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村書記14》吳協恩:“關廠書記”轉型創新謀發展


吳協恩是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黨委書記、村主任、華西集團公司董事長,1964年4月出生,當選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全國農村基層幹部十大新聞人物、全國農村時代新聞人物、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全國著名村書記14》吳協恩:“關廠書記”轉型創新謀發展

(1) 全國十八大、十九大黨代表、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


華西村自1961年10月建村以來,共經歷了兩任村書記。第一任書記是吳仁寶,當地村民稱他為“老書記”。他經過42年的艱苦努力,把一個當年荒涼、貧困的小鄉村建成了富裕村, 2001年6月為紀念建黨80週年,中組部、中宣部、中央統戰部等7部委在聯合舉辦“肩負人民的希望”大型圖片展中,首次稱華西村為“天下第一村”,稱吳仁寶是“天下第一村的帶頭人” ,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和引領全國農村發展的優秀代表。2018年他被中央評為“改革先鋒”,2019年10月又被中央評為“最美奮鬥者”。第二任書記是吳仁寶的小兒子吳協恩,村民稱他為“新書記”,經過17年的轉型、創新發展,把華西村建成了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樣板。

謀求轉型發展 “三輪驅動”給經濟注入活力

華西村的前身華西大隊1961年成立時只有158戶、667口人,版圖面積0.96平方公里,耕地僅有800畝,還被水窪河溝分割成1300多塊,糧食平均畝產609斤,集體積累1764元,欠債2萬多元。當時,在當地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高田崗高田崗,半月無雨苗枯黃。低田塘低田塘,一場大雨白茫茫,人均日有半斤糧,有女不嫁華西郎!”

在村支部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華西人不畏酷暑嚴寒,不分白天黑夜,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對世代耕作的土地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治水改土,建成高產穩產的“噸糧田”,實現了人變、地變、產量變,糧食畝產由1964年的549.2公斤增長到1976年的1000.6公斤,成為全國農業先進單位。

1969年,吳仁寶抽調20人在大隊偷偷辦起了小五金廠,開始在農業之外尋找出路。隨後10年中,這個小廠實現了近300萬元的產值,利潤高達30%至40%。讓吳仁寶嚐到了辦工業的甜頭,堅定了他“無工不富”的發展思路。

上世紀80年代初,吳仁寶根據黨中央“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的農業政策,結合華西村的實際,堅持不分田,由村集體統一耕種,將全村600多畝耕地承包給村裡的30名種田能手,把絕大多數勞動力轉移到蓬勃興起的鄉鎮企業創新業,謀發展。1983年1月,華西村建藥械廠生產噴霧器,開工第一年就大賺200多萬元。再之後,華西村建設了銅鋁材廠,銷售十分火爆。“那些年,上海公交公司的公交車面板、上海生產的‘三凌’冰箱面板、名牌‘華聲’電扇的葉片都是我們華西村的產品。”吳協恩說。

1988年華西村在江蘇省率先實現“億元村”,到1991年底,華西村已創辦大小企業20多家,年產值5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明星村”。

1993年12月,以1987年成立的村辦企業“江陰縣華西工業供銷公司”為基礎,在引進一大批中外合資項目基礎上,正式組建華西集團公司。

1999年7月,“中國農村第一股”華西股票在深圳證劵交易所上市,開創了“村莊上市”的先例。同年,華西村銷售收入達到35億元。2003年,吳仁寶卸任時,全村已擁有一個下轄8大公司、40多億元固定資產、40多項“全國第一”的大型企業集團。華西村從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小村莊,發展成為工商並舉,年銷售收入達105億的“天下第一村”。

2003年7月,吳協恩從父親手中接過接力棒,被任命為華西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集團董事長。從此,在華西村村民中稱吳仁寶為“老書記”,稱吳協恩為“新書記”。當時,製造業發達的長江三角地區出現了用工荒、土地成本大幅度提高、環境容量下降等問題。這讓吳協恩感到以鋼鐵、化纖、紡織等為主導產業的華西村面臨不小壓力。“怎樣在傳承老書記的好思想、好傳統、好作風基礎上,創新發展,引領華西經濟實現新突破?”吳協恩深深思索著。

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孫海燕至今記得吳協恩在擔任村黨委書記第一次經濟分析會上,給每個班子成員發了一本《挑戰極限》的書。他帶著華西黨委一班人和華西集團負責人,北到北京中關村、中到上海市、南到深圳市高新開發區進行參觀考察,研判經濟形勢。

歷時一個多月的考察,堅定了吳協恩引領華西產業轉型的想法。 “考察回來,我就提出華西產業要轉型的理由和初步確定‘兩個轉’的轉型思路:從數量轉到質量。即更加註重提升產品質量,而不是產量;由體力轉腦力。即:由“體力”掙錢向“腦力”掙錢的轉變。老書記當時也很贊同。”吳協恩回憶說。

可向何處轉?怎麼轉?吳協恩多次主持召開村黨委會議反覆討論分析,他提出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發展以金融為主的服務業,另一條是轉向高科技。“從當時情況來看,二產製造業不能丟,需要提檔升級,一產農業種植需要轉變生產方式,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華西村走高科技之路明顯還不具備條件。”吳協恩說,討論來討論去,最後還是決定:精二產、穩一產,拓三產,學習上海經驗,發展金融服務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吳協恩又主持召開了一次村民代表大會進行投票表決,獲得一致通過。他便開始進行華西村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優產能”的改革。陸續關停了兩個火力發電廠、3個軋鋼廠、1個特鋼廠、4個化工廠,共10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業。其中有一家化工廠還是1988年吳仁寶老書記援建鄰村投資建設的,2001年合併到大華西村。原化工廠廠長吳蘊芳告訴記者,2004年3月份,吳協恩找到她談了一次話,告知要把這家化工廠關掉,她當時有些想不通,捨不得關掉這個廠。畢竟自己於1992年擔任這個廠的廠長,一干就是12年,況且,當時這個廠有220個工人,所生產的染料化工出口到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年產值上億元,利潤1000多萬元,可以養活一個村的人。那天晚上兩人的談話從8點進行到凌晨2點,吳協恩明顯感到吳蘊芳在思想上有情緒。

第二天上午,吳協恩再次找吳蘊芳談,態度非常誠懇地對她說:“化工廠現在雖然效益很好,但環保不達標,必須關。我們不能為現在賺錢而禍及子孫後代,殃及周邊百姓。”並告訴她不用擔心關廠後200多名工人沒有地方上班。

2004年6月,這家化工廠正式關閉停產。220名工人整體安置到華西集團公司工作,而且實現同崗同酬。

化工廠停產後,蘇北、江陰等地來了幾波人,想購買閒置的化工生產設備,吳協恩非常乾脆地決定:“不要讓這些設備再換個地方生產,造成環境汙染,不賣!把它當廢鐵賣掉。”

在華西村轉型的那幾年,正是鋼鐵、化纖行業最紅火的時候,吳協恩的做法曾受到質疑。10家企業在短時間內相繼關掉後,在短期內給華西村的產值、利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失。當時這10家企業一年的產值達60億元。其中2個火力發電廠每年有6億元產值、6000萬元利潤。華西內部一些廠長、經理、村民私下議論“協恩怎麼上來後只會關廠啊?這不是敗家子嘛?”還有人背後給他送了一個外號“關廠書記”。

事過17年後,吳蘊芳在她辦公室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時包括我在內很多人對協恩書記一下關掉10家工廠有些想不通。可現在回過頭來看,他當時的決定完全正確,早關早主動,晚關就被動。假若當時不果斷地關停那10家高能耗、低效率企業,集團會背上沉重包袱,完全可能被拖垮。”

回顧當年的這一重大決策,吳協恩至今不後悔。他說:“這就好比炒股,不能總想著在最高點時拋出。如果在最低點拋出,那就失敗了,要虧大本。有經驗的人往往在最高點到來之前就要拋。這時候你丟掉的不是利潤,而是風險。”

