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和長安地理位置優越,為何北宋選擇定都開封?

北宋的都城是開封,很多人對此存在疑慮,認為北宋的選擇有誤。因為開封在北宋立國之後屬於最為混亂的都市,有“四戰之地”的稱呼,把這樣一個動亂的城市定為都城,確實不像是明智之舉。

但恰恰相反,北宋政府想到卻是這樣一個動亂的地方說明是兵家必爭之地,它有著比較特殊的地理位置,雖說經常開戰,但也算得上是個四通八達的要塞,定都開封起初給宋朝確實帶來很多不便,不過後期漕運的發達完全彌補了前期的亂象,使得開封逐漸成為北宋政治經濟繁榮的必要條件,和北宋一起共存亡。

洛陽和長安地理位置優越,為何北宋選擇定都開封?

北宋定都開封周邊形勢圖

一、北宋定都在開封的政治因素佔據著整個決策的核心地位,南方的分裂局面加上北方契丹的威脅,讓趙匡胤認識到統一的必要性,開封成為當之無愧的王城

北宋在立國以來一直處於混亂的局勢之下,天下未定,都城未定,這使得百姓惶恐不安。都城的確立是一個王朝是否興盛的關鍵所在,經濟中心的南移讓北宋不得不放棄兩個古老的都城——洛陽和長安,轉而選擇靠近南方的開封。不管是在地理位置還是地形地勢上,開封都遠遠不及另外兩個古都。

長安在關中一帶,這裡向來都是各朝爭相定都的絕妙位置:

“東有黃河,有函谷、蒲津、龍門、合河等關,南山及武關、嶢關;西有大隴山及隴山關、大震、烏蘭等關,北有黃河南塞,是四塞之國也。”

洛陽和長安地理位置優越,為何北宋選擇定都開封?

長安地理優勢圖

從這樣的歷史文獻記載中也能看到將長安定為都城的優勢所在。而洛陽地處河南西部的盆地之中,四面都有山川圍繞,在戰爭中更是個容易攻防的好地方。

開封就完全不同了,它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成為一個四通八達的地方,並沒有什麼易守難攻的地形,從漢代和唐代以來,大多王朝都定都長安,因為地勢險要,更能保證皇城安全。北宋統治者和漢唐以來的諸位君主不同,定都開封也有他自己的考量。

“懲唐季五代藩鎮之禍,蓄兵京師,以成強幹之勢。”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更是把軍事力量牢牢掌握在手中,他把全國的精銳之師全都調到自己身邊,全國的軍事重心都在開封都城,為他以後的統一全國的霸業奠定了軍事基礎,同時,軍事力量收歸中央也有效地防止諸侯出現割據現象,為自己後來的發展掃清障礙。

洛陽和長安地理位置優越,為何北宋選擇定都開封?

唐五代以前,長安作為政治和經濟中心,一直是不能撼動的位置,在這裡定都的周、秦漢、唐朝,都能達到鼎盛的局面,洛陽亦是如此,在洛陽定都的後唐作為唐五代之一,考慮到政治經濟的原因,依舊選擇靠近北方的洛陽定都。趙匡胤建立宋朝代替了周朝,北宋在立國之初就已經有著比較嚴峻的政治局勢,南方的分裂局面加上北方契丹的威脅,讓趙匡胤認識到統一的必要性。

經過多年的發展變化,長安和洛陽已經有了衰相,開封在經濟重心南移的情況下展示出自己的實力。趙匡胤在定都開封之後立刻對南方進行征討,秉承著先易後難的戰略思想。一舉殲滅南方割據勢力。在趙匡胤死後,他的弟弟繼續進行統一霸業,公元978年,吳越王投降,北宋正式結束割據局面,迎來了統一。

二、開封經濟地位突出,發達的漕運是開封成為北宋都城的重要原因之一,經濟重心南移使得北方都市不及南方發展好

運輸糧食的能力是考察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情況的重要手段,為了保證巨大的糧食需求,北宋不得不選擇本身就有充足糧米的地方作為根據地,這樣既不用過分擔心北方的運輸問題,又可以便利都城進出糧食。開封的獨特地位在這裡表現出來,開封處於運河的北端,可以照顧到北方的城市,之前就曾提到,開封四通八達,這也是漕運發達所致。本身就處於運河邊緣,可以溝通長江流域和太湖經濟帶。

都城在農業方面自然是不及其他小城市和偏遠地帶的,它主要靠商業貿易和政治地位穩定自己的位置。在五代之前,開封是完全不能和長安相提並論的,頂多就是個郡縣的位置。南北朝時期因為地理位置不佳,處於北朝的範圍內,年年征戰讓它的經濟發展將近停滯,周代以後才有了一點上升的趨勢。

漕運是開封經濟發展起來的重要原因,多地的物資都需要經過黃河抵達,黃河的漕運量在宋朝初年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八十萬石,在北宋時期,僅次於汴河。汴河的特殊地位並不僅僅表現在漕運方面,北宋政府對於水利的重視程度也遠遠高於前朝,利用汴河發展灌溉使得周邊農田發展較好,國家有充足的糧食。陸路方面,開封是一箇中心,連接著幾條主幹線,水路又可以自南向北、自東向西而連,是個絕妙的運輸樞紐。

洛陽和長安地理位置優越,為何北宋選擇定都開封?

