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道家第一天書”《黃帝陰符經》(上篇)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道家第一天書”《黃帝陰符經》(上篇)

《黃帝陰符經》(又稱《陰符經》)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被歷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智謀之士所重視。作者據說是軒轅黃帝。

歷史上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李淳風、李筌、李治、李鑑、李銳、楊晟等都作過註解,《四庫全書》中有所收集。《陰符經》應該是一部思想著作,集道家的治國方略,養生之道,兵法戰術等。

《黃帝陰符經》共四百餘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內容是闡述天道與人事的關係。中篇主要內容是論述富國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內容是論兵法戰術的。

歷史上對《黃帝陰符經》評論不一。許多注家將其神化。其實《黃帝陰符經》是一部樸素、抽象的思想著作,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其中養生之道對我國的中醫理論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關於治國、治兵等謀略在歷史上都曾發生過積極作用。

我們仔細研究,此書大抵言天地陰陽運行變化,與人事之間有相生相剋之辯證關係,蘊含無窮機變,包含比較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這些思想對於我們研究宇宙大自然變化規律,養心修身,謀事策略都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道家第一天書”《黃帝陰符經》(上篇)


上篇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心,萬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機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道家第一天書”《黃帝陰符經》(上篇)

《陰符經》褚遂良大字楷書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觀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則,掌握這個自然界法則來行動,也就足夠了。

這裡天字古代很難解釋清楚, 天就是指這個世界,自然界甚至宇宙,是人力不可改變的客觀存在。執是掌握的意思,道是自然法則,這個道不是後世說的道教的道, 這裡是指道家學說法則。

中國自古以來,老子寫了《道德經》,形成道家學說,後來形成道教。但漢以後,由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道家學說落敗。其實漢以前我國古代思想,道家學說佔有重要地位。這一句就是要按照宇宙法則行動,天之道的自然規律如人的性,是靜止的。天之行是自然規律的運動,是動態的,如人的命,這一種靜、動結合,道家叫性命雙修,道家思想就是叫你順應宇宙自然規律,做到無為而為。包括人的生命運動和宇宙自然運動密不可分的,如果你認識這些道理了,你就算是比較完備

了。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道家第一天書”《黃帝陰符經》(上篇)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自然界運動規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壞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領悟宇宙這種關係的規律,以天道為人道的法則,這樣的人就能夠使它昌盛了。

賊:古代解釋意思是殘害、傷害的意思,這裡是指破壞力量。宇宙自然界有這五種傷害關係,《陰符經》中的五賊解釋很多,太公批註,為賊命,賊物,賊時,賊功,賊神。說黃帝得賊命之機,白日上升。殷周得賊神之驗,以小滅大。管仲得賊時之信,九合諸侯。范蠡得賊物之急,而霸南越。張良得賊功之恩,而敗強楚。有些注家認為,“五賊”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相生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剋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有人認為是身體的口、眼、耳、鼻、舌等,身體器官變化與自然變化息息相關,總之說法不一,不管怎樣說,說明事物內部存在矛盾規律,如果你掌握這些矛盾規律,順應這些客觀規律辦事,你就得到事功,得到萬物昌盛。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心,萬化生乎身。

將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剋的變化規律同自身變化規律一起認識,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與天道之規律,這樣宇宙雖大,如在心中;萬化雖多,不出一身變化規律之內。

五賊者為五種道術,也就是大自然變化歸納的五種客觀規律,如賊命,賊物,賊時,賊功,賊神;說小點是事物的五種變化規律,如“木火土金水”五行;再說小點是人身體中的“口、眼、耳、鼻、舌”等。古人常常講“天五星,地五行,色五色,音五音,人五臓”等,這是對立統一的五種變化規律關係,同道家修身按照這五種變化規律關係相結合,使其自身內應適合其外應,以達天、人同一之境界。

就象《黃帝內經》裡面的養生必須適應一年四季變化的氣候規律一樣道理,以求心理平衡,生理平衡。明白了自然規律和身體規律,你不僅保養好了身體,也能夠做好事業,當然《陰符經》的道理是能大能小,大到蘊涵治國之策,小到養生之術。所以講到明白這些道理,掌握這些規律,宇宙雖大好象在你心中,瞭如指掌,宇宙中萬象變化無非在你自己身體變化規律中都可找到。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道家第一天書”《黃帝陰符經》(上篇)

天性,人心;人心,機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其實是人原來的本性;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動靜變化規律中無形的變化著,這就叫機心。人性的變化都是由這“機”來決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規律的道來端正人性的方向,人們才能克服一些違背自然規律的主觀慾望,達到存天理定人性。

人的心是稟承於天地之性的,人性是隨著的自然變化規律而變化著的,所以說人性即是天性,人們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卻又不知所以然,比如人認識到自然規律中往往受到風寒要感冒,受到炎熱要中暑,但是沒有認識的東西很多,這就叫做“機”。天之所以能夠動,地之所以靜,這也是“機”在起作用。這種“機”表現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長短,身體好壞,人格高低,事業成敗等等諸多方面。“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規律來端正人性的方向,既修練自己的人性,又按照自然客觀規律成就事業,以天理定人性,真正達到性命雙修。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道家第一天書”《黃帝陰符經》(上篇)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天發了殺機,星宿就要移位可隕落;地發了殺機,江海中的龍蛇就要爬上岸來;人動了殺機,就會弄得天翻地覆。

