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泰州——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詩話泰州——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蘇軾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有人說《春江晚景》(二首)是蘇東坡元豐八年(1085)在靖江(或說江陰)時所寫。其實,蘇東坡有沒有來過靖江(江陰),並沒有資料確切記載。出於詩歌內容和美好願景,我們當然更希望蘇東坡來過靖江品過江鮮。筆者梳理題詩那年,他可能行走的路線,有助於讀者判斷這一懸案。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春,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團練副使(平調)。汝州在黃州正北方,陸路是直線距離,大概可以節約一大半路程。走水路,則順江東下,沿大運河北上,再經商丘幹流,取道黃河,最後還需要走陸路,路途非常曲折遙遠。但48歲的蘇東坡故意選擇水路,實則是面對新黨打壓,前途險惡,不想去赴任,想告老還鄉(不是回老家眉山,而是買田宜興)。水路,不但可以拖延時間,且可以順路去江西看看被貶的弟弟蘇子由。四月順江抵達廬山,寫詩《題西林壁》。七月二十八日,抵達金陵,幼子蘇遁夭折,蘇軾心力交瘁,與王安石蔣山別過,路過揚州,沿大運河北上。

元豐八年(1085)正月十五日,抵達宿州(今安徽宿州市),在宿州過上元節,作了一首《南鄉子·宿州上元》詞,詞中寫道:“千騎試春遊,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東歸老客,遲留,白酒無聲滑瀉油。飛火亂星球,淺黛橫波翠欲流。不似白雲鄉外冷,溫柔。此去淮南第一州。”表達了此次東行歸老江東的願望。隨後,蘇東坡以路費拮据,幼子剛逝為由,上書朝廷,請罷汝州,東歸宜興休養,後被批准(可見新黨不重視蘇東坡)。公元1085年四月一日(從黃州出發,走了一年多時間),在詞人南返常州的路上,宋神宗駕崩。

由於無需奉召北上,蘇東坡南歸一行緩慢,從宿州到泗州(今盱眙洪澤湖一帶)走水路,抵高郵湖,與秦觀相遊,沿大運河南下。五月初,抵達揚州,留下《歸宜興留題竹西寺二首》。最後,抵達宜興荊溪準備買田自耕。

到宜興不過幾日,哲宗繼位,高太后攝政,啟用朝中舊黨,不準蘇東坡休養(可見舊黨此時重視蘇東坡),升遷蘇東坡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五月六日,蘇東坡從常州渡江北上(此時可彎路一點至靖江),經過揚州石塔寺,為畫家惠崇和尚(北宋九僧之一,生活在北宋太宗、真宗時代)遺作,題寫了著名的《春江晚景》(二首)和《石塔寺》(此論點參考許衛平《蘇軾與揚州的情緣敘略》)。不久,沿大運河北上。


詩話泰州——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1085年十月十五日,蘇東坡抵達蓬萊,留下《登州海市》。僅僅任職四天,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十二月十八日升任起居舍人六品。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

蘇東坡唯一可能去靖江的機會,應該就是從宜興北上,恰逢春天,蔞蒿滿地,河豚肥美之時(河豚生活在近海區域)。為去揚州題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打下了基礎,當然這只是猜測。

這兩首絕句,從格律角度看,都沒有問題。第一首早已名揚天下,句義通俗易懂。第二首恰恰道出了詞人在新黨迫害下,差一點掉了隊。現在舊黨雖然重新啟用,但是北方沙漠多風雪,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春光吧。表達了詞人對於江南春天的讚美和無比眷戀之情。《春江晚景》(錢鍾書《宋詩選注》作“曉景”),以其生動的景色描寫和對大自然的無限喜愛,歷來被譽為蘇軾題畫詩的代表作。

對於這樣一位可愛的大詞人,筆者內心深處,多希望他曾深情注視過泰州這座“竹外桃花三兩枝”的江鮮小城。

-作者-

作者簡介:嚴勇,文學碩士,主攻唐宋詩詞的整理與研究,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散文集《讀書旅行》。公開發表文章二百餘篇。《泰州晚報》專欄作家、唐詩宋詞古詩詞(tcgsc8)專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