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撿漏”的人都不一般

有的人,有知識眼力好,遇見機會,能在常人錯過的地方,發現不同。

我有個同事,出差喜歡逛舊物市場,看起來沒完。有一次,去泰安市,在一個偏遠的舊物市場裡,一個老頭賣舊書,他一本本翻,有的舊書都是解放初期出版的,黴味刺鼻,還有點嗆人,他全神關注地一頁一頁翻,居然發現了馮玉祥的手跡,他不動聲色,買了回來,至於多高價值我也不清楚,看他的表情淘到寶了。他還在齊齊哈爾市舊物市場淘到張作霖的手跡,在重慶市淘到楊森的手跡。據他說,現在要想淘翻瓷器寶貝很不容易,幾乎不可能,名人手跡還相對容易些。

還有一個同事,工作上能撿漏。大家都搞電商,他偏偏去農村養殖,領導不放心,同事說他腦袋有問題,人家殺都來不急,他偏偏逆流而上,投資建個現代化大型養豬場,依據就是大家都不養,豬肉市場會出現供不應求,只要科學養豬,掙錢是遲早的事。他在農村一待三年,中間豬瘟疫差點沒把他的場弄垮,在不懈努力下,終於迎來豬肉大漲價,很很掙了一把,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十年,就是說像他這樣掙大錢的人。

撿漏,一得有知識,識貨。沒有知識做基礎,把鑽石方你面前,容易被當有放射源的石頭扔掉。知識是撿漏的必備,沒有知識支撐,撿不到露,即使撿到了漏,也可能是假漏。二得專注。光有知識還不夠,還要專心細緻,大家的眼光都差不多,能漏下來,多數原因就是精華被普通掩蓋,或者躲在被人遺忘的角落裡。要撿漏,必須有耐心,去偽存真,走馬觀花,馬馬虎虎是撿不到漏的。三得反應快。遇見認為是寶貝的東西和事,不能猶猶豫豫,拖拖拉拉,要當機立斷,搶得先機,為最終收穫奠定基礎。

撿漏看是偶然,實際上又是必然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