吳協恩不是將華西村的傳統產業一關了之,而是選擇了一些有市場前景的企業進行提檔升級。

華西特種化纖廠是1999年建設的一個小作坊式傳統紡織企業,當時年產量只有10噸。後經改造成生產滌綸短纖化纖產品,年產能也只有4萬噸,到2003年產品滯銷,庫存很大。吳協恩通過調研後,在隨即召開的村黨委會上說:“我們辦企業不僅要數量,關鍵要質量,不斷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從2002年起,華西集團對化纖廠投資8億元資金進行設備更新,從德國引進了一條先進的生產線,使當年的產能從4萬噸提高到20萬噸。之後,每年投入3000萬資金進行技改,到2011年,產能提高到30萬噸,2017年達到年產40萬噸。所生產的滌綸短纖內部成分、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質量逐步提高,60%的化纖產品由過去主要用於服裝面料生產,改為生產溼巾、醫療衛生材料所用,產品價格大幅度提升,產品供不應求。2019年實現產值32億元,利潤1.9億元。

吳協恩上任後雖然相繼關停了3個軋鋼廠和一個特鋼廠,但華西鋼鐵公司卻繼續保留下來,從2004至2019年共投入20億巨資進行環保、安全生產改造,成為江蘇省第一家完成全過程、全流程超低排放的A類鋼鐵企業,年產值達到90億元。

2018年12月底,華西鋼鐵公司投資8000餘萬元新建一套日處理能力為1.8萬噸綜合汙水裝置(目前使用為1.2萬噸),主要設備全部為進口歐美一流品牌。將各類工業水、生活汙水、雨汙水等集中收集,經高效沉澱、汽浮、臭氧後無害化處理,處理後的水進行循環使用,標準高於太湖流域一級水標準,達到零排放。還對部分水質進行二級反滲透處理,處理後的水達到純淨水標準,主要用於鋼鐵公司的餘熱發電、高爐煤氣發電,變成循環經濟,其中雙超發電一年可降低成本2億多元。同時,又投資3億多元進行環境深度治理,主要是新建燒結煙氣超低排放裝置(引用德國工藝技術)、進行無組織排放和運儲系統綜合治理,做到全方位、全週期、全過程、全覆蓋,實現企業全流程超低排放。當地環保部門在鋼鐵公司3個不同部位設立了環保監測點,安裝了PM2.5監測設備。記者下午5點多鐘在華西鋼鐵公司一個監測點看到,儀器顯示PM2.5值為17.15,而江陰市同期數值為40。當天早晨江陰市PM2.5數值為31,而華西鋼鐵公司數值僅為16.73。現場監測到華西鋼鐵公司的氮氧化物小於20毫克,低於國家標準50毫克有33毫克;二氧化硫小於4毫克,低於國家標準35毫克有31毫克;粉塵小於4毫克,低於國家標準20毫克有16毫克,接近零排放。

“從2004至2019年,華西集團公司對鋼鐵公司投入的技改資金達到20億元。其中近5年的技改資金達到11個億。”華西鋼鐵公司董事長楊永昌介紹道。

經過不斷技改、創新,華西鋼鐵公司、河北華西鋼鐵公司、華西特種紡織公司這3家傳統企業,已是華西集團旗下的支柱型第二產業,每年創造產值200多億元,成為集團公司總產值的半壁江山。

二產製造業通過“精簡、提檔升級”已經穩定了。吳協恩騰出手來開始發展以金融服務為主的三產服務業。

然而,想發展金融服務業,卻沒有得到老書記吳仁寶的贊同,因為他喜歡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業。

雖然父親不贊同,可事還得幹。吳協恩和村黨委班子成員商量後決定,仿照老書記當年偷偷搞五金加工的做法,瞞著他悄悄成立了一個投資擔保公司--無錫同誠投資,實行“地下經營”,10來個人的公司,實現盈利3000萬元。

“到2006年終盤點時,老書記吳仁寶發現財務報表中多了3000萬元盈利,一直處於“地下經營”的投資擔保公司就此曝光,吳協恩才向他道出實情。老書記知道後感到很驚訝,雖然當初不同意,但最後還是默認了。並交代:要審時度勢,不要把攤子鋪的太大,更不能違法。”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包麗君說“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協恩書記有膽有識,很有經濟頭腦,當時的決策是對的。老書記也很開明,沒有過多幹涉。”

在吳仁寶的認可下,吳協恩開始光明正大、大張旗鼓地去做了。

2005年,華西村先後成立了兩家投資擔保公司和一家典當公司。2009年又成立了集團財務公司和諮詢公司。

在華西集團經濟發展中,吳協恩制定了“穩、快、活”三字方針。即:傳統產業發展要穩,把握機遇動作要快,資本市場利用要活。

華西的金融產業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的金融公司,如: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財務公司、典當公司等,這些業務華西都已獲得資質,並在“滬寧線”的多個城市廣泛佈局。另一類是金融股權,華西集團相繼參股江蘇銀行、重慶農商行、廣州農商行、江蘇鹽城農商行、浙江稠州商業銀行等5家商業銀行,總投資15億元,每年可獲得8-10%紅利收益。並參股華泰證劵、東海期貨兩家劵商期貨公司。此外,華西集團還設立了私募基金,進行能源、房產、 Pre-IPO等多種投資。

自2004年開始華西村進入金融行業,實施資本運營,並將金融中心設在上海,同時在江蘇、浙江、安徽等長三角地區逐步拓展網點。

吳協恩認為,金融中心必須設在上海,因為上海有集聚效應,特別是彙集了世界高端人才,“資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科技流的地方,也就意味著機遇多,收益多”。他又分析說,內地的金融改革才剛剛起步,今後一定有一個大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在經濟發展的長三角地區,“我們可以通過做股東來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

華西村黨委副書記、華西集團金融投資公司總經理包麗君介紹說,吳協恩對金融投資的要求是“五年搭平臺”--能拿的金融牌照都要拿到,政策不允許做的業務,就與別人合作,逐步參與。僅2015年,華西260餘人的金融人才團隊就創造了超過10億元的淨利潤。2015年8月,華西股份發起建立的--村資本,其投資目前已涵蓋TMT、教育及新經濟、大健康、新能源、智能製造、芯片及半導體、夾層投資、另類投資和資本市場業務,已成功投資包括盛大遊戲、寧德時代、瀾起科技等多家互聯網公司和新興科技公司,並助力國內一大批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成功轉型。

華西村不僅做起了金融投資,還積極進軍旅遊服務、倉儲物流、遠洋海工、國際礦產資源開發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膽涉足金融領域,已拿到典當、財務公司牌照,金融控股集團已見雛形。果斷進軍海上油田安裝領域,已做到全國第三,在海底光纜、電纜鋪設等方面,華西的技術在全國領先,已擁有20多項專利,並積極服務於國家軍民融合項目。目前,華西集團共有控股公司253家,其中控股一家上市公司,聯營參股公司80家。

從天上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從東部到西部,從國內到國外。從生產醬油、襪子等日用品到化纖、鋼鐵等傳統制造業,再到高科技產品開發,華西產業涵蓋到諸多領域。到雲南開採大理石,到重慶、湖北天門、十堰市建設農貿城,到日本學種大米,到波斯灣開發海洋工程,到莫桑比亞開採花崗岩,華西村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產業佈局已漸顯規模。吳協恩說:“經濟發展到了1+1>2的階段,過去靠膽量,現在靠膽識;過去靠等政策,現在要懂政策。”華西村近年圍繞‘自身品牌、國外的人才、中國的大市場’做文章,把資源變成錢,知識變成錢,品牌變成錢。

在吳協恩的主導下,華西村加速進入高精尖智能製造領域。該村併購團隊正活躍在美國,已成功推進了兩個半導體芯片企業的併購項目,一個收購規模達6億美元,另一個規模達到40至50億美元。

2015年,華西村前瞻性地投資美國一個優秀團隊,研發半導體激光芯片和人工智能芯片,性能遠超同類產品。這種芯片廣泛應用於包括手機在內各類的高端電子產品,全世界只有3家企業能夠生產。其中兩家在美國,一家在歐洲,我國國內生產廠家使用芯片全部靠進口。

華西村的激光芯片項目已落戶江蘇省常州市武進高新產業開發區,所生產芯片也已經應用到多款全國知名手機廠商的產品中。華為推出的新款P30手機中,就有華西集團投資研發的芯片。

