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武驚動慈禧太后親自翻案,僅僅是幸運嗎?到底是因為什麼?

範佛


一、事件始末

關於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楊乃武是餘杭士子,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他曾經聯絡士人上書舉發了餘杭知縣劉錫彤濫收錢糧斂髒貪墨,導致劉錫彤對他心生怨恨。

而小白菜是楊家房客葛小大的妻子,本名畢秀姑,她是葛家的童養媳,曾經在楊家做傭人,期間和楊乃武互生情愫,只是礙於禮義名分才各自婚娶。

劉錫彤的兒子劉子和見色起意,用迷藥姦汙了小白菜,後來又把她丈夫毒死。

劉錫彤為了保住兒子性命,同時也為了洩私憤,決定把這件事安到楊乃武的頭上。

於是他把楊乃武騙到縣衙,用嚴刑逼供的方式給他安上了“謀夫奪婦”的罪名,並且定了死罪。

楊乃武和他的姐姐楊淑英,妻子詹氏多次上訴,歷時兩年,前後經過幾十次堂審,卻被劉錫彤上下打點疏通賄賂,依然沒有獲得改判。詹氏反而因為上告而被羈押。

幸好楊乃武的同科舉人汪士屏聽到了這個消息,聯合士紳上書到刑部為楊乃武辯冤,刑部侍郎夏同善上書朝廷,請得諭旨命令浙江三大憲會審。

楊淑英為了救弟弟去省城探監,找到小白菜求她據實翻供,可浙江巡撫楊昌浚為了保住自己和眾多參審官員的面子和官帽,蓄意抗命,不準小白菜翻供,並把這個結果奏了上去。

沒想到,這一舉動徹底激起了浙江士紳的公憤,在他們的支持下,楊淑英到獄中讓楊乃武寫下了冤狀,自己冒死進京,滾釘板告狀。

光緒皇帝的生父醇親王痛恨楊昌浚的行為,決議替楊乃武伸冤。

就在楊乃武和小白菜即將被執行死刑的前一刻,終於等來了“平冤”的消息,冤情得以昭雪。

第二種說法,楊乃武是浙江餘杭縣的鄉紳,於同治十二年考中舉人,他平時愛管閒事,喜歡抱打不平,為此還頂撞過官府,這也為他以後的身陷囹圄埋下了隱患。

小白菜本名畢秀姑,由於她相貌長得俏麗,又喜歡穿白衣綠褲,人送綽號小白菜,和丈夫葛品連在楊乃武家的一間房子裡租住。

平日裡小白菜不出家門,又喜歡學習,楊乃武就經常教小白菜讀書認字,教她讀經,還“同桌而食”。他們這種“過密”的行為讓街坊鄰里傳出了“羊(楊)吃白菜”之類的閒話。

同治十二年十月初,楊乃武去餘姚辦事。

十月初九,小白菜的丈夫葛品連清晨起來突然害病,剛開始的時候以為是普通的上火,吃了點藥,結果病情更加嚴重。後來又以為是痧症,吃了各種中藥都不管用,最終在當天下午重病身亡,死時畏寒發抖,喉中痰響,口吐白沫,死後口鼻又有血水流出。

葛品連的義母馮許氏懷疑他是中毒身亡,把這告訴了葛品連的母親沈喻氏。於是沈喻氏就把這個案子上報給了餘杭縣衙,請求驗屍。

餘杭知縣劉錫彤本來就對楊乃武有怨恨之心,聽了這個消息立即親自帶著仵作前去驗屍。

當時正是中午時分,死者葛品連皮色淡青,肚腹有浮皮疹皰。仵作沈祥見口鼻內存血水流入眼耳,竟然在屍格上填了“七竅流血”。接著他又用銀針探入死者咽喉,發現銀針變黑,於是斷定死者是服毒致死。

