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怎麼理解微信從不發朋友圈的“男或女”暱?

胡靖825


首先,我要用一句話來總結這幾年來我的認識,“在社交網絡裡我們沒有隱私”

回想了下,我15年剛開通微信那會兒,每次跟朋友出去玩都會發個朋友圈,要不就好像這個玩還沒有表達徹底,沒有結束。並且誰不發就好像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也沒有故意要表現或者炫耀之類的,只是覺得分享著,藉助信息技術來記錄下這些有趣的時間挺好的。當時的朋友圈班上的同學一般看到都會點贊,也不會在乎有多少人點贊,然後開開玩笑之類的。



後面上了高中,班上的,認識的人來自的地方更加廣了,分享的內容也更加不同了。有人喜歡分享自己喜歡的書和感受,有人喜歡寫一些聽不懂的內容,有人喜歡post一些帶著奢侈品的照片和修圖過度的人像。看太多這些了,就覺得不太想分享自己的日常了。

好像刷下來也容易對比別人有多少個讚自己有多少個贊,後面乾脆不發好了。

偶爾一些節點,比如完成了什麼事情之類的就會發,大家也不過是點贊之交這樣。慢慢也知道很多人會對別人的指指點點,很多人看完之後心裡不斷戰爭打戰,就覺得沒有什麼發的必要了。

再加上慢慢加了很多工作上的人之類的,覺得好像也沒有發朋友圈的必要了。再說,社交網絡從來都不是什麼私密的地方。

過得開不開心只有自己知道,喜歡的東西還是一樣會分享給朋友,不管朋友圈這個載體有沒有。

也沒必要計較那麼多,怎麼開心怎麼來。


懷民拿著百事達


正常啊,我和我老公都不愛發朋友圈,我最不喜歡有些人一點點事又發在朋友圈,要不就是和家婆和老公鬧一下就發朋友圈,像我有個朋友就是了和她家婆鬧兩句又發上去什麼都說,和他老公鬧也是發上去,和好了又發上去,老是自己打自己的臉,那樣有意思嗎,家裡屁大點事就想讓全世界的人知道自己多有理,


hu調皮的搗蛋


1.性格比較內向,喜歡安靜的做自己

有的人比較的外向,看到什麼好玩的,吃到什麼好吃的東西,或者有什麼感悟都願意在朋友圈和大家分享,朋友圈成了記錄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很願意受到別人的關注。

但是有的人性格比較內向,他們更喜歡安靜的做自己,並不太希望受到關注,他們也不是不會表達,但是有想說的話寧願記到日記本,也不想放在朋友圈任由大家評頭論足。

2.具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想暴露自己隱私

有的人天生具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他們很難真正的信任一個人,所以他們並不太想在公眾面前暴露自己的隱私,他們認為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都只是自己的事情,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也沒有什麼好放到朋友圈的。

再說他們的界限非常的明顯,他們不喜歡管別人的私事,而對於自己的事情也不想別人關注,別人的關注只會讓自己感覺到壓力和負擔,所以他們從來不願意發朋友圈。

3.不知道發什麼,索性不發

這種人一般比較在乎他人的看法,他們感覺自己十分的普通,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既沒有優秀的另一半,也沒有豪車,也說不出什麼高深的大道理,每次想發朋友圈的時候,都不知道發什麼,長此以往索性就不發了,而是處於默默觀望的態度。

其實他們也不是不愛發朋友圈,只是比較追求完美,又很在乎他人的看法,所以不知道從何下手,索性就只看不發了,倒顯得輕鬆。

4.性格比較高冷,不喜歡跟風

這種人一般都比較清高,想給人與眾不同的感覺。當大家都在熱衷發朋友圈,玩得火熱的時候,他是不屑於參與進去的。

而且他們也想時刻保持著神秘感,並不太想讓別人瞭解自己的內心,窺探自己的生活,他們也不太需要炫富或者秀恩愛,因為別人的看法他們也不在意,大家共同討論的熱點話題更是不屑於參與討論,他們總是表現的很特別。

