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5億的電動滑板車,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


作為電動滑板車大電流插頭全案服務供應商,艾邁斯不斷成長進步,現有近50人的研發團隊,近60項接頭專利證書,旗下XT/AS/MT等系列產品應用於各行業中。未來,艾邁斯將繼續秉持本心,用心做好每一個鋰電車換電連接器。

估值25億的電動滑板車,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

共享電動滑板車

給你18個月讓你創立一家估值20億美元的公司,你會選擇哪個創業方向?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一方面是時間太過短暫,18個月的時間難以實現規模;另一方面則是巨頭陰影之下所有的創業方向一旦被確認有價值,就會面臨慘烈的競爭。

是不是覺得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但一家叫做BIRD的創業公司做到了,而他們選擇的方向則是共享電動滑板車。

估值25億的電動滑板車,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

是的,你沒看錯,是共享電動滑板車。這家名為BIRD的共享電動滑板車企業由前Lyft和Uber員工於2017年創立,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在獲得了由CDPQ及紅杉領投2.75億美元的D輪融資後,這家企業的估值已經達到了25億美元。

BIRD究竟是怎麼成功的?或許很多人都會有這個疑問——為什麼是共享電動滑板車。BIRD的早期投資者馬克·蘇斯特站在自己的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在市場推廣方面,Bird 沒有花過一分錢,消費者們已經"用腳投票"了。

估值25億的電動滑板車,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

"用戶選擇"這就是首要原因。或許BIRD的創始人也沒有想到共享電動滑板車會如此火爆。但在面臨"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的選擇時,用戶確實更傾向於電動滑板車而不是共享單車,而在大於5 英里時用戶才會開始選擇自行車。

現在BIRD面臨的最大問題或許是如何應對後來者的競爭。馬克·蘇斯特提到了8個方面,分別是資本、密度、設計、數據、充電、維修工、電池、品牌。

作為共享電動滑板車的先行者,BIRD在融資方面已經遙遙領先其後的追隨者。因為可以更好的佈局,保證共享電動滑板車的覆蓋密度。而對於電動滑板車十分重要的充電問題,BIRD則採取了外包的策略——所有人都可以將BIRD拿回家充電,然後第二天再投放到指定位置。而BIRD則會對這一行為進行一定的補償。如此一來就可以大幅度降低運營的成本。

估值25億的電動滑板車,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

BIRD試圖打造的另一條競爭護城河則是自制電動滑板車。通過接連推出Bird Zero、Bird One到如今最新款的Bird Two。BIRD將融資的資金投入到技術研發中,實現了和其他品牌的差異性競爭優勢,既可以規範電動滑板車的型號,也可以帶來規模優勢。

估值25億的電動滑板車,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

共享經濟

眾所周知,共享經濟曾經在國內颳起一陣旋風,諸如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等各種各樣以共享為為名義的項目紛至沓來,共享經濟也成為了新的風口。雖然創業者眾多但所有人最終都面臨相同的問題——難以盈利。

而BIRD可以存活下來並獲得投資人青睞的原因裡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成本控制。通過包括自研車型,眾包充電等一系列措施,BIRD已經實現了"全球的每輛車每次出行,單位經濟效益都為正"。能夠盈利,其實這才是BIRD真正的競爭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