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遇上”西洋音樂——聊聊戲曲藝術與鋼琴藝術的相互吸納


中國戲曲“遇上”西洋音樂——聊聊戲曲藝術與鋼琴藝術的相互吸納

京劇《四郎探母》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推進,中國文化開始日益的走出國門,與西方文化進行交流和學習。戲曲藝術是中國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鋼琴藝術也是西方的音樂文化的精華,已經慢慢拓展成為了一種具有全球意義的潮流文化。而這兩種音樂文化,作為中西方的代表音樂藝術,在不斷交流中融合,產生了許多新型的曲調風格,在交流中都獲得了全新發展。

一、 戲曲音樂元素與西洋鋼琴音樂中的相互吸納

戲曲文化發展最鼎盛的時期在於唐朝,發展到如今,保留了各個朝代戲曲藝術的精華部分,每一個元素都是核心。而鋼琴作為一種西方流行樂器,在和東方的戲曲音樂進行碰撞之際,也產生了不少新的火花。

1.戲曲音調的綿長性特徵融入到鋼琴音樂中

由於中國的傳統戲曲有著地方性的特徵和特點,所以不同地方的戲曲音調也是不同的,崑劇、粵劇、徽劇和花鼓戲等等,都有不同的唱法,

所以這些所有的音調特點融入到鋼琴曲之中後,也會應運而生不少新的曲目。

而主要的鋼琴藝術家在運用這些戲曲元素的時候,最為常見的就是結合戲曲的曲調,來進行鋼琴曲的創造。就拿我國著名鋼琴藝術家褚望華所創造的鋼琴曲《翻身的日子》來說,這個曲子的琴譜主要運用的戲曲元素就是山東的呂劇,利用呂劇的強調和唱法,來突出這這一重點部分的旋律,因此頗具戲曲特點。

中國戲曲“遇上”西洋音樂——聊聊戲曲藝術與鋼琴藝術的相互吸納

倪洪進

以及著名鋼琴藝術家倪洪進同志的著名作品《京劇曲牌鋼琴聯繫曲》,這其中就包含了京劇、崑曲與鋼琴藝術的結合創作。這也體現了在眾多戲曲種類當中,京劇與鋼琴藝術的結合是最常見的,因為濃厚的京劇曲調配合鋼琴的樂感,使得作品都得到了不少的提升。

像上面的這些運用戲曲的腔調和音調,來煥發出鋼琴曲全新的活力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也體現了戲曲元素的兼容性特徵。正因為戲曲的獨特音調在鋼琴曲中得到了充分運用,也使得這些鋼琴曲有了中國風的意味在裡面,增加了這些鋼琴曲的獨特魅力。

地方戲曲的曲調變化,反映到了鋼琴曲當中,又有了全新的變化和發展;鋼琴的抑揚頓挫,也因為戲曲的強調而得到了全面昇華。

2.戲曲節奏的民族性特徵應用到鋼琴演奏曲目中

傳統的戲曲藝術,擁有著民族性的特徵,因此節奏變化和西方的鋼琴演奏變奏藝術也有著極大的區別

,因此當鋼琴這一種演奏方式與各種頗具民族性特徵的戲曲節奏相碰撞時,又產生了許多新的火花。

戲劇的節奏不以快速為特點,但是卻非常多變,有著自己的韻律特色。在三百六十多種中國各民族地區戲曲劇種中,“中板式”、“有板內有眼”、“中板與快板”、“散板”等不同種類的變奏方式,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也給鋼琴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例如,陳明智在創造《序曲與賦格》這一鋼琴曲目中,利用了“板內有眼”此種戲劇變奏方式,在序曲的第十一節中就得以了運用;再比如,湖南的著名花鼓戲《劉海砍樵》中的鑼鼓伴奏方式,也被鋼琴家譚盾運用到了其鋼琴曲目《看戲》中。

再有,《紅燈記》作為一曲鋼琴伴唱曲,成功的將戲曲的變奏方式融入到了鋼琴伴奏曲之中,不僅把鋼琴自身的獨特的藝術特點發揮了出來,

還能利用中國的傳統戲曲文化與演唱者的音色完美結合。運用到伴奏技巧之中的傳統戲曲的變奏技巧,更能襯托出作品的藝術魅力和演唱者的風格特色。

中國戲曲“遇上”西洋音樂——聊聊戲曲藝術與鋼琴藝術的相互吸納

《紅燈記》劇照

傳統戲曲藝術獨特的變奏方式和節奏風格被運用到鋼琴藝術中之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充分體現了中西音樂文化的差異特徵。

