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這麼強,為什麼在雲計算方面幹不過亞馬遜和微軟?

大夫山民


15年,谷歌雲計算開始起步,谷歌CEO把雲計算業務交給Diane Greene負責,標誌著谷歌正式進軍雲計算領域。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雲計算領域三巨頭依然是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谷歌雲仍遠遠落後於這三大巨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谷歌雲正在奮力追趕。

谷歌以開發者為中心的文化

谷歌在商業領域的模式一直都是將重心放在“創造自動化和快速、易用的產品”,但是卻忽略了同商業客戶和用戶的溝通。在谷歌,非技術人員通常覺得自己和技術工程師比起來是二等公民,這就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公司。

在谷歌雲計算成立之後,谷歌幾乎沒有面向企業銷售的基礎設施,當時由廣告業務部門控制。而AWS和微軟雲的目標是為客戶提供他們需要的服務且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谷歌卻認為這個客戶自己要關心的事情,他們只提供技術。

要知道雲計算很重要的一塊就是售前團隊,他們負責解決客戶的問題和提出的需求,再整理反饋到技術團隊,並且需要長期維護客戶的關係。

錯過了最佳收購

紅帽(Red Hat)被IBM收購,GitHub被微軟收購,谷歌都參與了收購談判,但是最終都與其失之交臂。

這兩個收購的意義:

  • 雲計算領域中,企業誰最有話語權?開發者!開發者說這個雲好,企業就得用這個雲!

  • GitHub擁有180萬家企業和機構客戶,近一半的財富100強企業使用它的服務,這也是微軟鎖定的重點客戶群。

  • Red Hat是全球最大的開源雲計算平臺,收購Red Hat可以讓企業雲計算直接與Red Hat相結合

  • developers!developers!developers!

內鬥嚴重

當年谷歌雲CEO和她的領導也就是谷歌CEO就一個“Maven項目”國防部的一份合同上產生了較大的分歧。最終結果就是:“谷歌禁止開發用於武器的人工智能,但允許在“網絡安全、培訓、徵兵、退伍軍人醫療、搜索和救援”等其他領域尋求軍事合同”,Greene離職。

仍在奮力追趕

我們知道,很多大公司不會只和一個雲計算服務提供商合作,所以谷歌雲也贏得了許多大公司的雲業務,包括蘋果、PayPal、Etsy、Evernote、Fitbit、HubSpot、Shopify、Twitter和Zendesk。

根據Gartner的數據,2017年,谷歌僅佔全球雲基礎設施市場的3.3%。雖然谷歌的市場份額較2016年有所上升,但仍遠遠落後於AWS、微軟和阿里巴巴。

一些大型零售商和其他大型企業不願向亞馬遜提供更多的資金,這也給了谷歌更多的競爭機會。

隨著谷歌雲計算的不斷加強,大公司在多雲方案上的選擇,再憑藉谷歌雄厚的技術支持,結局還未可知。


谷歌雖強,但是卻走慢了一步,也許有一天,三巨頭會變成四巨頭,我們拭目以待~

我是【java架構設計】,關注我,持續為您提供科技領域優質內容!


java架構設計


搞笑,谷歌才是真的雲計算公司,微軟,亞馬遜才是傳統買空間買服務器升級版網絡公司。


元計算創始人侯清柏


Google沒有完全傾向於像amazon一樣提供大規模雲計算,只是將自己的很多app附屬在雲平臺上,作為saas提供。

amazon是最早發展雲計算的企業,其市場規模主要來自於服務質量,平臺兼容性和自由度。而且amazon發展的時候雲計算剛剛起步,現在市場基本定型,Google能夠爭搶的市場範圍已經不是很大了,轉移雲計算供應商的代價很高,所以一般已經定型的企業不太會更換,Google錯過了好機會。


榻榻米的榻榻


全球範圍內,半數以上的搜索都是通過Google的LLC雲基礎架構驅動著,而且Google也是第一提出雲計算概念的公司,從雲計算的基礎技術上看,Google是全球最大的雲計算公司,他提供了大量的開源技術。

但是實際上,Google的雲基礎設施服務僅僅佔全球市場的6%,遠遠落後了其他的科技公司。

Google的雲計算基礎優勢很明顯,但是在商業市場上,仍然還在打一場非常艱苦的戰鬥。

Google在雲計算方面來遲了,也走錯了。

亞馬遜在2006年的時候推出了雲平臺。谷歌2008年的時候也緊隨其後。2009年,亞馬遜推出了虛擬化私有云,即Elastic Block Store和CloudFront,稱為內容交付網絡。Google通過自己的APP Engine 來正對初創公司和小型公司做一些營銷的決策。但是這種應用對很多開發語言都不支持。Google想顛覆傳統的互聯網應用架構,直接開著Pass服務,同時Google也認為企業也希望用同樣的方式來構建互聯網應用程序。但是事與願違,廣大的企業還是習慣傳統架構相似的雲計算。即IASS。

公司內部的紛爭

2015年的時候,企業級VMware的聯合創始人入職Google,希望可以迅速的加強雲計算團隊。後期Greene也根據企業的需求引進多方人才,但是不久後,布萊恩突然辭職。

無獨有偶,Google與軍方的人工智能合同的紛爭部分洩露,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Google也因此失去了部分政府雲的業務。

