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當時死之前為什麼不把司馬懿殺了?

愛剪輯nice


曹操死前,司馬家可是滿門忠貞啊!司馬懿父親司馬防,是東漢老臣,一向以耿直公正著稱,家教也嚴格,生有八子,號稱“司馬八達”。


最關鍵的是,司馬家的家主司馬防在219年才死,只比曹操早死了一年。司馬家的事兒,基本輪不到次子司馬懿做主。



司馬懿還有個長兄司馬朗,政治地位比司馬懿高得多。司馬朗曾當過兗州刺史,屬於封疆大吏,有過兵權。司馬朗在217年征討東吳時,染病身亡。原本,司馬朗才是司馬家的繼承人,司馬懿繼承司馬家不過是個意外。


司馬懿在曹操生前,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最後職位是太子中豎子,相當於曹丕的跟班。司馬懿在曹操生前,一直都是文職,根本沒有掌控過兵權,在曹營內部一大群文臣武將里根本排不上號。



有傳說稱,曹操曾做夢“三馬同槽”,暗指司馬父子三人,但曹操誤認為是馬騰父子。其實,即使曹操當時聯想到司馬家三父子,那肯定也應該認為是司馬防+司馬朗、司馬懿三父子,或者乾脆做個“九馬同槽”的夢(司馬防+司馬八達)。何況,曹操死的時候,司馬三父子都死了兩個了(司馬防、司馬朗),這夢根本就不準了。


所以,編造這個“三馬同槽”夢的人,對歷史根本沒有進行考證。



司馬懿最後的發達,關鍵在於作為曹丕的跟班,成了魏文帝的開國功臣和基本班底。他的發跡,要在曹操死後才開始。(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這個道理比較簡單,不需要太多文字解釋,曹操沒有殺司馬懿的理由,必須留一個人下來輔助對抗諸葛亮。

曹操在世時,司馬懿藏得很深

一方面,曹操在的時候,司馬懿沒有什麼非份之想,只是想一心輔佐曹氏一家,為其出謀劃策,即使有不才之心,司馬懿也掩蓋得非常好,基本上不露什麼馬腳。曹操雖然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但是司馬懿一直跟著曹丕混,表現得很不錯,無論從能力還是氣質是,曹丕還是可以控制住司馬懿。司馬懿在曹丕手下了是中規中矩,不敢有什麼想法。

所以,曹操一看,自己的兒子能駕馭得了司馬仲達。也就放心的去了。

事實證明,曹丕在位時,司馬懿也確實不敢有什麼反叛的舉動。只不過,曹丕活的時間太短了,

司馬懿篡位的誘因

曹丕從當上魏王,到當魏文帝的這段時間裡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把曹植、曹彰等兄弟全部趕回封地,還派人對他們嚴加監視。接著,曹丕又殺了曹植的親信丁儀、丁廙兄弟。但曹丕還是不能放心,他始終把自己的弟弟們幽禁在封地,不許他們自由行動。曹丕的這種做法導致了他本人以及後繼皇帝的孤立,這也是曹魏走向衰退的原因之一。讓司馬懿奪位時,沒有曹家兄弟出來幫忙。

即使曹丕命短而死,明帝曹叡二十四歲即位,司馬懿也沒有造反之心,可是後明帝也沒活多久,

而且比較荒淫,所以,35歲就死了。

明帝死後,年僅八歲的太子曹芳即位。明帝的皇子皆早夭,曹芳不是明帝親生,據說家系不明。這也一直是明帝的一塊心病,他在病重時選了曹爽和司馬懿來輔佐幼小的曹芳。 曹爽是曹氏一族的實權派人物曹真 之子。明帝本來打算讓曹操之子,與自己從小關係親密的燕王曹宇當曹芳的監護人,但是近臣劉放等人以反對皇族參政為由,而是推薦曹爽當監護人,又把滅公孫淵後一直駐紮遼東的司馬懿緊急召回。這就是以曹爽為中心的曹氏一族和以司馬懿為中心的官僚勢力爭權奪利的開端。

這簡直是逼著司馬懿篡位,因為,皇帝年幼。曹爽本為太子黨公子哥,其親信也多為一些自詡為名士的輕佻淺薄之士。其中何晏是後漢末期外戚何進的孫子,因其母后來成為曹操的側室,所以從小在宮中與曹操之子一起長大。

