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和荊州對比哪個地理優勢更明顯?

源稚生


權當三國中的益州和荊州吧。

如果只想偏安一隅,益州地理優勢明顯;如果想一統天下,荊州地理優勢明顯。

益州地盤北起漢中,南至越南、緬甸,東至荊州,西面是青藏高原,最西處到今天的印度東北部,包括今天的四川全部、陝西南部、雲南大部、貴州全部,湖北及湖南小部,益州總面積約106平方公里,下轄14郡146縣。



益州四面被群山環繞,中間是個盆地,海撥中間低,四周高,易守難攻,外敵很難入侵。北邊是連綿數百公里的秦嶺山脈,進入益州的門戶是漢中,西邊是青藏高原,外族進不來,南邊是崇山峻嶺,東邊進益州的通道是長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所以說是偏安一隅的好地方。



荊州地盤北起南陽,南至南海,西邊是益州,東邊是東吳佔據的楊州,包括今天的河南南部、湖北全部、湖南全部、江西小部、廣東小部、廣西小部,下轄七郡,總面積85萬平方里。



荊州四通八達,號稱九省通衢,交通極為便利,四面八方都可以出擊,南來北往、東進西退都可以很方便,在三國時期屬戰亂之地,是北方民族統一天下的必經之路。境內長江與漢水自西向東流,荊州佔據長江中游,可順江而下,直逼東吳。逆江而上可攻取益州,北上進宛、洛,南下可到達大海,是統一天下的必經之路。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如果拋開後來三國給我們的印象。比較地理優勢的話,益州,也就是蜀地一帶遠遠勝於荊州。

估計看過三國的人會記得諸葛亮的隆中對,說的是如果想要成就霸業,要拿下荊州和益州。後來荊州失守了,蜀國只剩下益州了。所以有人認為是劉備集團失去了荊州,所以蜀國最早滅亡 。

可以這樣認為。但從另一方面來說,荊州的丟失不如說是必然的,不一定就是關羽的個性原因導致的。

如果我們去看三國結束後的一百年之後,不難發現一個事實了。荊州地帶變成了東晉王朝的命門了。如果敵軍攻破荊州一帶的長江流域,在南方建立的王朝,比如東晉,後來的南朝各個時代。無一例外要滅亡。

也就是說,荊州雖然是個水路要地,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荊州地帶其實除了長江天險以外 ,幾乎是無限可守的,只要敵人過了長江,攻佔了襄樊。長江以南的城市想要堅守就很難了。這從後來南宋滅亡,唐朝滅亡都能找到例子 。

益州不一樣了。所謂蜀道難,難於登天這句話就說明了蜀地的地理險要。如果我們看後來在南方建立的王朝,如果能守住長江天險。蜀地又在自己手中, 那基本可以持續幾十年。因為蜀地不僅地理險要,敵人輕易不敢進攻。而且到後來,也正是因為蜀地地形險要。加上當地物產豐富,就算沒有荊州的物資供應。南方王朝的財富還是很多的。

看到這裡,會有人說,荊州不也是物產豐富,而且離南京這類南方王朝的首都近。不是更有地理優勢?理論上是可以那樣說的。但事實上,也正是因為上文說過的。越到後來,一旦戰亂,荊州地帶變成了各方爭奪的焦點了。

我們看後來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的財政收入命運,就可以發現,荊州地帶其實只能作為運輸通道,而不是財富誕生地了。當時人所謂的天下賦稅所在地,是在揚州和益州。所謂揚一益二 ,這四個字就能說明唐朝可以延續的原因了。

相反的是,荊州地帶因為是戰略要點。唐王朝可以掌控的時間,說來是不多的。或者說,一旦天下大亂,唐王朝真正能控制的財富要地是益州和揚州。而荊州地帶雖然也重要,但是控制了荊州的軍閥也知道這是個戰略要地。所以割據地方的軍閥寧願和唐王朝討價還價,也不願意把荊州交給朝廷管理。

唐朝後來控制荊州水路要地,其中蔡州一帶的軍閥,有李希烈,吳少陽, 吳元濟,秦宗權。這些傢伙知道自己控制的地方是水路要地,威脅了荊州航路。所以得地就猖狂。

而對應的益州,比較長得時間內,朝廷就是自己控制。不會被人輕易威脅。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別老是拿荊州跟別的地方比,湖北省就荊州發展最慢。將近10年來最大突破就是通了荊州站!荊州這邊別的沒得茶館那是相當多,不管有沒有錢一定要穿好的喝好的吃好的。謝謝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