3.傳統戲曲的音色與鋼琴藝術的結合

不少鋼琴家在運用傳統戲曲元素來進行鋼琴曲創作之時,都會盡量去用鋼琴模仿出傳統戲曲演奏的音色,從而表現出傳統戲曲的魅力和藝術感。

我國的鋼琴藝術家一直致力於探索一種能展現戲曲之美的鋼琴藝術,而模仿戲曲樂器演奏的音色,就是達到此效果的最佳方式。而和聲則是模仿傳統戲曲音色的最好方法,雖然表現方法不同,樂器也不同,但是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以儲望華的鋼琴獨奏改編曲《中國民歌七首》為例,這篇鋼琴曲是根據中國不同的地方特色的戲曲音樂為題材進行的鋼琴改編曲目,其中的每首鋼琴曲都有著不同的音色模仿特點,有著不同的音色呈現能力和魅力,不僅包含了京劇和崑曲等地方性曲目演唱特點,還進行了戲曲元素音色運用上面的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嘗試。

在鋼琴藝術的探索之中,運用傳統的戲曲音色來體現中西方藝術的融合,促進鋼琴藝術在我國的發展,以及更好的本土化,從而能進一步提高中西結合的交流進步。不論是低音、高音還是和聲等等,不論是川劇、豫劇、湘劇、秦腔等等都因鋼琴藝術而得到了全新發展。

中國戲曲“遇上”西洋音樂——聊聊戲曲藝術與鋼琴藝術的相互吸納

二、 西洋鋼琴藝術與中國戲曲音樂的融合所產生的意義

各種文化藝術的百花齊放,中西音樂文化的交流融合,不管是對於中國的音樂文化發展來說,還是對於世界的音樂文化發展來說,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

1.推動中國戲曲音樂的創新發展

首先,要從兩者的結合能推動中國戲曲音樂的發展這一方面來講,鋼琴藝術和戲曲藝術的巧妙融合,不僅充分體現了我國鋼琴藝術創作家的愛國熱情,也為中國傳統音樂藝術的繼承與創新,作出了重大貢獻。

特別是在戲曲音樂不敵流行音樂發展的當下,鋼琴藝術對於戲曲元素的發展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中國古代時期,戲曲由於是當時人們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之一,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當時人們所推崇的音樂藝術。但是,當時代在改變的時候,許多年輕人已經不喜歡聽戲曲音樂,而崇尚西洋的電子音樂時,戲曲音樂的發展受到了許多限制。

因此,鋼琴藝術和中國傳統的戲曲音樂藝術的融合,是戲曲音樂藝術的一大重要創新,新穎的形式不僅讓本來就喜愛戲曲音樂藝術的傳統愛好者耳目一新,而且也吸引了一些愛好鋼琴藝術的年輕一代的加入,讓中國的戲曲藝術在與鋼琴藝術的融合中,得到了發展和創新。

2.有利於鋼琴藝術的民族化發展

雖說這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年代,要包容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但在音樂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絕對不能捨本逐末,因此要保證中國的音樂文化的民族性特徵,才能傳承中國人自己的文化,促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在鋼琴藝術曲中融入戲曲元素,一是可以保證本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保留民族性特徵,在“融合”中,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二來,又可以拉近鋼琴藝術與中華民族之間的距離,也促進了鋼琴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創新

中國戲曲“遇上”西洋音樂——聊聊戲曲藝術與鋼琴藝術的相互吸納

崑劇《長生殿》

特別是眾多具有民族特徵的鋼琴藝術曲的誕生,也反映了中國的鋼琴創作者對鋼琴藝術民族性的推動,他們將傳統戲曲音樂中的音色、節奏和音調等運用到鋼琴曲的創作之中,讓本屬於西洋樂器的鋼琴曲彈奏出來濃濃的中國風味,既得到了我國民眾的認可,也體現了鋼琴藝術的包容性。

因此,這也形成了我國的一種獨特的以民族化為特徵的鋼琴藝術風格,也是對一種民族文化的認同和保證,為中國的鋼琴藝術發展奠定了基礎。

3.弘揚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

不只是繼承與發展,鋼琴曲中的戲曲元素被廣泛傳播和廣泛運用之後,也讓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得到了發揚光大,與西方的文化交流更加多元,更加生動。

優秀的鋼琴曲目結合了戲曲元素之後,不僅讓傳統戲曲藝術得到了有效繼承和發揚,也讓傳統的戲曲藝術與西方的交流更加頻繁了。

中國戲曲“遇上”西洋音樂——聊聊戲曲藝術與鋼琴藝術的相互吸納

除此之外,戲曲音樂與鋼琴音樂的有機融合,使得戲曲音樂的獨特韻律在鋼琴曲中得到體現,讓世界上的鋼琴藝術家,都認識到了中國傳統的戲曲藝術的魅力,也讓一部分喜愛戲曲藝術的外國友人,能從熟悉的鋼琴演奏方式中,領略到戲曲的獨特風格。因此,從這一點上面來說,戲曲的唱腔和獨特的民族精神,在與鋼琴藝術得到交流之後,更能體現作品的藝術風格和音樂魅力。

三、總結

當鮮明獨特的民族元素,與世界文化不斷交融交流的時候,民族化的鋼琴藝術曲就應運而生,從此便開啟了戲曲文化走向世界的開端,也深化了中國的鋼琴音樂的民族特色,在世界鋼琴藝術中佔據了重要而獨特的地位,也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民歌七首》

2.《紅燈記》

3.《序曲三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