2018年3月,華西股份聯合南京海辰藥業等併購方,完成了對意大利最大腫瘤藥研發機構NMS集團90%的股權收購,交易總產值為3億歐元。吳協恩說:“此次併購讓中國真正獲得了全球抗腫瘤藥物研發和製藥的原始創新資源庫。”

吳協恩計劃爭取通過10年的努力,不斷佔領國際技術前沿,掌握高科技核心技術。他希望華西村的發展成就不僅讓本村村民過上富裕生活,而且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吳協恩還開動腦筋發展農業。

2014年10月,吳協恩率隊到日本10多個農場考察水稻種植技術,發現這些農場的水稻種植具有很多獨特的東西:稻種由日本農協會統一提供,不僅栽培、管理細緻,而且稻穀的加工、儲藏設備都很好,稻米始終保持在15度低溫下儲藏。

在吳協恩的倡導下,華西集團從大華西7、8、9三個村流轉了1500土地,並註冊成立了華西米業有限公司,開始試種高品質水稻。2015年3月,吳協恩邀請了3名日本水稻種植技術人員到華西村指導水稻種植。從本村返鄉大學生中挑選了7名80後90後年輕人,於4月份派到日本富井縣學習選種、育秧、插秧技術。一個月後返村,開始試種。7月份又去日本學習除草和田間管理。9、10兩個月又去學習水稻收割、烘乾、倉儲技術。11月回村後開始收割、加工、電商銷售。

華西米業公司種植的1350畝水稻中分為3種種植方式:有500畝水稻種植純有機大米,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化學農藥,不使用除草劑。而是使用農家肥作肥料,人工除草,用殺蟲燈和香梗草滅蟲。畝產1000斤,出米率達60%,每斤大米售價10.8元,每畝稻田收入達6480元,比傳統種植水稻收入高5000多元。有500畝種植高品質水稻,還有350畝種植直播稻。後兩種種植方式與純有機大米種植略有不同的是,可以使用少量綠色化肥和生物農藥,經濟效益不相上下。

華西米業公司2016年經過申請,中綠華夏有機認證公司經過嚴格考察、檢驗,於2019年作出了生產135噸有機米的資格認證。

記者在華西米業採訪時,中午就在該公司食堂就餐,吃他們自產大米煮成的第一口米飯時,明顯感到不同,細細品味具有“軟、糯、香、甜”的口感。不用菜就很好吃,一連吃了三碗,還有想吃的感覺。

吳協恩說:華西米業現在還處於試驗階段,2019年生產的300噸大米投入市場後非常受歡迎。大華西村共有1.5萬畝耕地,待米業公司試種定型後將大面積推廣種植。

如今的華西村經過吳協恩17年的轉型發展,經濟結構由原來單一的二產傳統制造業,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形成了傳統產業、服務業、高科技產業“三輪驅動”,不斷拓展“新藍海”。為本村的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2018年實現開票收入504億元,上交稅收13.40億元,利潤總額11.24億元。

不斷改善民生 讓村民都過上好日子

吳協恩說:村集體辦企業使為了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而賺錢的目的是為了讓村民實現共同富裕,過上好日子。

華西村不論是吳仁寶還是吳協恩當書記,改善民生的步伐從來沒停止過,兩任書記的共同想法是,千方百計地為村民創造幸福生活。

1985年底,老書記吳仁寶找村民一家一戶的談心,動員大家把年終分配的錢留在村集體投資建廠,入股分紅。從此逐步形成了具有體現華西村特色的“集體控股、個人入股”的新型股份制集體經濟制度。村民不僅可以上班掙工資,而且可以按股分紅,還享受優惠住房、免費上學、公助醫療多項福利。這一做法得到了全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也為華西經濟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華西集團是華西村全資企業,村集體佔股99.9%,還有0.1%股份是村物業公司所有,其實都屬村集體。村民入股、分紅的主體是村集體。村民所持股金保持有5%至10%的紅利收入。後來發展到不僅本村村民可以用現金、獎金入股,作出重大貢獻的外村人和帶有先進技術的人也可以入股。

趙志秋是華西村委會副主任,1982年起進入華西村辦企業跑銷售,1990年擔任冶煉廠廠長。1985年華西村按勞動力人頭入股,他和妻子二人各入了2000元現金股,在後來村辦企業發放3萬、5萬、10萬元數量不等的年終獎時,都沒有取全部入了股。從2005年之後,每年的獎金逐年提高到30萬元、50萬元,最高時達到100萬元,全部留在村集體入股,累計達到1500萬元。每年可以分紅150萬元,最高達200萬元。2018年分得的150萬元紅利中有75萬現金,另75萬元是村集體發的消費券。加上他當年30多萬元的工資報酬,每月領取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退休費1920元及村集體每月發的4200元養老金,還有老伴在村裡領取的各種福利待遇,加起來共有150多萬元的收入,人平75萬。兒子、兒媳都在村辦企業上班,育有一兒一女,每年也有30多萬元收入。

“你們老兩口一年有那麼多的收入,能花完嗎?”記者問道。

“花不完,怎麼也花不完。剩餘的一部分存在銀行裡,一部分資助兒子、媳婦撫養孫子、孫女呀。”老趙笑呵呵地答道。

他還毫不掩飾地告訴記者,家裡還有500多萬元銀行存款。

“入股資金不能無限制地增加,否則利滾利越滾越大,不僅會使村集體經濟支出負擔過重,還會顯示公平,造成兩極分化。”吳協恩說。

經村黨委會研究並經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從2017年起,華西村進行了分配製度改革,取消了低工資高獎金的分配政策,提高工資發放基數,獎金只在一線操作崗位保留。管理崗位實行年薪制,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年薪最高可達60萬元。村民過去入股資金保留,不再接受新股。“如今華西村股權組成更加合理。村民有了股權、期權,家庭財產少到2、300萬元,多到近千萬元。全村沒有貧困戶,也沒有暴發戶,各方利益得到了較好的平衡和保障。”吳協恩說。

2019年,華西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達9.05萬元。

華西村集體每年給村民發放入股紅利中,一半支付現金,另一半作為消費基金,發放消費劵後換成購物卡,可以在村裡大型超市刷卡購買生活用品,可以到設在村裡的中石化加油站加油,也可以到華西醫院刷卡體檢、看病,可以到村幼兒園刷卡交費,可以抵購房款,還可以到村辦的大酒店享受5星級吃住服務。

建設龍希國際大酒店是吳仁寶老書記多年的一個心願,他希望富起來的華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就近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吳協恩是組織召開村黨委會討論,並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投票表決後予以實施的。

2007年8月動工,2011年10月8日開業的龍希酒店,總投資35億元,地上72層,地下2層。第72層是封閉式觀光平臺,第70層是旋轉餐廳。大樓60層是金匯所,花費2.8億元購買1噸黃金,鑄造了一個金牛。在短短8年時間,按市場金價計算就已增值5000多萬元。在48層鑄造了一尊銀牛,在36層鑄造了一尊銅牛,在24層鑄造了一尊鐵牛,在12層鑄造了一尊錫牛。

“為何在酒店的大樓內按照金、銀、銅、鐵、錫金屬元素分別鑄造一座牛呢”?記者有些不解地問道。

吳協恩解釋說:“華西村在1961年建村時是牛年,牛本來是農民的好朋友,在牛的身上具有勤勞、任勞任怨、開拓進取的品質。鑄造這些牛既是華西人的精神象徵,又是發展旅遊的需要。”

“兩位書記下定決心建設龍希國際大酒店,現在看來是正確的決策。72層的高樓既是華西村的象徵,又可以節省60畝土地,同時也是發展旅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讓村民足不出村可以就地享受高品質的吃住服務。”龍希大酒店總經理孫斌介紹說。

