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霸王別姬》中的什麼最深刻?

扁舟小調


說到名導陳凱歌的這部經典之作,我覺得劇中哥哥飾演的蝶衣在與段小樓在臺上演他們的拿手橋段“霸王別姬”,虞姬相別霸王,拿劍自刎的那一段最深刻。自我感覺程蝶衣對於段小樓的那份感情是很純粹的,當段小樓說出想要跟小菊仙好的時候,程蝶衣不顧一切得發作,這是很勇敢的。對於程蝶衣來說,段小樓可能是那種很堅實的依靠,他們一起學戲,又一起成名,其中的艱辛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而他們兩個的感情就好像他們所演的戲《霸王別姬》一樣,他們之間的感情也像霸王和虞姬一樣。可能有人覺得他們之間的感情好像有一點不正常一樣,不正常在程蝶衣他的感情上面。可能程蝶衣入戲太深了吧,段小樓的一句“可這是戲”,一下把我拉回了現實。段小樓和程蝶衣他們的感情好像已經演變成了親情,對於程蝶衣來說,段小樓的離開或者另找別人就是背叛,讓程蝶衣感受到了危機,所以他才會對師哥和小菊仙的感情那麼反感,到底程蝶衣的這種感情是對是錯呢?我不知道。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程蝶衣的那種“不瘋魔,不成活”的態度感受很深,他對於段小樓的那份感情在那個時代難道不是一種勇氣嗎?愛我所愛,但不是男女之愛。最後程蝶衣拔劍自刎,也是給這段感情畫上了一個句號,把電影的氣氛推到高潮。

程蝶衣的愛,純潔而勇敢。


影視列車長


要說對霸王別姬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程蝶衣了,當程蝶衣還是小豆子的時候,他被他母親狠心的扔到了戲班子,為此還被切了一根多餘的手指頭,雖說是多餘的,但是畢竟長在身上,那樣一刀下來,怎麼可能會不疼呢?他從小就過得艱辛,令人心痛。就算是小豆子進了戲班之後,他也沒有過得好點,不過當時值得慶幸是他的師哥,小石頭。也幸虧小石頭對小豆子照顧良多,不然以小豆子的體質,都不一定能熬過那個冬天。但是當小石頭變為段小樓的時候,也成為了程蝶衣的悲劇之始。小豆子是如何走上京戲的舞臺,成為角兒的?是在張公公出現之後,張公公之言,他看上了小豆子,之小豆子被玷汙了,每個人通向成功的代價都不一樣,但在小豆子這裡,尤為沉重。

在之後就是菊仙和袁四爺的相繼登場了,菊仙奪走了程蝶衣最為信賴和親近的師哥段小樓,而袁四爺只想得到程蝶衣這個人。許多看完電影的朋友,都會認為袁四爺是片中最懂程蝶衣的人,其實不然,袁四爺為何對程蝶衣獨獨青睞有加?因為程蝶衣演活了虞姬,而袁四爺又自比真霸王,他是因為虞姬,才對程蝶衣獨特的。但是程蝶衣的虞姬是在戲中,在生活中他是個活生生的人呀!程蝶衣在片中無人能懂其內心悲楚就算了,最為重要的是,最後,他還遭到了他最為信任和親近的師哥的背叛,於是程蝶衣近乎崩潰的大喊著,揭發舉報。當眾人散去的時候,他明白,京戲完了,他和他師哥也完了。

以上就是我認為程蝶衣在片中是最令人心疼的原因了,片中幾乎無一人懂他,連他的師哥都背叛了他。




餘玉虞


在《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的劇情中,對我印象深刻的點有三個:

1.小豆子被母親切去多餘的手指那一幕。深刻的不是那些血腥的畫面,而是小豆子手指被切下那一刻足足有2秒沒有開始喊疼。這一幕之前,是小豆子被戲班師傅拒絕,母子倆走投無路。小豆子說:娘,手冷,水都凍成冰了。手指被切下時,小豆子痛覺神經遲緩了,等反應過來才開始大叫。本來年幼的小豆子被拋棄、被拒絕已經很難過了,但在大悲大痛之中,影片還在細節上折磨人,這種感覺讓我非常難受,有種心被凌遲的感覺。

2.段小樓是假霸王。當年好心收養的小四與程蝶衣反目,逼著段小樓演霸王,要取代程蝶衣虞姬的位置。起初段小樓脫下行頭憤然罷演,像極了戲裡那個鐵骨錚錚的霸王,蝶衣緊緊跟在他身邊,一臉驕傲與信任。然而,有多相信就有多絕望,他明顯看到了段小樓的猶豫,他把霸王的行頭替段小樓戴上,他聽到霸王一聲熟悉的“來也”,他抖落菊仙給他披上的披風,帶著破碎的心黯然離開...

