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竟然寫隸書了

我們都知道,王鐸是行草高手,獨樹一幟的漲墨手法和對二王、米芾的融合與突破,令其名聲大震,被日本人形容為“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令我們好奇的是王鐸寫隸書嗎?


寫過,而且依舊是高價成交。


2011年,王鐸《二體遣懷詩四首》以700萬起拍,幾番出價之後,最後以820萬元價格落槌,一直以來,王鐸以草書聞名於書法史,其他書體的作品流傳於世者並不多,此手卷用隸書和他所擅長的行草寫成,更顯珍貴。我們先通篇欣賞:


王鐸竟然寫隸書了

鈐印:王鐸之印、煙潭漁叟

鑑藏印:金開藩珍藏書畫之印

題簽:王孟津隸書卷。辛丑春,馬晉題簽。鈐 印:馬晉

說明:1、傅景星上款。傅景星,字夢禎。崇禎丁丑進士,偽兵政府大堂。河南歸德睢州人。為平陽知府,山東道監察御史;2、金開藩舊藏。金開藩(1895-1946),字潛庵,號蔭湖。浙江湖州人。金城子。工書畫,承家學。1929年組織湖社畫會,主編《湖社月刊》,並親自講學;3、馬晉題簽條。馬晉(1900—1970),名錫麟,字伯逸,號湛如,又號雲湖,別名伯遠,室名湛花館。北京大興人。1922年從金北樓氏學畫,擅長畫馬,宗法郎世寧。兼擅花鳥畫。又工書法、刻印。解放後任北京畫院畫師。曲逕無塵跡 清言識道心

——王鐸《二體遣懷詩四首》手卷賞略


下面我們進行放大欣賞:


王鐸竟然寫隸書了


王鐸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清吳修《昭代尺犢小傳》:“鐸書宗魏晉,名重當代,與董文敏並稱。”其學習書法以“二王”為宗,清姜紹書《無聲詩史》稱其“行草書宗山陰父子,正書出鍾元常,雖模範鐘王,亦能自出胸臆。”


王鐸竟然寫隸書了


王鐸在繼承傳統方面可以與古人比肩,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王鐸)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得其正傳,矯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於明季,可說是書學界的‘中興之主’。”後人之所以將其推為明朝第一,恐怕正是由於這一點。


王鐸竟然寫隸書了


王鐸不但能夠入古,同時還有自己的創建,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


下面是《二體遣懷詩四首》草書部分:


王鐸竟然寫隸書了


王鐸書法中的“勢”正是他所以能夠自立的重要一點,林散之先生認為覺斯書法出於大王,而浸淫李北海,自唐懷素後第一人,然盡變右軍之書法,而獨闢門戶,縱橫揮霍,不主故常。其能夠師法多家,尤其是深究李邕使其筆法雄強,啟功先生贊曰:“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鐸竟然寫隸書了


王鐸在書史上之地位,與其大書“二王”有關,手札由於篇幅較為短小,又因是橫向書寫,明代中堂興起,尺幅變大,由此前的橫向構圖變為豎式,如果不能將書法之規律內化,則無法在外在形式發生變化後仍然創作出成功的作品。而王鐸恰恰則是這一轉變中最為成功的範例,也成為後世大字書“二王”一體之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