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書法天賦?

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


有沒有書法天賦,可以從三個方面自我審視。


傅小石《羲之愛鵝》


意識方面的天賦

  • 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在志趣方面都會有許多的不同,有的愛唱歌,有的愛畫畫,這很普遍。這些差異,似乎來自於理性的選擇,實際上所有理性的選擇都是基於人的潛意識的好惡。

  • 書法也是一樣,沒有對書法本能的愛好就談不上任何的天賦。
  • 要注意的是,當我們自我審視是不是愛好書法的時候,要非常慎重,因為書法學習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一時的衝動或隨波逐流,說自己愛好書法是不可靠的,動筆學習書法之前,反覆的自我確認,我真的有毅力將我的書法愛好進行到底嗎?

李可染《懷素書蕉》


學習方面的天賦

  • 學習書法過程中有沒有天賦?最大的表現就是對筆的控制力如何。

  • 很多人認為對筆的控制力可以通過長期的訓練得到,並不斷提高,這話不錯,但是有天賦的人,需要訓練的時間更短,進步更大,這與人的神經肌肉協調性的天賦有關,與你的意識和理性無關。


朱新建《米顛拜石》


創作方面的天賦

在創作階段,天賦主要表現在對美的敏感程度以及自我調整能力上。

也就是說,作為書法創作者,他心中理想的書法美是什麼,他非常清晰。為了達到這個至高的境界,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他可以在創作實踐中非常有效地總結成敗得失,從中找出規律性的、非常個人化的書寫創作要訣,使自己在向上攀登的過程中,少走彎路,不斷完善,最終在天賦的輔佐下,達到自己理想的書法境界。


李老石《東坡愛硯》


歷史上書法是讀書人的基礎技能,但那些書寫歷史的殿堂級的人物,王羲之、懷素、米芾、蘇東坡等等,無不具有超人的書法藝術天賦。

聞道深般若


本人書寫水平一般!不敢說有沒有天賦!

我就來說一下我個人的真實經歷吧哈哈……

我好像是九歲才上小學一年級的忘了,,七八歲時就開始愛寫寫畫畫,又愛玩泥像,我捏的泥像包括孫悟空、武僧、鷹、蛇、老虎、手槍等等,夥伴們都說我是怪傢伙啥都能!呵呵

沒上小學之前我是用左手寫字的,爸媽都很鬱悶的。那時村裡有個寫毛筆字刻墓碑很漂亮的阿叔,我那是很仰慕啊!

沒毛沒筆咋整?哈哈釘子!沒錯就是釘子,這是我最早的“寫”字工具!把釘子敲扁為鑿狀,豬圈旁邊的紅磚上大幹,各種推刮各種鑿法無不過癮啊!大人有點迷信,特別我老媽勸我別那樣亂鑿,說不吉利!說人家死人鑿墓碑才那樣子的哈哈……我豈可就此停罷,小孩嘛!之後開始秘密進行了,拿別處搞或等大人出去了再動工!鑿好了就“收藏”起來!過了些時日我母親打掃衛生,發現了我的“藏品”,對我各種批評警告……心裡很不舒服,所以之後的“傑作”都是搞好就又埋放回原處(紅磚)了!

至於平時與夥伴們去山上“搞野”的時候,他們是知道我的心思的,就說:“嘎花(那時的怪號)前面有個墓碑,你去看看上面的字怎麼樣!”我立馬就跑過去慢慢觀摩記憶,以便回家鑿仿!

上了一年級!開始練右手寫字了!照樣沒事,但“畫畫”開始“出名”了,那時的我不是很頑皮的,但那些打架很厲害的調皮王甚至高年級的學長都來索畫,畫的有大力士、將軍、蛇,特別是龍,最多人想要我的龍作!各種作業本、課本、手臂上,甚至衣服上!……無法形容哈哈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班裡也出現一兩個寫字的高手了才少了許多突兀感(不在自)!每次上寫字和圖畫課老師無不表揚。說實話,教過我的老師沒有一個不誇我的字好的!

初中及以後的校園牆報板報全歸我了!這裡面有許多的故事!……(五百萬字)

時至今日因為工作生活各種原因斷斷續續的練,感覺也沒多大進步!誠望各位書友多多指教、引正!

在此萬分感謝教過我的老師們!