3.文革的揭發。段小樓本是不願誣陷蝶衣而被拉去遊街,隨後為保護菊仙萬般無奈去揭發程蝶衣。與活在戲裡純粹天真的蝶衣不同,段小樓活的現實、活得市儈。批鬥現場,在眾人逼迫中,段小樓把蝶衣不願提及的過往一段段曝光,程蝶衣徹底心死,將所有的憤懣發洩到情敵菊仙身上:我也揭發,我也揭發,揭發奼紫嫣紅,揭發斷壁頹垣!段小樓你!天良喪盡!狼心狗肺!自打你貼上這個女人,我就知道完了,我早就不是東西了,連你楚霸王都低頭了,那這京戲能不完嗎?報應!報應啊

!憤怒中的碟衣言語間都有些混亂,喊出這段話得碟衣得有多失望…而後,菊仙遭到批鬥,段小樓為保全自己當眾說不愛菊仙。桀驁的菊仙最終竟選擇上吊來了卻此生。這一場揭發,揭開的是一個個鮮血淋漓的傷口。

懷念哥哥張國榮。


問題天天都多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感情

首先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是有感情的,但這並不一定是超過同性的愛情,我更多的認為那是對一個近似於兄長的感激和崇拜,從程蝶衣的生平來看,小時候被當妓女的母親送去學戲,而且還砍掉了自己的手指,這是極其不幸的,但是母親的身份和當時的社會現狀,他的母親給他選擇了一條她所能選擇的最好的路,雖然她也可以選擇一個平常人家,但那樣的年代,必定日後是受苦的,畢竟自己妓女的身份在哪擺著,不一定有人家願意要,所以只能把目光投向同樣下九流的戲子,並且日後若是成了角了……所以這是一個母親最本能的想法:1.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苦,2.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好吧說的有點遠了,說回正題,學戲的艱苦過程這就導致了程蝶衣從小便想著被別人呵護,這時段小樓便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當程蝶衣被欺負時,被師父打時他都出面了,所以就在此時程蝶衣便對段小樓產生了我上述的感情。有人說段小樓對程蝶衣沒有感情,這純屬扯淡,若是沒有感情,怎會在師父打時踢其求饒,怎會在得知程蝶衣為就自己而去給日本人唱戲而憤怒,怎會在國民黨傷病搗亂時出手相救怎會在程蝶衣戒賭時悉心照料……不過段小樓的心境是出自一個兄長的角度,其實他對每一個師弟都是如此。段小樓其實是一個會像現實妥協的人,不僅僅是文革中,從小便是,從程蝶衣不願唱女嬌娥,段小樓將師父的菸嘴伸進程蝶衣的嘴裡強迫其唱,往日的善良的大師兄突然變得那樣,實在是大相徑庭,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是個向現實妥協的人。這樣的人很可悲,又想當救世主,可本身又習慣於向現實妥協。這兩個人都是悲劇,整部片子也是悲劇。霸王非霸王,虞姬真虞姬。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隴上陌客


《霸王別姬》裡令我記憶深刻的片段是。程蝶衣在他還只有六七歲的時候,他媽帶著他去到一個戲團裡,想讓他學唱戲。可是戲團裡的師父看到程蝶衣有一隻手是六指,不收他,無奈之下他媽為了他能在戲團待下去,就狠心的用一把菜刀把多餘的一根手指砍掉,就這樣程蝶衣留在了戲園子學習唱戲。費盡了周折啊。

小時候的程蝶衣在一次和師兄跑到街上玩時,剛好遇到了名角在戲樓唱戲,當別人都誇讚說唱的好時,程蝶衣不由的感慨道: "那得吃過多少苦啊";後來太監府上的人來戲園子程蝶衣唱到"我不是女嬌娥",他的師兄小樓用煙鍋桿直接伸進程蝶衣的嘴裡,使勁的搗,使得程蝶衣的嘴流滿了血;程蝶衣和師兄小樓來到太監府上唱戲,受到了讚賞,但是程蝶衣被這位老太監看上了,還將其給玷汙了,在程蝶衣回來的路途中看到一個被拋棄掉的孩子,非要收作徒弟,後來這個徒弟背板了程蝶衣。

裡面小樓的媳婦菊仙寧願死,也不願意往小樓身上潑髒水,而程蝶衣對小樓真的是用情至深。

最後程蝶衣之死吧,為何十年前沒死,卻在十年後自殺?到底程蝶衣因為失去了虞姬的大義,再也唱不出那一出霸王別姬的絕唱?還是程蝶衣那一刻忽然明瞭,懂得了虞姬的悲情,知道了失去霸王虞姬就再也不是那個虞姬了,所以自殺呢!

