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堯舜禪位只流傳了兩代?

關於堯舜禹這三位古時候的統治者,後人盡是讚美之辭,尤其是為了天下而禪讓王位於賢者,更是成為了後世統治者的典範,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為什麼他們三人之後就再也沒有如此美談了?換句話說,堯舜禪位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堯舜禪位只流傳了兩代?

先說說古代的禪讓制度,其實這就類似於現代社會的投票選舉,由票數最多的也就是最得民心的一位候選人繼承王位,,或者成為下一任統治者。這與家族血統、身份地位沒有關係,是一種和平的轉讓權力的方式。

在各種歷史書上記載,堯在位七十餘年之後自覺年歲已高,但是他的兒子丹朱很不成器,得不到百姓的愛戴,而那個時候作為駙馬的舜已經開始了協助理政,但是仍然在多年來保薦丹朱治理南河。但是大臣們和百姓們也漸漸意識到了丹朱並沒有治國的才能,相反舜是一個明君的人選,於是紛紛向舜靠攏,這個時候堯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兒子沒有辦法繼承自己的位置,給百姓帶來福祉,但是舜卻是民心所向,因此坐上了王位。

為什麼堯舜禪位只流傳了兩代?

所以其實歷史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三個人之間真的是友好的禪位的,甚至韓非子還斷言“舜逼堯,禹逼舜”,可以說是二人的禪位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因為那個時候舜受到愛戴,但是堯已經年近百歲,即使不同意也沒有辦法,還不如為自己博得一個好名聲呢。

《尚書》還記載,舜剛剛登基不久,就將堯身邊的舊時老臣共工、終、鯀、歡兜等紛紛流放,這樣才使反對的聲音消失,真正做到了天下臣服。

但是舜似乎忽略了一個人,他是鯀的兒子,漸漸的在舜的執政過程中浮出水面,這個人就是禹,大禹治水算是他最著名的事蹟了。前面提到了舜在繼位之後殺了一些堯就是的老臣,禹的父親就是一位,所以舜也算是禹的殺父仇人。

為什麼堯舜禪位只流傳了兩代?

不管真相如何,我們不難發現,原始社會除了這三個人以外,王位的繼承都沒有使用到禪讓制度,是不是孔子為了教育弟子以及天下人要以德治天下而對歷史加以美化與渲染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儒家思想本意是想讓君主以德治國,但是後世的君主卻反而利用了儒家思想幾千年,反而用來約束人民、加強統治。

禪讓在儒家的思想中是上古時期君主聖明的象徵,屬於最正確的政治舉措。而堯舜禹三個人也可以說是道統凌駕於政統的典範,天下唯有德者居之,這是孔子一生的信仰和追求。但是他似乎忽視了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那就是對權力角逐是一種本性。

所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權力紛爭,缺少監督的權力是少數人的,並不能長久,想要靠人本身道德約束,是不現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