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基本面研究系列之一:經紀業務

今天來聊聊券商基本面的情況,這個專題篇幅會比較長,所以我們分幾部分來說,涵蓋券商行業的不同業務條線,有經紀業務、財富管理業務、信用業務、投行業務、資管業務、自營業務等。我儘量每天寫一點,說的通俗易懂一些,因為有些業務確實還是挺複雜的,對於初涉券商行業投資的朋友儘量友好一些。

很多人會說牛市如果來了,無腦買券商就OK,熊市一直持續的話,買哪個都一樣,順勢而為比基本面研究要重要的多。這種觀點是現在投資券商行業的主流觀點,即認為投資券商是一種投機行為,基本面研究的重要性被嚴重弱化了,屬於可有可無的。我覺得這種觀點有它存在的邏輯,但未免過於片面。

券商基本面研究系列之一:經紀業務

熊市買入,牛市離場的簡單策略,確實可以解決部分收益的問題,但對於防控個股的個體風險無益。而且我們去做投資,如果對標的本身談不上了解,只有一個牛市的信仰,這是遠遠不夠的,這個信仰很難支持我們去重倉某個板塊或某隻股票。在投資領域,深度研究可以創造很多價值。對基本面研究得越透徹,對於收益和風險的來源也越明瞭,可以躲避很多投資中的大坑,進而有機會獲得超額收益。


一、行業概述


話不多說,我們首先站在全局的角度,看看券商的利潤和收入來自哪裡?雖然2019年的年報還沒有發佈,我們也基本可以做出大致的預測:

券商基本面研究系列之一:經紀業務

從上圖可以看出,去掉某些特殊年份的擾動,如2015年的大牛市和2018年的大熊市後,券商行業近年來的營收是穩步提升的,2019年將達到3600億,但是不同業務條線的佔比各不相同。

我們按百分比來看:

券商基本面研究系列之一:經紀業務

整體上呈現出經紀業務收入佔比逐漸萎縮,自營業務收入和利息收入佔比逐年增大的趨勢。其中,經紀業務收入佔比從2011年的高達50.63%逐步下滑至2019年的23.48%,已經讓出了營收佔比第一的位置。與之相對的是自營和利息收入佔比在2019年分別達到了32%和21%,二者之和達到了54%,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說券商整個行業的業態,也就是商業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個變化對於行業來說是喜是憂,後面我們還會重點分析。另外投行業務的佔比相對穩定,加上近年來略有萎縮的資管業務,就構成了券商行業的五大業務支柱。

首先還是要看看最基礎,也是我們最熟悉的經紀業務的現狀。

(朋友們可以先點個關注再繼續閱讀)


二、經紀業務


我們去證券公司開戶後,做的每一筆交易,都需要給公司支付一筆佣金,這個佣金就是券商經紀業務收入的大頭了。

券商收取佣金的模式是:佣金總額=佣金率*股基交易總額。所以要提高佣金總額,要麼提高佣金率,要麼提高股基交易總額。

首先看看股基交易額的數據:

券商基本面研究系列之一:經紀業務

日均股基交易額基本是與資本市場行情保持正相關的,市場火爆時交易額自然就比較高,2018年降至冰點的4100億,到2019年股市回暖後達到了5800億,但距離2015年時11000億的天量還相去甚遠。可以看出交易量這個部分對於券商來說是不可控的,屬於看天吃飯。

另一方面:佣金率的部分高低不等,對散戶和對機構也有顯著的差異。

首先對於機構客戶,券商提供的並不是標準化同質化的服務,還會有一些研報、策略等信息的支持,另外一些基金公司依靠券商來銷售產品,機構和券商之間並不是單純的走一個通道的關係,還有合作的關係,所以券商向機構收取的佣金一般在萬8,很少有下調的。

對於我們普通散戶來說,老客戶有些對交易成本不敏感的還在千1以上,近年來隨著“一人多戶”政策的改革,很多券商通過打佣金價格戰來爭奪客戶,已經把佣金率降至萬2.5以下的水平。所以這裡可以看出在佣金率上的一個怪象,批發的價格甚至高於零售的價格。

但是總的趨勢是比較明顯的,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大部分券商的平均佣金率近幾年來都在急速下滑:

券商基本面研究系列之一:經紀業務

2019年不足萬3,據說到今年的四季度已經只有萬2.8了,預計2020年全年的平均水平在萬2.6左右。

好在券商的佣金率不可能無限下降,是有一個剛性的“底部”的。這個底部就是券商需要給各類交易清算機構繳納的手續費,包括萬0.2的證券管理費,萬0.48的證券交易經手費,萬0.2的過戶費以及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等,加起來大約是萬1。所以2019年券商實際到手的佣金率=萬2.9-萬1,即萬1.9。

這裡可以看出,由於券商需要搭建交易系統,支付網點、人員成本等各種費用,收取的佣金率是有一個盈虧平衡線的。根據我查詢到的資料,2018年整個行業的經紀業務成本約為450億。我們現在知道2018年的日均股基交易額在4100億左右,那麼計算得出保本線是佣金率萬2.2。交易量越高,保本線可以給得越低,但低於萬1.5的可能性仍然很小。所以到2020年以後,整體的佣金率下滑的速度將要顯著放緩了,我預計未來五年的平均底部應該在萬2.5附近,再往下,從券商本身的讓利空間來看,內生的動力已經嚴重不足了,虧本兒的買賣總是不好做吧?

另外對於普通散戶還需要注意,在我們的交易成本里目前的大頭是印花稅,收取交易額的千分之一,單向收取(即賣出的時候收取)。我們可以看到萬3到萬2.5的佣金率變化相對於千1的印花稅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並不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客戶要求降低佣金率的意願也就越來越弱了。

券商基本面研究系列之一:經紀業務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交易佣金可以提供一個收入的彈性,在牛市裡股基交易量暴增,成本卻是相對固定的,券商多賺的那部分錢可以變成實打實的利潤。但這一商業模式本質是個通道業務,收過路費的,技術含量很低,市場競爭特別激烈,在市場不景氣時利潤單薄,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業務,另外市場空間也在面臨逐漸飽和的壓力,未來的發展受限。

現在我國的股民已經達到1.47億戶(五年前只有六千多萬戶),每5個城鎮人口就有1個擁有股票交易賬戶,可以進行有效投資的家庭有近一半擁有了股票賬戶,新開戶的股民交易的意願很低,有效戶(賬戶淨資產高於一萬)佔比越來越小。

在股基交易總額遲遲無法放量,佣金率又持續保持低位的背景下,傳統的佣金業務越來越成為雞肋,未來在行業內的地位會越來越邊緣化,多家券商已經開始嘗試戰略性的轉型“財富管理”業務,打開新的突破口。


感謝您撥冗讀完此文,您的點贊和轉發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我是堅持滿倉A股50年不動搖的夏至1987,您可以關注此公眾號,我將持續為您帶來有價值的原創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