龍希大酒店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826個房間。一樓宴會大廳可同時擺放150桌酒席,容納1500人,村民舉辦婚宴不用出村,可在此進行。第26-35、38-47層為180套建築面積220平方米的三室兩廳公寓住宅,即可作商務用房,也可以由華西村民包住,每晚房費450元。持有村集體8萬元消費劵的村民才能住一個月,消費金額更多者,一年內最長可以住12個月。住宿的同時,還可以在酒店就餐,早晨在酒店三樓自助餐廳享受50多個品種的早餐,對外市場價是每人每餐68元,而村民只付10元。晚上到酒店70層旋轉餐廳享受包括海鮮在內的60多個品種晚餐,市場價是每人198元,而村民只付50元。村裡規定,村民在酒店享受的優惠就餐最長不超過一個月。村民在酒店的消費只需要籤個字即可,然後轉到財務公司從其股金分紅消費劵金額中抵扣。

“村民住在酒店公寓一個月內都可以不用做飯。早晚在酒店就餐,中午小孩在學校就餐,大人在企業上班有工作餐,在老年活動中心打牌、下棋的140多位老人,協恩書記吩咐酒店給每人免費送去一份20元的盒飯。”孫斌介紹說。

一天晚上,記者到70層旋轉餐廳就餐,只見龐大的餐廳內來自全國各地旅遊的食客熙熙攘攘,還有幾位來自西藏的客人。不少講江陰地方方言的老人來往眾多的食客中,他們熟練地在不同食品區域挑選自己喜歡吃的食材。其中一對頭髮花白的老夫妻就坐在記者旁邊的西餐桌上,老太太從飲品區取來一杯美式咖啡細細品嚐,老大爺呷著啤酒品嚐海鮮。與他們交談了幾句,便得知他們是華西村村民,就住在大樓的43層公寓內。

“人老了不想做飯,在酒店吃住都很方便。”老太太高興地告訴記者。她還指著周邊的一些老人說:這些人都是吃住在酒店的華西村民。其中一家5口三代人正興高采烈地就餐。

六十年代蓋瓦房、七十年代蓋平房、八十年代蓋樓房、九十年代蓋別墅,新世紀後蓋歐式洋房。這是華西村兩任書記不斷改善村民住宅的建房步驟。全村970戶村民現在的住房大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村集體統一規劃設計、建造的兩至3層400平米別墅,或世紀後蓋的450至550平方米的歐式洋房。房屋產權歸村集體,村民按成本價購買後居住,子女可以繼承,不能對外出售或轉讓,但可以賣給村集體。

記者來到華西83聯戶組村民朱靜菊家裡採訪,這是一棟建築面積450平方米,單門獨戶的歐式洋房,地下室還有一層不計面積的家庭影院和儲藏室,後院有200多平米,整個建築為一畝地666.6平方米。一樓是一間50多平方米的大客廳,2008年買的一套價值18萬元紅木傢俱。還有一間臥室、一間書房、一間擺滿博古架的喝茶室、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二樓是3間臥室。一樓客廳與二樓間頂部安裝的大型水晶吊燈,晶瑩透亮,豪華氣派,整個房間各種用具擺放整齊有序,包括廚房,衛生間都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朱靜菊家共有4口人,丈夫在華西建築房產公司任副總經理,她本人在村集體上班,每月6000元工資收入。兒子24歲,正在一所大學讀金融專業碩士研究生,女兒22歲,正在湖南工程學院讀服裝專業本科。夫妻2人一年有40至50萬的工資收入及40萬元的入股分紅和40萬的消費劵收入,今年用消費劵在龍希大酒店住了半年公寓房。

朱靜菊告訴記者,2017年,村裡又給她家分了一套價值500萬元的歐式洋房,準備兒子以後結婚成家時使用。談起現在的生活,朱靜菊滿臉燦爛。她說:雖然有兩個孩子在讀書,但家庭收入綽綽有餘,每年都有一定的節餘。

華西村於2007年投資近億元資金建設的江陰華西醫院位於華西幸福園內, 大樓高15層,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開設有內科、外科、五官科、放射科等11個科室,門類齊全。僅採購醫療設備就花費了4000多萬元資金。2008年,在吳協恩的提議下,村裡投入2000萬元資金購買了一臺在當時非常先進的PET-CT設備,對腫瘤早期篩查具有很高的臨床意義,整個江陰市就這一臺。上海長海醫院還與華西醫院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進行業務指導。全體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大醫院門診治療和健康體檢。經健康體檢,先後發現了51例癌症患者,包括老書記吳仁寶身患肺癌,就是在華西醫院融CT檢查時被發現的,只可惜已是晚期,醫治無效於2013年3月18日辭世,享年85歲。其他被檢查出來的癌症患者,大部分人都及時得到救治。

華西醫院還承擔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為全村每個村民建立了健康檔案,對上年紀的老年人及行動不便村民,進行上門服務。還與江陰市醫療服務機構聯網,為每個村民簽訂服務協議。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為全體村民提供了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吳協恩對老年人的養老情有獨鍾,他說:“華西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就是老一輩村民艱苦奮鬥創造出來的,他們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一定要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

華西村民實行的是居家養老,享受的養老金待遇卻非常豐厚。在企業工作過的村民到了法定退休年齡辦理了退休手續後,每月可享受當地社保經辦機構發放的一份基本養老金退休待遇,村集體還對男滿55歲、女滿50歲的村民,按其工作年限、貢獻大小另發4000元不等的養老金。村集體還出臺政策設立“敬老獎”,鼓勵村民照顧好自家老人,對不同年齡的老人發放數量不等的高齡補貼和對照料的親屬予以獎勵。老人達到80歲、90歲、100歲這3個年齡後的第一年,其直系親屬按人頭每人領一份獎勵,分別是1000元、5000元、10000元,從第二年開始只有老人本人領取。其中百歲老人從第二年起每年領取高齡補貼2萬元,直到去世為止。村裡先後出現了3位百歲老人,村集體為其中的兩戶各支付了37萬元的“敬老獎”,為另一戶支付了18萬元“敬老獎”。2010年2月,吳協恩在村民大會上給百歲老人李滿全頒發“敬老獎”,年滿百歲的李滿金老人有兒女輩、孫子輩、重孫5代37人,每人一萬元,共領獎金37萬元。此事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九召開的華西村團拜會上,吳協恩要給每位村民發500元春節紅包,祝福大家新年愉快。

2016年7月,村集體投資2.6億元,在華西村中心廣場南面,建設了一座建築面積3.18萬平方米的華西文體活動中心,形態宛如一本徐徐展開的書卷。為村民提供了一個學習知識、文化娛樂、運動健身的好去處。這年初,吳協恩在社情民意走訪中瞭解到,村民的口袋年年漲,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但一直缺少一個開展文化娛樂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室內場所。於是他帶著民意專題召開黨委會進行研究,並經過村民代表大會審議表決,拍板斥資數億元開始建設。文體活動中心內除有一個可容納2500人開會的大禮堂外,還建有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場及健身房、太極拳館、電影院、棋牌室。籃球場看臺2820個座位,羽毛球館內20個打球場地,健身房內可容納800人同時健身要求。之後,吳協恩還落實了村民帶薪年休假制度,建起了月子照料中心等等,惠民舉措細緻入微。

華西村建有一個教學條件優越集幼兒園、小學、初中為一體的教育中心,包括大華西村民子女在內,足不出村就可就近、就地上學,接受現代化的義務教育。

2001年開始,華西村陸續幫帶周邊20個自然村共同發展,成立大華西村,創造性提出了“一分五統”管理模式。20個村合併成13個自然村,老華西為中心村,“村企分開”,經濟獨立核算。實行:經濟統一管理,村建設統一規劃,幹部統一使用,勞動力在同等條件下統一安排,福利統一發放。由過去對20個村進行鬆散式援助,變為緊密型幫扶。納入“大華西”的村子從內到外發生了巨大變化,華西中心村每年都要為大華西支出9600多萬元,包括髮放糧食補貼、各項福利、老年人保養金、老房拆遷補貼等。