劉錫彤先是誤聽了坊間的傳聞,又見仵作下了中毒致死的結論,再加上對楊乃武的怨恨之情,他立即把小白菜帶回了縣衙,並通過嚴刑拷打取得了小白菜的“口供”。

口供中說,十月初五,楊乃武買到砒霜交給了小白菜,讓她趁機毒死葛品連,十月初九,葛品連有病,她就把砒霜倒如藥湯中,導致葛品連服藥後中毒身亡。

劉錫同得到小白菜的招供後如獲至寶,馬上傳訊楊乃武,不料楊乃武來到縣衙,矢口否認自己跟這個案件有任何關聯,聲稱自己十月初赴杭州辦理中舉手續,初三去岳母家辦事,初六才回家,沒有任何的作案時間和作案動機。

劉錫同認定了楊乃武有罪,可又礙於他舉人的身份沒辦法嚴刑逼供,於是就向杭州府呈報了公文,請求解除楊乃武的舉人出身。可就在他呈送公文,衙役剛走掉的同時,求功心切的劉錫同於當天晚上就嚴刑拷打楊乃武,卻依然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可即便如此,劉錫同仍然以楊乃武與小白菜通姦共謀害死葛品連定案之論呈送杭州府,請求二審定案。

杭州知府陳魯聽信了知縣劉錫彤的話,這時正好革除楊乃武舉人的請求也批了下來,於是就對楊乃武濫施酷刑。楊乃武被迫按照小白菜的說法招了供。

陳魯見證據口供都已經齊備,就上報給了浙江巡撫楊昌睿。楊昌睿認為案情確實,依原擬“謀夫奪婦”罪斷結,上報刑部批覆執行。

楊乃武在獄中寫下了訴狀,由胞姐楊淑英帶出,和楊乃武的妻子詹採鳳一同上京向都察院控告,結果被都察院押送回鄉,第一次京控失敗。後來楊淑英通過楊乃武在杭州的同學吳以同,向兵部右侍郎夏同善訴說了楊乃武的冤案,夏同善答應回京找機會進言。

九月,楊淑英與詹綵鳳二上北京,夏同善介紹他們遍叩浙籍在京官員30餘人,並向刑部投遞冤狀。夏同善又聯絡軍機大臣翁同龢,把本案內情面陳兩太后。

與此同時,楊乃武的申訴材料又登在了《申報》上,使全天下都知道了這個案子。

於是清廷下諭,派禮部侍郎胡瑞瀾(時兼任浙江學政)為欽差,在杭州複審。浙江巡撫揚昌睿調派了寧波知府邊葆誠、嘉興知縣羅子森、候補知縣顧德恆、龔心潼隨同審理。

剛開始審訊的時候,楊乃武與小白菜就翻供了,卻又被施以重刑。兩人在重刑之下,再次被屈打成招。

十月十八日,胡瑞瀾將案情上報刑部,刑部詳細研究之後,發現其中情節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奏請朝廷。朝廷又命令令胡瑞瀾重新審理,並且明令不得用刑。這次楊乃武拼死翻供,但由於一個重要證人錢寶生已經病死,所以還是沒有產生定論。

十二月,浙江士紳吳以同、汪樹屏等三十餘人聯合上告,請求將人犯解進京進行審訊。夏同善等京官也多次在慈禧太后前為此案說話。

於是朝廷下旨,責令楊昌睿將此案所有卷宗、人犯、證人、連同葛品連的屍棺押運到京。劉錫彤也解任同行。

光緒二年十二月,刑部大審,都察院、大理寺會審,楊乃武和小白菜推翻原供,稱並無通姦合謀毒死葛品連這件事,原供都是由於遭受酷刑所致。又審問了屍死者親屬及證人,提審門丁沈彩泉、仵作沈祥、愛仁堂藥鋪夥計等人,這些人都供出了實情。

