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中村"有了"專業管家" 全市將推廣“物管進村”

深圳

環境整潔的新圍新村。

深圳

新圍新村綠樹成蔭。

深圳

新圍新村車輛停放有序。

  在人流熙攘的深圳大浪新圍新村,小店熱鬧,道路整潔,車輛停放有序,出門可見公園、籃球場。曾經“髒亂差”的城中村蛻變成“白富美”,正如租住在這裡多年的劉女士所說,現在的新圍新村就是一個整潔美觀、環境宜人的花園小區。

  12月9日,全市“物管進村”現場會在大浪街道新圍新村舉行。自2017年8月起,由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牽頭統籌,集中開展了為期3年的城中村綜合治理工作,如何從物業管理層面破解城中村“髒亂差”難題,推動“城中村”物業管理走上規範化、專業化道路?新圍新村作為全市首批健全完善城中村物業管理的三個試點村之一,探索出“黨委領導、主體負責、各方協同、公眾參與、群眾滿意”的物業進村模式。

  會議透露,明年深圳將強力推進物管進村,健全城中村日常管理體系,走出一條遵循實際、具有特色的城中村長效管理之路。

  構建多方參與的城中村治理格局

  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楊雷表示,新圍新村物管進村的經驗表明,城中村的日常管理不是街道、社區單打獨鬥的“獨角戲”,需要股份合作公司等各方的廣泛參與,需要夯實基礎,提升股份合作公司治理能力。大浪街道組建以黨工委為“龍頭”、社區黨組織為“戰鬥堡壘”、新圍新村股份合作公司為點和麵的“3+N”物管進村工作構架,引導社區、股份合作公司釐清權責清單,通過搭建股份合作公司領導下的物管公司,設立服務中心、配專職工作人員、建立服務隊、制定物管費收繳標準等方式,在群眾家門口提供服務,形成上下聯動、目標同向、任務共擔的工作機制,全面加強城中村日常管理。

  同時,強化動員,構建多方參與的治理格局。大浪街道聚焦解決新圍新村原居民和外來租戶關注的治安、環境、秩序、服務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街道、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原村民、外來租戶為成員的考核小組,廣泛評議物管工作實際效果,激發多方參與城中村日常管理的熱情和積極性,構建互聯、互動、互補的長效機制。

  “物管進村”是鞏固深化城中村綜合治理成果的系統性工程,必須從落實主體責任上著手。大浪街道抓住組建物管企業,制訂實施服務標準,落實“質價相符”的物業服務收費,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增加群眾滿意度等這些核心問題,擬定科學方案,強化任務分解和責任分工,把主體責任落到了實處,健全城中村日常管理體系。

  規範化管理打造物業新平臺新隊伍新機制

  據瞭解,新圍新村是大浪街道最大型的城中村之一,共有304棟居民樓,目前居住人口約2.3萬人。2017年,大浪街道將新圍新村納入首批城中村綜合治理項目。通過綜合整治,村內硬件設施得到全面完善與提升,實現了老村換新顏。

  為破解城中村“有人建設,無人管理”的尷尬局面,鞏固新圍新村的綜合治理成效,今年8月,大浪街道正式啟動新圍新村“物管進村”試點,聘請專業物管顧問公司進駐,通過建立新平臺、新隊伍、新機制,對原有物業管理公司進行專業化輔導,全面提升物業管理公司專業化、規範化管理水平。

  物管進村後該怎麼做?大浪街道黨工委委員羅春響表示,大浪街道聘請專業物管顧問團隊進駐,從構建服務陣地、強化窗口服務、建立多元參與平臺等三方面對原有物業管理公司進行了專業化重組、改制,搭建起物業管理“新平臺”。

  走進新圍新村物業管理處,改造後的新圍物業服務中心煥然一新,一樓牆面上懸掛了村規民約、信息公示、服務流程等制度牌,並按照規範化物業要求設立了前臺、檔案室、監控室等功能區。“物業人員工作質量、服務水平好不好,我們有一份詳細的考核細則,請住戶群眾來打分,通過獎懲機制提高物管隊伍的工作積極性。”羅春響表示,為全面強化專職物管人員隊伍建設,新物管公司對物業組織架構進行了重新設計整合,成立了綜合管理部、安全治安管理部、後臺運營部三個部門。

  物管進村能否取得真正成效,打通“最後一公里”至關重要。據瞭解,大浪街道從機制建設入手,通過構建“聯動閉環”及“物管+”兩個機制,著力提升物業管理能力和效果。新物管公司將小區內236個視頻監控系統接入物業服務中心,併成立指揮聯動樞紐中心,通過“人防”+“技防”相結合,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處理,實現了城中村日常管理的內部有效閉環。

  “我們還嘗試將物管公司變為城中村內的‘城管部門’,推行‘721’工作法則,構建‘物管+城管’工作機制,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爭取將大部分問題解決在村內。”羅春響表示,由於城中村居住人口成分複雜、流動性大、店鋪多,其物業管理難度大。為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新的物管公司引入了住建部提出的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即物管公司在完成傳統物業管理“四保一應急”的基礎上,還要協助政府部門完成城市管理工作。將城中村管理中“70%的問題用物業服務手段解決,20%的問題靠物業管理手段解決,10%的疑難問題交由政府執法手段解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社區股份公司、物業公司加強聯動,實現了城中村有效管理。

  物管進村全力鞏固城中村治理成果

  2017年8月以來,由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牽頭統籌,全市各區集中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城中村綜合治理工作,經過各級各部門兩年多的不懈努力,1200個城中村正按計劃如期推進。目前,全市1600個治理任務村,已經初步實現物業管理的全覆蓋,但是這些物業管理存在著層次偏低、服務能力偏弱、發展的政策環境亟待改善等問題,面對群眾的訴求常常不想管、不會管,或者管不了。

  要全力鞏固深化治理成果,就需要管理跟上。2020年是城中村綜合治理的收官之年,更是建設先行示範區的起步之年。楊雷表示,明年,深圳將繼續推進“城中村環境長”工作制度,確保村村有人管,遇事有人協調。繼續堅持“城中村週末大掃除”,結合綜合治理內容要求,重點對城中村的問題路段、背街小巷的環境衛生問題,每週集中開展整治行動。

  同時,全面加強日常執法。結合城中村綜合治理後的日常管理,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就攤亂擺、牆亂畫、線亂拉等問題專門制定了執法指引,將不斷加大執法力度,鞏固城中村治理成果。

  強力推進物管進村。此次會議提出各區城管、住建部門要主動作為,不等不靠,認真借鑑新圍新村的好經驗、好做法,因地制宜、創新突破,強化屬地管理,落實主體責任,破解經營難題,為物管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