曹爽及其黨羽親信,操縱著年幼的皇帝,屢改制度,並擅自伐蜀給魏帶來巨大損失。這些雖然司馬懿都看在眼裡,但他卻儘量迴避與曹爽發生爭執。司馬懿詐稱有病,不問政事,韜光養晦,等待時機。但是曹爽陣營並沒有完全放鬆對司馬懿的警惕。

其實,曹爽的所做所為,其實也是不得人心的。

由於司馬懿演技太好,騙過了曹爽。

最終司馬懿選擇了篡位

因此,曹芳即位十年後的正始十年(249,後改為嘉平元年),司馬懿終於開始行動。這年正月,曹芳往高平陵祭拜明帝,曹爽等隨行。司馬懿趁機以皇后之命關閉城門,宣讀歷數曹爽罪狀、要求即刻罷免其職的上奏文。曹爽在城外聽到這個消息一時束手無策。親信桓範勸曹爽帶皇帝去許都,以天子之名號召全國對抗司馬懿,曹爽拿不定主意,最後決定放棄抵抗向司馬懿投降。從小嬌生慣養沒吃過苦的曹爽,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被砍頭。司馬懿先把他們一族鋃鐺關起來,不久就找藉口將曹爽及黨羽親信夷滅三族。事後司馬懿被任命為宰相,但他卻固辭不就。但是毋庸贅言,司馬懿此時已重歸政界,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與曹爽關係親密,也是曹爽姻親的夏侯霸就是在這個時候亡命蜀國的。

曹操生前不殺司馬懿是情理之中,曹丕、曹叡時期,司馬懿都被控制住,到了曹芳,一方面年幼,另一方面草包曹爽的不才,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樣,讓司馬懿自己想不造反都難。關鍵還是曹氏家族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造成的


國內ERP專題


司馬懿有驚世謀略不假,但是司馬懿善於偽裝,偽裝到最後其實曹操雖然不放心司馬懿,但是在曹操的心中,司馬懿是無法與自己其他謀士所能相提並論的,如果真覺得司馬懿是威脅,那麼排名在司馬懿之前的那些謀士豈不是更應該先殺嗎?再者司馬懿是曹丕的師傅,跟曹丕關係相處的很好,曹丕經常在曹操面前為司馬懿開脫,這也是司馬懿能活著的原因所在。

司馬懿是一個既有才華又懂得收斂鋒芒的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忍,其實對於一個有才華的人來說能做到這一點屬實不容易啊,君不見楊修不就是死在自己鋒芒畢露以及不知道收斂的性子之上嗎?而司馬懿這一隱忍就是幾十年,這份耐性韌性真是少有啊,這樣一個有才華又能忍的司馬懿,成就大事還不是早晚的事嗎?可以說司馬懿算得上一個隱藏的高手了。

再者有曹操在司馬懿恐怕不敢也沒有那個膽量謀反,而曹丕雖然不及曹操但是政治智慧高不說,城府也是極深的,司馬懿自然也不敢造次,曹睿其實也是如此只不過這幾個人都太短命了,而司馬懿不僅能忍壽命還長呢,這也是一種本事啊,所以後期司馬懿家族統一三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罷了。





婉兮歷史


為何要殺呢?

在中國古代,我們的史書總會將一些讖語、一些靈異事件放在那些帝王身上,尤其以開國君主為主,司馬懿雖然沒當皇帝,但他確實是西晉王朝的實際奠基人,所以史書上必然給他安排一些劇本,來襯托其家族得江山的合法性,而翻開司馬懿的履歷,其實在曹操時期,他多數時間還是個安安分分的打工族而已,這樣的人,曹操沒有要殺他的緣由。

一、傳奇色彩不可信

關於司馬懿身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無疑就是“鷹視狼顧”和“三馬同槽”的故事了。

