庭,做好工作)。孝敬父母,就是對父母最好的感恩。
  • 感恩家人。平常的家庭,離不開油鹽醬醋,衣食住行。感恩家人,就要從點滴小事做起。生活中,我每天早晨早早起來,為他們準備可口的飯菜,日常打理的家裡井井有條。工作中,我盡職盡責,做一個有愛心的合格的好老師。無形中給孩子樹立了外在的學習形象。我覺得這就是感恩家人的具體表現。
  • 感恩有緣人。生活裡,我們匆匆前行,不知何時何地,緣份也許就會悄然降臨。公車上的鄰座,問路的陌人,甚至是不小心踩了自己的腳、撞了自己滿懷的人……每每這時,我們給於善意的微笑,真誠的指點,或由衷地說一聲“沒關係”……在那種感覺裡,冬天便有暖意,夏天便有清涼,美麗就會流淌在我們的心靈之中…… 這種感恩的感覺是美好的。

感恩社會,感恩自然,就從身邊做起,用感恩的心對待我們周圍的一切。


順時聽天010


人的感恩應該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教養,修養和人性。生話在這個世界需要我們感恩的東西太多大多了!首先是父母的生育、養育之恩!老師問教誨之恩!夫妻的雨水之恩!朋友的鼎力相助之恩!領導的提攜之恩!同事的同心協作之恩!孩子的明禮知事之恩!我們感恩太陽!它給我光明和溫暖!我們感恩大地!她給我食物和能量!我們感恩水!感恩空氣!感恩山!感恩樹!感恩草!我們感恩所有的感恩!!!


鵬程0321


一個人懂得感恩,一定會得到福報。

這個世界上,我們更應該感恩的是母親。

世間萬物唯有母愛偉大。我時常想起在那遙遠的地方,在那一個美麗的小山村,我那平凡善良又可親的母親。人的一生最不能辜負的是母親的愛。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認為母親是堅不可摧。母親勤快能幹,忙裡忙外,照顧一家老老小小,把家務事,人情事打理得井井有條。直到有一天,我們看見母親頭上戴著的霜花,白得那樣耀眼,深深刺痛我們的內心,在那一瞬,我們不能自持,淚流滿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母親站在故鄉的村口,望著遠方,站成長長思念的姿勢。我終身難忘和母親第一次離別的情景。子規啼叫,杜鵑泣血。母親送我去雙洛鄉趕車,走了很遠的山路,母親在最後的一個山彎處停下來了,母親千叮萬囑:‘‘么女,你在外面要好好生活,別掛欠你的爸爸和我。’’當我最後一次回頭時,我看見母親還在不停地揮手,山風吹亂了她的頭髮,零落了一地的淚水。這是我第一次離開母親去遠行,離別的淚水在山路紛飛,帶著母親的期望和掛念,我走向了遠方。

在外工作生活的日子裡,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在心裡千呼萬喚母親的名字,母愛賜於我無形的力量,我一次又一次戰勝自我,昂首闊胸邁出人生的每一步。我首次回到家鄉,天色已晚,母親還在村口等候。我叫了一聲‘‘媽!’’便撲在母親的懷抱痛哭起來,只有在母親的懷抱裡,在外的艱辛和所受的委屈,還有刻骨銘心的思念才能得到充分的釋放,一顆漂泊的靈魂才得到了最終的安撫和治癒。

回到家裡,母親常向我講起我們姐妹小時候的趣事,那時候的農村生活如辛棄疾的詩中所描寫一樣‘‘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兒女圍繞在母親的身邊,生活雖苦也其樂融融。如今母親與兒女聚少離多,為了不影響兒女在外的工作,她常常安慰我們:我們都挺好的,你們好好工作。母親展示給兒女的總是樂觀和堅強的一面。如今,夜裡陪伴母親父親的只有一盞孤燈,一輪山間月。

天下的母親都牽掛惦念著兒女。前幾年的一個夏天,我回到家鄉,回到村子裡。兒時熱鬧的村莊冷冷清清,只有年老的父母還守著老屋,大地無言,老屋無語。我依次去看望了村裡的天翠婆婆,明容大媽,方竹大媽等長輩。第二天,天翠婆婆拄著柺杖來看我,明容大媽也來了。我把從上海帶回來的水果糖捧一把放到她們的手中,她們用最柔和的目光望著我,‘‘這個么女子還不錯呀,還想到了回家看看父母。’’天翠婆婆嘆了口氣:‘‘不曉得我家的幾個娃娃何時回來看我?’’在她們流淌著母愛的眼神裡,我看懂了作為母親的那種思念和渴盼。她們拉著我的手問長問短,儼然我成了她們遠方歸來的兒女。第二年春節我回到村莊,卻再也見不到她們和藹的笑容,聽不見她們親切的笑聲。

我一遍又一遍讀于丹的《別再等來日方長》,于丹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生命來來往往,我們以為很牢靠的事情,在無常中可能一瞬間就永遠消逝了;有些心願一旦錯過,可能就永遠無法實現。

是啊,人生匆匆,來日並不方長。花兒調謝了,還會再開,草木枯黃了,還會再綠,只有歲月經不起等待,唯有愛經不起等待!

母親為了兒女和家付出了年華,付出了一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三千繁華,彈指剎那,詩酒趁年華,孝順趁當下。既然我們心中所念,應該拼盡心力完成。那一刻,我們才不會辜負。


君如月


最近開始喜歡讀魯迅的文章,深刻、暢快……比如:

做奴隸雖然不幸,但並不可怕,因為知道掙扎,畢竟還有掙脫的希望;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歎、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魯迅《南腔北調集》 

依我看,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如果當奴才還認為需要去感恩主子,給自己提供當奴才的機會,才是真可怕……


深海1971


人,是必須要懂得感恩的,沒有人是應該對你好的!至於要怎麼樣感恩,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們自身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不贊同幫助標準超過自己的能力;

二是:幫助過自己的人,理應銘記於心,自己條件好轉了就應該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禮不在重,在於這份心意和情;

三是:真正的行善是不需要回報的,需要回報的不叫行善,但這並不能說得到幫助的人就不應該有感激之心;

四是:我們都是普通人,不是聖人,普通人就應該有平常心,不要拿道德綁架那一套,以聖人標準去要求別人,以小人標準要求自己。


紅日與鋼琴


與人為善,切莫忘本,珍惜當下的人和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