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中年危機,他從月薪3K的中專生到年薪千萬的博士CTO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yellowzf3/article/details/102739368

David坐在我對面,窗外是夢境般的外灘夜景,繁星點點的璀璨燈火,散落在黃浦江兩岸。我轉過頭對David說,你丫挺會享受啊,約我到這麼浪漫的地方。

David狠狠地吸了一口手中的雪茄,又快速吐了出來,眼睛眯成一條縫,品味著雪茄在口中的醇香,一邊說,MD,轉眼我們都快40了,記得2002年,剛認識那會才20出頭,時間過得真快啊。

我喝著香檳,說,是TMD的過得太快了,一轉眼的功夫就成中年人了。對了,我能寫寫你的故事嗎?你博士也畢業了,擔任獨角獸公司CTO合夥人,事業有成,家庭美滿,這一路走來,太勵志了,年輕人看了你的經歷一定備受鼓舞,你就是一部行走的職場成功簡史。

David笑著搖搖頭,晃著手裡的紅酒杯,說,我有什麼可寫的,你不也是職場成功人士嗎?

我說,那咱倆的故事一起寫,你是紅花,我是綠葉,就這麼說定了。

說著,我倆一同望向窗外,靜靜地欣賞著眼前繁華的外灘夜色,思緒回到了2002年。

哪有什麼中年危機,他從月薪3K的中專生到年薪千萬的博士CTO

1、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

2002年的夏天,我本科畢業已經2年,正擔任一家軟件公司的技術主管。在一次人才招聘會上,我遇到了David,他當時是個中專剛畢業的毛頭小夥,臉上洋溢著青春和青春痘。

記得我跟他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好,如果是應屆生的話,我們要求最低學歷是本科的。

David有些緊張,說話都有些哆嗦,我知。。。知道,能不能給個機會,看看我寫的程序?

我突然有點好奇了,覺得這個小夥子跟一般的求職者不一樣,還帶著作品來,就跟他說,好,我看看你的作品。

David打開了厚重的筆記本,2002年,你知道的。。。iMac臺式機剛發佈,MacBook還在喬布斯的腦子裡醞釀,所有筆記本都厚得像塊磚。

David說,這是我做的網絡爬蟲,可以抓取XXjob的簡歷信息,可以自已登錄,投遞簡歷,刷新簡歷。。。

我當時被震撼了,2002年啊,手寫爬蟲,不是寫瀏覽器插件那種,出自一箇中專生之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我當時被那種力量支配的恐懼。

在我的強烈建議之下,David破格進入了公司,成為一名軟件工程師,薪資3K,在那個年代,給一箇中專應屆畢業生開3K是頂著巨大壓力的,當時的985畢業生拿到方正軟件的offer,也就4K的樣子。

哪有什麼中年危機,他從月薪3K的中專生到年薪千萬的博士CTO

後來相熟之後才知道,David從小成績都屬於中等水平,唸的也是縣城裡的普通學校,考高中的時候考了兩年也沒考上縣裡的重點高中,家裡覺得他不是讀書的料,將來即便上了高中也很難考上大學,作為家裡的長子,還不如念中專早點出來工作掙錢。

就這樣,David唸了中專,電機專業,在學校期間,本來對學習就沒什麼興趣的David,誤打誤撞,迷上了電腦編程,覺得這東西太神奇了,預感它將會深深地改變這個世界。在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一生熱愛的事情--編程,在校期間他自學了編程、操作系統、網絡等相關課程,不厭其煩地找計算機老師請教,還主動幫助學校管理計算機房,這樣他就有更多的時間上機編程,在校期間他還給學校開發了教研系統、學生管理系統等。

David對編程的狂熱和投入程度,超過了公司裡大多數科班出身的職業程序員,可以說,除了吃飯睡覺,都在編程和學習編程,對編程知識技能的掌握完全碾壓了公司裡所有的程序員,也包括我。

連續四個季度漲工資、晉升,一年後,毫無意外地成為了我的上司,管理著20多名程序員和主管。

都說順境看胸襟,逆境看擔當。David並沒有在一時得志的時候,滋生驕傲,還是一如既往的謙遜,加班比平時更多了,也更樂於幫助同事解決問題,深得大家的擁護,當然也包括我在內。

正如《肖申克的救贖》裡的臺詞:“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David辭職了,這次是因為愛情。

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有過“網戀”,或見過身邊的人“網戀”,David跟一個廣州女孩戀上了,QQ上整晚整晚的聊,這場戀愛也讓David發現:原來人生當中,還有跟寫代碼一樣美好的事情,比如突如其來的愛情。

此時的男孩正在慢慢變成男人,他要像一個男人那樣去談一場戀愛。

哪有什麼中年危機,他從月薪3K的中專生到年薪千萬的博士CTO

2、掙到第一桶金,買房,結婚,讀書

David來到了廣州,以他的技術實力,很快在一家遊戲開發公司擔任技術主管。2003年的互聯網是“四大門戶”的時代,David所在的公司開發了一款設計和體驗俱佳的遊戲,被某一家門戶巨頭收購,David華麗轉身成為了某“四大門戶”技術主管,職場生涯迎來高光時刻。

作為核心主創人員,他得到了一筆30萬的獎勵,掙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立刻在廣州付了首付款,買了房,大家想想2003年就買了房,後面的故事就不用我多說了。