鷹視狼顧,出自《三國演義》,本就是小說家之言,根本不可信,這樣的生理構造異於常人的動作在現實中很難實現,而“狼顧”,確實出自《晉書·宣帝紀》,不過可信度很低。

三馬同槽,也是出自《晉書·宣帝紀》,更是扯淡了,都是神話司馬懿的筆法罷了,這種來自夢境的寓言,史書上太多了。

二、有才更有勢

司馬懿確實有才,但對於曹操來說,司馬懿與他手下的那些幕僚差不多,何況司馬懿出道時很年輕,需要歷練。而曹操給司馬懿工作機會更多是應為其父司馬防。司馬氏是世家大族,在東漢末年頗有勢力,而司馬防在曹操年輕時,還有提攜之恩。曹操提攜司馬懿更多是看在司馬防的面子上,加上司馬懿還有點小名氣,一切就是水到渠成,典型的東漢圈子文化。

三、宦海初遊很安分

司馬懿最初任職的不過是個小小的上計掾(類似於民政工作),不過時間不長,他就被曹操任命為丞相府文學掾,而主要工作就是充任曹丕的輔導和侍從官員。歷史上司馬懿並未展現出什麼出色的文學才華,但正是此工作給曹丕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在丞相府文學掾之後,司馬懿先後又擔任過黃門侍郎、議郎、丞相府東曹屬、丞相府主簿等四種職務。總的說來,上列官職的品級都不高。最多就是個中層幹部,在此期間,司馬懿確實展現除了不錯的才幹,但曹操並未對他委以重任。

四、留給未來用

司馬懿人生真正的轉機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這一年曹丕正式成為曹操的法定接班人。這時的曹操已經感覺到自己的老邁,於是在兩年後(219年),將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世子曹丕。這時的司馬懿可謂年富力強(40週歲),而220年,曹操就去世了,其用意明顯是為了給自己的兒子用,司馬懿屬於未來!

從司馬懿的履歷看來,他確實是從基層一步步穩紮穩打上來的,拋開史書給他的光環,他不過是愛才的曹操提拔的眾多人才之一,司馬氏的成功不過是歷史的選擇而已。在曹操眼裡,司馬懿雖然開始有點傲嬌(拒絕了曹操一次),但其確實極具才幹,誰能想到這個年輕人日後將曹氏子孫玩弄於股掌呢?


黑水布衣


這其實是要講“政治規矩”的,曹操也曾對司馬懿動過殺心,只是司馬懿太會表演,最終瞞天過海,在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中活了下來。而除此之外,司馬懿的身份也為他提供了一層保護色。

“影帝”司馬懿

司馬懿的本性是堅忍陰毒的,和一般儒士的迂腐不同,司馬懿卻能隨機應變,最終騙過了曹操、曹丕等人。即使在《晉書》中,對司馬懿的評價都不是很高。

帝(司馬懿)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明帝時(東晉明帝司馬紹),王導侍坐。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導乃陳帝創業之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跡其猜忍,蓋有符於狼顧也。(《晉書》)

這段記載,說明了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司馬懿善於偽裝且有機變。曹操懷疑司馬懿以後會圖謀不軌,因此對曹丕說明情況,多疑的曹操已經對司馬懿起了殺心。但司馬懿早和曹丕打好了關係,因此曹丕幫他說好話。

此外,司馬懿勤於本職工作,甚至廢寢忘食,以此打消了曹操的疑慮。司馬懿的演技,放在現在絕對是影帝級的,不然多疑的曹操不會放過他。而且,後來司馬懿裝病,成功騙過曹爽,都證明其善於偽裝且有機變,能夠成功矇騙世人。

第二,司馬懿有著堅韌的意志。司馬懿除了善於偽裝之外,還有著堅韌的意志。司馬懿歷侍曹操、曹丕、曹叡、曹芳,並在曹芳時期滅掉曹爽,從而把持了曹魏政權。司馬懿能夠隱忍這麼長時間,其心理素質必定是超強,不然早就瘋掉了。

眼見曹丕、曹叡還強大的時候,司馬懿能夠隱忍且奉獻自己的忠心。一旦曹氏子孫變得孱弱,司馬懿便發動致命一擊,從而攫取了權力。沒有堅韌的意志,是萬難做到這一點的。

第三,司馬懿有著陰毒的本性。司馬懿在成功把持政權後,把曹爽和他的同黨都夷三族,即使是出嫁的女子也被殺掉。等到東晉明帝時,想要知道晉是怎樣建立的,王導便把司馬懿的事蹟講給他聽。