吳協恩擔任華西村黨委書記17年間,村集體用於改善民生的資金達32.18億元。

大華西13個村雖然與中心村村民在經濟收入、住房上稍有差別,但也實現了“基本生活包,老殘有依靠,優教不忘小,生活環境好,三守促勤勞,小康步步高”的幸福生活。

華西集團公司共有2萬多個工作崗位,除華西中心村1620名具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全部得到就業安置,實現充分就業外,還安排了大華西另13個行政村5000多人就業。同時,還吸納了1.4萬多名湖北、江蘇、安徽、上海等地的外來務工人員就業。吳協恩深知“就業是民生之本”,2015年鋼鐵企業全行業虧損,但他給企業負責人交代,不要裁減一個人下崗,保證他們有事做。當時2000多名員工中有900人是大華西村的村民,剩餘的為外來務工人員。鋼鐵公司便將富餘員工轉產進行綠化、保潔等輔助性工作。

如今的大華西已實現了老書記吳仁寶規劃的藍圖:山北是“糧倉”,麥苗青青稻花香;山南是“錢莊”,間間工廠運輸忙;中間是“天堂”,別墅成片樹成行。

堅持黨建引領 村黨組織具有強大凝聚力

漫步華西村,道路旁、樓宇間,各種黨性教育標語不時映入眼簾。幸福園裡排列著焦裕祿、雷鋒、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等眾多時代英模的雕像。記者在村民趙志秋的家中看到,客廳的牆柱上張貼著“村規民約”、“家風家訓”、“十富讚歌”、“十窮戒詞”等。他指著牆上的黨員聯繫戶名單說:自己被村黨委指定為第60個黨員聯繫戶小組長,每月要組織所聯繫的村民在自家客廳裡召開一次聯繫會議。在村史館裡,記者還看到從以“華西的天是共產黨的天,華西的地是社會主義的地”為主旋律聽後令人振奮的《華西村歌》,再到華西村民人人耳熟能詳的“六愛精神(愛黨愛國愛華西,愛親愛友愛自己)”、“三史”(村史家史、個人成長史)教育,華西村黨委以久久為功的精神,對黨員幹部和全體村民持續開展以堅定社會主義信仰、陶治道德情操為核心的系列教育。有人說:“華西的空氣中都有社會主義信仰的氣息。”

始終高舉社會主義旗幟,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是華西村永遠不變的真魂。吳協恩說:“華西成功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不動搖,不斷加強對黨員的黨性教育,堅定對黨的信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作用。始終堅持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不斷改善民生不動搖。始終堅持走華西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富裕之路不動搖。這是我們的根本”。吳協恩任華西村黨委書記經歷十七載風風雨雨,但始終“聽中央的不走樣,聽外部的不走神,聽百姓的不走偏”。始終信仰黨的領導、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廣大人民群眾。

吳協恩善於運用黨建法寶的關鍵一招,就是靠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健全和完善鄉村治理,靠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完善企業治理。始終堅持把黨建工作融入到“三農”改革發展、鄉村社會治理、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真正做到了工作延伸到哪裡,黨建活動就開展到哪裡,企業的經營範圍擴展到哪裡,黨建活動就跟進到哪裡,充分發揮了黨支部在衝鋒陷陣,克難攻堅中尖刀班和突擊隊的作用。目前,村黨委下設43個黨支部,共有2275名黨員,是1961年成立黨組織時的190倍。

華西村對黨的民主集中制進行了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每月雷打不動地定期召開經濟分析會議 、村民大會、黨員聯戶會議、村裡大小事情都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實現了黨員聯繫群眾,群眾監督黨員的全覆蓋。為更好地搭建起村‘兩委’與村民溝通交流的橋樑,在吳協恩的積極提議下,從2009年起,華西村創新建立了“1+10黨員聯戶”制度,之後又不斷進行完善。現在全村設有95個黨員聯戶小組,由95名骨幹黨員擔任聯繫戶小組長,每個小組長聯繫10戶左右的村民,每週對10戶村民挨家逐戶走訪一次,每月集中大家大家學習一次,傳達黨中央的各種精神,通報村裡有關情況,並以“拉拉家常,談談家事’的方式,傾聽、討論村民訴求,及時化解村民與村民之間,村民與幹部之間,村民家庭成員之間出現的矛盾。

每月20日,村裡召開聯合小組長會議,彙總情況,研究問題,佈置工作。村民更多反映的是環境、衛生、家庭及鄰里糾紛等一些平常瑣碎的事情,但是通過解決好這些不起眼的小問題,回應了群眾切身關切,有效提高了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又暢通了聯繫幹群的“最後一米”,讓村幹部進得了百姓門,解得了百姓憂,也增添了鄰里間的“鄉情鄉愁”。

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孫海燕告訴記者,黨的十八大後,在吳協恩的倡議下,華西村進一步推進改革,經過充分醞釀和動員,2017年正式實行用人、股份、制度“三項改革”。通過規範競聘、同工同酬、定崗定薪,讓人員沒有內外之分,讓制度彰顯公平公正,進一步激發繼續前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吳協恩提出:要通過制度建設“讓上面的人受監督,讓下面的人受激勵;讓上面的人懂得收放,讓下面的人看到希望”。為了強化黨員幹部的使命意識,還制定了村民、職工評議黨員幹部制度,確保黨員幹部實現“三管”:既有制度管,又能自我管,還要群眾管。華西村黨委為此制定了“八項規定”,並對黨委、村委、集團公司三套班子制定了《工作職責》,專門針對一把手建立了“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違反了怎麼辦”的相關制度。在華西村,村有村規,民有民約,廠有廠紀,做到制度全覆蓋。華西村還在全國率先實行了黨務、村務、廠務“三公開”。這些規章制度從不只是“寫在紙上,掛在牆上,喊在嘴上”,而是“刻在心上,懸在頭上,落實到行動上”,讓村民的知情權、監管權得到落實,在全村形成了一個乾淨、廉潔、和諧的氛圍。

在吳協恩的倡導下,華西村堅持每年“七一“表彰先進黨支部、優秀共產黨員,“八一”表彰優秀退役軍人,年底表彰先進工作者、優秀聯繫戶小組長、“五好”文明家庭。常態化開展尋找“最美家庭”,評選“好婆媳”、“好妯娌”、“好鄰里”等創建活動,倡導勤儉持家、富而思源、窮而思進、尊老愛幼、孝老敬親、鄰里和諧的家庭美德已成為華西人的自覺行動。黨風、家風、村風、民風、社風呈現出積極向上、向善向美的風貌。

華西中心村的970戶、2600多人,雖然家家戶戶開豪車,住別墅,有數百萬元存款,但村裡沒有賭博、吸毒、打架鬥毆等不良風氣,更沒有發生過刑事案件。雖然華西集團的淨資產和固定資產達330多億元規模,工廠開到了全國各地很多省市甚至國外,但全村至今沒有一名高管因貪汙腐敗而被抓。雖然外界各種思潮泛起,但華西村始終堅定信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堅定地走共同富裕道路。

大華西的總人口超過了3.5萬人,版圖面積達35平方公里。華西集團公司的253家企業中只有70多家在華西村。其他企業分佈在江陰市、上海、湖北、重慶等全國省市乃至世界各地。吳協恩說:“不論是辦企業還是治村,人才是決定性的因素,過去說‘來了華西村就是華西人’,現在應該說‘服務華西村就是華西人’。”華西企業高管中39%、中層幹部中59%、員工隊伍中超過90%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從2013年開始,華西村黨委開始實施“雙送”培養人才計劃。即:送知識、送健康,把本村優秀年輕人送到美國西點軍校去培訓。5年時間內陸續將35歲以下179名年輕人分5批次送到華西村扶貧點貴州省開陽市穿洞村去鍛鍊。這些年輕人到當地給村民插秧、放牛、餵豬,幹農活。2018年2月、2019年4月分兩批將35歲以下的75名年輕人批送到青海省互助縣臺子鄉哇嘛村和補家村去與貧困地區的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把骨幹送到EMBA工商管理去培訓。同時還把村幹部、企業管理人員送到華西設在西藏拉薩的培訓基地去體驗,讓他們在當地群眾的對比中找差距,使大家的“精神比物質更豐富,腦袋比口袋更富有”。有90%的幹部到西藏後因高反嚴重而輸液,感觸特別深。