接著又開棺驗屍,經過仔細查驗發現葛品連確實是病死的,而不是中毒身亡。

到此為止,這起蒙冤三年多的案件才終於真相大白。

二、人物結局

光緒三年二月十六日,清廷下諭,革去了劉錫彤餘杭縣知縣的職務,從重發落,發往黑龍江贖罪。

杭州知府陳魯、寧波知府邊葆誠、嘉興知縣羅子森、候補知縣顧德恆、龔心潼、錫光草率定案,予以革職。

侍郎胡瑞瀾、巡撫楊昌睿翫忽人命,也予以革職。

其他人員也以擬罪,仵作沈祥杖責八十,徒二年;門丁沈彩泉杖責一百,流放三千里;章浚革去訓導之職;葛品連之母沈喻氏杖一百,徒四年;陳湖因監斃、錢寶生病故,免去刑罰。

至於這起案件的真正受害人,楊乃武和小白菜,卻也並沒有真正獲得解脫。

楊乃武被判不知避嫌,被杖打一百,舉人身份不予恢復。他因為這件案子傾家蕩產,之後曾經在《申報》做事,後來又回到了餘杭,以種桑養蠶維生度日。民國三年病故,享年74歲。

小白菜因為與楊乃武同桌共食,被判為“不守婦道”,杖打八十。回到餘杭後,因為親友無靠,衣食無著,入庵做了尼姑,法名慧定。她於民國十九年圓寂,享年75歲。

三、案件影響

清代同光年間發生在浙江餘杭縣城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是當時轟動朝野的一件著名公案,被後人稱為“晚清四大冤案”之首。該案審理歷經四年之久,案情複雜、過程曲折。

咋看之下,似乎是被害人沉冤得雪,大快人心,可若是仔細研究涉案人員的結局,就會發現,這些人裡面其實沒有一個贏家。

各級官員均被罷免流放,楊乃武和小白菜也是家破人亡,結局慘淡。

這個案子之所以能夠平冤昭雪,除了楊乃武及其家人的努力之外,最高統治者的支持才是決定結局的真正原因,它的背後實際上隱藏著深刻的、尖銳的官場權利鬥爭。

當時圍繞著這個案件審理的浙江一干官員,從縣到府到省,全都是曾國藩所統率的湘系軍閥的手下,而當時的歷史背景,正是曾國藩率領自己的湘軍打敗並鎮壓了太平天國的時候,當時的江南一帶,各級的官員基本上都是湘系的軍閥,他們同處湘系,官員之間相互扶持,相互維護。

對於清朝的最高統治者而言,早就欲除之而後快,早就想找到一個契機來彈壓湘系軍閥的勢力。

楊乃武、小白菜案件的發生給慈禧太后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找到了愛新覺羅滿清皇族或者說朝廷,壓制湘系軍閥氣焰的契機,之所以最後100多位官員頂戴花翎全部摘掉,永不續用,實際上有壓制湘系軍閥的目的。

小小的一個案件,沒有人為受害人伸冤,卻牽扯到朝堂權力政治鬥爭,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晚清王朝的腐朽昏庸,吏治糜爛。


shi太狼的情感日常


慈禧最終對楊乃武一案的親自幹預,是有其深意的。

滿清末年社會黑暗吏治腐敗。浙江省餘杭人楊乃武,世以種桑養蠶為業,性格耿直,為癸酉科鄉試舉人,因為愛打抱不平,曾在縣衙照壁上書寫“大清雙王法,浙江兩撫臺”一聯,諷刺餘杭知縣劉錫彤貪贓枉法,與官府結下怨仇。不久,劉錫彤挾私報復,被誣與葛畢氏謀殺親夫,雙雙被逼屈打成招。葛畢氏被擬凌遲處死,楊乃武被判斬首示眾,並報杭州府定罪。知府以此定罪報浙江按察使署。浙江巡撫也草率從事,仍維持原判上報刑部。

一切就這樣坐實了,似乎是鐵案一樁。可一些社會人士尤其是浙江籍官員不這樣認為,此案紕漏多多,他們要求此案進京重審。而當時的《京報》和《申報》做了大量的報道,尤其是《申報》作了跟蹤報道並直指辦案不公。光緒元年十月三十日,翁同龢聯合刑部尚書崇實、桑春榮,禮部尚書靈桂,刑部左侍郎紹祺、黃鈺和右侍郎載崇、錢寶廉,聯名給慈禧太后上奏摺,在京的浙江籍官員知道慈禧太后的上諭後,18人聯名上書都察院。慈禧下旨根究,水落石出的結果是,100多位官員頂戴花翎全部摘掉,永不續用。