總結個人觀點:其實這個世界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我們可能沒有辦法一一理解,但是隻要做到尊重就好。那些喜歡分享自己的生活,喜歡在朋友圈發感慨的,我們願意看的就看兩眼,不喜歡看的就不看,沒有必要去議論什麼。

那些從來都不肯發朋友圈的,自然有他們的原因,我們也沒有必要去糾結,只需要尊重就好。

正是因為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生活態度不一樣,所以世界才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只要互相的尊重,並且做好自己就好。






蕪湖聯嘉小劉


. 優秀的人。他們內心強大,不需要別人的認同,有的人發朋友圈,就是希望別人點贊和回覆,這樣自己才會得到關注,內心才有成就感。還有的人每天過得很充實,對自己也很自信。也就不需要發朋友圈來獲得別人的認同。

有些自卑和孤僻的人。這些人往往有些自卑和孤僻,不喜歡和別人打交道,也不喜歡把自己的生活狀態發到朋友圈。一是怕別人嘲笑,而是怕被別人的朋友圈給比下去。想到自己什麼都比別人差,要身高沒身高,要長相沒長相,在朋友圈中受到打擊,還不如不發朋友圈。

工作原因。有的人從事保密工作,這些敏感崗位的人不能發朋友圈,以防暴露秘密。機關的大人物更是不能發朋友圈。還有的人連智能手機都沒有。

微商代購太多。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私用的朋友圈,就變成了商用的。一打開朋友圈,全是各種推銷商品的廣告和各種代購。自己上朋友圈是為了消遣的,是為了看朋友們的生活狀態的,不是為了看廣告的。於是自己也不發朋友圈了。況且現在是信息化時代,發朋友圈不當就有可能洩露自己的隱私,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不願意透露自己的生活狀態。大家幾乎都有這樣的朋友,他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發到朋友圈,不管是吃飯、購物、玩遊戲、還是敷面膜、或者逗寵物,總喜歡發到朋友圈炫耀。天天發朋友圈,甚至有的一天發好幾次。而真正過得幸福的人是沒空發朋友圈的,也沒有必要發朋友圈。自己過自己的生活,沒有必要發到朋友圈讓朋友們知道。

其實,發不發朋友圈都是別人的自由,只要自己生活過得好,那就行了。


潘多拉效應


【慢品流年】觀點:微信朋友圈是人們情感意識的集散地,因為性格不同,觀念差異,目的不一,所以朋友圈呈現出各種主人需要的風景!

有的人用朋友圈做微商,那我們看到的就是各種產品的療效,熱賣,只要產品進了朋友圈,沒有不暴富的!

有的朋友圈是各種雞湯,讀了會讓神經亢奮,會各種激進,會感慨滿腹,會遊離於自己的現狀之外!

有的朋友圈滿是生活日常,各種美拍,美食,美情,各種幸福,各種坎坷,總之,朋友圈被主人因需要打造成五花八門的空間。

朋友圈如此紅火,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男生女生就成了另類的存在。我覺得,不發朋友圈無可厚非,他們專注的是現實的生活,自己的風光或者背時沒必要去朋友圈張揚,他們熱衷的精緻不在圈裡而在圈外,因為他們更注重現實生活的實際意義,他們世界可能更廣闊恢宏!








慢品流年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更何況不發朋友圈的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人愛發朋友圈,有人不愛發朋友圈。有人發朋友圈是為了分享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的快樂,或者遇到了什麼難過的事尋找安慰。他們樂於和別人在網絡上溝通交流。而且有的人想要別人的點贊,這樣說明受到關注,點贊能使他們快樂。最常見發朋友圈的就是微商們,天天發朋友圈推銷產品,他們是發的最勤快的,一天能夠發佈好幾條。

對於那些不愛發朋友圈的人來說就是不想分享自己的生活給別人,不想"炫耀"自己的快樂,也不想分享自己的悲傷給別人。不想自己的生活被別人評論。我有一個同事,有一次另一個同事問他你為什麼一條朋友圈都沒有,他的回答是微信不就是用來交流的嗎?我用微信就是發發消息,其他的沒啥意思。

