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飛蝨在什麼條件下容易發生?怎樣防治?

努力就好


稻飛蝨在高溫高溼環境中容易繁殖滋生,實踐中,有機質含量高肥沃田塊,水稻“戀青”田塊容易發生稻飛蝨。稻飛蝨危害後果,就是水稻乳熟期枯萎倒伏,產量銳減。



稻飛蝨有翅膀,有飛行遷徙危害能力,一般白天在水稻莖稈部位,吸取水稻汁液,卵產在水稻葉鞘內孵化繁殖,稻飛蝨繁殖能力很強,發現有稻飛蝨危害,都是整片田塊都有危害,而且都發生在水稻封行期,造成危害後果,要到水稻八、九成黃的時候,所以,一旦發現水稻早衰、枯萎、倒伏,再防治就來不及了,也沒有防治必要了。

水稻稻飛蝨防治起來很困難,因為水稻已經封行,稻飛蝨又躲在水稻莖稈部位,藥物噴霧很難噴到莖稈部位,防治效果不好。水稻封行後,要及時“曬田”,對肥沃有機質過多,營養過剩田塊,水稻“戀青”田塊,通過“曬田”來解決水稻“戀青”問題。

稻飛蝨防治要採取多措並舉,採取觸殺、吸殺、燻殺同時進行。葉面噴霧採用吡蟲啉、吡蚜酮、噻蟲嗪、烯啶蟲胺兌水1000倍液葉面噴霧,每畝噴霧30公斤藥水。用敵敵畏、呋喃丹拌細沙土,均勻撒入水稻田燻殺稻飛蝨。

稻飛蝨有短距離飛行能力,能遷徙危害,在防治上,要群防群治,大家在同一時期藥物防治,對沒有發生稻飛蝨田塊也要預防防治。葉面噴霧在水稻齊穗期——灌漿期每隔7天——10天防治一次,“毒土燻殺法”可在灌漿後期防治一次。

稻飛蝨是水稻主要病蟲害之一,必須重點防治,平時多到水稻田檢查一下,扒開封行水稻,檢查一下水稻莖稈部位,從水稻葉片表面很難發現稻飛蝨的,因此,很多農民認為水稻沒有稻飛蝨發生,當水稻早衰枯萎了,出現倒伏了,才知道有稻飛蝨危害,這個時候再防治已經來不及了,水稻減產已經成事實了。水稻倒伏對機械收割也不利,不方便機械收割,所以,稻飛蝨要早發現,早防治,把稻飛蝨消滅在沒有危害之前!

【以上是長江老農個人經驗分享,僅供參考。我從事水稻種植30餘年,歡迎大家點擊關注,共同分享、交流水稻種植技術和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