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一些高校引進博士生還要求有海外留學經歷?

老S104475206


國內的985或211高校,在錄用新教師的標準上,已經是博士為起點。而如果具有美國或歐洲發達國家的博士背景,則給予優先考慮,即便是非985和211高校的博導聘用,這個標準也早已開始。

【德鷹科教】觀點:這不是崇洋媚外的表現,而正是“尊重教育、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表現,是對中國高等教育負責任的態度。

理由闡述:

第一,不是所有高校專業導師都要求具有海外留學背景。

只有理、工、醫、法、商和教育、電子、化學、生物、計算機、金融、航空、航海、航天、能源、精密機械等國內緊缺國際高等教育人才的領域。而中國文學、中國藝術、軌道交通、普通製造等領域,中國並不缺乏高等師資。

第二,引進歐美海歸博士人才,是快速提高國內高校教學水準和國際學術地位的有效途徑。

美國大學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幾乎全部囊括以下專業領域的國際頂尖博導:人工智能科學AI (涵蓋各個領域)、計算機科學、醫學、藥學、航空航天學、生物科學、海洋學、航海學、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刑事司法學、法醫學、教育科學等,大約近百個專業。

第三,高等教育博士生培養是一個漫長和系列的工程。

教育水準的提高,關鍵是人才的培養。歐美,特別是美國大學的科學教育水準霸佔國際制高點是經過百年的提煉才逐步形成,聚集了幾大優勢:“高等人才優勢,高校實驗優勢,生活環境優勢,研究經費優勢,成果轉換優勢”。美國大學博士生導師在法律框架下,具有極強的自主研究和自主創業的權利。

第四,中國的高等教育條件和環境在逐步提高與改善,所以需要更多站在國際科技前沿的海歸學者參與。

中國高校有許多專業研究領域還是空白或弱項,急需海歸博士來填補和引領,讓更多的中國大學生受益,讓國家獲得更多的高等專業人才。

如果我國優秀大學生希望到美國大學留學博士,那麼需要有本國數位大學教授的推薦,而推薦教授的國際學術地位對於學生申請留博,具有至關重要的決定性意義。

中國高校的理工科博點、碩點,需要大量具有國際學術地位的海歸博士。

第五,國家進步,民族進步。尊重教育,尊重科學,是最基本的前提與國策。

所以,請不要用陳舊的觀念,來看待中國高校急迫引進海歸博導的心情。

“他山之石,可以工玉”,中國如果不改革開放,如果不在當年高等教育上 “走出去,請進來”,就不會有今天的巨大變化和人民奔小康的現實。

我們既要愛國,也更要懂得“尊重知識,尊重科學”。

教育必須進步,科學必須發展。



德鷹科教


值此中美貿易戰,美國宣佈中國為"競爭對手,修正主義",打壓,遏制中國之際,"美國留學經歷是國內高校聘用教師的必要條件"正在成為歷史,起碼對社會科學類是這樣。

在西方經驗和理論解釋中國發展實踐失靈時,再把精通西方理論和經驗奉為圭臬,無疑自掘墳墓!


用戶6684794070487


國內北大清華交大等畢業的博士不比外國歐美的差!只是外語口語不如留學的學生說得好,中國現在已經發達了,外國人都在學習中文,外語並不太重要了


天馬行空122493286


這種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究其原因有下面幾個方面:

一、國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存在,國內填鴨式的應試教育與國外的教育水平有很大差距。再加上國內大學一直在擴招,導致大學生氾濫,導致大學生的素質非常堪憂,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更有競爭力,海外留學成了不錯的選擇,帶著留學光環,找工作相對更加容易,應聘有留學經歷也是加分項。

二、學校圖名使然,學校有多少個海歸,有多個留學博士,成了學校招生的炫耀資本,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三、教學崗位對素質要求較高。


愚言老楊


其實就是某些權貴為自己的孩子謀求工作找藉口。比如,有的中文專業也要求國外經歷。還有一些高層蔑視自己,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如招收馬克思主義專業,沒有一個國家比我中國更重視馬克思主義


做人厚道再厚道


客觀的說,海外留學博士水平比本士博士水平還是略高一些的,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多是海外留學博士出身,如錢學森,鄧嫁先等等。


手機用戶52514372431


現在重點高校進人以不是要求海外留學博士了,請注意招聘公告,是“博士學歷,有海外工作經歷”,只有博士後,訪問學者,才能稱“工作”


學術為生


是不是,合理不合理,應該不應該,只有親身有過讀博體驗的人才有發言權。

沒有留學讀博甚至不瞭解博士的人也來說一通,似乎就有些可笑了!


山東朱墨


第一,問答中的問題越來越無知,不是那個博士有留學經歷,而是留學博士。

第二,也不是什麼留學博士都要,還要看畢業學校和專業。

第三,洋博士整體上要比土博士水平高一個檔次。


null115822586


看看翟天臨、那個學校、那個導師,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