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灰雕,白牆黑瓦間的素色技藝

台州被稱為雕刻之鄉,石雕、木雕和玻雕都是遠近馳名,而全國各地,竹雕、根雕等雕刻工藝也層出不窮,而路橋灰雕卻因取材的獨特和造型的多樣而獨樹一幟。路橋灰雕的存在,即展示了路橋濃郁的地方特色,又體現了路橋獨特的人文內涵。

路橋灰雕,白牆黑瓦間的素色技藝

路橋灰雕


  路橋灰雕起源於宋朝,其最主要但也最不為人們所知的作用是避雷,其次是辟邪,即附有象徵祈禱的意義。台州地外海邊,當地發達的蜊灰加工業和水上交通必然是路橋灰雕得以興盛的原因之一,但是從路橋灰雕的數量之多,題材內容之豐富來看,其中應該還有其他因素:

  其一,按歷史記載,路橋在宋朝時人丁興旺,手工業發達,經濟相對繁榮,與紹興柯橋,樂清虹橋,並稱“浙江三橋”,為商品經濟特別發達地區。故經濟的發達帶來人們對審美的需求。

  其二,台州宗教氛圍濃厚,路橋歷來多神教崇拜的特點,當地廟宇頗多,香火旺盛。而路橋的灰雕一般做在房屋的屋簷翹角和屋脊,即房屋最高處,而且,翹角的灰雕往往向上造型,站在屋下或者遠遠望去,彷彿伸往天空,宛如祈禱。因此也有推測,台州靠海,古代漁民離家出海捕魚,面對大自然,心生敬畏,再加上自然災害——颱風,在夏季時常光顧此地,百姓自然開始尋找強大的精神寄託,屋頂翹角的灰雕也因此豐富。

路橋灰雕,白牆黑瓦間的素色技藝

路橋灰雕飛簷


  灰雕技藝

  灰雕的主要材料是蜊灰,蜊灰是由蛤蜊殼煅燒而成的。取貝殼高溫煅燒,即得到生蜊灰,此時的生蜊灰一定要幹儲。生蜊灰倒出來後平鋪在地面上,加水,這個過程就是化蜊灰,此時溫度會變得非常高,主要是因為反應放出大量熱。在加水的過程中,水一定要適量,太少的話灰就溶解不開,且需攪拌,一般採用鏟子來翻灰,此過程需要半天到一天時間。其後,往蜊灰中加水使其變得粘稠、有韌性,再將它儲存在地窖裡,即養蜊灰。

  在養蜊灰的過程中加入麻精,不斷攪拌,使它得以加固,抗拉抗折能力增強。工匠在製作大型灰雕時會在裡面加毛竹片,用於固形,起到骨架的作用。然後進行細心雕刻,惟妙惟肖的灰調作品就完成了。而小型灰雕則可直接將蜊灰倒進模子中,待幹取出再加以雕刻。灰雕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現代許多灰雕直接由水泥製作而成。用蜊灰造保存時間較短,10~20年左右,抗風化能力較差,但是它韌性比水泥好,水泥主要是剛性強。

路橋灰雕,白牆黑瓦間的素色技藝

古建技藝·路橋灰雕


  路橋灰雕特點:

  一、其多用於傳統民居,不像其他地方的屋簷裝飾一般都用於廟宇、祠堂。

  二、與浙江沿海其它地方相比,路橋灰雕的題材更為豐富,既有形象的題材,如人物、動物、花草、山水、文字或者古代文學作品中故事情節等,也有造型抽象、幾何的,極具現代感和設計學中的形式美和構成感,為路橋灰雕藝術造型上的一大特點。而動物題材中較有特點的,則數各種造型不同的“鯉魚化龍”,我們推測這與當地的龍王崇拜有一定的聯繫。

  三、與內陸地區相比。內陸地區的房屋雕樑畫棟,審美視點多集中在屋簷下面人們慣常的視野範圍,而路橋的民宅為抗颱風,一般比較低矮,屋簷下樣式簡樸,惟獨屋頂的灰雕卻極盡豐富之能事,哪怕是一般的百姓住房,也是如此。

路橋灰雕,白牆黑瓦間的素色技藝

裝飾工藝·路橋灰雕


  路橋灰雕不僅記錄著路橋建築的歷史,還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和民俗學價值,對於瞭解古代路橋人的衣食住行、審美趣味、思想信仰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