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斗七星總是連在一起呢?

時間史


為什麼北斗7星總是連在一起?

北斗七星之間的距離遠達10~20多光年,是七顆彼此獨立的恆星,七星間沒有任何聯繫。北斗七星距離地球是78~124光年,如此遙遠的距離,無論在地球上何時何地看,它們都是連在一起的勺子形。這是古人為了更好的認識夜空中的星系,而將各個不相關星體用直線系統的連起來,併為之命名。如北斗七星,大熊座,天蠍座,飛馬座…



北斗7星位於大熊座的尾部,從鬥身到斗柄尾分別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大恆星。鬥身的天樞與天璇延長線的5倍處就是正北方的北極星。

北斗七星中,天樞距離地球124光年,是4倍太陽質量;天璇距離地球79.4光年;天璣是83.7光年;天權是81.4光年;玉衡是80.9光年;開陽78.2光年;搖光101光年。與地球距離相近的天璣、開陽、玉衡、天璇,它們也不在一個方位:天璣與玉衡相距約26光年,玉衡與開陽相距約13光年,天璇與天璣相距約10光年,與其它六星距離更遠了。



之所以地球上看北斗七星之間沒有多大變化,是因為與地球相距太遠(上文已詳述七星與地球的距離,此處不再贅述),雖然太陽公轉也影響著地球上看北斗七星的變化,但太陽公轉速度也很慢,為220km/s,轉1光年需要1400年,這與七星與地球距離相差懸殊,要在幾十甚至幾百萬年後北斗七星才會有明顯變化。

ps:北斗七星會隨著地球公轉形成的季節變化,斗柄方向會隨著移動。


“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這是古人在長期觀察中總結出的星象經驗。


弄潮科學


北斗七星(中國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顆星)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看起來就像一個勺子。它們為什麼總是連在一起呢,當然,火星一號說的也對,但還有另一個原因。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草木也都乾枯了,許多人和動物都渴死了。

有一個小姑娘的媽媽也快要死了,小姑娘就拿起一個水瓢出去找水。她爬過了好多山坡,走過許多幹涸的小河,怎麼也找不到水。她太累了,靠著一棵乾枯的樹就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發現瓢裡裝滿了水,他欣喜地端起水就往回趕,好趕快去救媽媽。

路上他遇到一個快要死的小狗,就用手撩起一口水給它喝,小狗立刻就活蹦亂跳的,她的水瓢也變成了銀的。一會兒又遇到一個快要渴死的人,她又喂他水喝,水瓢一下又變成了金的。

可是走著走著天黑了,她找不到回家的路,小姑娘大聲的哭起來。這時一個白鬍子老頭出現在她面前,在水瓢裡放了七顆鑽石,說:“小姑娘,你看勺子指的方向就是北。”可是鑽石太重了,小姑娘端不動,白鬍子老頭呵呵笑道:“是我忘了你還小。”於是他吹了一口仙氣,七顆鑽石就慢慢升上了天空。

所以北斗七星就總是連在一起,為人們指著愛的方向。


用戶101469085971


在夜空中,北斗七星總是以勺子的形狀出現,它們看起來就像是連在一起。然而,這只是在地球上觀測所產生的視覺效果,這幾顆恆星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它們都是各自獨立的恆星。

在北斗七星中,天樞的距離為123光年,天璇的距離為80光年,天璣的距離為83.2光年,天權的距離為58光年,玉衡的距離為82.6光年,開陽的距離為82.9光年,瑤光的的距離為104光年。雖然天璣和開陽距離地球差不多都是83光年,但它們位於空間中的不同方位,實際距離可達26光年。同樣地,玉衡和開陽之間其實也很遠,實際距離為13光年。

北斗七星之間的實際距離十分遙遠,它們各自都是獨立的恆星,不是通過引力作用而結合在一起。只是這幾顆恆星對於地球來說剛好處於大致相同的方位,所以在地球上看來它們是互相靠近的。

至於為什麼北斗七星的形狀看起來總是保持不變,這是因為它們距離地球很遠,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運動速度只有220公里/秒,需要將近1400年才能行進1光年,並且北斗七星本身在空間中的運動速度也不快,這使得北斗七星相對於太陽系的位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有顯著的變化,所以我們看到的北極星總是一樣的。

不過,給予足夠漫長的時間,恆星之間的相對運動會導致北斗七星的形狀發生變化,上圖是北斗七星所在的大熊座在公元前50000年、公元2000年、公元50000年和公元100000年的形狀。可以看到,北斗七星的勺子形逐漸消失。


火星一號


為什麼北斗七星總是連在一起呢?

北斗七星給人的感覺就是永遠都繞著北極星在轉動,我們看到的不同的位置只是繞行的位置不一樣而已,但其實它並沒有真正繞行北極星,而是地球自轉帶給我們的錯覺!

