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學習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有衝突嗎?

北京通州小筆星


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都是以漢字為載體,表現漢字的藝術之美,兩者有共通性。兩者完全可以同時練習,不衝突,但需要考慮選擇何種書體。

比如,如果正在學習硬筆楷書,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毛筆楷書當範本學習。不可以邊學硬筆楷書,邊學毛筆草書,那樣是南轅北轍,方向上就錯了。也就是說,在某個學書階段,硬筆和毛筆最好選擇同種書體。這樣的學習會加深理解,印象深刻,毛筆硬筆互相促進,是很好的學習方法。

學習一種書體,不論是用毛筆寫,還是用硬筆寫,其在結構上的處理是一樣的。字的結構上有相對明顯的規律性,這些規律性的東西,用毛筆和硬筆都可以表達出來,這點無需贅述。即便是在筆法上,硬筆也可以較好地詮釋毛筆範字的筆法特點,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呼應連帶,都可以有好的表現。

舉例來說,靈飛經是毛筆小楷經典,不論是單字,還是通篇章法,都美輪美奐,令人歎服,不愧是傳世法帖。靈飛經不單是很多人學習毛筆書法的範本,也被很多人拿來當作硬筆書法學習的法帖。原帖雖然是毛筆法帖,但用硬筆也可以較好地詮釋其書法之美。一些中性筆書法高手,能用1.0或0.7中性筆很好地作提按處理,詮釋毛筆書法筆法之美。

很多硬筆書法名家,其實也都是毛筆書法高手。比如吳玉生老師,田英章老師,顧仲安老師,荊霄鵬老師,這些寫硬筆厲害的名家,都從毛筆書法裡汲取營養,融入到硬筆書法裡,他們硬筆書法裡,都有他們毛筆書法的風格在裡面。這些名家的書法風格都自成一體。再如網絡上很多硬筆學書者都熟知的筆默老師鄭發文,就是典型的一位軟硬兼修的高手。他學習硬筆書法的方法,以臨寫毛筆書法碑帖為主,取法乎上,同時也用毛筆習練,在較短的時間內其硬筆書法水平達到一個較高的高度,是我輩學習的楷模。

另外,有一些毛筆書法高手,在創作一副作品時,提前往往先用硬筆來模擬寫一副,看看通篇佈局章法上需要作哪些處理,在字的結構上需要進行哪些調整,這也需要有相應的硬筆書法基礎。

也就是說,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完全可以同時學習,硬筆寫累了,可以換個模式,寫寫毛筆,反之毛筆寫累了,再寫寫硬筆,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對醉心於書法的人來說,真的是一件美事,何其快哉!




寫字峰法


我覺得沒衝突。我起初練字目的簡單,就想日常把字寫的像樣一點,先練的田英章的硬筆行書,練了一段時間以後感覺結體有欠缺,開始毛筆練靈飛經。現在是晚上毛筆練靈飛經,白天鋼筆練聖教序。

感覺還是有提高的。但基礎太差,又沒有老師,只能下老牛拉破車的功夫慢慢來了。

寫的不好,輕噴!




袁海1111


不衝突的,小楷字帖也可以當成硬筆字帖臨寫。但要注意選擇優秀的法帖,例如:

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

王獻之《洛神賦》

唐人《靈飛經》

趙孟頫《道德經》、《汲黯傳》

文徵明的小楷作品等。

當然,如果嚴格來講,軟筆書法一開始就寫小楷並不是好的辦法,最基本的用筆、結構問題都會因為字小、字多而被掩蓋,看上去寫完一大段很有成就感,其實事倍功半。

理想的方法是,選一本合適的中或大楷字帖,毛筆字寫到字徑接近十釐米的大小,硬筆字就比照著字帖經常練習。從基本的用筆、簡單的字開始,逐漸增加難度,另外注意找規律,逐漸領會字帖的書寫方式。

推薦字帖:

智永《真草千字文》楷書部分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顏真卿《顏勤禮碑》

趙孟頫《膽巴碑》等。

但如果你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平時寫字好看,那完全可以直接選一本差不多的硬筆字帖(楷書、行楷皆可)對著臨寫就好了。


名人言記


“同時學習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有衝突嗎?”這個問題提得好。有好多人有這種困惑。

書法,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辭海》釋為:“指毛筆寫字的方法,主要講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佈(行次、章法)等方法”。這個解釋雖然比較狹窄,不夠準確,但它講出了傳統的書法就是指毛筆書法,硬筆書法是到了當代才有的叫法。

