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從季節上來說北歐是要看兩次的,一次是夏季去看它的陰柔:草墊、綠植、河流、平原、飛瀑。另一次則是冬季,就是看它的陽剛:冰川、峽灣、白雪、山脈、極光。而挪威政府推出的挪威縮影之旅幾乎濃縮了挪威所有經典地貌的特色,從首都奧斯陸到第二大城市卑爾根,讓你在一天的時間內欣賞到挪威風景如畫的美麗風景,可以說此行有無數亮點,讓人驚喜連連。


整個行程分為五個階段

1) 奧斯陸中央車站-- 火車—米達爾 Myrdal

2) 米達爾 Myrdal -- 高山火車 -- 弗洛姆 Flam。

3)弗洛姆 FLAM— 觀光郵輪 — 居德旺恩 Gudvangen

4) 居德旺恩 Gudvangen— 大巴 —沃斯 VOSS

5) 沃斯 VOSS — 火車 — 卑爾根 BERGEN

奧斯陸中央車站的鐘聲催促著我們要早起趕上八點半的火車,揹著大包小袋地好不容易站在了以往開向卑爾根的三號站臺上,不久一位身著制服的大姐詢問並通知我們火車改為六號站臺,於是我們又心急火燎地轉換,好在火車剛剛抵達,讓我們的心情由焦慮變得從容。難道奧斯陸中央車站沒有廣播都靠人工來通知乘客嗎?這讓我對他們的效率表示疑惑。


挪威 · 挪威縮影

無需檢票也不滿員的列車不久就開出了奧斯陸中央車站,大家的心情還沒有整理好的時候,窗外北歐風情瞬間到來。在我的印象裡,北歐就應該是白雪皚皚,連綿山脈的景緻,可前幾日的都市生活使我內心有些錯愕,嘀咕著是否來對了地方,沒有那種維京味道的粗框與狂野,更多的是帶著少女面紗般的婉約。而在車窗外突然看到了無盡的北國景象,讓我在想這才是我們行程的真正開始,這才是北歐最為迷人的氣息所在。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近五個小時的行程很快就在風景的轉瞬即逝間結束,途經若干個滑雪場,看著拿著長長的滑雪板,穿著英姿颯爽的健兒上下車的感覺真是有種莫名的衝動。不知不覺到達了轉換站米達爾,只有一座站臺的車站在山中顯得那麼孤寂,站臺對面就是被《孤獨星球》評為全球十大鐵道之旅之首的弗洛姆鐵路。要知道米達爾的海拔可是900米,而我們要到達的弗洛姆小鎮海拔只有兩米,近千米的落差就靠這20公里的鐵路蹣跚走完,80%的路段超過55%的坡度,最小的轉彎半徑只有130米,這就是全世界普通列車軌道坡度最為陡峭的火車旅程。

越是有挑戰的行程就會感到越發刺激神經,列車在不知不覺中駛入了山谷,我們全然不顧陡峭的懸崖,木樁支起的隧洞,轟隆作響的車身,目光只集中於窗外的風景,心大則靜吧。好在列車於海拔669米的肖斯瀑布站停靠5分鐘,讓遊客可以放鬆拍照,只是冬日的瀑布不能顯示它雄渾的氣魄,只有潺潺的溪水從山頂緩慢而落。一小時的行程幾乎是站在車廂裡從始至終,好奇與忐忑相伴於挪威最為狀觀的山地美景,蜿蜒而下,驚歎其中。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每當人們談起挪威,第一個反應的美景就是峽灣,這些從冰河世紀變化的造物,讓挪威從北部的瓦倫格峽灣到南部的奧斯陸峽灣整條西海岸形成了世界上最曲折的海岸線,這些深入大陸的峽灣構成了壯麗精美的峽灣風光,也造就了挪威的靈魂。

在所有的峽灣中以蓋朗厄爾峽灣、松恩峽灣、哈當厄爾峽灣和呂瑟峽灣最具代表性,它們不僅帶給人以美的享受,視覺的衝擊,更多的是內心的震撼。挪威縮影中所經過的弗洛姆小鎮到居德旺恩段峽灣正是松恩峽灣的分支納柔依峽灣最為精彩之處,整條峽灣全長僅17公里,航道最窄處的水面寬度僅有三百米,是歐洲最狹窄的峽灣。在這條狹窄的航道上,兩岸群山環抱,鄉村點綴其間,有機會還能看到海豚甚至鯨魚在船的左右伴遊,只是冬日裡的感受更加上山風凜冽,四周寂靜,好似有精靈出沒,這些萬千變化的景象讓納柔依峽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的極夜使得郵輪剛剛停靠在居德旺恩碼頭,天色變暗淡下來,並迅速進入了黑夜狀態,兩輛大巴載著所有船上的乘客依舊盤繞在山間,目的地就是還沒有重新修繕好的沃斯火車站,其實最後一段從沃斯到卑爾根的鐵路風景可以穿越北歐最大的山地平原,還可以欣賞到哈當厄爾冰川迷人的藍冰,只是我們無緣這眼福,只能在黑暗的小雨中結束了這場風光縮影之旅,希望夏季來的時候補上美麗的一課。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挪威 · 挪威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