“不管做任何事情,人是決定性的因素,沒有優秀人才隊伍,一切都是空談。年輕人雖是‘早上八九點中的太陽’,但如果不去培養他們,可能永遠處在‘八九點鐘’狀態。只有發掘他們,培養他們,開發他們,就會若日中天,發揮積極作用。”吳協恩說。

生於1988年的葛曉燕於2019年4月被華西村黨委派到青海哇嘛村去鍛鍊的一批年輕人之一,住在一個精準扶貧戶的家裡,這戶人家中有一個70多歲的老奶奶和她50多歲的兒子,一個20多歲的孫子在外打工。他們家只有兩張床,兒子只好同母親睡在一個床上,另一個床騰出來給小葛用。白天她同村民一起去地裡種當歸,晚上寫日記,挑一擔100多斤的水桶時還閃了腰。在這個村子雖然只生活、勞動了一個星期,葛曉燕在感受到農村生活條件不方便的同時,觸動也特別大,第一次體會到生活在艱苦地方村民的艱難困苦,深深感受到自己父母當年的不容易。表示今後要十分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改掉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在工作上更加勤奮勞力地為村集體多做貢獻。

葛曉燕不是華西村的原住村民,2008年大學畢業後在陸橋社區當了一年老師,2009年10月份出嫁到華西村,到華西毛紡廠當了一名外貿銷售員。

2010年12月底,吳協恩提議從本村挑選了28名大學生籌備龍希國際大酒店的管理工作,葛曉燕是其中人選之一,被安排到江陰市喜來登和南京皇冠假日酒店學習了3個月的業務知識後,分配到酒店人力資源部質檢培訓的工作,2016年升為質檢培訓經理。

2017年5月開始,華西村定期舉辦“青年智慧論壇”,至今已舉辦了21期。2018年的6月18日,葛曉燕在“智慧論壇”上作了《不以華西為世界,而以世界為華西》的演講,聲情並茂,頗有文采。吳協恩是評委之一,他在臺下認真聽、認真品、發現小葛不僅思維開闊、邏輯嚴密、思路清晰,而且具有很好的口才和記憶力,是個難得的人才,便逐漸培養她成為了接待辦辦公室主任。葛曉燕因為工作出色,2019年7月被華西村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受到表彰。2019年9月,葛曉燕還赴河北雄安參加中宣部組織的時代新人說“改革前沿”主題賽事全國演講比賽,並獲得銅獎。

吳協恩不僅注重培育本村的年輕人才,還注重使用年長的管理人才。他選人、用人一貫注重一視同仁、公正、公平。“只要人品好、熱愛集體、有本事,腳踏實地幹事,就會得到提拔重用,盡最大努力充分大家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熱情。”吳協恩說。生於1954年的吳蘊芳是原前進村人,1990年1月,開始擔任村支部書記,1992年2月兼村辦企業染料化工廠廠長,由於經營管理有方,企業每年有1000多萬元的盈利。2001年併入大華西后吳芸芳被任命為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兼染料化工廠廠長。2004年6月,企業被關閉後,吳協恩認為她辦事公道正派、有能力,是個難得的管理人才,便讓她負責華西的環保和土地審批工作,被任命為華西村環保辦主任,還授予她“尚方寶劍”:“哪個企業環保做得不好的,你就大膽督促整改;哪家企業負責人不聽你話的,就及時告訴我去督辦;實在不行的就關掉。”2014年9月,華西村黨委作出決定,將分散在各企業自行處理汙水的功能進行集中處理,投資近億元建設一個日處理汙水2萬噸的汙水處理廠。吳協恩委任吳芸芳全權負責汙水處理廠的建設和管理。2015年10月建成後,不僅對所有企業,還對華西中心村、一、二、三村的生活汙水進行集中處理。被評為江陰市汙水處理示範企業,她本人也被江陰市評為先進個人。

吳協恩還十分重視引進人才。“每開闢一個新領域,就要千方百計地物色熟悉此領域的優秀人才。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人才,我寧可不做,也不會盲目上馬。”吳協恩說。

吳協恩擔任華西村書記後,每開拓一個新領域,幾乎都是從引進人才開始的。不僅注重引進高端人才,吳協恩還主導積極引進其他各層級人才,以實現“數量轉質量,體力轉腦力”的目標。以華西金融業為例。目前金融投資公司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20餘人,其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員工佔85%以上,而華西集團上市公司法人代表和董事長在內的高管幾乎整個團隊,都是從“外部”引進的。

吳協恩是軍人出身,他對退役軍人很有感情,深知在部隊大熔爐裡受過鍛鍊和正規訓練的人,不僅具有嚴明的紀律、意志堅強,還能吃苦耐勞。他告訴華西集團人力資源部門招聘員工時,在同等條件下退役軍人優先。近10年來,先後大約有300名退役軍人到集團公司應聘成功,被安排到各分公司工作崗位建功立業。

許成華是華西法蘭管件廠的一名80後機械修理工,2006年底從部隊退役後,於第二年3月份來到華西村應聘,吳協恩當時路過招聘會現場,無意中看到他的簡歷,一眼相中。第二天小許就被安排到企業上班了。他在部隊從事汽車發動機維修工作,可到華西企業工作後要使用數控機床,變成一個很大難題。廠裡安排帶他實習的一位師傅一個月後又被調到鋼鐵公司去工作。小許很苦悶,不知如何是好。正好廠裡採購了一批新型數控機床,製造商派了兩名售後技術員來華西調試,許成華留心在旁邊觀察,還用手機將一些關鍵性操作方法拍攝下來。時間長了就與這些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還跟他們到別的廠調試時細細觀察,偷偷地學。因他在部隊乾的工作與數控機床操作在電路上有一定聯繫,只是在機械和系統編程、參數上不熟悉,但沒過多久,他從客服技術人員那都學會了。從此,管件廠的40多臺數控機床靠他一人維修,沒有從外面請一次技術人員,累計為企業節省維修金上百萬元。2019年8月1日,許成華被華西村黨委評為“優秀退役軍人”,受到表彰。

吳協恩說:“退役軍人與一般群體不一樣,他們在部隊是受過嚴格教育和紀律約束的人,只要認可他們,就會很感動,到了關鍵時刻,他們就會衝上去。”

多個崗位歷練 成熟後老書記才委以重任

吳協恩是從小接受紅色教育長大的,就連父親吳仁寶給他取的名字也非同一般,具有一定的含義。老書記給4個子女起的名字:協東、協德、協平、協恩。分別寓意自己心中崇拜的4位偉人:毛澤東、朱德、鄧小平、周恩來。吳協恩上面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因他排行老四,按當地習慣,父母常喊他“阿四”。

吳協恩11歲那年,華西村民孫良慶唯一的兒子溺水身亡,從此斷了“香火”,一家人傷痛欲絕。村書記吳仁寶聞訊後趕去看望,可怎麼勸都不行,便當場決定將自己的小兒子吳協恩過繼給孫家當兒子,給他們“養老送終”。1981年養父孫良慶因病去世後不久,養母吳士娥突然改變主意,向老書記吳仁寶提出,要讓吳協恩當上門女婿,娶自己的小女兒孫惠芬為妻,真正成為一家人。老書記沒有徵求吳協恩的意見就同意了。這兩件事一直讓吳協恩耿耿於懷。

1981年7月,吳協恩初中畢業後到華西車隊當了一年多的司機,拉貨跑運輸,什麼活都幹。被動訂婚後不久,吳協恩一氣之下離開華西村,於1982年11月報名參軍到安徽當汽車兵,專攻汽車修理。他吃苦耐勞,勤奮好學,因表現突出,於1985年8月被黨組織批准加入了黨組織,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吳協恩說,在部隊3年半時間,是他一生中最難忘的歲月,獲得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培養了自己的大局意識、紀律意識和組織觀念。還有就是責任心、吃苦精神、執行力及戰勝困難的意志和勇氣。

吳協恩直到參軍到了部隊,才逐漸理解了父親:老書記的心胸不是一般的寬闊,他早已把華西村的村民當成了自己的家人。把親兒子送給孫家,是父親當年面對百姓的痛苦,所能給予的最大幫助。