硬筆書法的起源可以追朔到殷、周時期的甲骨文。直到清代,才有了所謂的“鋼筆書”。這種鋼筆是把鋼管的頭製成扁方形狀,用以作書。到了當代,才有了蘸水筆、自然水鋼筆、圓珠筆、中性筆、鉛筆等,這各類硬筆,己成為人們日常的必用工具。近四十年來,硬筆書法,蓬勃發展。

由於毛筆和各種硬筆工具性質相差太遠,所以有人產生了同時學習會不會衝突的困惑。

下面就題主的問題談幾點具體看法。

首先毛筆和硬筆的器用不同。毛筆書法用“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毛筆種類繁多,根據用料等方面分類,大致有以下幾類:羊毫類,狼毫類,紫毫類,兼毫類,每大類中又有若干品種。另外還有一些特別的動物毛製成的筆,如雞毫筆,山馬筆、鼠須筆、豬鬢筆等。好的毛筆有四德,即“尖、齊、圓、健”。書家使用毛筆一般都要有所選擇。毛筆書法用墨,宣紙,比較講究,而硬筆書法的筆相對來講,在選擇上相對簡單,紙張講究也少一些。

其次,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所呈現出來的筆畫形態不同。毛筆筆頭軟而有彈性的性質決定了毛筆書法筆畫的豐富多彩。書家用毛筆書寫,或提或按,或藏或收,或中鋒或側鋒,或內擫或外拓……變化多端,形態各異,迷幻無窮。硬筆書法的筆畫是在借鑑毛筆書法的基礎上,適應各種硬筆的特性發展而來的,因此,學好毛筆書法,肯定是對學習硬筆書法有幫助的。

第三,從漢字的結構來看。漢字是方塊字,漢字的結構,簡要地說有:獨體字、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全包圍結構、半包圍結構等。學習毛筆字,掌握好結構,對硬筆書法的學習肯定有促進,同樣,掌握好硬筆字結構,對毛筆字的學習也肯定有促進作用。

第四,硬筆書法的理論繼承了毛筆書法的理論。可以這麼說,硬筆書法的理論大多是從毛筆書法理論那裡學來的,若在學習硬筆的同時學習毛筆書法,用毛筆書法的理論(在適應硬筆性能的情況下)去指導學習硬筆書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結論是同時學習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不但不會衝突,還有很多好處。

最後,再提一點建議,供同時學習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者參考。在硬筆和毛筆同時學習的時候,最好選用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風格相近的字帖。如毛筆學習歐陽詢的楷書,硬筆可選用盧中南的字帖。另外,同時學習毛筆和硬筆,也可以用同一種字帖,如毛筆學習小楷《靈飛經》,可以用現代手段將《靈飛經》中的字縮小到鋼筆字大小,照著臨寫,效果同樣很好。


善利萬物


硬筆和毛筆書法同時練習是沒有衝突的。

只要時間充裕,兩者同時練習沒有任何衝突,相反還會相互促進。

一方面,練習硬筆字可以完善毛筆字的結構。毛筆字和硬筆字在筆畫上有粗細之分,但在結構上沒什麼不同。在硬筆書寫時,我們可以對古人總結的結構規律進行體會與實踐,然後應用到毛筆字的書寫當中。

另一方面,練習毛筆字可以豐富硬筆字筆畫的表現力。人們對於硬筆字的審美,往往受到傳統毛筆字的影響。因此,硬筆字的筆畫在起筆、行筆、轉筆、收筆中包含豐富的提按頓挫,整個字就會更加耐看,就會受到人們的好評。毛筆字的筆畫寫得越好,硬筆字的筆畫也會越來越精到。書法的學習方法:

1、描摹

執筆姿式:五指執筆法,首先用拇指與中指緊夾住,手掌中的空閒位置要有像4釐米左右的正方體的位置,然後用無名指和小指自然的放在毛筆後面,身體挺直,手臂要離桌子有合適的一段距離。

