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共讀11本書,我收穫的不只是讀書,還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從去年10月份開始,我加入了由圓子組織的共讀群,群裡有十幾個小夥伴約定每天一起讀書,現在四個多月過去了,我們一起讀了11本書,打卡思考題100多天,語音覆盤20多次,寫文章11篇。

以前的我,一年讀不了5本書,想起來的時候讀上一本,讀的基本上都是國內作者寫的比較容易讀的書。而在這次共讀中,我卻讀完了11本書,包括了《滾雪球》、《窮查理寶典》這樣的大部頭,《三體》這樣的硬核科幻書。在這之前我一篇文章都沒寫過,也沒上過寫作課,在這期間,我參加了今日頭條的寫作訓練營,並在訓練營期間拿到了圖文原創,加了黃v認證。

4個月共讀11本書,我收穫的不只是讀書,還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讀過的書

你是不是不屑的認為不就讀了幾本書嗎,這有什麼好寫的呢?其實我的收穫真不是讀書可以概括的了的,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共讀過程中的收穫和感悟。

1、讀書是核心習慣,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一個習慣擁有以下兩個特點,就是一個標準的核心習慣。一是這個習慣會引起連鎖反應,帶動其他好習慣的形成;二是這個習慣能夠成為其他好習慣發展的一個架構。

讀書就是這樣一個核心習慣,通過4個多月的共讀,我已經養成了讀書的習慣,讀書成了我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此外它還額外贈送給了我幾個其他的習慣。

4個月共讀11本書,我收穫的不只是讀書,還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習慣

01早起的習慣

我們的共讀時間是早晨6:00-7:00,每天閱讀同一本書固定的頁碼,一般50-70頁。開始時大家拍照上傳書的起始頁碼,結束時拍照上傳書的終止頁碼。我給自己定的鬧鐘是5:50,我平時的起床時間一般是7點以後,現在改成5:50,鬧鐘響了,特別不願意起床,勉強起來了,頭也暈乎乎的,伴隨的是一整天頭都暈乎乎的。

4個月共讀11本書,我收穫的不只是讀書,還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早起的鬧鐘

大約過了20天,我完全適應了這種節奏,頭腦特別清醒,讀書效率也提高了,白天的狀態也很好,都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在我這裡真的應驗了,我的早起習慣就這樣養成了。自那以後,我的鬧鐘時間從來沒改過,雖然偶爾會有起不來的情況,那只是極少數的情況。

02思考的習慣

以前我讀書只能稱的上是看書,一本書從頭看到尾,看完了就完了。在共讀的過程中,每天要回答3個思考題,把自己的思考寫下來並打卡。我養成了思考的習慣,對書的內容進行了思維加工,理解更深刻了。

4個月共讀11本書,我收穫的不只是讀書,還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此外,在生活中我也養成了思考的習慣。我會去觀察我們家附近的哪些店開得好,哪些店開得不好,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我會去思考我做的每件事情,有沒有優化的空間等。

03輸出與寫作的習慣

共讀的過程,每天的閱讀量並不大,50-70頁,但是每天都有針對讀書內容的思考題。每天完成這些思考題讓我養成了輸出的習慣。在每本書結束時,我們要針對書的內容寫一篇長文章,在寫文章的過程中我學會了抓書的主線,學會了找書中的觀點,學會了積累書中的素材為下次寫文章時用。現在我讀完一本書,都能寫出一篇2000字以上的文章了。我在頭條的圖文原創和黃v認證也取決於我讀過的書和寫過的思考題和文章。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個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人,一個壞的習慣可以毀了人,很多人終其一生改變不了抽菸的習慣,很多人終其一生改變不了酗酒的習慣,有些人卻在小小年紀養成了讀書的習慣、運動的習慣、自律的習慣等。

我在四個多月的共讀中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帶動了早起、思考、寫作的習慣,是不是一舉多得呢?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優先去養成核心習慣,這個習慣會帶動更多習慣的養成。讀書是核心習慣,運動也是核心習慣,大家只要多去挖掘,找到核心習慣優先去養成,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沒有那麼困難。

2、我一個人無法改變世界,但我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世界

在《我的閱讀觀》裡有這樣一句話:我一個人無法改變世界,但我能改變一個人的世界。當我們自己改變了,一切似乎都變了。因此,改變請從自己開始!改變,請從閱讀開始。

4個月共讀11本書,我收穫的不只是讀書,還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我的閱讀觀》

我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在我的影響下,我也改變了老公和孩子。老公以前從不讀書,在我的影響下,老公拿起了書,把我買的很多書都讀完了,還和我分享書中的內容。孩子在我讀書的時候,也經常拿著繪本自己讀。現在我們整個家庭的重心在讀書上,沒有時間和精力吵架、鬧矛盾,家庭關係也越來越融洽。

一朵雲吹動另一朵雲,一顆樹撼動另一顆樹。我一個人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可以改變自己,然後去影響另一個人,依次影響更多的人,等一群人改變了,就可能改變潮水的方向。

3、讀書如灌水,要每天堅持不放棄

在《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裡,主人公洪鎮洙在挑戰100天33本書養成讀書習慣時,在讀完了10本書的時候遇到了倦怠期,他看不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什麼變化,懷疑讀書沒有什麼用。洪鎮洙的導師會一卻告訴他:讀書和往缸裡灌水是一個道理。我們往缸裡灌水時,開始一兩滴水是很不顯眼的,水到了一半的時候,再倒一兩滴還是看不出什麼差異,從這個角度看,無論如何缸也是灌不滿的。不過千萬不要半途而廢,如果一滴一滴地灌到最後,那結果會怎樣呢?缸裡水就滿了。

4個月共讀11本書,我收穫的不只是讀書,還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無論遇到任何事都要保持每天往缸裡灌水的習慣,每天讀書就是往自己的缸裡灌水,只要每天堅持讀書不放棄,缸裡的水會越來越多,改變也是遲早發生的事情。

4、獨行快,眾行遠。

這次共讀我能堅持下來,社群的功能功不可沒。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天南海北的聚在一起,我們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抱團讀書,抱團成長。當我一個人想放棄的時候,看到群裡優秀小夥伴的分享和打卡,又燃起了我的鬥志。可能群裡小夥伴的一句話,就解決了我懸在心頭的問題。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社群讓我的讀書之路越走越遠,我不會停下,還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我們各自還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一下,我們各自就有了兩個思想。”我一個人讀書我只有一個思想,大家一起共讀,彼此分享知識交換知識晶體,我就有了數倍於自己的思想,而這正是共讀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