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你覺得晉西北鐵三角到底誰最強悍?

靜夜史


眾所周知。亮劍鐵三角為李雲龍丁偉孔傑,如題,你覺得晉西北鐵三角到底誰最強悍?李雲龍開始是新一團團長,後因打了勝仗被拉去被服廠繡花,丁偉接手了士氣正旺的新一團,後孔捷的獨立團被山本偷襲損失慘重,李雲龍臨危受命,大敗山崎重塑獨立團,孔捷受傷後當了新二團的團長,至此,晉西北鐵三角正式落成。


先說孔捷,孔捷談不上強悍,雖說外號孔二愣子,我覺得這個外號有點冤,孔捷能忍,穩重,雖然也有點小脾氣,但是鬧不出什麼大的動靜,前期的鐵三角他是最弱的一個,幾乎是陪襯,鐵三角唯一的一次大規模協同作戰,平安縣打援的時候,孔捷命令各部隊給我全部投入戰鬥,依託有利地形展開面阻擊,而孔捷幾乎沒有制定什麼高明的戰術。但是孔捷是一個有自知之明,敢於承認錯誤,也是善於學習的人,後期經過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最終參加了坑美援朝,而丁偉和李雲龍只能在家幹看著,而孔捷回來後,也對自己的對手有了非常理智的認識,在學習時期他的態度是最好的,後期的孔捷可以說是穩的一批,而結局也是孔捷善終。可以說孔捷是我們大多人的縮影,天賦能力不突出,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己。


再說丁偉,丁偉的強悍一點不輸李雲龍,在老總心中也幾乎和李雲龍平起平坐,要不然新一團也不會讓丁偉接手,李雲龍把新一團交給丁偉也是放心的,畢竟自己親手帶出來的團隊,這也側面反應出他倆關係很好,要不丁偉這個無利不起早的傢伙能把整個一個騎兵營送給他?而丁偉在平安縣打援中也比孔捷想的周到,這畢竟是抗命,既要阻敵增援,又不能有太大的傷亡,要不上級肯定要追責,他制定了周密的打援方案,放過騎兵,阻擊步兵,依託大縱深防禦,順便得了“丁炸橋”這個稱號。而在跟楚雲飛對峙中,丁偉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跟李雲龍不謀而合,而在學習時期,他的論文準確判斷出了未來局勢的走勢,眼光放的很遠,這一點幾乎無人敢提。丁偉的強悍就是他的眼光,能能夠想人前頭。


最後說李雲龍,一介草莽,泥腿子出身,老本行是編筐的,有時候天賦這個東西,不服還真不行,沒學過打仗,沒學過看圖,人家天生就會,你說人家不會,人家戰績在那擺著呢,李雲龍的強悍才是最可怕的,因為你看著他是個大老粗,人家心思可細著呢,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真是猛如虎,奸如狐,動如兔,靜如山,該出手時就出手。他可以把突圍戰打成衝鋒戰,在包圍圈內把坂田指揮部端掉。他可以在伏擊地點埋伏一天一夜,坐等大魚出現,帶時機成熟一招制敵,全殲觀摩團。他也可以搞點“副業”順手牽羊搞點馬匹,幫楚雲飛“清理門戶”索要“出場費”,平安縣向自己的女人開炮,清剿黑雲寨為和尚報仇等等,李雲龍就是一個你從來也摸不清他套路的一個人,這才是他的強悍之處,楚雲飛的評價很到位“既有大手筆,也能做點偷雞摸狗的勾當”,但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生存法則。

李雲龍只有打仗猛嗎?他的管理能力同樣強悍,最好的證明就是重塑剛打了敗仗士氣低落的獨立團,先拿200套軍裝做“見面禮”,留下老團長孔捷當副手,帶來親信張大彪,組建騎兵連,然後搞演講提士氣,把自己的狼性理念灌輸給戰士們,後大敗山崎,一戰立威,徹底在獨立團站穩腳跟,這都是他帶隊的精明之處,而且他很會招攬人才,和尚段鵬都是他親自招募。