即使是司馬懿的後代,聽完他的事蹟後都感到羞愧,以致懷疑晉朝能否長久保持下去,由此可見司馬懿陰毒的本性、狠辣的手腕。

司馬懿能為曹魏政權做貢獻

曹操之所以沒有殺掉司馬懿,還跟當時天下大勢有關。三國鼎立,各方都在極力招攬人才,曹操自然不願意擔上“殺士”的名聲。

方今收天下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這也是曹操當初不殺劉備的一個原因。假如此時曹操已經一統天下,自然不介意順手除掉司馬懿。但天下尚未統一,各個政權除了比拼硬實力外,還需要比拼人才這種軟實力。司馬懿確實有才,因此曹操只是提醒曹丕而沒有痛下殺手,要的就是留下司馬懿給曹丕做貢獻,曹操也相信曹丕足以駕馭司馬懿。

天子(曹丕)自廣陵還洛陽,詔帝曰:“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

曹丕對司馬懿的軍事才能極為認可,曹丕在東線作戰的時候,就讓司馬懿負責西線;曹丕在西線的時候,就讓司馬懿負責東線。司馬懿自受到曹丕重用後,一直掌握軍權達27年,屢立戰功,為他在軍隊中積累下大量人脈。尤其是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和諸葛亮多次交手的司馬懿更是聲譽日隆。

曹丕、曹叡尚能駕馭司馬懿,但可惜兩人都是早死,小皇帝即位後孱弱。再加上輔政大臣曹爽等人完全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最終使得垂死之年的司馬懿,奮力一擊奪取了曹爽的權力。最終經過司馬師、司馬昭的努力後,司馬氏終於攫取了曹魏政權。但在這背後,其實還有著兩個不同階級的鬥爭。

司馬懿身份也是一層保護色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豪族逐漸成為了統治階級的主要力量。到了東漢末年,儒家豪族的勢力更是成長起來。汝南袁氏(袁紹、袁術等)、汝南荀氏(荀彧)、弘農楊氏(楊修等)、河內司馬氏(司馬懿等),都是儒家豪門的典型代表,也是形成割據勢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服膺儒教。(《晉書》)

而曹操的出身卻是寒族,因為曹操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操這樣的出身,自然被儒家豪族看不起。而曹操本人也走的不是儒家的路數,是更加註重刑名的法家。

魏武好法術而天下貴刑名。

在儒家的觀念中,宦官是不應該佔有政治地位的,所以曹操只能從寒族人物那裡獲得支持。當然,曹操後續也得到了部分儒家豪門的支持,比如荀彧(原先投奔袁紹,後歸附曹操)等。

等到官渡之戰後,曹操的勝利代表著寒門戰勝了儒家豪門(袁紹)。儒家豪門的力量遭到挫敗,不得不暫時選擇隱忍。楊修、荀彧之死,也代表著曹操對儒家豪門的打壓。但這種方法,只是治標不治本,儒家豪門的力量依舊強大。

所以,曹操即使殺掉司馬懿,依舊無法改變儒家豪門擁有強大力量的現實。因此,面對“順從”的司馬懿,曹操只是提醒了兒子曹丕,而沒有直接動手。等到曹丕為了登上皇位,選擇了和世家大族妥協,以“九品中正制”來選拔人才的方式,換取世家大族對他登基的支持。但儒家豪門暗中支持司馬懿奪權,這也是後來西晉能建立的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曹操之所以沒殺掉司馬懿,是遵循了基本的“政治規矩”。即在沒有拿到司馬懿確實的謀反證據之前,礙於當時尚未統一的局面、司馬懿代表著儒家豪門勢力以及司馬懿確實有大才,能為子孫後代做貢獻,才對司馬懿網開一面。

這也跟司馬懿“影帝級”的演技密切相關,如果不是他很好地掩飾起自己的野心,曹操說什麼也不會放過他的。即使到了曹爽,也是先後多次試探司馬懿,但都被司馬懿成功識破並躲過。如此堅忍陰毒且有才的司馬懿,最終和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顛覆了曹魏的政權,這是當時的曹操所料想不到的。