還有最後那句"我本是 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是不是又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或者最後這個結局是導演特意安排的就為了應了虞姬的宿命。





好劇直通車


一開始看霸王別姬,是因為豆瓣評分十分高,才去看的。我想,一部十幾年前的老電影,過去那麼久。還能保持那麼高的評分,一定會有這部電影的優秀過人之處。於是我去看了。最後,我深深地對程蝶衣這個角色著迷了。印象最深刻的是,程蝶衣的一句臺詞:

“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一秒,都不算一輩子……”

段小樓不禁感慨道:“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

段小樓在認為該成家立業之時迎娶了名妓菊仙(鞏俐),致使程蝶衣認定菊仙是可恥的第三者,使段小樓做了叛徒。這時,程蝶衣對段小樓還是摯愛著。直到文革,段小樓因恐懼而舍卻了道義,揭發迫害程蝶衣。程蝶衣也因憤怒而失去了理智,在極度失落中把刀口指向菊仙,“自打你貼上這個女人,我就知道完了,什麼都完了!”最後在《霸王別姬》的舞臺上,真正自刎,表達了自己對藝術的高度追求。

程蝶衣是一個具有滿滿悲劇色彩的角色,熱愛戲劇,直至瘋癲,摯愛師哥,愛而不得,最後自刎明志。

張國榮將程蝶衣的人物細節與情感刻畫得異常令人印象深刻,最後不負有心人,成功地讓大家記住了程蝶衣這個人。





熱愛影視牆


一、小癩子之死。

小癩子和程蝶衣段小樓還有戲班子裡其他孩子一樣,都是貧苦人家出身,從小因生計賣去戲班子裡,戲班子的訓練當真嚴酷至極,從體能到唱腔,腰板,各方各面高標準要求,稍不如意虐待體罰不在話下。

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癩子和小豆子偷跑出去看戲,看著舞臺上風光閃耀的角兒,小癩子在小豆子肩膀上哭得涕泗橫流,一邊哭一邊抹眼淚說道:“他們是捱了多少打才成的角兒啊?”

這句話內含著多少心酸委屈,沒體會過的人真的無法感同身受。

最後,怕師傅的毒打,小癩子吃完自己最喜歡的糖葫蘆之後,上吊自殺了。

戲班師傅說,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

只是這罪,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真的太過沉重了。再堅強的人,也是怕疼的。

二:菊仙之死。

菊仙是青樓女子,身處脂粉堆裡,卻難得性格剛毅貞烈。段小樓為她贖身,娶她為妻,她以為她可以擺脫賣笑的生活,從此相夫教子,安然一生。她以為他是喬木可以讓她攀附依靠一生,卻沒想到那個唱臺上威風凜凜的霸王並非真霸王,並沒有氣拔山兮氣蓋世的霸氣,不過是一介凡夫俗子,苟且偷生之輩。在他為了少受罪與她劃清界限的時候,她的心涼了,死了,她看透了這個名為丈夫的男人,看透了這個世界的人性,也看透了她的命運。所以,她選擇了死。

她出身青樓,卻以“仙”為名,或許是向死而生吧!

三、程蝶衣之殤

同菊仙一樣,師哥段小樓是蝶衣的依靠,是一輩子的寄託,只因年少無依時他的維護,他以為他們可以唱一輩子的戲,一個虞姬,一個霸王,生死不棄。可惜,他是真虞姬,而他並不是真霸王。最終,時代更迭中,他們漸行漸遠,沒能得償所願唱一輩子的戲,差的時間不止一個時辰、一個月、一年,而是大半輩子。最後,蝶衣如菊仙一樣,在絕望中自殺身亡。只有那曲霸王別姬還在舞臺上響起,只有那聲“小豆子”還在餘音不絕。





王小五郎


《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也是陳凱歌的“封神”之作。而對於一代巨星哥哥張國榮而言,這應該是刻在他生命裡的一部作品,甚至影響了他此後的人生。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不同的人看《霸王別姬》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很多人會對程蝶衣的那句“說好了一輩子,差一分差一秒,都不能算是一輩子”而最為印象深刻。但亞述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那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這是還沒有成為程蝶衣的小豆子,被其母親送去戲班學戲後要學的第一句唱詞。但小豆子在這句唱詞上,卻吃足了苦頭,因為他總是唱錯成“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一遍遍的唱錯,一遍遍的捱打。