然後轉折點就在他和楚雲飛相遇被炮擊傷住院,使他徹底掉了隊,正是“一步趕不上,處處趕不上”在丁偉和孔捷率隊打的熱鬧的時候,李雲龍只能在病榻之上,不過還好,混了個媳婦。李雲龍受傷後就基本沒打過仗,但是他自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落後於他人了,沒讓他去過朝鮮,他還發牢騷,嫉妒孔捷去了,好不容易讓他去學習,他還說不學習照樣會打仗,還以大老粗自居,這個階段的李雲龍除了以往的榮耀,談不上任何優勢可言,更談不上強悍,好在李雲龍及時糾正,完成亮劍精神的論文,完成學業。但是性格這個東西很難改變,李雲龍吃虧就吃虧在性格上,也最終導致了他的結局。

所以說,晉西北鐵三角到底誰強悍,李雲龍前期大於丁偉孔捷,後期孔捷大於李雲龍丁偉。


屈原雜談


晉西北鐵三角,各有特點。丁偉有大將風範,戰略眼光長遠。孔捷雖然是粗人,但是能忍,顧大局。李雲龍看似也是大老粗,但是,算盤打的賊溜,作戰又很強悍!

李雲龍的強悍就是“亮劍精神”,他的強悍透漏著“農民式狡猾!"

《亮劍》中,講得最多的是“亮劍精神”。李雲龍的逢敵必亮劍的理論,俘獲了大批粉絲。但是,李雲龍的“亮劍”不是“有勇無謀”,更不是二百五充愣式的犯渾!李雲龍每次“亮劍”時,都已經在心裡算好了勝負幾率。沒把握的仗,"老子才不觸這個黴頭!"


蒼雲嶺突圍戰,李雲龍也是算好了衝進迫擊炮攻擊距離,就有機會幹掉日軍指揮所。所以,李雲龍才集中兵力,正面推進500米,只用兩炮,就摧毀了坂田聯隊指揮部。

歷史上,1939年,日軍名將阿部規秀,就是被八路軍用迫擊炮在800米外,打死在黃土嶺的。

李雲龍正面突圍,並不是突破日軍封鎖線。只是讓部隊衝進距離日軍指揮所800米左右距離。然後,守住“兩發炮彈的時間”。可以說是,小投入,大回報。

李雲龍在平安縣城"亮劍",也是算明瞭三點。第一,山本特工隊雖然強悍,但是,在守城攻堅戰上與一般日軍部隊沒多大區別。第二,平安縣敵軍也就千餘人,以偽軍為主。偽軍戰鬥力不是一般的弱。李雲龍讓一營去萬家鎮搶馬的時候,已經說了,打偽軍就是"小菜一碟"。第三,平安縣城目標重要,友軍肯定幫忙阻援!

多說一句,丁偉和孔捷都知道李雲龍的精明。李雲龍“亮劍”的時候,從來沒吃過虧!所以,李雲龍打平安縣城,他們全力支援。

總之,李雲龍亮劍之前,肯定都是有很大勝算的!他的強悍,是有勇有謀的,透漏著農民式的精明和“狡猾”。

丁偉是有大將風範的。

丁偉也很強悍,但是,更多的是“儒將”。晉西北鐵三角中,只有他的能力,可以上中將軍銜甚至更高。

他不像李雲龍那麼“魯莽”。平安格勒戰役,丁偉手下對於調動部隊阻援有顧慮,丁偉耐心的解釋沒有電臺,無法及時彙報。在"首長"負責制下,這個細節體現了他的儒雅氣質。所以,他不是那種“強悍”之人。

這樣的將領,應該走的更遠。可惜,站錯了隊。支持彭老總,被勞改下放。最後,消失了。可能隱居了吧。

孔捷最突出的特點是能忍。

獨立團被山本特工隊打垮了,彭老總罵他是“蠢豬式指揮”。獨立團是發麵團。孔捷忍了,誰讓自己無能呢。最後,依然在獨立團“戴罪立功”。

孔捷攔阻李雲龍剿滅黑雲寨,被李雲龍繳械關了起來。老孔也忍了,誰讓老李是他戰友呢。

建國後,丁偉因為支持彭老總被抓,失蹤。李雲龍和趙剛也死了。孔捷沒有選擇“硬鋼”,而是選擇隱忍。因為,他還要扶養李雲龍和趙剛的孩子。

迴歸正題,我認為,李雲龍是三人中強悍的!

