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道教名觀,最沒名氣的在河南開封

新勢界:(文 楓格傳奇)中國有著名的十大道觀,北京白雲觀、西安重陽宮、山西永樂宮、陝西樓觀臺、開封延慶觀、四川常道觀、貴溪縣龍虎山正一觀、襄陽九宮山真武道觀、長治武鄉會仙觀、焦作武陟嘉應觀合稱中國十大著名道觀,而開封延慶觀與北京的白雲觀、四川的常道觀又並稱中國三大名觀,而延慶觀卻又最不為人知。

中國三大道教名觀,最沒名氣的在河南開封

道法自然

說起道教,當然還有四大道教名山,安徽齊雲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是中國道教聖地,四座山分別供奉廣援普度天尊、真武大帝、道德天尊、降魔護道天尊。而這些都和道教關係最為密切的文化符號。往往道教又和中醫養生相融相通,有道觀的地方大多都是養生之地。

中國三大道教名觀,最沒名氣的在河南開封

開封延慶觀

延慶觀:原名重陽觀,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包公湖東北部,始建於元太宗五年(1233年),是為紀念道教中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王喆)在此傳教並逝世於此而修建的道觀,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延慶觀,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延慶觀被黃河水淹沒。清康熙七年(1668年),被淹後的第一次修復。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黃河決口,延慶觀再次被淹。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再度重修。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三十四年(1908年),又有兩次修葺。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觀毀像,住居民、拆賣,解放後有別鞋廠徵用,1957年玉皇閣被修復,1984年鞋廠搬出,恢復道觀。1985年再經修葺和重建,基本恢復原貌,清理出埋於地下3米多深,750多年的玉皇閣座基。2011年延慶觀規劃面積達75畝,至此規模宏大的重陽宮再現世人面前。延慶觀與北京的白雲觀、四川的常道觀並稱為中國的三大名觀。

中國三大道教名觀,最沒名氣的在河南開封

北京白雲觀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始建於唐代,唐玄宗為“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原名天長觀。後毀於火災,金大定七年敕命重修,歷時七載竣工。為慶賀殿宇落成,舉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場,金世宗率百官臣前來觀禮,賜名“十方大天長觀”。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奉旨長官全國道教,整修殿宇舍館。後來,成吉思汗諭旨改稱為“長春宮”。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久為全真“第一叢林”,為中國北方道教的中心。邱道長逝世後,其弟子尹志平於長春宮東側簡歷白雲觀,元末長春宮被毀,明初重建並易名為白雲觀,明末又被毀。清康熙、乾隆、光緒年間均有修繕,解放後再次修繕並與1957年定為中國道教協會會址。

中國三大道教名觀,最沒名氣的在河南開封

四川常道觀

常道觀:在青城山腰,因東漢道教創始人天師張道陵曾於此傳道,又稱天師洞。洞在山腰混元頂下峭壁間,祀天師塑像,沿壁有廊可通。道觀重建於隋大業年間(605-617),改名延慶觀。唐改稱常道觀。唐開元年間(713-741年),常道觀一度被佛教佔用,改為寺廟,唐玄宗手敕,令歸還道士,觀中現存有唐玄宗手詔碑。宋時曾稱昭慶觀,現仍沿用唐名常道觀,俗稱天師洞。

天師洞現存建築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一1722年)中葉,由住持陳清覺主持修建。1980年以來,青城山道教協會又籌資對天師殿、三清殿、黃帝殿、上茅庵及山門、道舍、齋堂等進行了全面維修,重塑神像,使千年古剎煥然一新;為青城山水增色。

既然是稱之為道觀,大多是指道教宮、觀建築群,而道教又多指武當派和全真派,而這些派別均始於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張陵),又被稱為正一道或天師道(至於張道陵時期或更早的道教起源大家去了解下,在此不做多介紹),後經其子張衡、其孫張魯的傳承和發展,始於東漢,興盛於元、明時期,後經發展出現了多派別道教。武當派於宋人張三丰創立,起於元興於明。而全真教由王重陽創立,至金世宗年間收的全真七子而興起全真教,並分立七派。

中國三大道教名觀,最沒名氣的在河南開封

從左至右:道德天尊、元始天尊、靈寶天

道教創始人為張道陵,而春秋時期的老子為道家學說創始人被道教奉為教祖或教主,尊為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其所著(道德經)也成為道教道士的思想指導思想。所謂天尊,即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其中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靈寶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是所居仙境的區別。

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起來有:道教宇宙觀,道教人生觀,道教哲學,道教神學,道功道術,齋醮儀範,醫學養生,陰陽風水,命相預測,道場法事,道教武術,道教音樂等十二個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