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爸媽對於流行音樂接受度那麼低?

成帛鍇


很奇怪大家對此問題的理解,似乎流行音樂都是年輕人喜歡,上了年紀的人不喜歡-不知道這個結論怎麼得出來的(竊以為是從題目得出來的,😄)?廣場舞音樂不算流行音樂嗎?大媽,大爺,阿姨,嬸嬸們不喜歡嗎?流行音樂之所以流行,就是因為它的易接受程度非常高。真正不接受流行音樂的人,往往是真正懂音樂的一部分人,就和學術界我不認可你的學術研究是一樣的,上述分析我也是“瞎猜”的。想搞明白這個問題,可能需要一次統計意義上的調研。


懦弱是恐懼的源泉


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文化烙印,他們也有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在60,70年代喜歡鄧麗君的,在80,90年代喜歡港臺歌星的。作為80後,我也經歷了喜歡港臺明星的階段,現在也還是喜歡聽他們的歌。而對現在出現的什麼明星,從來沒有好好去留意過了。

你讓我接受現在的所謂流量明星唱的歌,真的非常非常難,這就是年代造成的,所謂代溝,這是其一。

其二,每個人的父母文化程度,關注領域會有所不同。有些父母對什麼流行歌曲根本就不感興趣,這個和好聽不好聽,誰唱的沒有關係。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工作,每天柴米油鹽,流行音樂對他們來說無關緊要,也就表現出拒絕的態度。

其三,父母和你的關注點不同。雖然都喜歡聽歌,但是喜歡不同。比如當初周杰倫,很多人喜歡的不得了,但是也有部分人無法接受他歌。如果你讓一個不喜歡他人去接受這種風格的流行音樂,他肯定接受不了。

綜上所述,時代不同,關注領域不同,喜歡風格不同這三者是部分父母接受不了子女眼中的流行音樂的原因。



金色摸魚號


他們聽的是歌嗎?


他們聽的是青春啊!那些顯得過時老土的歌裡分明是他們和我們一樣的閃閃發光的青春年代,還有那些被記憶稍微PS過的“美好回憶”。


上了歲數的人都會不經意間發現老歌有韻味的,即使不是經典的老歌,哪怕一首《老鼠愛大米》也能激起關於過去的一些記憶和懷念。


流行歌曲創造的只是這一代的青春,這一代的人長大後也可能會變成那個兒女口中古板的倔老頭、老太,對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歌曲異常喜愛,對當下的流行嗤之以鼻。


所以,還是讓各自喜歡各自的愛好吧,不必苛責自己,與自己和父母就審美這件事上和解,不必強迫他們認同自己的審美,不然,和父母強迫自己的孩子學習這個愛好、那個愛好有什麼區別?


都是把對方沒有當做真正完全獨立的個體而已!


你說對嗎?


陸聿陶


首先年代不同文化程度差異,他們接受新鮮事物跟我們比相對較慢一些,父母喜歡傳統音樂對於黑白電視、收音機、磁帶播放的鄧麗君,毛阿敏,李谷一記憶猶新,對於現在的流行音樂喜好不同,每個時代都有適合當時環境思想的流行樂,時代在快速發展父母嘗試著去接受所謂自己喜歡的音樂這需要過程

我們逆向思維一下現在年輕人有多少對於京劇戲曲、二人轉特別喜歡的,所以父母喜歡流行音樂也好喜歡戲曲二人轉也罷,我們不要去幹涉父母的興趣愛好最好就是多陪伴,父母年輕時付出了多少艱辛,年齡漸漸老了只要父母健康開心就是做子女最大的幸福!本人語言組織能力不是很好,就這樣吧





遺忘的小P孩


對於年輕人喜歡的音樂做父母的往往不理解,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理解的程度更甚,甚到漠不關心,連關心都懶得關心了。

第一,這是人的生理決定的。年輕時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求知慾強,表現欲旺,追求新奇。因此極易接受新生事物,並愛屋及烏,模仿追求。而父母已進入成年期,荷爾蒙不再旺盛,生活、家庭、工作基本穩定固化,對新生事物已不再特別敏感。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也無暇顧及其他。記的孩子快高考衝刺時韓國出了一個F4,家裡滿牆是F4的招貼畫,還說不得。

