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咱家很窮嗎”,父母的不同回答決定孩子的金錢觀

有次我和閨蜜在商場裡玩,順便等孩子培訓班下課,正好逛到一家母嬰店聽小姑涼和母親的對話,媽媽問:“你怎麼不高興啊,是在學校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情的嗎?”女孩說:“為什麼我們家沒有像明明家那麼有錢,可以住大房子,有好多玩具呢?”“她還有自己的房間,經常有新的衣服穿?”

媽媽似乎被孩子忽然的問題也問愣住了,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是隨口說:“寶貝,買東西不代表有錢,不買東西也不代表沒錢。”可是女孩聽過之後很茫然,顯然對母親的回答不是很滿意。

教育家默克爾說:“每個孩子都必須在年幼的時候,都需要經歷金錢教育,因為金錢好比家庭的重心一樣,必不可少。”

這句話讓很多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有關“錢”的問題,給予思考,但是,只是反思是不夠的,很多家庭對於孩子金錢支配是很極端的,要麼一分錢不給,要麼很隨意一要就給,這兩種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爸爸,咱家很窮嗎”,父母的不同回答決定孩子的金錢觀


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 定期定量的給孩子零花錢

家長要規劃好零花錢的實用範圍,比如你可以說,以後想買玩具,做搖搖車的話,你要自己買單了,或者孩子在想要什麼的時候,要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錢去買,如果發現錢不夠,就要告訴他養成儲存的習慣,做一個計劃表,要和孩子溫柔堅定的堅持原則,不要孩子一哭就買單。

等孩子上了初中或者高中,家長可以參考猶太人的做法,把孩子的壓歲錢做投資理財,在這過程中講講理財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 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很多家庭都會在過年過節的時候,給孩子壓歲錢,生日禮物什麼的,父母也必須要告訴孩子,這些錢是怎麼來的,不要讓孩子覺得到錢是很容易的,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洗自己的襪子,家長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知道錢,是要通過勞動所得,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這樣孩子才會珍惜手頭的錢,並且思考怎樣理財更合理了。

  • 幫助別人,體驗共享之樂

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零花錢用作儲存,當金額達到一定數量以後,可以帶孩子捐給有需要的人,在這中間讓孩子體會什麼是“給予”什麼“共享”,讓孩子知道捐款的作用,可以幫助多少人,發揮多大的作用,讓孩子養成樂於助人的品德。



“爸爸,咱家很窮嗎”,父母的不同回答決定孩子的金錢觀


金錢是用來裝扮生活

《窮爸爸富爸爸》書中寫到:沒有金錢觀的孩子,會讓他不懂的什麼是節制,投資、危機等意識的缺乏。

要知道,錢是需要掙的,錢的存在是為人們生活服務的,在保證孩子基本生活基礎上,也要生活的基本品質,不能節省就什麼都捨得買,吃也不捨得吃,穿也不捨得穿,這樣錢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所說的:我們要滿足生活的必需品之外,要用一點在遊戲或者娛樂上,這樣生活才有意義,可以秋河,看花,聽雨,看似沒有用的裝點,才會越來越美好。

這是為了告訴我們,金錢除了基本的生存之外,對生活有點“雅緻生活”的追求,哪怕在困難的日子,買上一朵鮮花也為過。



“爸爸,咱家很窮嗎”,父母的不同回答決定孩子的金錢觀


不要總是向孩子哭窮

那是不是孩子一問“家裡有沒有錢”的時候,父母就哭窮呢?記得之前朋友圈看到這個媽媽是這樣回答:“我們很家現在很窮,媽媽不上班,就靠爸爸一個人工資,所以這個我們就不能買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如果你總是給孩子灌輸自己的是窮人的想法,他就真覺得自己是個窮人,這是非常可怕的。其實,你完全可以這樣回答:錢是靠自己努力工作賺的,錢只是一個物品,生活中我們是需要花錢,但是不代表錢能買到一切,比如媽媽對你愛就是錢買不到。

說到底,父母可以給予孩子豐厚的物質的條件,但也要照顧孩子的心理,就算真的遇到了家庭財務的困難,也要告知孩子,得到孩子的理解的體量,一起度過難關,才過上我們想要的生活。

只有給予孩子內心足夠的安全感,他才不會害怕認識到“錢這個東西,只要想辦法去掙,就能擁有”,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是他一生用之不盡的財富之源。同時父母也要給孩子做榜樣,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為孩子的未來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