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剛結束第三次戰役,25萬美韓軍就發起反撲

1951年1月中旬,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軍勝利結束第三次戰役,一舉打到三七線附近,佔領漢城,殲敵19000人,取得了非常輝煌的勝利。然而,當中朝軍隊剛剛轉入防禦調整之際,對面的美韓聯軍卻發起了反撲。

新上任的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官李奇微中將是一員沙場悍將,他是空降兵部隊出身,經過歷二戰歐洲戰場的考驗,具有豐富的指揮經驗。他接替因車禍身亡的沃克中將指揮第8集團軍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果斷而嚴厲的措施,撤換了一批敗軍之將,換上躍躍欲試的生力將領,改善了指揮層結構。同時深入到部隊之中,以身作則,行之有效地鼓舞士氣,讓那些垂頭喪氣的美軍大兵們重新振作起來。

中國人民志願軍剛結束第三次戰役,25萬美韓軍就發起反撲

更重要的是,李奇微是善於思考總結的將領,他仔細分析了志願軍參戰之後的三次戰役,敏銳發現每次志願軍的攻勢只能持續一週左右,爾後便需停止進行休整。根據情報和空中偵察,李奇微判斷志願軍的後勤系統非常薄弱,完全受制於日軍空軍壓制,難以及時向前線部隊提供補給物資。而其盟友朝軍的能力更弱,基本要依賴志願軍的發揮。如此,他們的攻勢也只能是“禮拜攻勢”,無法給予聯軍以致命打擊。

李奇微發現這一規律後非常興奮,進一步思考,從而想出了反制的戰法。針對中朝軍隊明顯的弱點,首先要避其鋒芒,充分發揮美韓聯軍火力強大、機動迅速的優勢,採取運動防禦方針,一邊不讓中朝軍隊主力追上,一邊又以小股部隊同對方保持接觸,這就是所謂“磁性戰術”,吸著中朝軍隊且戰且退,同時以強大火力盡量殺傷消耗對方,並嚴密封鎖對方的後勤供應線。

中國人民志願軍剛結束第三次戰役,25萬美韓軍就發起反撲

如此打打退退,過了大約一週後,中朝軍隊補給耗盡,戰鬥力削弱,不得不停下來休整。聯軍則以逸待勞,抓住戰機,集中機械化主力部隊實施強有力地反攻,充分發揮火力威力,突破其防線薄弱點,從而大量消滅對方有生力量,一步步將戰線北推。李奇微的這一發現非同小可,將對整個戰爭走向產生重大影響。

還在中朝軍隊發起第三次戰役順風順水之際,李奇微便命令以部分兵力粘住對方,而秘密集結自己的主力部隊,同時加強對敵人的偵察。到了1月10日左右,中朝軍隊攻勢停止,轉入休整。李奇微意識到機會來了,非常激動地下達了反攻命令。

中國人民志願軍剛結束第三次戰役,25萬美韓軍就發起反撲

這次美韓聯軍兵分三路,自西至東分別為美第1軍、美第9軍、美第10軍、韓第3軍團、韓第1軍團,動用地面部隊18個師另3個旅、1個空降兵團,共計25萬餘人,還有空軍和海軍航空兵700餘架飛機進行空中支援,海軍也組織特遣艦隊在西海岸外海以火力支援陸軍作戰。李奇微胸有成竹,將這次反攻命名為“霹靂作戰”。

對於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軍來說,面臨了一個空前嚴峻的危險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