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藍天裡的守望者

當我提筆開始寫這篇短文的時候,腦海裡躍出許多畫面,許多場景:孤島上的守望者,工地上的守望者,草原上的守望者,戈壁灘上的守望者,城市環衛的守望者,祖國邊防線上的守望者……這些人,或守衛著國家領土的安全,保家衛國;或守衛著城市環境的整潔乾淨;或保護一方財產安全;或成為草原、戈壁、孤島上一道文明的靚麗風景線。美國作家塞林格的名作《麥田裡的守望者》,更是以細膩的筆墨,描寫了一位凡人的內心守望:小說主人公是一位被學校開除的中學生,他貌似玩世不恭,厭倦現實中平庸的一切,但他並非沒有理想。他想象懸崖邊有一大塊麥田,一大群孩子在麥田裡玩,而他的理想就是站在懸崖邊做一個守望者,專門捕捉朝懸崖邊亂跑的孩子,防止他們掉下懸崖。這個理想在我們看來,算不上崇高偉大,但在他心中,這就是他的精神家園,是他心中盛開的善良之花。

岳陽:藍天裡的守望者

在我身邊,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自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年齡,但懷揣著同一份理想和同一份精神守望。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岳陽藍天救援志願者。

這個團隊的領頭人是一位曾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退伇老兵,熱血男兒,一腔赤誠。他轉業到我們市某一行政單位工作,後因一群志同

岳陽:藍天裡的守望者

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就決定著手組建一支民間公益救援隊伍。這一決定讓他帶領他的團隊在公益救援的路上堅定地一走就是九年。

九年的時間,可以折算成3285天,78840小時。歲月流轉,四季更迭,風雨變換,日月交輝,世間萬事萬物都在發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但那道閃現在城市、鄉村、街道、學校、社區、企業耀眼的藍色,一直沒有改變過。有人將這群身著藍色的隊伍稱之為“藍閃電”“藍超人”。市民們的雅稱,折射了這支隊伍在救援過程中的精氣神。我始終認為,名字只是一個符號,你叫它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配得上這一稱呼。它的內涵和外延,蘊藏著多少真實的故事。

記不清有多少個日日夜夜,我所在的團隊微信群和QQ群裡,閃爍了多少次出隊的消息:接市民求助信息,**地方有人溺水;**地方有人被困;**地方有人走失;**地方出現險情,需要藍天救援隊出隊救援……這些無助的人們,他們在遭遇親人離去,遭遇突發事件,遭遇一連串的打擊時;在茫然失措,束手無策,焦慮攻心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將絕望的目光轉向這群求助者,希冀抓住的救命稻草是他們絕望狀態下那個可以託底的人。我們理解這群人內心的痛苦,理解他們求助的迫切心情。報名出隊顯得異常積極,因為我們知道緊急情況下的生命不能夠等待。

報名出隊就意味著這一程的風險和責任。但沒有人選擇畏懼和退縮。最順利的救援也需要耗時好幾個小時;最艱苦的救援往往需要耗時幾十個小時,甚至長達一週,隊員們往往要忍受飢餓的困擾;瞌睡的困擾;蚊蟲的叮咬;烈日曝曬下的灼痛;寒風雨雪的刺骨侵蝕......這些困難和問題,也時時在考驗隊員的毅力和意志。並不是人人都能經受住這樣沒有工資,沒有報酬,沒有鮮花和掌聲,甚至還要經受生命考驗的默默無私付出。有人選擇了默默退出。當理想追求和實際生活相摩擦碰撞時,按照生存第一的自然法則,每種選擇都是可以理解並值得尊重的。但當獲得救助的當事人或其家屬向堅守的隊員們深深鞠躬,甚至感激涕零一跪時,又有多少五味雜陳的情愫撞擊著隊員們的心胸!人心總是向善的,對弱者的悲憫情懷是向善者的精神高地。這些樸素的理念始終植根於隊員們的心中,才有了這份堅守藍天陣地的源生載體。

岳陽:藍天裡的守望者

猶記得“東方之星”沉船事故發生後,藍天救援隊不分日夜在江面上奮戰幾天幾夜不下戰場的感人故事。當時,濤天巨浪和悽風冷雨襲捲長江沿線,沉船隕命的四百多位遇難者屍沉江底。對遇難者家屬來說,痛苦之餘,找到親人的遺體,是他們心底最大的安慰了。我們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和全國各地的專業救援組織一道,冒著刺骨的寒風沿長江搜尋和打撈,盡最大努力告慰逝者的亡靈,撫慰悲痛欲絕的逝者家屬。

