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賢宦第一人,主人死後他吐血而亡,現今,國家要為他立碑紀念

自東漢開始,皇宮中除了皇室之外的男性,則全為被閹割之後失去性能力的人,這類人則被稱為:宦官。宦官與皇帝之間應該是非常嚴格的主僕關係,宦官就是為了服務皇帝的日常起居而設定的角色。歷史上的唐明皇李隆基與高力士不僅是主僕,甚至,還是“兄弟”。

千古賢宦第一人,主人死後他吐血而亡,現今,國家要為他立碑紀念

史料記載,唐明皇甚至因為高力士的衷心,而免除對其貪腐的責罰。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唐明皇與高力士年齡相仿,僅差一歲,生前榮辱與共。尤其是針對高力士的身份而言,一介太監,居然,因為得到了皇帝的欣賞,一路加官進爵,受封為驃騎大將軍、齊國公、內侍監。高力士也是忠於職守,經常住於殿中帷幄之內,不回宅第。

並且,各地上書的奏摺是先由高力士審閱後再做決定,如果是小事,他自己就能拿主意。如果是大事,才稟報唐明皇請示旨意。更有唐明皇對外宣告:“只要有高力士在幫我打理朝政,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皇上都如此寵愛高力士,自然就招來了很多人的巴結,都想跟高力士攀附關係。就是這樣特殊的君臣關係,高力士對唐明皇更是知恩圖報,始終如一。

千古賢宦第一人,主人死後他吐血而亡,現今,國家要為他立碑紀念

話說,在武則天時期,高力士被嶺南討擊使閹割送入宮中,最終,成為宦官高延福的養子,所以,他就從了“高”姓。高力士這個人,從小就聰明伶俐,為人謹慎細密,武則天看出這一點,則用他傳達詔令。武則天死後,唐中宗上位,但韋后害死唐中宗秉政。此時,身為為臨淄王的唐明皇李隆基試圖推翻韋氏政權,於是,他與唐高宗之女太平公主聯合發動兵變。

最終,李隆基一種勢力誅殺了韋氏集團的所有成員,並且,尊奉乃父李旦為睿宗皇帝,自己則為皇太子。並且,在這次政變中,唐明皇收容三教九流人物為己所用,如:道士馮道力、處士劉承祖。所以,善於心計的高力士就認為:李隆基將來必然發達,於是,他就傾心投靠助其討伐韋后。有了這份厚重的見面禮,他就被李隆基視為心腹,並令他“日侍左右”。

在肅清太平公主勢力之際,高力士毅然決然的選擇站了太子李隆基的隊伍。為先發制人,一舉拿下太平公主勢力集團,李隆基帶領少數人馬親兵作戰。此時,高力士積極勇敢的參與戰鬥,一路擁護李隆基為帝。高力士在戰鬥中的表現,以及,他對唐明皇的衷心,是造就他日後輝煌的本錢,隨即,他就被唐明皇封為了:太監總管。

千古賢宦第一人,主人死後他吐血而亡,現今,國家要為他立碑紀念

高力士曾對唐明皇建議:不得給予宰相太多的權柄。因為,他擔心這樣一來會影響唐明皇的皇權以及勢力。

所以,他曾進言道“對宰相李林甫不宜信用太專,天下皇權、權柄不可假手於人,這樣是對您自己權威的挑戰。”唐明皇聽了有些不高興,高力士見勢立馬下跪認錯,說:“是自己胡言亂語頂撞了皇帝。”沒想到,唐明皇立馬設宴款待他,並說:“知道高力士的心都是為朕去著想的,所以,不會責怪你。”宮中眾人因此歌頌唐明皇英明,知道體恤下情。

可以說,高力士在唐明皇心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甚至,立哪個皇子為太子這麼重要的事情,都以高力士的意見為參考。

開元二十五年間,李隆基廢黜二皇子李瑛後,前朝後宮勢力盤根糾纏,大家想推選十八子李瑁為太子。唐明皇諮詢高力士的意見,高力士答:“立長子為太子是有古訓先例的,誰也說不出什麼。”遂三子李亨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這看似一切正常,可是,大家恐怕不知道李亨可是在背後尊稱高力士為“兄長”的。

千古賢宦第一人,主人死後他吐血而亡,現今,國家要為他立碑紀念

高力士不僅參與朝政,而且,後宮之事他也多有參與。唐明皇疼愛楊貴妃,須臾不可離,可是,愛深難免嫌隙生,因此,唐明皇曾多次將楊貴妃譴責出宮。楊美人走後,唐明皇可就茶不思飯不想了,高力士看在眼裡什麼都沒多說,親自出宮迎接楊美人回宮。面對唐明皇,楊美人也非常懂得什麼是“梨花帶雨、楚楚可憐”給賠了不是後,二人和好如初。

自此,唐明皇對高力士的感激又增加了一層。

高力士多次保護唐明皇的性命安危,唐明皇寵幸安祿山命他把守北方,面對安祿山的陰謀造反,高力士多次對唐明皇旁敲側擊的提醒,明皇置若罔聞不曾相信。

不料想,安祿山造反,逼不得已唐明皇逃亡到了蜀中。這一路上,高力士小心呵護著唐明皇的性命安危,此二人君臣關係早已昇華許多。高力士對唐明皇的衷心不僅是捍衛皇帝的人身安全,在意大唐的江山穩定,更是希望唐明皇家庭幸福。

千古賢宦第一人,主人死後他吐血而亡,現今,國家要為他立碑紀念

雖然,皇帝給了他很多權力,他也結交了不少官僚,縱容下級太監作惡。但是,他從不做對皇帝不利的事情。與其他大人的往來,他也都是為了鞏固唐明皇的政權勢力而去做的。皇帝非常欣賞他做事的風格,也深知他對自己的衷心,所以,面對他的貪汙腐敗,唐明皇也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了。

史料記載,在上元元年八月的時候,唐明皇移居太極宮甘露殿,高力士與宦官王承恩、魏悅等人,因侍從唐明皇登長慶樓,被李輔國設計陷害,流放黔中道。高力士行至巫州,見其地薺菜多而人不食,感傷不已而歌詠道:“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寶應元年三月,遇大赦迴歸,到郎州碰到流放之人談及京城事,才知李隆基已經駕崩。

此時,高力士望著李隆基死去的方向三叩九拜嚎啕大哭,最終,吐血而死。

千古賢宦第一人,主人死後他吐血而亡,現今,國家要為他立碑紀念

後人分析道,高力士的一生一直貫穿著“忠君”的觀念,對他多有讚揚,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墓位於陝西省蒲城縣保南鄉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同時,也因其有非常多的正面評價,現在,高力士的家鄉茂名市,則擬定為其建立塑像立碑以作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