天發殺機,是指一些反常的自然現象。如氣候反常,冬天變暖,久旱久澇,這樣連星際都會脫離軌道隕落。地發殺機,就是地震、海嘯、山崩,連水中動物都會逃離爬上岸。人發殺機是講人違揹人性,用所有的武器進行相互殘殺,就會造成地覆天翻,面目全非的場面。指人性不能違背自然之規律,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的要求,也就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達到和諧,比如現在氣候變暖就是人違背自然規律之結果,長此下去就會天地反覆。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道家第一天書”《黃帝陰符經》(上篇)

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天和人共同發生了殺機,這就造成了社會動盪不安的局面,大亂必然得到大治,在天下大亂,八方不守的局面時候,肯定會出現一個新的王朝,來奠定了自己萬變中的基礎。人的天性有靈巧和笨拙之分,但是要揚長避短,善於正確運用伏藏之術。

天發殺機是自然殺機,主要指自然災害:如天氣異常,山崩地裂,大水氾濫,蟲災旱災。人發殺機是人為殺機,主要指人事禍亂:如壞人當道,好人受氣,政治腐|敗,經濟混亂。人的本性是和天性相通的,因此人在心理上保留著與天性相通的靈性。

聖人總結出大自然的規律,儘量做到天人合一來安定社會,奠定基業。每個人的個性,都是有巧有拙的,不可能只有長處,沒有短處。所以處事就應該不動聲色、深藏不露,使對手難測深淺,就可以發揮長處,藏匿短處了。所以,伏藏便成為致勝的關鍵。所謂伏藏,就是嚴守機密,“大智若愚”便是這個道理,唯有善於伏藏,方能用其巧,揚其威。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就是揚長避短的謀略藝術。

從道家修練角度看就是要養道育德,巧拙之性俱隱伏於身心,然後內觀正性,外視邪yin,善則行之,不善則舍之,修身煉性,達到神定氣和。天性的自然威力,人應該可以掌握它,人要按照自然規律變化來行動,大到國家安邦定基,小到身體道德修養,做到揚長避短,自然規律無法抗拒時候就要預測,儘量化害為利,減少社會或者自身的傷害,所以道家一直提倡大智若愚,韜光養晦,順其自然。歷史上就象孫臏、蘇秦、諸葛亮、郭子儀等運用《陰符經》取得事業的正面效果。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道家第一天書”《黃帝陰符經》(上篇)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人有九個竅位,這九個竅位常常受到you惑和干擾,九竅中惟耳、目、口三者為招致精、神、氣散失之要竅,如果能夠得到動靜相宜的修煉,就能抗拒外來邪魔的入侵。

九竅者,耳二、目二、鼻孔二、口一,此為七竅,也叫“陽竅”,還有“陰竅”二(NiaoDao、gang門),合稱為“九竅”。九竅之中,惟耳目口三者為招邪之要口,耳朵聽到雜亂聲音就會精力動搖,眼睛迷於濃豔色彩就會神光鬆弛,嘴巴不停多說就會內氣散失,精、神、氣一傷,就會心緒迷亂,九竅不通,邪不可拒。

但是, 眼睛總是要看,耳朵就是要聽的,口是一定要講話的,它們不可能絕對靜止,只在懂得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人才能靜觀自然,心歸淡泊,更何有邪氣之不消滅哉!這是講人道,人體之自然規律,懂得修心養身的人,才能夠做到無為而為,有作為不以為之,無慾理事不被心身所累,萬物有忍而心不生厭,無執無著,身歸自然,造福人類。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道家第一天書”《黃帝陰符經》(上篇)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火是生於木者,木乾枯禍發,生大火,必然會攻克任何東西。奸邪的人生於國家內部,當他們時機成熟有動luan時,整個國家都會崩潰。懂得這五行相生相剋的自然變化規律和自身正邪變化規律,不斷加強自己的品德修煉,這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聖人了。

五行相生相剋中,金本克木,木反因之雕刻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茂盛繁榮;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氾濫;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曼延;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光明;克中有生,生中有克。同樣人的五行是五心、肝、脾、肺、腎,又稱五臟,也和自然規律五行差不多,只有生克適宜,五行相安。肝為木,心為火,腎為水,脾為土,肺為金,又有木對肝對目火對心對舌土對脾對口金對肺對鼻水對腎對耳。

總之,自然的五行變化同身體的變化是密切聯繫的,其實中國的中醫理論也是有此而來。如肝為木,心為火。木火熾燃必由水降,腎水降心火,心火溫腎水,達到身體平衡,身體不平衡,往往憂之傷脾、氣之傷肝,火之傷心,怒之傷腎,大喜大怒傷志。不平衡產生雜念,雜念為奸,奸起妒忌,動luan必生,這樣的人當道,國家就不安定。

所以《陰符經》講到人應該合乎自然五行規律,要修煉,精通動靜與伏藏之術。研究事物內部發展的必然規律,以智慧來防微杜漸,以法制嚴加限制。這樣的統治者,才是真正“天人合一”的的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