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刚结束第三次战役,25万美韩军就发起反扑

1951年1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军胜利结束第三次战役,一举打到三七线附近,占领汉城,歼敌19000人,取得了非常辉煌的胜利。然而,当中朝军队刚刚转入防御调整之际,对面的美韩联军却发起了反扑。

新上任的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中将是一员沙场悍将,他是空降兵部队出身,经过历二战欧洲战场的考验,具有丰富的指挥经验。他接替因车祸身亡的沃克中将指挥第8集团军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而严厉的措施,撤换了一批败军之将,换上跃跃欲试的生力将领,改善了指挥层结构。同时深入到部队之中,以身作则,行之有效地鼓舞士气,让那些垂头丧气的美军大兵们重新振作起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刚结束第三次战役,25万美韩军就发起反扑

更重要的是,李奇微是善于思考总结的将领,他仔细分析了志愿军参战之后的三次战役,敏锐发现每次志愿军的攻势只能持续一周左右,尔后便需停止进行休整。根据情报和空中侦察,李奇微判断志愿军的后勤系统非常薄弱,完全受制于日军空军压制,难以及时向前线部队提供补给物资。而其盟友朝军的能力更弱,基本要依赖志愿军的发挥。如此,他们的攻势也只能是“礼拜攻势”,无法给予联军以致命打击。

李奇微发现这一规律后非常兴奋,进一步思考,从而想出了反制的战法。针对中朝军队明显的弱点,首先要避其锋芒,充分发挥美韩联军火力强大、机动迅速的优势,采取运动防御方针,一边不让中朝军队主力追上,一边又以小股部队同对方保持接触,这就是所谓“磁性战术”,吸着中朝军队且战且退,同时以强大火力尽量杀伤消耗对方,并严密封锁对方的后勤供应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刚结束第三次战役,25万美韩军就发起反扑

如此打打退退,过了大约一周后,中朝军队补给耗尽,战斗力削弱,不得不停下来休整。联军则以逸待劳,抓住战机,集中机械化主力部队实施强有力地反攻,充分发挥火力威力,突破其防线薄弱点,从而大量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一步步将战线北推。李奇微的这一发现非同小可,将对整个战争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还在中朝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顺风顺水之际,李奇微便命令以部分兵力粘住对方,而秘密集结自己的主力部队,同时加强对敌人的侦察。到了1月10日左右,中朝军队攻势停止,转入休整。李奇微意识到机会来了,非常激动地下达了反攻命令。

中国人民志愿军刚结束第三次战役,25万美韩军就发起反扑

这次美韩联军兵分三路,自西至东分别为美第1军、美第9军、美第10军、韩第3军团、韩第1军团,动用地面部队18个师另3个旅、1个空降兵团,共计25万余人,还有空军和海军航空兵700余架飞机进行空中支援,海军也组织特遣舰队在西海岸外海以火力支援陆军作战。李奇微胸有成竹,将这次反攻命名为“霹雳作战”。

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军来说,面临了一个空前严峻的危险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