飛熊說歷史


  • 首先,曹操知道這個司馬懿不簡單,但他沒有想到他會威脅到自己的子孫,雖然當時天下曹操佔據了北方,但是還有劉備、孫權。曹操並沒有實現自己一統的大志向,所以這個重擔就得交給自己的後代完成,雖然當時的司馬懿有些志向,但也只是曹丕手底下的一個幕僚而已,對曹丕是造成不了威脅的。

而且當時爭奪世子的時候,司馬懿就站在了曹丕這一邊,看起來是非常的忠心,而當時曹植身邊也有一個幕僚楊修,這兩邊都為了世子之位而爭奪。

  • 曹操後來就覺得,曹植有點華而不實,難以繼承大位,就把曹丕立為了世子,所以楊修就成了曹丕身邊所威脅的人了,同時楊修並不是像司馬懿一樣,他是一個不安分的人,總是愛揣測曹操的心思,只要有他在,曹丕就會有阻礙,最後也就把他殺掉了。

而司馬懿在曹操看來是一心想要扶持曹丕的,曹操為了成就一統天下的大業,還是把司馬懿留在了曹丕身邊。

  • 還有曹操也是一個愛惜才能的人,一般不會亂殺人,除非是曹操不能容忍的時候。在當時想要做官很難的,沒有地位,就算有知識也是無法當官的,所以曹操在招攬自己的人才的時候,不在乎出身,提出了一個唯才是舉的方針,只要有才能,通過舉薦,就可跟著他幹,所以曹操在當時就獲得了一大批人才。

一開始司馬懿也沒有跟著他幹,也是曹操下了死命令才過來的,曹操是不會輕易的殺掉有才能的人,除非他們是不想為曹操辦事,在一定的程度上,他還是蠻容忍的。

  • 曹操對人員的把控也是非常好的,始終都打壓這司馬懿,在他手裡是沒有機會讓司馬懿接管兵權的,而且司馬懿也是比曹操歲數要大個10來歲的,當時曹睿也是不小的了,所以曹操認為自己的子孫還是有能力能夠壓制住司馬懿的。
  • 再加上,曹丕一心想當上世子,這其中也少不了司馬懿的支持,所以曹丕也是一心護著司馬懿的。可奈何曹丕和曹睿都沒有活的的長,都讓司馬懿當了輔政大臣,最後的權利最終還是落到了司馬懿的手上。

總之曹操一心想的就是為自己的子孫打好基礎,能夠更加的一統天下,只能說是司馬懿太聰明瞭,懂得明哲保身,不會犯任何錯誤,目的就是要讓曹氏親貴他們放心,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後面的事誰也說不準對吧。曹操一代梟雄在生前,可謂是輝煌的,可他也不會想到,自己的江山還是被他提防的司馬懿奪了回去!


老杜肚裡能撐船


曹操沒有殺司馬懿我認為有三個因素。

第一曹操愛才,讀過三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比如許昌放關羽,從當陽放趙雲,曹操寬仁大度在三國也是有所體現的。徐庶終身不設一謀,曹操也曾加害。張繡殺操愛將典韋長子曹昂愛侄安民,張繡降了之後仍然可以封侯賜爵。做這些都可以看出曹操是個愛才之人,司馬懿本身就是個人才,雖然隱藏的比較好,但是曹操對其才能還是認可的。這也應了曹操說過的那句“天下英雄盡入我彀中”。

第二個原因,司馬懿家族在河內是個大家族,在古代帝王都希望擁有士族對自己的支撐,所以一心想雄霸天下的曹操更不可能去殺司馬懿。

第三個原因,是司馬懿本身的原因,司馬懿城府很深,在曹操死之前刻意低調隱藏自己。且和魏文帝曹丕關係非常好,換做現在的話來說這就是抱大腿來保護自己,魏文帝曹丕對其也非常信任,這也是造就司馬懿後來囂張跋扈的原因之一。

綜上三個因素,也為司馬滅魏埋下了伏筆


人生修行者


首先,對於楊修和司馬懿這兩個人,都是非常聰明的人物,為什麼曹操要殺了楊修,卻放過了有遠大志向的司馬懿呢?後世人一直以為,楊修死於小聰明,並且言之鑿鑿地舉出多個證據。不過,從根本原因上來說,楊修之死,很可能是因為立場和曹操的對立。楊修的父親楊彪為尚書令的時候,就對曹操有所看法,更不用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加有著不可協調的矛盾。在這一點上,荀彧也是因為和曹操有不同意見,最終也被逼自盡。