銷售

雲計算日益壯大,營銷是雲計算盈利和發展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面向企業的市場,谷歌的銷售人員可能經驗欠缺。谷歌的生態體系中大概有13000個的合作伙伴。但是AWS去年一年就新增了10000個合作伙伴,微軟的合作伙伴也超過68000個。

谷歌的人工智能領域如火如荼的開展,同時雲計算服務也在奮力追趕,不斷的改進。依託Google強大的基礎技術優勢,未來的市場。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凱騰凱


謝謝您的問題。谷歌雲計算幹不過亞馬遜、微軟是有內因和外因的。

服務到位是硬道理。雲服務最突出的需求就是可靠、安全、簡單、方便和便宜。谷歌雲雖然比亞馬遜的雲便宜,但是亞馬遜的雲服務好用,這就是市場的直觀反應。谷歌雲在中國大陸地區就使用受限。谷歌雲的差異化優勢體現為AI能力,但是全球AI雲服務市場發展還並不成熟,企業對雲服務AI需求目前還並不強烈。同時,谷歌雲與美國國防部合作的風波對谷歌造成了負面影響,不僅軍方訂單取消,而且反向助推了亞馬遜和微軟雲服務發展。


領導心齊才是硬道理。三年前,谷歌雲計算業務由黛安·格林負責,其間谷歌雲業務面臨兩大挑戰:第一,管理層存在矛盾,谷歌戰略方向不明確,比如與國防部的合作,格林與皮查伊就存在爭議。第二,格林要求谷歌其他業務合作關係必須服從於雲計算,別的部門自然不同意,內心難以真正團結。第三,谷歌很少進行併購重組,在雲計算資源整合優化方面做得不夠,還是源於心不齊。格林想收購GitHub,皮查伊不感興趣,格林對很多人收購MuleSoft的建議又不感冒。決策效率不高,導致錯失良機。第四,谷歌當時主營業務是廣告,廣告的利潤遠多於雲服務,谷歌犧牲盈利,進入一個不賺錢的領域,確實動力不足。

亞馬遜比較紮實。第一,亞馬遜是搞電商的,對市場反應比較敏感,能夠緊貼市場需求提供雲服務解決方案,而不是像谷歌雲以技術和產品創造市場需求。第二,亞馬遜不差錢,現金流很好,支持雲服務投入,這點非常重要。而且亞馬遜可以融資,能夠經受得起雲服務的戰略性虧損。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谷歌雖然強,但主要強在技術,而亞馬遜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和不拘泥於主業的戰略讓其在雲服務方面遙遙領先。


目前IaaS的主要格局

根據Gartner今年7月份的魔力象限圖,雖然谷歌和亞馬遜、微軟都處於領導者的地位,但是,總體上與亞馬遜和微軟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而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方面,亞馬遜更是佔據半壁江山,成為當之無愧的霸主。


谷歌緣何干不過亞馬遜?

在我看來,在雲服務方面谷歌幹不過亞馬遜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亞馬遜的優勢之一在於其先發優勢以及隨之而來的規模效應。

亞馬遜的雲服務孕育於2002年左右,並召開了第一屆亞馬遜開發者大會。2002年的時候,很多人還不知道雲服務是什麼概念,亞馬遜以先驅者的身份作了很多探索和嘗試,2006年正式上線EC2、S3、SQS等服務,從根本上獲得了雲服務先發制人的巨大優勢。而兩年後的谷歌才推出GAE。在速度成為互聯網服務關鍵變量的時代,2年是一個非常有利的“先機”。說得更簡單一點,亞馬遜在雲服務方面吃到了肥肉,而後起的谷歌只能喝湯,雖然谷歌在奮起直追。當然,先發優勢帶來的規模效用非常巨大,依靠天量的用戶,在價格戰上也佔有一定的優勢。亞馬遜本身是EC出身,在價格機制的運營方面可是輕車熟路、自如於心。

亞馬遜的優勢之二在於其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DNA

亞馬遜在雲服務方面的另一個優勢與其商業DNA有關。此前的亞馬遜本質上是一個服務公司,圍繞著客戶的需求轉。我也用亞馬遜的AWS服務,從總體上覺得使用起來很方便,不用跟亞馬遜的員工直接打交道,就可以自給自足,搞定自己需要的服務,非常便捷。而谷歌是一家以工程技術文化為核心的公司,其DNA在於技術研發,容易以技術為核心來思考服務,這和亞馬遜的DNA截然不同。當然,這裡並不是說兩家公司DNA的優劣,因為不同的DNA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一樣的效果。但是在客戶服務方面,亞馬遜的DNA會更加容易讓人接受。

當然,事情並非一成不變。谷歌現在也非常重視雲服務,也為雲服務市場帶來了很多變量。當谷歌將自己的技術優勢帶到雲服務領域的時候,說不定能提供更多獨一無二的技術產品,通過技術創新也可以進一步大幅度降低成本。未來的雲服務市場,競爭還會加劇,變量還會增加,值得繼續關注。


機器人大王


因為亞馬遜主要用JAVA,JAVA性能太強大了,所以雲計算JAVA領域,亞馬遜的最好。亞馬遜必然雲計算有JAVA最厲害!


用戶4042464570719


擅長的領域不同,谷歌互聯網,其他兩家企業級計算。


Ca2019


這就是活力,不同的公司各有所攻。不要天天想大而全,天天鬧心說不能被人控制。說明現在的朋友越來越少了。說明你們混的越來越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