而這個位置的變化是隨著地球季節變化而變化的,因為在地球在繞行太陽軌道是,每天的入夜的時間都在變化的,而我們看到的夜空也會隨著入夜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才有了四季星空!

因此有一個事實就非常明顯了,天空中的星星並沒有動,而是因為地球動了,而且因為相對於太陽歪的方向不一樣(角度是一致的,但白天黑黑夜在春秋和夏冬是相反的),因此我們看到了不同位置的星星和星座不同的位置!

銀河系內的天體圍繞中心公轉的過程中,其實速度也並不一致,只是距離過於遙遠我們暫時還看不出來,假以時日,這些天體的位置是會變化的!因此未來的北斗七星並不像現在的這副模樣,而是會逐漸變成如下圖這樣:

上圖就為這個大勺子逐漸變化的過程!並且不只是北斗七星,我們所熟悉的星座都會有這個變化的趨勢!

大熊座就是北斗七星,而獵戶座大家應該就很熟悉了,還有南十字座我們北半球看不到!當然獵戶座還有一個可能的變化就是獵戶肩膀上的那顆參宿四,非常有可能在最近至數百萬年間超新星爆發!

簡單的說就是未來獵戶有可能就少了個肩膀......如果能見到這個奇觀,那麼將是第一次在我們熟悉的星座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就是天體的演化!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大小北斗七星的樣子,暫時看來,他們將永遠在一起,但未來我們就不以北極星作為指路明星了....

地球自轉軸的角度變化,現在朝向是北極星,12000年之後就是織女星了哦......這個變化夠大的,織女距離北極星還是有點距離的.......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首先問題問為什麼北斗七星是連在一起的?看過北斗七星的人都知道北斗七星就像一個勺子一樣,客觀上這7顆恆星系統都是隨機分佈的,基於事物的客觀特點人們會根據自身的思維方式和文化以及進行匹配,從而聯想為勺子狀。


這很好理解,我們假設火星上也同樣有一群 智慧文明,但他們的文明形態和思維方式和地球有很大差異,那麼在他們的眼中北斗七星就未必是勺子狀,因為他們未必有這個概念,此外,如果他們思維方式獨特,也有可能將北斗七星分割為不同的部分來認知,從而就不會出現北斗七星這一概念。

這是北斗七星的分佈圖

在天文學上,這7顆恆星在空間中距離地球從七十幾光年到100多光年不等,根本就不可能是一個物理系統,只是其空間位置恰巧在一個相同的視向方向上而已,人們加以聯想、命名、文化傳承,久而久之自然會給人形成一種認知上的思維定勢,如果你思維夠獨特,完全可以給北斗七星重新劃分,重新定義即可,只要你能實現內在閉環自洽,那對你就有意義。

附一張本人幾年前研究的北斗七星成員星分佈圖,而且還包含了一些爭議的左輔右弼星,方便大家更客觀的認知。


本人擅長天文學領域的諸多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與提問


藍色宇宙2100



夜空中看起來很近的兩顆星星彼此之間的距離可能達到了幾十光年上百光年,而看起來很遠的兩顆星星也可能只是我們太陽系內的行星,所以肉眼是無法分辨恆星的距離的。

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莫過於夜空中的北斗七星了,自古以來人類就知道用北斗七星來辨別方向,而且北斗七星在地球上看起來就像是一直大勺子,所以很多人以為它們之間的距離會很近。


北斗七星見間的距離在13光年到123光年之間,而距離我們太陽最近的恆星位於4.22光年之外,而北斗七星只不過由於其特殊的排列而在地球上看來是連在一起的,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北斗七星也會慢慢的變化形狀,10萬年之後北斗七星就會變成高跟鞋七星。



宇宙中的恆星和宇宙的尺度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恆星縮小為一個一個的普通,那麼距離太陽最近的普通就在700公里之外,可以說星系內恆星的距離是非常分散的,將來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相撞的時候也會互相穿過而不是實打實的撞在一起。

北斗七星一年四季在地球夜空中的位置和朝向也是不一樣的,以前和現在都能通過判斷勺柄的方向來判斷春夏秋冬。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我們之所以把它們歸為一個星座,不是因為它們於宇宙中的位置接近,而是因為我們在地上看到他們連在一起。而伴隨著太陽繞銀河系中心轉動,恆星天位置不變這是它們被稱為恆星的原因。

在一個漫長的時間中,隨著地球自轉傾角的改變,恆星相對位置會有微小改變,北極星也會易主,但各恆星相對位置實際於宇宙中未改變,我們觀測角度的略微改變亦不會是恆星天發生明顯變化(因為太遙遠了)。

能夠改變其位置的,大概只有黑洞,引力彈弓,恆星死亡之類的。


國際作品分享


太陽地球月亮假如果離開一個,什麼也不是。


山西日月同輝


連在一起的有九顆星星,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會連在一起。或許是能量組合吧。


用戶9866737607576


過若干年在看看北斗七星是否連在一起,是否北斗七星形狀,或許萬年或許百萬億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