其實我也不愛發朋友圈,幾個月可能就發佈一條。發佈的這一條只是證明你們還在我的通訊錄裡。確實一天天的發自我感覺也沒意思,如果想要某個人知道的話完全可以發消息的。

記得以前很愛發QQ的說說,芝麻大點事都想發。後來漸漸的越發越少,到現在QQ很少用了,微信朋友圈也不愛發了。或許哪天又愛發了也說不定。


you有尤憂


我就是一個從不發朋友圈的80後老阿姨。

別人不發的理由我不請楚,只說我自己為什麼不發吧。

1.我的聯繫人裡面都是供應商、客戶、同事、朋友,同學,親戚,基本都是認識的。沒有什麼是需要特別發朋友圈去說明的。

2.文采不好,表達不好,不想花功夫和花時間去組織語言。

3.人家問的多了,懶得回答。


yinli623


從不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都是活明白通透的人。或者說活的比較成功的人。他們不需要別人關注自己的生活。因為生活是活給自己的與別人無關。還有一部分是活的比較失意的人,也不想把自己的生活呈現給眾人。畢竟人要臉樹要皮。但每天發很多雞毛蒜皮的事在朋友圈,也讓人很無語。讓人感覺很浮躁膚淺。[霧霾]



小淳熹


第一:微信受限多。有一類用戶,他們平日裡都不喜歡通過發朋友圈來分享自己的生活,而是更青睞於使用其他的軟件,比如說微博。另外,也有一部分學識淵博之人更青睞於使用臉書。假如將範圍擴大的話,也有一部分人更樂意在推特上來分享日常。對於這一類人而言,朋友圈的範圍實在是太小了,其功能也過於狹隘。首先在時間線上,它沒有發過長文字的功能。其次那些評論和點贊,還必須必須有共同的好友才能夠看見。對於用戶而言,通過微信來交好友是一個相當困難的方式,這種軟件只能夠強化朋友之間的聯繫。但對於那些特別熱愛社交的大佬而言,微信顯然滿足不了自身的需求。

第二:不喜歡分享。也有一類人群,他們只注重現實中的享受,而不會選擇走在哪裡都會拿著一個手機來拍攝。因此在這些人遊玩之後,也很難會留下一些所謂的留念,他們也沒有任何可以分享在朋友圈中的東西。另外,在這一類人中,有一部分人的性格比較內向,他們不喜歡通過發佈朋友圈來聯絡好友之間的關係。對於這一類人而言,倘若真的想要社交的話,只要在線下見面即可。通過朋友圈來發表自己的感想或聯絡感情,實在是太薄弱了!

第三:對朋友圈心生厭煩。到現在,那些接觸微信的用戶,每一個人接觸社交的時間長短也不一致。有一部分人對於朋友圈這一種玩法早已疲憊,現在當他們在打開這一領域之後,發現在自己的這個空間內充斥的無非就是營銷者亦或者是炫富之人。這些沒有重點的發文對他們而言也沒有任何用處,看這些長文,也不能學到任何東西。

第四:無人欣賞。當然,也有一部分人之所以不會發朋友圈,是因為自己的好友都是老闆或客戶。因為某些原因,二者之間存在有很大的差異。生活的方式也完全不同,就算髮不了朋友圈也無法被人理解。對這一部分人群而言,就算他們發佈的朋友圈,也沒有知己,根本就無人欣賞。

第五:設置了權限查看。當然,人們在發佈朋友圈時,也十分注重隱私的保護。在某種情況下,我們之所以看不到那些人發朋友圈,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時間來玩微信,亦或者是不喜歡社交,其實他們只是屏蔽了某些好友罷了!這一類人在發文之前就考慮過結果,為了防止出現某些自己不想看到的情況,就會在發佈之時設置權限。由此,這也是為何有一部分網友不能夠看到好友朋友圈的緣故。


隊長影視集


我也不喜歡發朋友圈,我連老公的微信都不加的人,天天在一起也不用微信,沒什麼話可說,一般是必要的話才打電話。想對哪個說就與哪個聊,也沒有業務的需要。談心的話題也只能和閨蜜說說,在朋友圈有些不認識的人也在裡面,不想太多人知道自己的隱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