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第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本願的條件就是“稱名唸佛”,沒有其他任何條件。善導大師說:“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沒有說要功夫成片、夢寐一如。如果需要這些條件的話,請問阿彌陀佛要救誰?如果是這樣的話,阿彌陀佛的慈悲是大還是小?所以我們就“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就好。

《阿彌陀經》所講的“一心不亂”,自古以來都被解釋錯誤,因為他們都沒有看到善導大師的解釋,都是以天台的思想解釋,或以禪宗的思想解釋,不是以淨土的思想解釋,所以都被誤解了。

《阿彌陀經》中有三段文自古以來長期被誤解:

1.“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3.“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因為解釋淨土法門的多是在宋朝之後,尤以北宋時代較多,所以一般人都以天台的思想來解釋這幾段文,對“一心不亂”的解釋都不是很正確,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善導大師的著作。善導大師的著作有流傳到韓國跟日本,反而是唐朝末年之後在中國就失傳了。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又回到我們中國。由於沒有因緣看到善導大師的著作,所以都用一般聖道門的教理來解釋“一心不亂”,把“一心不亂”解成是禪定上的一心,功夫上的一心。所以就失去了“易行道”的原則,解釋出來的當然就不是“易行道”乘船的安樂法門了。

我們來看淨土法門善導大師怎麼解釋的。善導大師說:“極樂無為涅槃界”,他說極樂世界是報土的境界,是涅槃的境界,只要進入這個境界,就跟阿彌陀佛一樣得到涅槃,所以說“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所有的法門都是“隨緣雜善”,今天所遇到的是顯教的就學顯教的法門,是密教的就學密教的法門,遇到天台就學天台的法門迴向往生,遇到禪宗就學禪的法門迴向往生,遇到什麼就以什麼樣的法門、什麼樣的功德來回嚮往生,這個叫“隨緣雜善”。這樣子的“隨緣”而行,就是“雜善”,就是“少善根少福德”,因此說“隨緣雜善恐難生”。

“隨緣雜善”都是少善根少福德,那什麼是“多善根多福德”呢?善導大師接下來解釋說:“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也就是隻要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管你有功夫、沒功夫,心清淨、不清淨,出家、在家,都通通往生極樂世界。因為你已符合“專又專”,已符合“一心不亂”的條件了,所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就是“稱念彌陀專復專”。

所謂“一心不亂”。一則不二,不二就是專;不亂者,不雜亂,不雜,也是專。所以只要我們專念彌陀名號,不雜修雜行,就是一心不亂,而不是說降伏或斷除見思二惑那種功夫上的一心不亂,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都不能往生,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就不是十方眾生,而是隻救度聖者了。因為功夫上的“一心不亂”不是“理一心”就是“事一心”,能達到這種境界的那都已經是破無明或斷惑的聖人了。

所以我們學淨土法門,若要能夠安心決定、往生決定,必須先要了解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內涵,如果不瞭解第十八願而學淨土,往往會有偏差,讓我們無法安心。因此對於“一心不亂”的行,我們要這樣的瞭解。

摘自慧淨法師演講:《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

阿彌陀佛聖像繪製:佛明居士

(未完待續)

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