慈禧干預楊乃武一案,最深層的原因,我認為,她是藉此機會打壓湘系,再安排自己的人掌控江南這塊富庶之地。浙江的一干官員,從縣衙到府到省,基本都是左宗棠提攜的湘軍將領,因為同為湘系,他們之間相互扶持,相互維護,非常抱團,在楊案上他們表現了出奇的一致性,必定遭致浙江籍官員的非議和嫉恨,更為致命的是這些湘軍將領犯了政治上的大忌,依仗軍功,為所欲為而又“精誠團結”,這是為統治者最為忌憚的。

湘系官員的囂張跋扈,為慈禧為代表的皇族打壓湘軍勢力提供了絕佳藉口。使得左宗棠的“兩湖派”勢力受到嚴重打擊。

這,正是慈禧需要的結果。

由於慈禧干預冤案,兩個苦主沒有上斷頭臺,確實是幸運的。儘管慈禧主觀動因並非為黎明百姓,但客觀事實就是救了楊乃武和葛畢氏。平心而論,慈禧不顧及得罪人(打下半邊江山的湘軍勢力不可小覷)親自幹預楊案,實數難得。這也是後人在《楊乃武與小白菜》戲劇中,對青天津津樂道的一個原因。

至於是否青天,已經不重要。沒有成冤魂的倆苦主都活到了古稀之年,也算是善終吧。

2019.1.2





掌上三言兩語


慈禧太后這個人大家都知道,好事一件不做,壞事做絕的一代王朝掌舵人,她自所以干涉楊乃武案的原因筆者簡單闡述一下。

楊乃武案案發的時間和地點其實是很重要的,可以算是楊乃武的幸運。楊乃武案是發生在同治末年的時間段,發生在餘杭縣,原因是他上書舉發餘杭知縣貪贓枉法之後被報復,至於案件各種細節,就不一一贅述了。

慈禧之所以干涉這件事的原因筆者認為有一下兩點:

一則是因為光緒皇帝的父親對地方大員不尊朝廷法度的痛恨,以及朝中諸大臣的聯名上書陳述事件,提出疑問。

二則,筆者認為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一個無惡不作的壞人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做好事呢?肯定是受到危險的時候,借用做好事的緣故打壓那些對她有威脅的人。餘杭這個地方在浙江,當時的浙江是由誰控制的呢?湘軍,曾國藩的部下,這些人都是憑藉軍功當的官,論文化水平,治理水平幾乎全無,所以造就了當地許多冤案,而他們之間又相互維護支持,簡直是形成了浙江地區的鐵板一塊,刀插不進,水潑步入。楊乃武的案子恰恰是幫了慈禧的忙,從內部找到了處理他們的契機。可以說慈禧的干涉幾乎是一個完美的政治需求解決方案。


歷史小迷哥


真相就是當時湘軍鎮壓太平天國後,論功行賞,大批有軍功的湘軍佔據官職。朝廷牙根癢癢但無計可施。

這時候,有人說:哎,我發現有個案子湘軍系攙和很多哦!

大家喜不自勝,然後就決然把丫案子翻了,100個湘軍系官員殺的殺、抓的抓、貶的貶,一夜之間就給丫翻盤了。

其實,楊乃武和小白菜通姦不通姦無所謂,小白菜宰沒宰老公也沒所謂,所謂的就是太能折騰,拉了太多湘軍系進來了,太好了,幹翻他們。


Assule


強力推薦你看一下羅輯思維2014版,老羅講的非常好👍,不多說,就說一下主要原因,這事發生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在國家安定之前,地方都有生殺大權,也就是處置殺人犯,可以不用請示朝廷,這使地方的權利變大,慈禧也是為了收回地方的權利才親自翻案。之後,此案已經不單單是一件小小的殺人案,而變成了江浙和安徽兩大政治集團的較量。翻案則代表從刑部到縣衙大大小小的官員都是飯桶,當時很多跟此事有關的官員丟了頂戴。度娘也有錯誤!剛好我正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