David的女朋友是本科畢業,也許是女方家人覺得David的學歷低了點,也許是他自已覺得有個文憑,後面職場的路會更好走,於是David考取了成人本科,邊工作邊學習。

2005年,David跟他的女朋友結婚了,從此成了寵妻狂魔,QQ空間裡全是跟美妻遊歷名山大川、五湖四海的照片,讓我等屌絲、單身狗嫉妒不已。

這樣的日子過了3年,David又不安於成為“四大門戶”的高管,而且“四大門戶”的時代也過去了,互聯網進入了“BAT”時代。

哪有什麼中年危機,他從月薪3K的中專生到年薪千萬的博士CTO

3、跟隨前老闆創業,當爸爸,讀研

2008年,David追隨上家公司的老闆,來到上海,投身互聯網金融行業。開始了他的第一段創業生涯,作為技術合夥人,David發揮自已的技術優勢,C++、JAVA、移動端,都親自搭建底層技術框架,創業前期資源匱乏,他也能夠放下身段,做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CRUD實現。

在上海這段時間,David的妻子懷上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他們也愛上了上海這座城市,於是決定定居下來,湊足了首付款,在上海買了房子。寫到這裡,我真的好想靜靜,2008年上海的房價屬於第二輪瘋長的前夕,David在這個時候又買了房,人生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開的。

在接觸金融行業之後,David覺得金融這東西太有意思了,就報考了復旦金融碩士,系統地學習金融知識,還有幸師從經濟學泰斗,據說這位大師是經常去海里給領導人上課的,這段學習經歷打開了David的視野,成了妥妥的金融業務專家。

2013年,經過了5年創業,David的公司只能說業務還過得去,畢竟互金這個行當裡巨頭越來越多,小打小鬧的公司很難跑得出來。

就在這個時候,David再次選擇離開,開啟他的下一段旅程。

哪有什麼中年危機,他從月薪3K的中專生到年薪千萬的博士CTO

4、自主創業,人工智能,讀博

2015年,經過一年的籌備,David跟朋友一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擔任創始人兼CTO,主攻人工智能領域,主要服務於金融行業,對的時間,對的賽道,加上David在行業的多年積累,融到了千萬級別的天使輪,公司的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

忙是一如既往的忙,即便是這樣,David仍不忘學習,碩士畢業後,經過導師推薦,David繼續攻讀博士,主修人工智能領域。他的公司也跟校方共同設立了研究課題,走上了產學研的道路。

去年,由於公司間的業務往來,我跟David有了工作上的交集,我所在的公司成了David的客戶,也算是10幾年後再度共事。合作過程中感受到了,這些年的經歷對他格局視野的改變,以及他對世事看穿不看破的人生智慧,也很感慨不惑之年,幸得舊友重逢。

5、哪有什麼中年危機,不過是你又懶又喪又裝逼

人生就像長跑,許多人拿著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相比David,大多數人的職場之路,都贏在了起跑線上,可那又怎樣?許多人職場混跡多年,到了35歲才發現自已年齡與能力不匹配的尷尬處境。其實,哪有什麼中年危機,不過是你又懶又喪又裝逼。

在擱筆之前,問David能不能給年輕人一些建議,David想了想,提了三點:

一、找到你真正熱愛的事,堅持做下去。

相比大多數人,David是幸運的,因為他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一直堅持做下去。我所認識的一些人,頻繁的換工作、換行業,到後來大都混得不如意。成功必定是經過長期的積累,厚積薄發,你只看到成功人士風光的一面,他們背後的心酸你卻未必知道。

正如史蒂夫•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大意是:做有意義的工作的唯一辦法,是熱愛自己的工作。你們如果還沒有發現自己喜歡什麼,那就不斷地去尋找,不要急於做出決定。

二、永遠不要停止學習,永遠向上生長。

從中專生到博士的逆襲,也許不一定適合大多數人,但至少不要停止學習,要永遠向上生長。《愛麗絲漫遊記》中的黑桃皇后,曾經說過一句話:“在我們這裡,只有不停的奔跑才能留在原地!”職場更是如此,公司如何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生存,就是比競爭對手跑得快,公司如果跟不上市場的變化,會被市場淘汰;員工如果跟不上公司的節奏,就會被公司淘汰。

有一次,馬斯克,被發現抱著一本厚厚的前蘇聯火箭製造的書在啃。後來他解釋說,不是我想學習火箭知識,是因為招不到人才。如馬斯克這樣的成功企業家,都願意跨界學習晦澀的火箭製造技術,你有什麼理由不學好本職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三、順勢而為,事業如此,人生亦如此。

回顧David的幾段職業經歷,從遊戲公司被“四大門戶”收購,成為“四大門戶”公司技術高管,後來投身互聯網金融行業,再到創立人工智能公司,無一不是順勢而為,一直站在技術領域前沿,成為弄潮兒,努力拼搏的同時,選擇對的賽道非常重要。

人生也同樣要順勢而為,在該談戀愛的年齡談戀愛,該結婚的時候就結婚,該買房的時候要咬牙果斷出手(從2008年開始一直持幣觀望,到2014年才出手的我,心裡有千萬只馬類動物奔過)。

順勢而為的人生,就是不折騰自已,不折騰家人,不折騰別人。馮唐說過,找一個人彼此相愛,就算是為民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