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是如何通過B超預測肝硬化的?

fengyongyao


  • 肝、膽、脾和門脈的B超檢查,是乙肝患者最最常用的一種影像學檢查,操作簡單、費用低廉、出結果快、沒有創傷,且能提供非常有價值的信息。

典型的肝硬化失代償期,B超往往可以直接診斷,如B超探查到有腹腔裡面大量的腹水、脾臟腫大、肝靜脈和門靜脈血栓形成、門靜脈直徑增大、肝臟明顯縮小或伴有結節等表現。



但是,早期肝硬化的表現很不典型,當出現不太容易確定的不典型B超表現的時候,往往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龍大夫前幾天查房的時候,有一個患者,是位40多歲的男性,以前沒有檢查過乙肝,這次檢測結果乙肝小三陽,乙肝病毒DNA有5次方,谷丙轉氨酶120,膽鹼酯酶略低一些。

儘管患者以前沒有做過檢查,但綜合考慮應該是個慢性的乙肝,只是以前不知道而已。患者說,近半年來感覺非常疲勞,自我感覺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太累了。

在其它醫院有做一個彩超,提示肝臟回聲增粗,個別地方回聲不均勻,由於患者稍微有點肚子,認為是脂肪肝;有一些高回聲的結節,認為可能是鈣化灶,打了個問號。報告結論沒有說有肝硬化。

住院醫生問我:是否要重新做一個B超?

我說,像這種情況,最好做一個肝臟的增強CT或者磁共振 ,能夠對肝臟的大小、輪廓、肝臟內是否有結節,以及對肝臟整體密度的均勻性,重新做一個評價,並可以篩查有沒有肝癌。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再給他做B超,價值不大,可能會浪費別人的錢,屬於重複檢查。



後來,肝臟增強CT的結果出來,患者呈現出來的表現是:

  • 肝臟的右葉較正常略縮小,而肝臟的左葉和尾狀葉略大;脾臟大小處於邊緣狀態,略大一點點;有一些結節,但沒有強化,不符合肝癌的表現。診斷結論寫著:肝硬化改變。

從這個實際的例子可以看出,單單用B超結果有時候無法推測或判斷有沒有肝硬化。一醫生有這個懷疑,必須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化驗檢查等其它資料,來考慮下一步需要做什麼樣的檢查。

以下幾種情況,要重點考慮是不是有肝硬化:

1、與肝功能不相符的反覆疲勞,經過注意後仍無法緩解,食物一般,可吃可不吃,同時排除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壓力。

2、白蛋白下降,白球比例倒置,膽鹼酯酶比原來明顯降低。

3、B超發現回聲不均勻,或者有結節,肥胖或者飲酒史,四十歲以上,很少做健康體檢的。

想了解更多有趣而溫暖的肝病和感染科醫學知識,請關注@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龍大夫,我是乙肝患者,有些檢查資料發您,麻煩百忙中幫我看下。B超:1、門脈主內徑約12mm(很少有這提示);2、肝區回聲增強增粗,血管網欠清晰;3、脾腫大(脾厚一般都在48-55mm之間)。化驗結果:1、總膽紅素升高1-1.5倍(15年來一直這樣);2、血小板偏低(比正常值得下限再低20%左右);3、兩對半1和5陽性(原先1、3、5陽性,抗病毒後1和5陽性10多年了不變);纖維化四項已經恢復正常6年左右,原先有2項不正常(偏離正常值不是很大);病毒量自抗病毒治療10多年來一直正常(檢測為陰性),10多年前曾因重度乙肝住院過(那時B超曾提示有小量腹水)。現請教下龍大夫,我現在的肝病處於什麼狀況?


淡定人生152411347


B超可以測量肝臟的大小,觀察肝臟的表面情況以及肝臟的質地等。

早期肝硬化在B超的表現,如肝實質回聲增粗增強,分佈不均勻,部分可能出現門靜脈增寬,脾臟增大的表現。

比較典型的肝硬化或者是失代償期肝硬化,B超檢查特異性比較高,首先表現為肝臟形態的異常,肝表面凹凸不平,呈鋸齒樣,可以發現肝內有結節狀,肝實質回聲瀰漫性增粗、增強,肝右葉縮短,肝左葉可以代償性肥大。同時可以發現門靜脈增寬甚至有血栓的形成,比如門靜脈直徑大於1.2釐米,同時發現脾臟增大,如脾門厚度大於4.0釐米以上。

失代償期肝硬化可以出現一些嚴重的併發症,比如常見的腹水,在B超的檢查是非常敏感的,哪怕少量的腹腔積液也是可以發現的。 B超是檢查肝硬化常用的檢測方法。

但是對於一些不典型的肝硬化,或者是肝內結節改變,要結合核磁共振、血清學檢查等綜合性的分析,必要的時候可以肝穿刺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是肝硬化等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