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變成有錢人,先從改變思維開始

眾所周知,財富分配等級分配定律是指社會財富分配定律,是指一個人通過勞動或其他所得的財富,而財富分配不均,是指富人同普通人之間的財富差距,在如今的社會,這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事實,而且這種差距同往常一般明顯。

要想變成有錢人,先從改變思維開始

貧富差異擴大的另一個原因是,富人的財富正在迅速增加,而底層人口的財富卻在縮水。法國經濟學者托馬斯·皮凱堤曾舉美國為例,指過去30年間,美國社會底層的50%人口實質收入增長率“接近為零”;但美國金字塔尖1%的人群收入增長卻超過300%。

報告表示,貧富差距形成的階級越來越難逆轉。在未來20年內,全球前500位富豪傳給繼承者們的財富總值或超過2.1兆美金,這個數字將比印度的年度GDP還要多。

下面請看這樣一則例子:

同學A有足夠的資本儲備可用於各種投資,比如土地、設備、公司股票或者去進修並取得碩士學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投資帶回來的回報率,要高於總體經濟的增長。

同學B辛勤工作,每年收入10萬美元,年復一年,他單純依靠勞務所得來獲取薪水,日積月累,但還不及A用於投資金錢所帶來的收益增長,財富不具增加。

要想變成有錢人,先從改變思維開始

同學A有資產1000萬元;同學B年收入10萬元

A同學有足夠的資本儲備可用於各種投資,比如土地、設備、公司股票或者去進修並取得碩士學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投資帶回來的回報率,要高於總體經濟的增長。

B同學辛勤工作,每年收入10萬 元,年復一年,他單純依靠勞務所得來獲取薪水,日積月累,但還不及A同學用於投資金錢所的收益增長,財富不具增加。

2015年時,家庭財富也存在著一定地區差異,東部地區家庭人均財富水平最高,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最低。從數值上看,東部地區家庭人均財富為242604元,中部、西部地區分別為119768元和92304元,東部地區家庭人均財富分別是中部、西部地區的2.03倍和2.63倍。

要想變成有錢人,先從改變思維開始

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財富的不均呢?

實際上,許多經濟學家相信,這種財富不均等是由市場力量決定的,它本身並不是問題。如果在接下來的10年中,你的收入翻了3倍,但某人由於某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新發明,從而一舉成為億萬富翁,你的境況會因此變得更糟嗎?

未來或許存在大量的貧富不均,但只要每個人都在努力做得更好,誰還會關心分配問題呢?

另一部分經濟學家們則將這一現象分成了兩個陣營,其中一派提倡對教育和基礎設施進行等多的投資,讓每個普通大眾從中受益,從而對整體經濟發展的提升祈禱幫助。

要想變成有錢人,先從改變思維開始

而皮凱提則站在另一方,他們認為,提升所有普通人的財富固然不錯,但完全不足以解決問題,他們更傾向於對富人徵稅,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擔憂一點很明確,即使大家都承認這是個問題,並且找到了解解決的途徑,我們仍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緩解財富分配不均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