其次,對於楊修來說,在曹操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他站在了曹植這一邊。經過楊修等人的幫助,曹植一開始確實處在了上風。不過,對於曹丕來說,也有司馬懿、陳群等謀士的支持。在這一之後的爭鬥中,曹丕反超了曹植,最終被魏王曹操確定為繼承人。在此背景下,為了避免曹丕和曹植兩兄弟之間激烈爭鬥,確立曹丕繼承人的地位,曹操自然需要對曹植的勢力進行削弱。由此,對於曹植的謀士楊修來說,因為太過聰明的緣故,很可能會成為曹丕之後的重要威脅。到了公元219年,曹操在臨死之前找了個理由殺了楊修。

那麼,曹操為什麼放過了司馬懿呢?對於曹操來說,生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對於喜歡猜疑的曹操,這樣的司馬懿讓自己心裡很忌諱。因此,曹操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是,相對於楊修,司馬懿無疑站到了立場,也即是在輔佐曹丕這位曹氏家族的繼承人。在此基礎上,曹丕自然對司馬懿非常維護和信任。對於曹操來說,臨死之前主要關注的是讓曹丕順利即位,並且最終稱帝。在這一點上,司馬懿的存在顯然是利大於弊的。

最後,曹操之所以沒有殺司馬懿,也是因為司馬懿在當時小心翼翼,沒有什麼問題讓曹操抓住。而對於當時的楊修,則是因為行事上的自大,所以讓曹操隨便都能按一個罪名。並且,在年齡上,司馬懿的年齡要比曹丕大8歲左右。對此,曹操很可能是覺得司馬懿的年齡要明顯大於曹丕,也即曹丕只要在位,即便司馬懿有異心,都會被曹丕所壓制。但是,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曹丕在位不過數年就去世了。至於曹丕的兒子曹叡,同樣在司馬懿生前就去世了。由此,曹操放過的司馬懿,其勢力不斷強大,最終其孫子司馬炎取代了曹魏。




大黃墅帝國自媒體


曹操愛才惜才,因為曹操在忌他,甚至是曹操死後也交代防著司馬懿,因為曹操能看出來司馬懿和他是一類人。但司馬懿很懂的明哲保身,曹操在世的時候不出謀、不諫言、不爭權、不奪利,所以曹操抓不到把柄。曹操要是沒理由直接殺他的話會留下忌才的罵名,這是曹操所不願意的。當時郭嘉,荀彧,賈詡,楊修等謀士均也不在,曹操也想把司馬懿留給兒子曹丕,讓他輔助曹丕,畢竟司馬懿是個人才,種種考慮之下曹操還是留下了司馬懿。




LHC否極泰來


古典昭今(詩音華)回答:

(一)司馬氏家三人掌握魏國兵權。司馬懿自從被曹操重用後,就排除異已,把大子司馬師和二子司馬昭掌控二支最尖銳的部隊,使主要軍隊能給自已調配;自已在曹操面前大智若愚,俯首貼耳,陽奉陰違,表面為曹家效命願肝腦塗地,暗地卻為曹操死後另作打算。打仗時老謀深算,使蜀國孔明和吳國周瑜還算難於抗衡,曹操自己也明白,除了他,再難找到適合的了。

(二)曹操愛才惜能如愛自已命。“用人不疑司馬懿”,他這種過分地任人唯賢,導致了“司馬昭之心”的肆意恣長。既然是“不疑之人才”,司馬懿可以放心地發展自己的親信在軍政方面獨霸,不僅兩兒子掌控了軍權,還有數親朋在軍政當權。雖曹操在晚年夢見“三馬同槽”,也想有所扭轉,但大勢己去,盼望兒子曹丕,讓漢獻帝禪位登帝來解決,但曹丕過淫命不長,以致使“司馬霸魏國兵權”的司馬氏家最後以“三國合晉”,司馬篡朝得順利實現,魏朝自從曹丕登帝后三十幾年被司馬家氏替代建立晉朝。

——古典昭今(詩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