汴河

在五代時期,除了後唐,其他四個全都定都在開封。這也使得到了北宋時期,開封的經濟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不再和過去一樣岌岌無名。周世宗改革經濟,把各處運河溝通,把開封作為樞紐提供經濟發展機遇。雖然開封的地勢地形不像是都城該有的樣子,在戰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但是北宋實現統一大業之後戰事較少,更多的是發展政治和經濟,它能夠掌握基本的經濟區域,已經是比較好的立足條件了。在長三角和太湖地區,只有開封算得上“四達之會”。

比較出名的河除了汴河之外還有一個廣濟河,也有人稱它為五丈河,它位於東京城的東北方,一直經過蘭考、定陶、最後到鉅野西北部注入到梁山泊。京東通往各地的糧食都要靠廣濟河運輸,安史之亂前這裡是非常重要的糧食生產區,基本保證了關中的糧食。雖然安史之亂讓它的重要地位有所動搖,但還稱得上是一大產糧區。

洛陽和長安地理位置優越,為何北宋選擇定都開封?

北宋以開封為中心的運河圖

賦稅是保證國家經濟發展和財庫充盈的重要手段,徵收賦稅是皇家一件極為重視、但也極易敗落的制度,江南一帶的賦稅相比北方要多,但大多數古代都城都定在長安和洛陽,所謂“天高皇帝遠”,難免會有不法之徒趁此機會搜刮皇室資產。開封就不同了,它處於東南的賦稅中心區域,加上水陸的鏈接,勉強可以成為軍事重心。內外兼顧的同時保證不受外敵侵入。

洛陽和長安地理位置優越,為何北宋選擇定都開封?

燕雲十六州

北宋建國之初就有南北兩個割據勢力不斷侵擾,遼得到燕雲十六州之後更是十分放肆,根據記載,北宋當時處於“中國北方迤東一帶之天然國防線全部失卻,大河北岸幾無屏障,中國遂不得不陷於天然的壓逼形勢下掙扎”的局面,趙匡胤對這一點也有考慮,甚至想過要遷都長安、洛陽,比如在公元976年時他出巡洛陽,到了那裡就不想走了。朝廷的大臣沒有一個敢上前勸阻,只有一個叫李懷忠的人挺身而出,他向皇帝分析定都開封比洛陽要更合適,其中就重點突出了開封漕運的能力。雖然在地形地勢上開封的確不如其他兩個強城,但為了經濟的長久發展和糧草供應穩定,北宋趙匡胤也不得不放棄留在洛陽的願望,繼續堅持定都開封。

三、將開封定位都城之後宋朝經濟和政治發展情況有明顯提高,成為北宋富強起來的重要基礎

把全國的精銳之師都彙集在開封,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開封的經濟壓力,北宋開國之初,本身就社會動亂,在這麼一個經常發生戰爭的地方定都一定要考慮到經濟因素。解決當地軍民的吃穿用度決定了開封能否成為合格的都城。

洛陽和長安地理位置優越,為何北宋選擇定都開封?

都城開封圖

“今日之勢,國依兵而立,兵以食為命,食以漕運為本”,“至於京師士庶……太半待飽于軍稍之餘,故國家於漕運至急至重。”

以上這些都是政治經濟中心南移,北宋定都開封帶來的益處。大的局面不違背,順應形勢加以改變,開封成為北宋崛起並穩定下來的重要都城,一路伴隨北宋實現統一大業。總的來說,北宋時由於當時突轉的政治經濟局勢而放棄長安和洛陽,轉而投向開封。開封作為四通八達的樞紐城市經過多年的發展和進步,已經逐漸達到可以連接全國,保證糧食運輸的程度。經濟發展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這一點北宋的皇帝們深知。運河系統不僅是經濟方面把全國聯繫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政治中心也被其牢牢把握著,江南地區的絲織品和棉帛維持開封周邊巨大的軍事消費,同時還滿足了統治者對於奢侈品的需求。

參考文獻:

《論北宋漕運》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