“有在部隊幾年吃苦鍛鍊墊的底,以後碰到任何苦、任何艱難險阻,都不在話下,能戰勝和克服。”吳協恩說。

1986年吳協恩謝絕了部隊挽留,按自己的心願退伍回到家鄉。被安排到華西機修廠當供銷員,整天奔波在外,為村辦企業推銷產品。

1990年,26歲的吳協恩當上了華西鋁廠廠長,不到一年,鋁製品廠成為全村當時利稅增幅最大的企業。

吳協恩喜歡開動腦筋思考,習慣琢磨問題,最不喜歡被人佈置任務。工作之餘,他開始考慮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為村裡掙到5000萬元錢。

從1992年起,吳協恩經常外出看市場,找市場。當時青島海爾的品牌戰略對他觸動很大。他不斷琢磨。逐漸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無形資產必須經過轉化,使其實體化、資本化、產業化、才能由“無形”變成“有形”,最終產生實際效益。

從1993年起,吳協恩開始進行華西品牌的“無形”價值輸出。他先找到已虧損2個多億的淮陰捲菸廠廠長談判,允許對方使用“華西”的名號,華西村不掏一分錢,還收取一定的品牌使用費。結果用“華西村”的牌子開發了7個系列中高檔香菸,投放市場後非常受歡迎,第一年贏利就超過了1000萬元。隨後,吳協恩又與五糧液酒廠合作,聯合推出“華西牌”酒。

1994年,“華西村”系列產品逐漸形成,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逐漸完成了5000萬元的利潤,實現了吳協恩的心願。與之合作的淮陽捲菸廠也因此扭虧為盈,最終發展成幾十億的大公司。

1995年,國家安排佈置華西村在黑龍江、寧夏兩地建設“省外華西村”,資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扶貧任務。吳協恩主動報名到黑龍江省肇東市五站鎮小山屯村,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用3年時間平整出了3500畝良田,開挖了10多公里水渠。還帶領村民興辦了一個養殖場養雞養鴨。建成了黑龍江華西村,由“最窮村”變成全縣富裕村。這個村當時只有55戶人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來的1000元增加到現在的1.6萬元。吳協恩成為當地村民口中的“大恩人”。之後,他又滿懷激情地到寧夏銀川建成了“寧夏華西村”,無償交給當地政府。經過20年的接力奮鬥,目前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剛搬遷來的不足600元發展到現在的1.2萬元。

老書記吳仁寶默默地在背後關注著吳協恩所做的一切。經過反覆權衡之後,2002年5月的一天,找吳協恩談了一次話,希望他能接班。

吳協恩一聽就急了,當時抗拒心理非常嚴重,他馬上表態,不想幹,真不想幹。他說了三條理由:華西村在老書記的帶領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取得巨大成就,後任者很難超越,定會形成很大壓力。同時,他上面有兩個哥哥都很優秀,怕傷了與他們之間的感情。另外,覺得給自己定位適合做二把手,因為平時不怎麼關心村裡的事,腦子裡只是思考自己要做的事。

2003年7月5日,華西村換屆選舉。175個黨員投了吳協恩滿票。迫不得已,吳協恩只好硬著頭皮從老書記手中接過接力棒,擔任華西村黨委書記、村委主任、華西集團公司董事長等職務。

吳協恩將老書記曾經創造非常好的黨建制度和村務公開制度都保留了下來。他說:“比財富更重要的是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村幹部的一舉一動他們都看得清清楚楚。只有真正的民主、公開、公正、公平、透明,才能換來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這是父親留給我的最寶貴的‘財富’。”

吳協恩在工作、生活中一直努力向老書記吳仁寶學習、看齊。他忠實地履行自己“不拿村裡最高工資,不住村裡最好的房子,不拿村裡最高的獎金”的承諾。從2013年起,吳協恩每月只領3500的基本工資,是華西集團公司副總7%的年薪收入。也是從這年起,他不在村裡拿一分錢獎金。上級政府按政策規定核定給他的3億多元獎勵經費分文不取。他所住的房子還是1975年建起的老平房,後雖經改擴建成兩層樓的別墅,但建築面積只有300多平方米。而華西村民住房都是村集體新世紀後陸續修建的450至500平方米的歐式別墅。吳協恩說:“老書記生前經常說‘家又黃金數噸,一天也只吃三頓;豪華房子獨佔鰲頭,一人也只佔一個床位’。我有個地方住就行了,不需要擺闊氣。況且,住在老書記故居旁邊,一想起他老人家了,就可以過去看看。當村幹部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切不可與群眾爭利益。否則,村民的心裡就不舒服,從內心就不會服你”。

吳協恩主動接受村民監督,每年新年獻詞,他都要向全體村民承諾,村裡要求遵守的事項,他和家人率先做到。要求村民不能做的事,他和家人率先不做。他也恪守村規和父親的囑咐,自己家人和直系親屬都不得擔任村集體主管會計一職。

華西村的財務管理很特別,集團公司下屬所有子公司只有出納,沒有會計,不單獨建賬。雖然財務獨立計算,但由集團財務公司統管,實行報賬制。將事權與財權徹底分割。華西村黨委副書記、財務總監包麗君告訴記者:建村59年來,華西先後換了6任主管會計,可沒有一人是村書記家的親屬擔任。建村時,老書記就明確規定,村領導幹部直系親屬不得從事主管會計這一工作。

2016年初,華西村再次換屆選舉,黨委副書記職數從18人減為8人。這已是村黨委副書記第二次消減名額,2001年開始幫帶大華西后,村黨委副書記最多時達到42人。

吳協恩說:“我當時想一下子減少了10個副書記的名額,擔任村書記、村主任、集體公司董事長後無意中會得罪不少人。這次選舉投我票的人肯定會有所減少。可結果沒想到,我還是全票當選。這無疑對我是一種壓力和責任”。

從2003年7月擔任村黨委書記、村主任至今,華西村已經歷了5次換屆選舉,吳協恩每次都是全票當選。

“距‘百年企業’、‘百年村莊’的發展目標還相距甚遠,我所做的工作還遠遠不夠。今後還將不斷求索,絕不辜負全體村民對我的期望。”吳協恩很謙虛地說。

記 者 點 評:

社會上對華西村有很多負面傳聞:什麼華西村被沉重的銀行債務拖垮了;什麼吳仁寶當年貪大求洋,合併了周邊20個村,成了沉重包袱;什麼華西村的龍希大酒店每年虧損好幾個億;什麼吳協恩搞家族制;什麼吳協恩盲目對外進行經濟擴張,脫離了農村實際。云云。記者帶著疑問和思考走進華西村實地採訪,進企業、到農場、入農戶,用3個半小時專訪吳協恩,採訪了華西村“兩委”部分班子成員、中層幹部、企業負責人、黨員、村民代表,還暗訪了不少在本村打工的外來人員及華西村民,基本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事實證明這些傳聞都不符合實際,甚至子虛烏有,純屬謠傳。

據瞭解,華西村2019年的財務數據顯示:債務只有214億元,其中銀行貸款143億元。而該村的淨資產188億、固定資產149.63億,負債率65.89%,低於70%的負債警戒線。華西村共有253家企業,2018年總產值為504億元,上交稅收13.4億元,實現利潤11.24億元。企業在發展中向銀行貸款是很正常的經營行為。不要吹毛求疵,用放大鏡無限放大,沒事說事。

吳仁寶書記是位胸懷大愛的的人,他不僅一輩子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讓村民過上好日子,還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投入財力,幫助周邊村實現共同富裕。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算富。”華西富起來以後始終做到“不忘國家、不忘集體、不忘左鄰右舍及經濟欠發展地區”。從1994年起,華西村出資、出人,到黑龍江及寧夏建設了兩個省外華西村,無償交給當地政府,2006年至今已為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培訓基層幹部近50萬人,其中貴州省1.2萬人、青海省2650人。現正在推進魯、皖、陝、贛、寧、新、藏等地的新能源項目,而且一干就是20年以上,這是一種高尚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

華西村於2001年開始幫帶周邊20 個村組成大華西村,總人口3.5萬人,版圖面積35平方公里。但管理上實行的是“村企分開”、“一村兩制”,即:對外統稱華西村,對內實行兩種管理體制。原來的華西村現在為中心村,原來的20個村合併成13個行政村,統屬華西村黨委、村委管理,但經濟獨立核算,實行“五個統一”。華西集團創造的財富屬於華西中心村的,但每年從利潤中拿出9600萬元給大華西13個村的村民發放福利。所以不存在“沉重包袱”的問題。有人又說,一個村的村民為何待遇不完全一樣?如果把原華西村村民經過數十年艱苦創業積累起來的財富平均分給13個村,那不是典型的打富劫貧,罰勤獎懶嗎?