初中時的字和兒時的鑿磚“傑作“

2019-9-30


幽秀一下17105295


簡單的方法是你上圖,說明練了多久,讓大家看看有沒有天賦。還有幾種方法,第一,你是否打心眼地喜歡書法,這個非常重要,趕鴨子上架是不可取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使你事半功倍。第二,看你是否能安靜地臨寫很長時間,忘乎所以。


第三,在練習的時候,你是否比較快地把握了字帖的特點,寫出了像的作品,而周圍的人或者老師都誇讚。第四,看你是否能持之以恆地練習。

打心眼地喜歡書法,又能鑽進去,有能持之以恆,這就是書法天賦。我是蟬山,請關注交流。


揚州睿強文化


天賦的一半是勤奮

我從來不認為有書法“天賦”。閉著眼睛寫字那不叫“天賦”,那叫鬼畫桃符!如果真有書法天賦,那個天賦在字外。

三十年前我在某部隊政治部工作,那時候沒有什麼複印機、打印機,都是靠手寫。政治部下屬有宣傳科、俱樂部、電影組,都是為宣傳和戰士們文娛生活服務的,“八一”、國慶、春節,所有的節假日幾乎都有宣傳任務,搞個遊園會都要寫好多牆報、橫幅,寫不好那不是丟人現眼嗎?

楷書練顏體,美術字把宋體、黑體都涵蓋。就練顏體每天八個小時,手腕幾乎要打石膏!這真的一點都不誇張,吃飯都拿不住勺子。

半年時間,字就能拿的出手了。

我認為,做一件事、會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決定因素在“道、法、器”三個字。

“器”是什麼?是一間茅廬、一張書案、筆墨紙硯,這屬於物質條件,與天賦無關;

“法”是什麼?老師教你怎麼寫,“點橫豎撇捺”是什麼規矩,這屬於“技法”;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聞雞起舞、囊螢映雪,這些就是方法。你吃的了苦就寫的好字;

“道”是什麼?這是習字的最高境界,是你從小腦海裡形成的對事物的看法、審美的情趣、對生命的理解。中國人說“書畫相通”,是講平面二維藝術從佈局、造型、用墨等方面,都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和情操。達到這種境界,那是從小家庭“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根植在內心的概念,或許所謂的“天賦”就是指的這種修為吧。

以勤奮的態度練好基本功,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懷傾注在審美的客體上,得到審美的主體的認同、共鳴、讚許,這就是“志同道合”,這就是“友”。“益友”多了,你就成功了!


不孤散人


其實每個人本身都有天賦,包括書法。只是一部分人沒有挖掘出來而已。

說到天賦,人們總是想到神童,可天賦異稟者畢竟是少數,歷史上的神童也不少,但畢竟像才高八斗的曹子建者鳳毛麟角,但天賦如果沒有後天的開發,仍然是毫無用處,僅僅是曇花一現、流星劃過而已,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就是很現實的例子。

天賦雖然重要,後天的努力更重要。“成功等於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這句話正是說明了勤奮的重要性,所謂“勤能補拙”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再有天賦,不去努力,也是浪費。而很多書法大家都是耕筆不輟,墨池筆冢也是書法大家後天勤奮的直接證據,縱如王羲之、懷素之大家都如此努力,作為常人,有什麼理由不去勤於學習,質疑天賦不足呢?

天賦是勤奮加思考,孔子有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不加思索的埋頭苦幹是蠻幹,只想不做是眼高手低,只有二者有機結合,學思互補,才能加快書法學習的節奏,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天賦是付諸實際,而不是誇誇其談、紙上談兵。觀摩別人的書作,可以激發自己的興趣,尋找自己的差距,徒然羨慕,倒不如自己動手,“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相信自己,從今天開始,你我都在學習的路上,都在孜孜的追求中提升。



三悟軒




狂草控



師範小王子


想寫,能寫,會寫,再就是能看出自己寫的哪不好,哪比人強,尤其是知道書法書法就是打發,書法書法就是毛筆沾墨愜意聊發。我是這樣想的,但沒有書法天賦,卻覺得很酷。[呲牙]


平凡氣象人


首先有興趣,其次對美的感覺比同年齡人敏鏡,第三能堅持,第四能千方百計尋找高手請教。






慢慢來


愛是最好的老師。天賦只佔極少部分。天才出於勤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