第二,這是時代更迭的必然結果。文革期間的樣板戲,改革開放初期的李谷一、鄧麗君,之後的搖滾、周杰倫、超女等,每個時代都有代表人物,也都有對應的追星族。成年後追潮的熱情降低,喜好也停留在追潮的年代,也就出現了所謂的代差。記的滿大街都在播放《雙截棍》時,我十分不理解Rap這種形式,直到問了孩子才知道叫饒舌,才知道了大紅大紫的周杰倫,即便如此,也只是知道而已,絕不會追星。

因此,這是正常現象,孩子不要指望父母跟著自己追星,父母也不要指望孩子聽自己的話,不去追父母認為不值當的流行。只要不過分就隨孩子的意,出格了適當約束就行了。前文提到的F4孩子早就不關心了。



金兌文文


你好,我是音樂愛好者Musiclive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你問道為什麼有的爸媽對於流行音樂接受度那麼低?在我看來,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時代的發展,使得音樂類型發展迅速,老一輩人還不能很快接受。現如今,音樂的種類大致分為古典音樂、宗教音樂、流行音樂、重金屬音樂、搖滾樂、電子音樂、爵士樂、藍調等。有的音樂類型在父母眼裡可能都沒有見過,所以對於一種新鮮事物的適應還需要一段時間,而且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音樂風格佔據主導,所以每個年代的人所聽的音樂也有所差別;

第二,個人對音樂的欣賞水平不同。由於存在知識層面和眼界方面的因素,爸媽與我們在欣賞同一種音樂類型的時候會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接受程度也就不同;

第三,個人關注的領域不同。爸媽關注的問題大多是工作,家庭和生活方面,對於音樂領域可能缺少過多的關注,所以對於新的音樂類型可能不太瞭解,也就存在接受的時間差,而我們現在關注的範圍只是自己的興趣方面,能夠接受更多的新鮮事物,因此我們能夠更容易的接受流行音樂。

綜上,爸媽對於流行音樂的接受度低的原因有時代發展迅速,個人欣賞水平和個人關注的領域。

感謝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Musiclive


因為年代不同,在他們那個年代有太多難以超越的經典,可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現在口水歌太多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曾經網絡有一段非常流行的話:“玩美聲的看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看不起玩流行的,玩流行的看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看不起玩民謠。以上所有一起看不起玩說唱的;玩古典器樂的看不起以上所有”。


哪壺不開燒哪壺


流行音樂是在都市文明中發展起來的。有人認為其源頭可上溯至古代希臘、羅馬帝國城市中的遊吟歌手,但絕大多數的學者還是傾向現代意義上的流行音樂興起於19世紀的歐美工業化城市。

流行歌曲是指與古典、正統的音樂不同的一種音樂形式,能夠讓城市中的大多數聽眾所接受,易於掌握,能使普通大眾都感興趣的音樂。這類音樂作品旋律清晰,音域適中,伴奏和和聲手法都非常簡易。

娛樂性,一般不具備很深音樂理論和技巧修養甚至根本沒什麼音樂知識的聽眾都能接受;
生活性,它直接宣洩人的情緒和感情;
通俗性,歌詞大多近似白話,而且表達的內容很貼近生活。

父母的年代跟我們的年代不同,隨著時代的變遷,會有不一樣的審美,現在的時代節奏快,沉澱的文化淺薄,父母輩與我們的經歷不同,他們多喜歡他們那個年代的音樂風格和音樂沉澱。


仙味少女心


老同志們不是不接受流行音樂,而是不接受難聽的、怪里怪氣的音樂。流行音樂顧名思意是詞曲簡單,朗朗上口,易於傳唱的音樂。象王洛賓的達板城姑娘流行快一百年了,人們還是樂於哼唱。

現在,有些所謂的流行音樂,樂曲怪異詞意牽強,本己沒有新詞,偏要再唱四遍,不知是刻意湊時間還是有意噁心人。年輕的朋友們,這些音樂垃圾是流行不起來的,不要錯怪了你們的爸爸媽媽,行不?


蔣立五


因為時代不同 ,舊思想已經在他們心中沉澱了 他們能接受民族歌曲 或者軍歌,我父母現在閒時還在唱老歌,跳舊時的舞蹈,他們不愛接受新潮流。但也有個別老年人喜愛流行音樂 這也好似區別 不喜歡聽的只能屬於大部分人群 少數人群還是喜歡的 !多讓他們接觸年輕些的影視劇,看能不能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