猶記得2018年除夕前夜,湘陰一輛麵包車墜落河中,接到救援電話的陳隊長和其他人士一道,籍著月光和手電光,在刺骨的河水中將墜河的車輛和遇難者打撈上來,凌晨三點多才踩著月光回到岳陽家中小憩,大年三十的計劃就這樣被救援的節奏打亂了。

猶記得2019年正月初六,許多人還沉浸在年味的餘溫中,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又在陳隊長的耳邊炸響:洞庭湖有人駕駛快艇失蹤了。春寒料峭,湖風凜冽。陳隊帶領搜救隊員在寬闊的湖面上進行了幾天幾夜奮戰,將翻沉的快艇打撈上岸,終因風浪太急,湖面太寬,溺亡人員幾天搜尋未果,隊員們遺憾上岸。

猶記得2019年十一月的某一天,天氣突變,狂風大作,去洞庭湖扁山島附近釣魚的三位人員被迫困於島上,緊急求助岳陽藍天救援隊。冬日的黃昏來得特別早,六點不到,天氣已接近全暗。湖面上十一級大風怒嚎著,濁天巨浪張開血盆大口似要吞噬一切。隊友們踏著齊膝蓋深的泥濘艱難跋涉,車輛陷入泥淖中幾度拋錨,後方的隊員一拔接一拔往救援地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兩條救生艇拖到岸邊,放艇下水實施救援。那晚的救援場面可謂是驚心動魄。我在後臺值班,密切地關注著前方救援隊員的一舉一動,心幾次被提到了嗓子眼。快艇迎著十一級的大風在湖面上艱難前行,湖面上漆黑一片,不遠處閃爍的點點光亮,鬼魅般磣人。信號一度中斷,兩條快艇上的隊員只能通過喊話的方式相互聯繫,相互鼓勵。幾個小時的時間,彷彿漫長得無邊無際。當快艇接近受困者的荒島時,惡劣的天氣一次次將快艇推回來。風雨交加,隊友們全身溼透,在悽風冷雨中凍得瑟瑟發抖。隊員們一次次靠岸救援,卻被巨浪一次次無情擊退。此時,飢困交加的隊員體力漸感不支,更危險的是有隊員出現了失溫現象。午夜十一點半左右,作為指揮長的陳隊趕緊下令收隊,與岸上的受困者有效溝通後迅速折返,保證隊員們的自身安全也是至關重要的。第二天一早六點多,陳隊又率隊員出發將三名受困者成功救下荒島。救援結束,十幾名出隊的隊員全部感冒發燒住院治療。

岳陽:藍天裡的守望者

岳陽:藍天裡的守望者

猶記得2019年四月的某一天午夜,藍天救援隊的值班電話鈴又急促響起,求助的是一位驚慌失措的父親,焦急的語氣裡透著深深的不安,他家的兩個小孩和朋友的一個小孩集體走失,家人朋友找了幾個小時都沒有看見孩子們的蹤跡。接到求助訊息後,藍天救援隊緊急召集十幾名隊員,在午夜的街頭分頭尋找。根據調取不同路段的監控錄像,小孩走失的地點大概鎖定,然後一路分析,一路尋找,終於於凌晨兩點多將走失的三個小孩交到父母親的手中。

像這樣類似的救援,幾乎每天都在岳陽的街頭巷尾、城鎮鄉村上演著......

岳陽:藍天裡的守望者

九年來,岳陽市藍天救援隊所參與的全國性、跨省及省內救援多達四百餘起;參與政府組織的抗洪搶險多起;協助政府應急部門等展開救援百餘起。防溺水講師團的足跡遍佈全市多個地區的角角落落,九千多公里的行程,普惠了十餘萬師生。幫助失智失能老人免費安裝黃手環,讓一百多位老人找到了回家的路。全城發佈尋人啟事,找回走失人員三百多名……我纖瘦的筆尖難以將這些事例一一寫盡。數字往往是枯燥的,但在這些枯燥的數字背後,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啊!軍人出身的隊長身體素質一向挺棒,有時連續幾天的救援令他極度疲憊。當新的救援任務來臨,正在輸液的他拔下針頭又緊急趕赴救援現場;過生日的隊員還沉浸在幸福快樂的餘溫中,救援任務一來,立即同前來慶祝的隊員們整裝待發,第一時間趕到集合地點奔赴現場;午夜的救援鈴聲驟然響起,有的隊友從熱被窩裡迅速爬起來,來不及向熟睡的家人打一聲招呼,就直奔救援現場。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隊友們犧牲了多少休息時間,減少了多少與家人相聚的機會,那些災難救援、水域救援、山野救援、醫療保障、應急安全培訓、無線電保障等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在高頻次的常規訓練和高標準的專業培訓中一一掌握,在高要求的持續考核中不被淘汰。所有的這一切,並沒有誰強迫隊員們去做,他們只是一群普通的志願者。面對沒有工資,沒有假期,甚至沒有關注的志願服務,有人來來往往,去去留留,實屬正常,但我們曾來過,在公益救援的路上,一路風塵。突發腦溢血離開我們的愛民大哥、患癌離世的彭峰老弟,他們都曾是藍天大家庭的一員,卻將仁愛、善良、溫暖的火種傳承。離去的,是凡塵的肉體;留下的,是不熄的藍天精神。愛民老兄生前就簽訂了器官捐贈協議,他離世後,將眼角膜、肝、腎等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在他的影響下,十七名隊員自願簽署了器官捐贈協議,這不僅是對愛民老兄的深切緬懷,更是一種大愛無疆精神的昇華。