是小豆子天生愚笨,記性不好嗎?顯然不是,他就是故意唱錯的,他用這種方式在和命運抗爭。彼時的小豆子,從生理到心理,對於自己“本是男兒郎”的性別認知,是無比堅定的。但偏偏因為他面相秀氣,身材瘦小,老師父認定了他是扮“女嬌娥”的好苗子。小豆子心裡其實也清楚,正如師兄段小樓勸他的,一切由不得他做主,他只能認命。但認命之前,他想做一次反抗,想為自己的尊嚴再做一次抗爭,所以,故意把唱詞唱錯,哪怕屁股被打開了花,也反覆唸叨“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就是他對自己尊嚴的無力捍衛和對命運的無奈抗爭,是他“本是男兒郎”的“最後的倔強”。於是,當他嘴角流著血、目光篤定、字正腔圓地唱出“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之後,他的悲情人生也真正拉開了帷幕。

這一段劇情,每每回憶起來,都讓人心裡發酸。當小豆子終於唱對了唱詞,周圍人的反應看來是皆大歡喜,心疼他的師兄段小樓終於放了心,老師父也因為制服了一個倔強但是個好苗子的小徒弟而寬了心,但“男兒郎”的小豆子,卻在周圍其他師兄們別有用意的嘲笑裡死去了,活下來的是認可了自己是“女嬌娥”的程蝶衣,他在以後的歲月裡,演活了虞姬,也把自己活成了虞姬。可命運總愛捉弄人,扭曲的社會更由不得你隨心做自己,你原本是“男兒郎”,它卻偏偏要讓你做“女嬌娥”;等你習慣了認可了自己是“女嬌娥”,它偏偏要站在道德制高點提醒你,你“本是男兒郎”。

其實,動盪的時代裡,誰都很難活成一出喜劇,段小樓和菊仙,甚或是那個時代裡的每一個芸芸眾生,都被時代裹挾活得很悲情。但程蝶衣的悲情尤其痛徹骨髓。無論是被送入戲班心不甘情不願的少年小豆子,還是日後成了“角兒”的程蝶衣,那股骨子裡的倔強是他無論是“男兒郎”還是“女嬌娥”都抹不去的烙印。這股倔強,也是造成他悲情人生的另外一個劊子手。如果沒有這股倔強,他不會認準了一件事兒、一個人而一條道走到黑,他不會對唱戲“不瘋魔不成活”,也不會入戲太深,認準了自己是“真虞姬”,段小樓是“真霸王”,更不會把“一輩子”的戲說當成是一句承諾。

只是不知道,最終化蝶而去的程蝶衣,這短暫悲情而又精彩絕倫的一生裡,他是寧願做最初的那個“男兒郎”,還是希望生來便是“女嬌娥”?

可嘆程蝶衣生錯了時代,雖然這個時代裡,也存在偏見和不認同,但畢竟,每一個人都可以最大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運,隨性做自己。蝶衣,你可以是“男兒郎”的小豆子,也可以是“女嬌娥”的“虞兮虞兮”……


亞述


小癩子給蝶衣留下的最深的印象,莫過於一句話:“等以後我成角兒了就天天吃糖葫蘆”和一個場景“最後因為害怕被師傅毒打,而上吊自殺。”他的自殺是有準備的,由於看著蝶衣被打的恐怖的場面,或許還由於他覺得成為一個角兒還要挨很多很疼的打而覺得害怕?總之,他有準備的自殺了,死之前他把自己身上所有的吃的東西都急急忙忙的吞了下去。這也許是許多學京戲卻沒有成角兒的人的另一種選擇吧。夢不能成真,就只有在虛無的世界中去尋找了。

但他卻留給蝶衣一生的印象。在蝶衣成角兒後,一次入場前他聽到了冰糖葫蘆的吆喝聲,就愣住了。那時候,他想到了什麼呢?小癩子的夢想?小癩子的死?或許是震驚和無奈?



發哥陪你看電影


霸王別姬,這個名字我很早就聽說過,而且知道是我的偶像哥哥張國榮主演的,想拜會很久了,但一直沒有機會看,直到早兩年,我終於認認真真地看完了,看完之後,只有兩個字,驚歎!

怪不得這麼多年過去了,它依然是中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當年奪得了該屆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這是中國在戛納電影節歷史上首次捧得金獎,也是我國唯一一部獲此殊榮的影片。

但對於我來說,也跟導遊陳凱歌有同樣的想法,沒有張國榮,就沒有《霸王別姬》,講到底,是張國榮成就了《霸王別姬》,劇中哥哥人戲不分,戲外哥哥艱苦學藝,堅持要達到一個專業京劇名伶的標準,慕求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有戲。最後那一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微微一笑,結束一生。我落淚了!

戲臺上的程蝶衣,戲劇外的張國榮,都一樣為戲瘋狂,為愛痴狂,這就是我看《霸王別姬》最深刻的地方!懷念哥哥!懷念獨一無二的程蝶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