常用方法:用薄紙(絹)蒙在原作上面依照原來的樣子去寫或去畫。描紅即是其中的一種方法。

2、臨寫

習書者對照書法原帖,在另外一張紙上儘可能和原作模樣一模一樣的書寫出來。

3、背臨

多次臨寫之後,根據頭腦記憶中留下的原作形象,再次書寫出來。

4、創作

依據不斷修正的背臨書寫習慣和書寫風格,重新選擇書寫內容及表現風格,寫出來的新作品


梓卿齋


如果練的是同一種字體(同一個帖),筆法動作、字形結構是一樣的,應該說沒有衝突。不過,在具體操作細節上還是有一點區別的,比如,硬筆字體小,毛筆字體大,書寫姿勢、執筆方法和控制筆的技巧有所不同。前提是,要對硬筆、毛筆的特性瞭如指掌,用筆手法能夠熟練轉換。

最關鍵的是,取決於採用什麼樣的訓練方法。如果只是照著字帖寫,同時用幾種筆都可以。倘若是按照正規系統的〈技法訓練操作規程〉一步一步的練,還是先確定硬筆或毛筆其中一種集中練習為好。如圖: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同時練硬筆和毛筆書法沒有衝突。筆者用鋼筆和毛筆臨過王義之《蘭亭序》,《智永真草千字文》,和陸柬之《文賦》。

先是臨的《蘭亭序》,因為智永和陸柬之都是學的《蘭亭序》筆法.筆意。臨完《蘭亭序》後再臨《智永千字文》和《文賦》更容易上手。為了研究幾種帖的風格演變過程以及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風格特徵,有時也比照著臨。

鋼筆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不及毛筆豐富,可取字帖結構為主。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對臨或背臨用時短。

毛筆和硬筆寫小楷字帖還可選擇臨王義之《樂毅論》,《黃庭經》,鍾紹京《靈飛經》,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鍾繇《薦季直表》。

小楷字小,用筆乾淨果斷,筆筆送到,筆筆精到。要展其筆勢,雍容寬綽,大小錯落,長短叄差。寫出古樸自然,典雅流美的韻味。(下圖八張鋼筆書法作品由筆者臨寫,謝謝指正)。











神韻軒書法


同時練習硬筆和毛筆書法有衝突嗎?

我個人認為,有隻要時間充裕,兩者同時練習沒有絕對沖突,但原則上我們建議以毛筆為主,硬筆字為輔。如果兩者一起練習,可能還會有相互促進的作用。

一方面,練習毛筆字可以豐富硬筆字筆畫的表現力。人們對於硬筆字的審美,往往受到傳統毛筆字的影響。因此,硬筆字的筆畫在起筆、行筆、轉筆、收筆中包含豐富的提按頓挫,整個字就會更加耐看,就會受到人們的好評。業界公認的是:毛筆字寫得越好,硬筆字也會跟著越來越精到。

另一方面,練習硬筆字可以完善毛筆字結構。毛筆字和硬筆字在筆畫上有粗細之分,但硬筆字更加註重結構。在練習硬筆書法時,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和透徹地領悟古人對書法結構規律的總結,且更加方便地進行實踐,然後,然後我們把這些體會和總結應用到毛筆字的書寫當中,有一定促進作用。

所以,毛筆為主,硬筆為輔,這樣的學習方法值得嘗試。




KNIFE耐夫


記得30多年前,我是先因硬筆而喜愛書法的,不久,又找來筆墨開始練毛筆。結果幾個月後,毛筆還沒入門,硬筆倒找到些感覺。

我認為,同時練習硬筆和毛筆,不僅不會有衝突,反而會相互促進。

毛筆筆頭柔軟,彈性大;硬筆筆頭堅硬,彈性小。筆頭不同的特性,讓毛筆更強調筆法,而硬筆則更強調結構。



所以練習筆法,用毛筆更容易感受到“奇怪生焉”的樂趣;而練習結構,硬筆便於攜帶,方便便捷,線條勻稱丶剛勁的長處則顯露出來。


所以,練習書法,“一手硬、一手軟”,二者可以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同時練硬筆和毛筆書法有衝突嗎?

個人認為:硬筆和毛同屬書法藝術,同練應該是沒有衝突。因為硬筆書法來源於毛筆書法,兩者有共性,如結體,筆法等。但是,畢竟是不同的書寫工具運筆發力有區別,書寫出來的線條在表現形式上也不盡相同。如果處理不好二者之間的關係,同時進行的話,難免顧此失彼,很難做到二者同時兼顧。因此,建議學習硬筆書法或毛筆書法的朋友們,不妨先專一地練好其中的一種書法,之後再兼修另一個。這樣一來,它們之間的共性,就很容易理解,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學習起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