吳協恩雖然是其父親吳仁寶當年推薦,經組織考核按程序產生,讓他擔任了華西村黨委書記、村主任、華西集團董事長職務,他當時並不想當這個書記,與老書記爭執過、拒絕過,他還積極推薦過別人當候選人。但2003年7月換屆選舉時,華西村170多名黨員一致投了他的票。老書記曾公開說過,自己推薦吳協恩接班是“舉賢不避親”。憑吳協恩的經歷和才幹,當時沒有人能真正與他相比,現在看來也是正確的“不二”選擇。吳協恩從2013年起每月只領3500元工資,上級批給他的1億多元獎金分文不取,還有什麼可說的,一般人能做得到嗎?吳協恩的愛人在華西集團物流公司下屬的供銷公司當經理也是很正常的事,畢竟她已54歲了,是一步步幹起來的。而且辦事認真、公道正派,深受村民信任。華西村成立以來先後換了6任主管會計,吳協恩家族沒有一人涉足。他的兩個兒子都是留學歸來的高才生,現在華西集團公司下屬的外地分公司擔任負責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該村1600多名具有勞動力的村民都在華西集團公司工作,吳協恩一家也是本村村民,像其他村民一樣在本村工作,靠能力掙工資,有什麼不妥?不存在“家族制”問題。

吳協恩當書記後審時度勢,對華西村的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提檔升級。又用創新思維一步一步地發展金融投資、農貿市場、礦石開採等服務型、高新科技等新興產業,其做法是完全正確的。2003年7月,吳協恩接班時華西村的年產值為105億元,現在已達到500多億元,而且利潤中傳統產業只佔35%,新興產業佔65%。事實勝於雄辯,還能說什麼?

關於龍希國際大酒店的經營問題,記者採訪了該酒店總經理孫斌,具體瞭解了詳情,該酒店2018年的產值是1.6億元,上交稅收6000萬元,實現利潤4000萬元,去掉村民消費收入還有1000萬利潤,不存在虧損的說法。老書記當年之所以提議蓋這個大樓,很重要想法是想讓富裕起來的華西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體驗到五星級酒店的服務,這有什麼錯?

華西村的經濟總量在全國發達的行政村中雖然不是最高,但其綜合實力、民生改善、黨建、綜合治理、村民幸福感、獲得感等經驗在全國農村絕對數一數二,成效非常明顯。所以在2001年6月被中組部、中宣部等中央七部舉辦圖展中首次稱其為“天下第一村”,的確有他的獨特的一面,可謂中國農村的一面旗幟。

有很多地方的村幹部千里迢迢去華西村考察、學習,怎樣才能從這個“高大尚”的行政村取得真經呢?記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完全可以學習、借鑑。

第一黨建引領,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華西村的黨建工作紮實、創新,具有獨特的一面。那就是書記帶頭,用實際行動不斷提高村黨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一是從吳仁寶到吳協恩都積極主動做到了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二是兩任書記都具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及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三是兩任書記都具有正確的思想、方向和目標;四是兩任書記都具有較高的思想境界,一心為村民、一心為集體。還有開闊的胸襟、無私奉獻精神;五是兩任書記都具有長期發展行為;六是兩任書記都愛看央視《新聞聯播》、《人民日報》等新聞,時刻關注中央的聲音和政策,並及時貫徹到全村群眾中去;七是兩任書記都密切聯繫群眾,注重傾聽村民的呼聲,想方設法為群眾排憂解難;八是吳協恩善於否定自己,堅持在堅定執行中央政策過程中結合本村實際,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九是吳協恩在選人用人上一視同仁、公平公正、注重發現、培養青年人才,充分調動大家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十是有的村也在開展“黨員聯繫村民”制度,可大都是“寫在紙上,貼在牆上,說在嘴上”。華西村卻是實實在在地落實到行動上,而且成效明顯。

在華西村,最好的建築是村民公寓、文體活動中心、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機構。而村委會至今還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蓋的一棟很舊的4層辦公樓裡辦公,窗戶還是木頭加鋼筋棍做的。兩任黨委書記都沒有自己真正的辦公室。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境界:幹部是村民的公僕。

第二、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華西村既無資源優勢,又沒有交通、區位優勢。老書記吳仁寶於1969年偷偷摸摸地辦了一個小五金廠,逐漸開辦了幾十家企業,形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經濟。吳協恩當書記後與時俱進,不墨守成規,思想解放,視野開闊,善於用創新精神,既保留提升傳統產業,又立足本村,放眼全國及至國外,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新產業,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華西村創造性地發展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用新型股份合作制實現了共同富裕。一方面通過運用有效機制實現多勞多得,勤勞先富,能者多富;另一個方面,通過工資獎金按勞分配,集體福利人人平等,股金分紅依股計提,獎金髮放採用現金髮放和個人名義參股二八開等方式,避免收入過分懸殊。

第三、堅持綜合治理,創建穩定、平安、和諧鄉村。鄉村治理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從點滴、細節抓起。村務公開、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是做好農村基層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華西村村有村規,民有民約,廠有廠紀,做到了制度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實行了黨務、村務、廠務“三公開”。這些規章制度從來不是“寫在紙上,掛在牆上,喊在嘴上”。而是“刻在心上,懸在頭上,幹在行動上”,讓村民的知情權、監督權得到落實。

華西村每月雷打不動地召開一次村民大會、黨員聯戶聯繫會議,青年智慧論壇,村黨委書記吳協恩的手機24小時開機,村民隨時可以進行信息聯絡等。村民與村“兩委”始終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有什麼建議和想法可以隨時講出來,而且件件有落實。

每年臘月二十九召開村民大會時,村裡給老人發“敬老金”,堅持開展“五好文明家庭”評比,尋找“好婆媳”、“好妯娌”等,這些細緻入微的活動,無疑會起到“春雨潤無聲”的作用,無形中會不斷提高全村村民的整體素質。

華西村民能過上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是兩任村書記帶領大家艱苦奮鬥幹出來的。吳協恩不僅有智慧會賺錢,還認真履行黨委書記的職責,把黨建抓好,把華西建設好、管理好,讓村民過上富裕生活,不愧為吳仁寶的兒子。

華西不愧為“天下第一村”,將成為引領全國農村振興發展的標杆和榜樣。

《全國著名村書記14》吳協恩:“關廠書記”轉型創新謀發展

(2) 吳協恩書記在認真學習黨章


《全國著名村書記14》吳協恩:“關廠書記”轉型創新謀發展

(3) 吳協恩到華西企業瞭解生產情況


《全國著名村書記14》吳協恩:“關廠書記”轉型創新謀發展

(4) 吳協恩到華西化纖廠新車間技改情況


《全國著名村書記14》吳協恩:“關廠書記”轉型創新謀發展

(5) 吳協恩在華西村首屆插秧節上為農民代表發獎


《全國著名村書記14》吳協恩:“關廠書記”轉型創新謀發展

(6) 吳協恩在村民家瞭解生活情況


《全國著名村書記14》吳協恩:“關廠書記”轉型創新謀發展

(7) 吳協恩與繼“妹妹”孫惠芬組成幸福家庭


《全國著名村書記14》吳協恩:“關廠書記”轉型創新謀發展

(8) 華西村獲得的國家級榮譽之一


《全國著名村書記14》吳協恩:“關廠書記”轉型創新謀發展

(9) 華西村幸福園九塔至尊


《全國著名村書記14》吳協恩:“關廠書記”轉型創新謀發展

(10) 華西村的村民住宅


《全國著名村書記14》吳協恩:“關廠書記”轉型創新謀發展

(11) 空中俯瞰華西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