因為,李雲龍的強悍,還透漏著“寧折不彎”的精神!

在“亂扣帽子”的迫害下,丁偉失蹤,趙剛夫妻自殺。李雲龍選擇絕不退讓!雖然段鵬救出了他,但是,他沒有一走了之。他走了,“帽子”算是被扣實了。他不能給戰友丟人!

老李就是這麼強悍,就算是死,也不接受“亂扣帽子”!

"我只想告訴你,我李雲龍這條命,不喜歡聽別人擺佈,誰都不行,日本鬼子和國民黨不行,現在的中央文革也不行,我這條命得由我自己擺佈,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死法。"

李雲龍最後一次“亮劍”,竟然是對“友軍”。而這一次,李雲龍沒有勝利。因為,在那個十年沒有人能獲得勝利。


勇戰王聊歷史


晉西北鐵三角,電視裡面孔二愣子孔捷是一個被弱化的角色,不過仔細看,仔細分析一下,這傢伙也沒那麼好惹,後來在軍校裡,按幾個人的談話裡所說,孔捷可是帶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不強悍到四野去能坐到這個位置?職務上沒被兩個老戰友甩下,四野首批入朝的精兵強將會有他?要說孔二愣子打仗是沒李雲龍和丁偉那麼些花花腸子,就會硬碰硬,這一點蠻像彭老總,但是真正的戰爭,其實就是正面硬扛,所謂堂堂之陣,以正合,以奇勝,正面頂不住,整天想著出奇兵取勝,那是歪門邪道。


不過老孔的問題就在用兵上“正”用的過多了點,而“奇”這方面差一點。不過李雲龍剛到獨立團,他留下當副團長時候,李雲龍也很放心他帶一營去拿回丁偉送的馬,說明基本戰術上的巧勁,老孔也不是沒有,只是跟另兩個妖孽比,拐不過創造性思維這一關,那麼好了,以老孔的用兵剛正為基準,丁偉和李雲龍又在奇兵上各有千秋,電視是以李雲龍為主角,當時的環境和三個人所處的位置,也是李雲龍發揮戰役性神奇戰術的最佳點,甚至到了後期,作為師一級指揮員,李雲龍照樣如魚得水。

可是到軍校,三個人朝軍一級邁進時,丁偉那個朝北方防禦,並且按雙方實際條件,給出具體的實施方案,這種國際級別的戰略視野,就不是李雲龍和孔捷能比肩的了,所以從更高的位置,更廣闊的視野來看,丁偉才是鐵三角里最強悍的那一個!


李三萬的三萬裡


最起碼李雲龍是條漢子,敢於進攻和亮劍。


用戶83903916492


其實對於晉西北鐵三角來說,雖然三支隊伍的實力都非常強,但是相比較而言,丁偉和李雲龍的綜合能力還是要稍強於孔捷的,那麼丁偉和李雲龍誰的能力更勝一籌呢,小編認為還是丁偉的實力略強一點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如下:

我們都知道,抗戰時期李雲龍、孔捷和丁偉這三個團呈品字形駐紮在晉西北,他們之間無論哪個團受到攻擊,其他兩個團都能夠迅速的進行增援並且投入戰鬥,形成的戰鬥力完全不亞於一個整編師,最典型的戰役就是李雲龍為了消滅山本特戰隊率領獨立團攻打平安縣城,雖然獨立團有近一萬的兵力,但是光靠李雲龍這一個團想要攻破平安縣城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獨立團想要攻破平安縣城面對的不僅僅是平安縣城守備的日軍,還要面對從四面八方過來增援的援軍,況且山本特工隊是第一軍司令官筱冢義男親手組建,並且對山本一木非常的器重,所以說一旦這支特戰隊受到攻擊,那麼筱冢義男肯定會拼命的向平安縣城增兵救援,那麼李雲龍的壓力可能會更大,其實李雲龍也是真心沒底,還好平安格勒戰役發生後很多部隊都是在沒有得到任何命令的情況下毫無保留的投入了戰鬥,其中包括八路軍、中央軍、晉綏軍,還有一些民兵組織等等,整個晉西北都打成了一鍋粥,唯獨八路軍總部和第二戰區長官部被矇在鼓裡。具體呢我們來看一下丁偉和孔捷是怎麼組織部隊進行反擊的。首先來說一下孔捷,孔捷給部隊下達的命令是:“命令一營、二營、騎兵連、特務連、各縣大隊、區小隊、民兵全部投入戰鬥,依託有利地形,展開全面阻擊”,簡單總結一下這道命令,基本上就是命令所屬部隊利用工事和地形進行阻擊,但是很明顯沒有什麼戰術可言;接著再說丁偉,丁偉的命令是:“炸掉所屬區域內的全部橋樑和公路,然後安排小批部隊進行分段阻擊,從而達到既能延緩敵人的增援速度,同時也能夠消磨敵人的耐心和毅力,總之,就是小鬼子去拜壽,也不能讓他從這兒過”,通過對比很明顯就能看出來,丁偉下達的命令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同時傷亡可能也會更加的少。當然了,也不能單憑一場戰役就決出勝負,也不具備一定的說服力。

再舉個例子,平安戰役結束後李雲龍請丁偉和孔捷這兩位老戰友喝酒,一是為了感謝他們幫忙阻擊敵人,二是為了討論三個團日後協防的事宜,在喝酒過程中,李雲龍通過楚雲飛侵佔大孤鎮這件事有意無意的透露出了他自己的的實力,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李雲龍兵力擴充到了八個營,再加上團直屬騎兵連、特務連、偵察連、縣大隊、區小隊和民兵,兵力接近上萬,成為了真正的土豪,這時候,我們細看一下他們兩個的表情,丁偉聽見後就只撇了個嘴,沒多大反應,好像完全不當回事兒,沒什麼大不了的,而孔捷就不一樣了,剛聽完就表現出了一幅非常驚訝的樣子,滿滿的的羨慕之情,從這裡也能夠或多或少的從側面烘托出丁偉部隊的實力和李雲龍的基本差不多,否則丁偉也不會無動於衷,而孔捷就不一樣了,他的兵力可能就僅僅是一個普通團的編制,這也就說明了孔捷拉隊伍的能力是不如李雲龍和丁偉的,李雲龍和丁偉暫時還是個平手。

丁偉比李雲龍強的地方就在於擁有獨到的戰略眼光,記得在做畢業論文答辯的時候,丁偉就非常清楚地分析了我國將來的戰略防禦問題,並且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國的防禦重點,這些在後來都被一一驗證,可見丁偉是一個優秀的戰略家,在這方面,李雲龍和孔捷都是比不上他的。當然了,李雲龍的論文“論軍人的戰鬥意志,亮劍精神”也非常棒,當時都已經震懾了全場,孔捷的論文質量怎麼樣誰也不知道,但是應該是比不上那兩位的,否則的話也應該有他的畢業論文答辯才是。

但是不得不說,孔捷也有比他們倆強的地方,一是比較的守規矩,不胡來,二不違抗命令,三打仗也很勇猛,這也就是為什麼鐵三角最終只有孔捷一人能夠帶領一個軍在朝鮮戰場上大顯身手的原因,而李雲龍和丁偉也只有眼饞的份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