岳陽:藍天裡的守望者

有人曾對自己的志願服務情況做過如下記敘:培訓、會議、救援。每一天的工作都在忙碌中渡過,辛苦了一天才坐下來。在公益路上遇到過許多不解與嘲笑,我也一直在想:為什麼?想清楚了才知道,真的不為什麼;只想做一點開心快樂的事,用自己的專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正所謂幫助他人,快樂自己!對於不解,我認為我們看待事物的理解程度取決於與誰為伍,成長的環境決定了你的眼界。高傲也罷,低調也罷,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曾經一度傾心過,也一度失望過。做事不需要太多人理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與對的人為伍,做適合自己的事,不誇大其詞,不虛偽做作,只為那一份心靈的昇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從而沉澱淨化心靈。這一份心靈獨白,道出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心聲,也是行走在藍天公益救援路上所有人的心聲。免費救援,不圖任何回報,付出的不只有時間,金錢,精力,還要承擔救援過程中帶來的壓力、責任和風險,這樣的事情,無論說給誰聽,似乎都要心存疑慮和不解,畢竟世俗如此,這個社會,帶給普眾的印象就是沒有什麼是值得信任的,大家都在追名逐利的路上急切行走,在精神空虛的黑暗中前行。對於在陽光底下兀自透過來的這種光亮,很不適應,值得懷疑正適合大眾的從俗心理,沒有什麼不好理解的。我的一位朋友曾經對我說過:藍天救援隊並不像你們所說的那麼偉大,很多時候也是在向社會索取名譽。我不知道她說這句話的底氣和依據來自哪裡?如果她在藍天救援隊真實地、真正地呆過一天,親眼看到藍天救援隊在志願服務過程中獲取了報酬,索取了名譽,這句話的可信度還值得推敲。但我只能很無奈地搖搖頭:道不同不相為謀。確切地講,藍天救援隊沒有向外界進行任何形式的行象宣傳,我們只是用樸素的理念和一顆顆樸素的心,認真地對待我們所選擇的道路罷了。

每一個志願者都是一位普通的凡夫俗子。我們所要面對的,也有相同的時代疾患,即信仰缺失和物質主義盛行背景下的生活意義的喪失。但我們試圖通過高揚人的精神性的內在生命力,來為自己尋找一條擺脫困境的出路。為什麼我們救援的對象裡,有相當一部分的抑鬱症自殺者?為什麼他們會感到生命的空虛和失落?我們比任何時代的人都更加繁忙,也享受著比任何時代更加豐裕的物質,卻仍然感到失落,那就證明我們身上有著一種東西,它獨立於我們的身體及其外在的活動,是它在尋求、體驗和評價生活的意義,也是它在感到失落或充實。正是基於這種精神追求,必隱含著一種超越的信念。往往在做出選擇的過程中,每個人其實也是在獨自面對自己的上帝,靠自己獲得個人的精神個性。於是,重新佔有精神生活的過程也是賦予生活以意義的過程。許多缺乏內在精神活力的人被挫折和不幸擊倒,唯有在已經擁有精神活力的人身上,苦難才能進一步激發此種活力,從而帶來精神上的收穫。我想,這很好理解為什麼大家前赴後繼地成為公益救援團隊裡的志願者了吧!佔有精神領地,並且在前行的道路上守望那一 片純淨的藍。守護著心靈中的那一塊精神園地。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擁擠的高樓遮蔽的時代,這群人懷著虔誠的心仰望天空,守衛土地。他們守的是人類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類超凡脫俗的精神之天。

面對救援過程中生命的來來往往,我們深諳生命存在的巨大意義。我們不僅在時時溫暖他人,也深情地抱團取暖。因為,“在我們的世界裡充滿著危險,充滿著恐懼與驚慌失措;是平等、人道、博愛、奉獻賦予了我們堅持的勇氣!因為我們始終堅信:這個世界總有些美好,值得我們去努力,去奮鬥!”“有一道光,人間就不會冷,無論多麼深沉的黑夜,總會有藍天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